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羅塞尚與西方藝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羅·塞尚 藝術觀念
論文內容摘要:保羅·塞尚用色彩造型、藝術變形、幾何構成方式,使得藝術從模仿再現走向主觀精神,從藝術的傳統法則到按照自己對自然和藝術的理解來處理畫面,從而推動了藝術觀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
一、藝術觀念與視覺方式的變革
觀念支配世界,觀念改變世界。潛藏在視覺方式變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乃是藝術觀念的變化,所以記載著各種藝術風格、流派產生、發展、衰落的藝術史,不僅是一部關于視覺方式的歷史,從更深一層的意義是來說,乃是一部關于藝術觀念不斷更新演進的歷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所持有的藝術觀念是不同的。藝術觀念直接影響到我們對藝術作品、甚至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的認識和評價。
縱觀西方美術史的發展和演變,從宏觀上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從古希臘到19世紀中葉法國印象派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西方美術以模仿寫實為主流,可以稱為西方傳統藝術;第二階段從l9世紀下半葉的后印象派開始直到現當代,這個階段的總趨勢是突破模仿自然的傳統藝術觀,走向主觀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表現,建立了全新的藝術觀念。在傳統藝術觀念到現代藝術觀念的轉變過程中,保羅·塞尚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在塞尚之前,西方主流畫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現客觀對象上,模仿自然萬物,從塞尚開始,放棄了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完全依靠自己獨立的觀察進行創作,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向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概括和取舍,從結構的觀點來描繪對象,正是由于塞尚的繪畫的主觀性改變了西方藝術的進程,對以后的藝術家產生了觀念上的巨大震撼,這種巨大的震撼導致了藝術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說,現代藝術始于塞尚,在這個意義上有人把西方美術史分“塞尚之前”和“塞尚之后”兩個階段。要了解、認識西方現代藝術,首先需要了解、認識西方藝術觀念的轉變,而西方藝術觀念的轉變肇始于塞尚。
二、塞尚與西方藝術觀念的轉型
塞尚用色彩造型、藝術變形、幾何構成方式,使得藝術從模仿再現走向主觀精神,從藝術的傳統法則到按照自己對自然和藝術的理解來處理畫面,從而推動了藝術觀念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
1、幾何構成方式。模仿再現的藝術觀念起源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就談到了人有模仿的本能,柏拉圖提出了繪畫是對現實的模仿的模仿理論。作為一種美學體系,模仿理論確立于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還以透視、解剖、明暗等科學法則發展和充實了再現客觀對象、描寫真實的藝術手法。藝術家們在描繪對象時把模仿客觀對象作為繪畫不可動搖的基礎,這種傳統繪畫觀念一直保持到l9世紀印象主義時期。塞尚最初參加了印象派畫展,但印象派主要追求光影的效果,而忽視對象的輪廓和形,藝術觀念的差異最終導致塞尚的離開。塞尚最大的旨趣是根據自己的觀察,盡可能客觀地描繪世界,從本質上看,塞尚是一個古典主義者,他最崇拜古典主義藝術家普桑繪畫中的那種平衡、寧靜和堅實的結構,促使他不惜代價要在自己的藝術中實現那種博物館藝術的不朽和永恒,但他發現古典藝術大師為了這種藝術風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自然的真實性,因為這種創作所尊重的不是自然本身。所以塞尚聲稱“根據自然,重畫普桑的畫”。他認為畫家應該忠實于自己面對自然所獲得的視覺感受,使作品既有印象派強烈鮮明的色彩,又不舍棄對象的形和結構。在塞尚看來,人的感覺和知覺是混亂的,人看到的對象也是散亂的,往往因為藝術家對物體的主觀感受和心境等因素而導致表現對象不真實,為了描繪客觀的真實,塞尚試圖探索繪畫所描繪對象固有的本性,物體最真實的本質,經過艱難的努力,塞尚找到了結構這個物體所具有的本質,他認為無論外界條件和藝術家主觀情緒的變化都不可能改變對象的結構,藝術家的職責就在于把混亂的知覺納人程序,在視覺范圍內獲得這種有序的結構,他開始用結構的觀點去認識和概括一切,他說: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為類似圓球、立錐體、圓柱體。人們必須在這些單純的形象基礎上學習畫畫,然后人們就能畫一切想畫的東西。但這恰好與他繪畫的初衷客觀真實描繪對象是背道而馳的,他的結構觀實際上是一種主觀認識和描繪對象的方法,這種繪畫創作中的主觀性成為后來現代藝術的基礎,幾何構成方式這種手法導致了立體派藝術的產生。
2、色彩造型。從古希臘開始、特別是文藝復興以來到l9世紀,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產生了與之相對應的藝術觀,這種藝術觀認為藝術的價值在于真實地描繪,無論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還是印象主義都萬變不離其宗,自文藝復興以來的四百多年,藝術家征服自然的法寶是他們探索的科學方法和手段的“透視法”。但出于渴望真實的初衷,塞尚認為許多傳統公認的法則并不能導致繪畫的真實,如“透視法”,它只能導致人們的理智,在平面中創造出想象的三度空間,它給人的只是一種空間的幻覺,而犧牲了自然本身的真實和視覺形象強度為代價,和我們目睹的真實有相當的距離,所以塞尚在作品創作中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法和明暗對比來表現空問,他用色彩的協調和對比來塑造形體,通過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立體感: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反之用暖色,從而表現出堅實深遠的空問感和立體感。例如作品《坐在紅椅上的塞尚夫人》,整個畫面色彩飽和,造型結實,肖像的頭部、手部及衣裙均用強烈的色彩冷暖來體現結構的起伏,凹下去的部分用冷色,凸起部分用暖色,這不同于傳統的先素描再上色,也不同于印象派無視形體的色彩分割法,塞尚不僅做到色彩關系平衡,而且通過色彩來塑造形體,就這是人們“色彩造型法”。
3、藝術變形。塞尚不僅渴望印象派強烈的色彩效果、古典主義明晰穩定的構圖,而且他希望賦予繪畫以立體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首先放棄了傳統的觀察自然的方式,不再從某個固定的角度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自然對象;接著他用一些幾何形體記錄、處理他所觀察到的對象,然后通過調制色域,從而表現物體的形體和結構,他認為繪畫就像磚石工砌墻那樣,要用畫筆或者畫刀排列出層層疊疊的色塊,以此表現體積和深度,使之具有一種建筑般的結實感,塞尚曾說過:“線條和明暗都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可見塞尚關注的是對象的結構和形體的堅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放棄了傳統的透視法則,也使用了拉長和變形的手法,甚至舍棄了對象的質感,獨自探索新的表現手法。《蘋果與桔子》這副作品采用了變形的手法使被描繪的物體在冷暖色彩的塑造下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桌面的俯視傾斜與盛蘋果的平底盤統一在一個平面上,而放桔子的高腳盤與水罐卻是平視的視覺平面,為了充分塑造盤中蘋果的立體感,畫家有意加強四周臺布的折紋,歪曲物體的透視,減弱它們的光影,使整個畫面具有平面造型的形式美感。在探索、追求和實現自己藝術目標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拆除了那堵“藝術傳統”之墻,從此藝術打開了探索的大門,整體上改變了對繪畫藝術認識的觀念,他的藝術實踐和觀念對以后的立體主義產生所重視、借鑒。
【保羅塞尚與西方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讀《塞尚的疑惑》04-28
索緒爾與保羅04-28
保羅·達·席爾瓦04-29
保羅·羅賓遜04-29
保羅·萬喬普04-29
介紹天主教信徒塞尚的畫派03-30
美麗的圣保羅大學04-29
圣保羅州立大學和圣保羅大學留學優勢對比04-28
保羅·馮·興登堡04-29
保羅的三個寧可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