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施感恩教育凈化學生心靈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資料一:筆者在中央電視臺一個訪談節目中看到對深圳歌手叢飛訪談的專題節目,叢飛因青少年時期接受過別人的幫助,為了報答,他捐款300余萬元資助了一百七十多位山區貧困生,孩子因他的資助而完成學業,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些被救助的孩子理應感激叢飛。然而,已患胃癌晚期的叢飛,不僅很少收到感恩之言,相反少數學生及家長埋怨叢飛不繼續資助他們。有一位大學畢業在深圳工作的被救助者,竟然說他月薪只有三四千元,無法報答這病魔纏身,債務累累的善良歌手……看了這期節目,我門的心理充滿同情,更充滿憤恨和悲哀。
資料二:
網上看到一封南京某大學的“辛酸父親”給剛入學的兒子的一封辛酸信,信中雖然敘述了父親對兒子升入重點大學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生活品德和對長輩及家庭責任感缺失而感到失望,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痛苦、悲傷與迷茫。
資料三:筆者是中職校的教師,每學期均會接到多位學生家長來電、來校反映學生騙錢、索錢等現象;當學生外出實習、就業之際,學校領導、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崗位安排之后,一定要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平安,然而每次總有近1/4的學生不打電話回家,以至家長或打電話到學校或到學校找有關老師了解情況。還有,當他們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有近1/3的學生即搬出集體宿舍去租房子住……
諸如上述這種責任感與“反哺”之情嚴重缺失,人生觀與價值觀嚴重扭曲的事例,媒體時有披露。這對于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國度,有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光榮傳統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與“不幸”!人門不僅拷問:這種“悲哀”與“不幸”是歸咎于我們家庭教育的失當,學校教育的不力,還是社會環境不佳?這確實需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冷靜思考。筆者認為;學校德育與生活的分離與脫節,情感教育的失落與蒼白,感恩教育的滯后與殘缺,應該是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二、德育回歸生活 感恩教育是基礎
進入新世紀,學校德育已擺脫了政治化教育模式,開始關注道德教育。但道德教育都是一種唯理性教育,常常停留于人的認識,知識面和行為的簡單訓練。蒼白無力的道德說教,弱化了德育。眾所周知,道德的存在根源于生活,道德已隨生活的發展變化而改革,道德有唯系社會關系的作用,更有促進群體發展的向善向美,體現個性的一面,從這一角度出發,德育應回歸生活。以生活為導向,從生活性問題入手,順應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發展的客觀規律,多形式,多層次實施感恩教育。使我們的學生有情感、有愛心、有靈性、有憐憫之心、敬畏生命、知恥知榮、知恩報恩。
1、開展系列活動 曉之以理
積土成堆,德始足下。古人云:不積圭步無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須通過系列化教育活動。逐步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導。在職高一年級感恩教育的重點是:圍繞孝敬父母,敬重長輩,展開主題系列活動。如:“算算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濟帳”。“算算父母對自己養育之恩流水帳”。“我為父母洗次腳”。“回顧一下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關懷的美好一刻”等活動。在學生中確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做人的根本;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
職高二年級則圍繞知恩報恩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培養學生向上、向美的快樂生活態度;知恩報恩,多為社會作奉獻,這也是感恩教育的最終目標,在這一階級的系列活動主題是走向社會前的心理引導,行為訓練及糾正,旨在使學生完成由學校人向合格公民的角色轉變。
2、利用主題教育 動之以情
情靠情感染,心用心溝通。感恩教育必須以活動為載體,用各種教育活動豐富教育形式,營造教育氛圍,創設教育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靈受到撞擊,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實行家長開放日、觀看感恩教育影片、舉辦感恩教育文藝演出,結合中秋節、父親節、母親節開展主題演講活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活動能力,更有利于在各種活動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實現情感共鳴,強化教育效果。
3、分段模擬訓練 持之以恒
德育工作要反復抓抓反復。這是因為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項艱巨工程,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實效,也應反復抓。這里的“反復抓”要理解為職高各年級的德育都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其中一個系列,長期開展,環環相扣,一環不松。如職高一年級的孝心教育系列,職高二年級的知恩知報系列,職高三年級的愛心奉獻社會、奉獻家庭系列,三個階段各有重點,層層遞進,不斷強化。“抓反復”主要落實在反復訓練上,職高一,二年級以模擬訓練為主,所謂模擬訓練,就是對生活、學習中一些真實活動通過模擬,突破時空制約,使學生更好參與,從而獲得較深的體驗。如孝心系列活動中的模擬“親情作業”、“換位思考”;愛心奉獻社會系列中模擬招聘活動;知恩報恩系列中的小品表演等等。
4、參與實踐活動 導之以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強調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教育是為了生活而教育,通過生活而教育。感恩教育來源于生活,理應回歸生活。感恩教育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會。既可以強化教育效果,也可以檢驗教育成效。倒如在實習、見習環節,將團結協作、尊師敬師作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指標。在見習、實習過程中穿插以“愛崗敬師”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師生同臺,師徒同臺,通過互動強化教育效果,通過親情卡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一。
讓德育滲透感恩,讓感恩教育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人們情將更濃,社會將更和諧。
【實施感恩教育凈化學生心靈論文】相關文章:
洞察學生心靈 實施體驗教育04-30
洞察學生心靈 實施體驗教育04-30
凈化心靈的說說03-29
凈化心靈說說05-06
凈化心靈的簽名01-29
大學生感恩教育論文11-14
凈化心靈的簽名6篇01-29
凈化心靈的簽名(6篇)01-29
宗教的魅力在凈化人的心靈04-27
大學生資助的感恩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