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與鄉土理念對漓江濱水駁岸景觀營造的藝術性論文
河道濱水空間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本文以漓江濱水景觀空間營造為研究背景,以景觀設計學方法論為指導思想,從自然與鄉土特色角度來闡述其景觀營造,為進一步開發濱水的景觀價值和生態經濟旅游價值闡明設計思路。
1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原則
保護第一自然:原生植被、動物及自然堤岸、濱水形態等。采用鄉土喬木類樹樁護坎使其有利于魚類生物的生存;創建更多水域、淺灘及水生植物圈,增加土地與水域關系多樣性變化形式,使更多的鄉土植物、鳥類及昆蟲擁有適合居住及繁衍生存的棲息地;種植類似蘆葦、菖蒲等鄉土水生植物,不僅增加景觀植物多樣性,更能夠為凈化水體起到積極作用;利用第二自然:經過修繕的魚塘、水田、荷塘與當地居民飼養的家禽構成農漁業自然形態,體現漁耕文化及休閑鄉土田園風情;尊重第三自然:利用濱水周邊現有的散落而具有鄉土氣息的村落及道路布局。擴大濱水外圍景觀延伸。通過群組分散原則,形成各水系與地塊聚散布置,充分利用原有景觀元素,重構濱水固有水本風情。順應地形、因勢利導;減少建設過程中的耗土量,以降低建設所需能源消耗量,認真實施生態化設計的原則。設計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不改變基礎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空間異質性,并滿足生物多樣性的生境需求的模式。
2鄉土特色景觀設計細則
2.1鄉土自然景觀元素的應用
自然景觀元素是由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鄉土環境要素融合而形成的自然綜合體,是區域景觀特有的基質紋理,是鄉土景觀的核心要素。漓江濱水空間既有的地形地貌、植被、河道水體、動物及氣候成為濱水鄉土自然景觀的有機組成要素。
(1)漓江濱水空間水環境設計。首先,應從整體角度出發,對周邊地區的排水及引水系統進行調整,確保其水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并保持區域水面面積。嚴格控制任意填塘堵道,保持順暢的濱水內外生態環境能量流的良好交互。其次,在豎向設計方面,依據變化的地形高度差異性,及邊坡河道原有的生態過濾系統,進行水凈化處理,并保證循環水源的安全性。同時設置河道滲水邊坡,使外延水系逐步滲透到土壤中,加強濱水土壤含水量,促進河道與邊坡小尺度能量交流。再次,加強水系能量流交換頻率,并進一步溝通河水斷道區域,聯絡并啟動死水區域。對于居民生活較密集的局部河段進行重點整治,清除河道及小池塘的淤泥流沙,并加強水系的內外交流。最終,提高與水系網絡中心和周圍水源的聯系,并溝通網絡內的濱水水體循環,依據復雜的線性河道,進一步形成綠色植物生長的高密度多層次生態系統。(2)鄉土植物的應用。鄉土植物主要指起源于當地或主產地在當地,展現自然生境并把成本的維護和水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的植物。這類植物在當地經過長期的生長演化,最能夠適應當地的地質及土壤條件,自身結構與生理特征適應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濱水景觀空間營造用地內應有人工栽植或自然形成一些植物群落而形成的綠色環境基礎設施。漓江濱水空間的植物,以沉水型組成的群落最為眾多,面積分布最大的幾乎遍布濱水水道的則是亞洲苦草群落。挺水型植被帶主要分布在濱水河道邊坡水位線以下,主要有水蓼、喜旱蓮子草、蘆葦等面積較小群落并呈線狀分布,基本沒有形成大尺度生態斑塊。漓江濱水空間常年水位穩定,水流緩慢,植物的選擇主要以本地現存濱水植物系統為基底進行建設,人工種植的其他花卉、樹木等植被與公園四周的既有樹木相連,并且與濱水的植物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隔離帶。沿湖特色的濱水展示空間則通過樹林與濱水植物的圍合形成。
2.2鄉土硬質景觀元素的應用
鄉土硬質景觀是在自然景觀的基底上塑造和建設的可視化人工景觀元素。分為村鎮聚落、交通道路、農田建設、水利設施、農作物及養殖等等。白話的景觀元素和當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業生產,經人為加工后,并作為形成該地區的具體生活場景的景觀元素。
(1)直接借用。由農業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有一定藝術價值的設施,為濱水景觀空間營造景觀所用,常見的水、石、橋梁、水壩,不需要太多裝飾裝修則可以形成一個濃郁的鄉土風味的景觀小品展示區。(2)改造利用。保護濱水用地范圍內的典型地方特色的結構、服務設施或站點,并進一步使用傳統工藝的方式,形成和當地自然材料的有機轉變。(3)借鑒。天然建筑材料,可直接用于濱水景觀空間營造的主體景觀建設中,常用的景觀構筑物和硬質景觀,如墻壁、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場地鋪裝、綠化設施和道路展示。人工鄉土景觀元素在特定區域內為基礎模型,通過組合舊和新材料,結合傳統和現代技術,使創造得景觀藝術作品中含有獨特的鄉土韻味。使用本地石材、木材和其他硬質表面材料作為場地面層鋪裝,就地取材,減少造價。通過藝術手法使本地建筑材料形成強烈的地域性特色景觀,實體性的景觀小品,容易得到強烈的鄉土認同意識。
2.3鄉土軟質景觀元素的提煉與應用
非物質意象形態的鄉土景觀元素涉及范圍廣泛,不易把握,主要表現為鄉土的環境觀念、生活觀念、道德觀念、生產觀念、行為方式、風土民情等鄉土的社會文化價值觀。此類景觀元素不如鄉土自然環境和硬質景觀直觀具象且難以把握,但鄉土民風民情依附自然環境與硬質景觀而相互并存。它使鄉土具有人文氣息,具有一方水土的靈性,且必須通過人為二次藝術形式加工提煉后才能在景觀中具體表現出來。(1)生產及生活觀念視覺固化。提煉具有地方鄉土特色的田園種植模式和生活場景,加以雕塑化,固化場景,產生視覺美感。(2)風土民情的保護。漓江濱水空間內的山、水、農田、河塘、村落相結合,體現出人們生活勞動而展現出的區別于城市的山水濱水風情畫卷。在保護好當地生態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設計構思,使濱水更具有鄉土田野風情。例如,漓江濱水空間的河渠泛舟、村落集市、社戲家宴等等,使鄉土民俗民情的生活形態得以展現。
3結語
濱水景觀的建設是基于理性,依托感性的跨學科及藝術的綜合體。本文從自然生態和鄉土特色景觀角度來闡述,主要是闡明在濱水景觀空間營造的過程中應尊重自然和本地環境以及注重鄉土特色元素的提煉、保護,目的是盡可能地減少動土量,保護生態,展現具有區域民族特色的景觀。
【生態與鄉土理念對漓江濱水駁岸景觀營造的藝術性論文】相關文章:
運用鄉土植物營造地域特色景觀論文05-01
城市景觀水系中的生態駁岸研究04-26
人工景觀湖生態水的處理設計論文05-01
生態環保理念的幼兒教學的論文04-30
城市景觀及城市景觀生態研究的重點論文04-30
校園景觀意境營造模式淺析論文05-02
城市濕地景觀的生態設計論文04-30
加快生態水利建設努力營造人水和諧的環境04-25
城市景觀水的處理方法論文04-30
人工景觀湖生態水處理設計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