- 相關推薦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主要特點之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內蒙古GDP總值逐年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文章從內蒙古2010年以來的數據分析內蒙古產業結構變化的趨勢,研究產業結構內部存在的問題,得出新常態下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常態;產業結構;第三產業
一、新常態下內蒙古產業結構分析
(一)內蒙古三次產業構成及變化
根據歷年內蒙古統計年鑒數據,從第一產業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內蒙古第一產業比重維持在9%到10%的水平,比較穩定。從第二產業分析,2010年至2015年第二產業比重維持在51%至56%的水平,說明第二產業依然是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從第三產業分析,2010年至2015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維持在34%至40%之間,這種小幅波動說明了內蒙古第三產業發展沒有形成規模遞增的持續增長,第三產業依然比較落后。
(二)內蒙古工業產值與工業產品
根據歷年內蒙古統計年鑒數據,從2010年至2013年,內蒙古工業總產值逐年遞增,輕工業和重工業的產值也是逐年遞增。工業構成方面,從2010年至2014年,基本維持在70%至71%,重工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內蒙古工業發展存在重工業比重偏高,輕工業比重偏低,存在對能源資源產業依賴嚴重的問題。表1中只選擇了內蒙古產量較高的10種主要工業產品,其中原煤的產量最高。從產量來看,原煤、發電量、鋼、成品鋼材、生鐵、水泥是內蒙古的主要工業品,2012年原煤的產量更是達到106603萬噸,2013年受國際國內需求影響,產量開始下降。與原煤的產量趨勢一致,內蒙古能源生產總量從2010年到2012年逐年遞增,2012年達到64027.06萬噸。能源消費總量與能源生產總量趨勢保持一致,也是逐年遞增。但從2013年,能源生產總量有所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增長有所放緩并下降,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三)內蒙古第三產業增加值的主要構成
從表3中我們發現,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較多的是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傳統服務業,整體占比達到50%以上。據內蒙古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教育所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4.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所占的比例為2.3%,衛生和社會工作所占的比例為3.1%,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所占的比例為7.6%,加總起來還不足18%,所以新興服務業如教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的比例比較低,而且關注民生的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第三產業有待發展。
二、新常態下內蒙古產業結構提升面臨的問題
(一)第一產業的發展對需求意義重大
農牧業作為內蒙古基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近幾年來呈現穩健發展的態勢。新常態下,內蒙古農牧業的穩定、持續增長,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2008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已經連續8年實施高產高效創建活動,投入資金3.63億元,累計創建高產示范片2256片,累計創建面積4257.3萬畝,基本輻射到了全區12個盟市所有的農業旗縣和重點鄉鎮,涵蓋了主要糧油作物和特色作物,輻射帶動全區糧油糖均衡增產累計達到103.1億斤。在畜牧業方面,大力提升本地畜種的保護與改良技術、良種畜的引進繁育技術,推廣兩年三胎、一胎多羔技術以及接早羔技術等,從而有效增加牲畜存欄數量,提高牲畜的個體品質。然而,在農牧業產品產量質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農牧民的收入受需求價格的影響,收入增長幅度還不能夠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小規模低效率種地養畜只能保證基本生活,對于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還需要在多方面做出改進。
(二)第二產業內部以重工業為主導的部分工業產品產能過剩
21世紀以來,內蒙古緊抓國家進入以能源重化工產業發展為主的發展階段機遇,依賴資源優勢,經濟保持了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長。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內蒙古經濟從2013年開始下行,經濟增長速度跌破兩位數,2015年降到7.7%。進入新常態以來,內蒙古經濟面臨的首要任務和風險就是鋼鐵、煤炭、水泥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在未來幾年的產能削減過程中,可能面臨資產負債表惡化、產能關停兼并提速、信貸違約風險以及就業裁員等壓力。從產業結構來看,兩類企業產生的失業人口增加幅度可能增大:第一類是產能低下,依靠資源生產初級和中低端產品的企業,第二類是受國際市場能源資源價格影響較大的企業。
(三)第三產業主要依賴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有待發展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內蒙古第三產業產值不斷提高,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傳統服務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產值占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近55%,而在新興服務業如教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和現代服務業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房地產的比例比較低,關注民生的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第三產業有待發展,內蒙古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傳統服務業的局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三、新常態下內蒙古產業結構升級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農牧業創新發展,擴展農牧民增收渠道
農牧業的創新發展,是農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首先,應在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提高農畜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農牧業現代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農畜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產品價值,并打造優質品牌,提高農牧產品的品牌價值。其次,因地制宜搞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地標產品,推進農牧業優質化和生態化,創新產品理念,打造健康生活理念。再次,鼓勵農牧民結合自身條件,在保證生產性收入的基礎上,擴大工資性收入,鼓勵農牧區建立與農業相關企業,招收本地勞動力,共享經濟利益。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牧民家庭的收入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牧區居民消費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配套服務保障,促進共贏發展新局面
部分工業產品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制約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國家層面已經選擇在鋼鐵、煤炭兩個領域先行突破,并建立1000億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轉崗安置,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內蒙古政府應在國家宏觀政策導引下積極做好配套服務保障,促進職工再就業和自主創業,在去產能、促發展和穩就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首先,設置各級“援企穩崗”政策領導小組,對新常態下出現的企業因產能過剩虧損減員、移交人員問題等涉及民生的新情況做好預案,合理落實“援企穩崗”工作,及時協商解決相關的資金缺口。其次,對困難企業進行實地摸底考察,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如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繳費基數和給予穩定崗位補貼等。
(三)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現代服務業
對于傳統服務業,要創新管理方法、采用新技術、塑造新理念,不斷提升傳統服務業的附加值。對于現代服務業,一方面要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要拓展現代服務業的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對關系民生的居民服務、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業、文化和體育業的扶持,通過新興現代服務業引領第三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全面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升級和現代服務業比重的提高。總而言之,要注重服務業信息化建設,有效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為服務業創新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要通過服務業體制創新和供給創新,擴大服務業發展空間;堅持生活服務業和生產服務業并舉,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新興服務業,實現數量擴張和質量提高;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規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績效分析04-30
對林業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考論文04-29
林業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考論文04-29
遼寧省海洋產業結構分析及優化升級對策04-28
轉換·升級·優化--關于加快浙江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05-02
武漢城市圈產業結構優化研究04-26
增強科技實力促進山西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05-03
對于林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思考論文04-29
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