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評體系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
干部考評體系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
構筑新的干部考評體系 積極推動社會科學發展
領導干部作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推動力,如何科學公正地評價他們的業績,顯得尤為重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于領導干部的考評一直以經濟指標為首要標準,以至于有些領導認為“gdp高于一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考評體系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我們需要更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可持續性發展為理念的領導干部來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建構起一個新的干部考評體系。
現有的考評體系主要存在兩大弊端。
一是只從經濟著眼,經濟類考核指標種類多,比重大,而對于黨建類、社會類考核指標往往比較籠統。未能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存在較大程度的“以物為本”的傾向。
二是評價體系單一,缺乏系統性。由于部門職能和地區實際的不同,所以并不存在著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體系,需要針對不同的系統實際分別設置。
因此,我認為要建立新的.社會評價體系,需要注意四個方面。
首先要明確目的性。建構新的政績評價體系,其目的是形成一種機制,促使領導干部能既從職責角度又從自身利益角度去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使科學發展理念轉變為實踐行動,也就是說,落腳點在“以人為本”。要把那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類指標作為體系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目的性指標;把那些相對間接關系人的環境性,生態性指標作為中介性指標。把經濟類,建設類指標作為基礎性指標。形成一個“基礎—中介—目的”、“經濟—環境—人本”的系統性的評價體系。使對政績的評價更好地體現出經濟發展的目的性,體現科學發展,體現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指導思想。
其次要體現科學性。即要按照系統分類,科學設置評價數據。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就是系統、協調、統籌,否則其發展必然會陷于被動,因此新的政績評價考核體系必須特別強調系統性。既要強調“人本指標”是根本性、目的性的指標;又要有基礎性的經濟指標;要有中介性和保證性的環境指標。既要有反映長遠性的指標,又要有當前實惠性指標;既要有重點性的單項指標,又要重視綜合包容性強的指標。并使之互相配合,以體現科學發展的要求。
第三要注重操作性。過去考核項目指標很多,但一般都是以“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主觀性的選擇來判斷,其中量化的方面很少,自然無法有效地衡量出干部的工作實績,測評的可操作性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考核評價指標應該盡量將軟性指標轉為硬性指標,使其真正具有可見性、公平性、公正性。對于那些主觀因素大,人的感受差異大的指標,最好是作為一般社會調研的數據,而不宜作為考核性指標。
四是要強調動態性。新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下,從實際出發,具有一定靈活性、動態性,而不可能是一套僵化不變的標準。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業務狀況,其評價指標的選擇及要求程度都應當有不同的側重。比如經濟指標方面,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在產業發展的量與質的要求上也應有所側重,考核衡量指標的基數、速度、高低等也必須是動態的。只有既堅持科學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要求,又把握動態特點,才可能建構起一個可行的考核指標體系。
【干部考評體系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相關文章:
加強宣傳理論普及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01-24
以科學發展觀加強宣傳理論普及調研思考08-25
以科學發展觀推進農業體制機制創新調研思考10-07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哲學思考10-25
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哲學思考10-25
統計局實踐科學發展觀促跨越發展調研思考04-20
科學發展觀的系統學思考07-19
鄉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建議與思考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