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證擴招后研究生質量 不妨引入社會評價機制
據統計,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教育部因此專門下發通知,教育部門將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和培養模式改革(《中國青年報》昨日報道)。
羊城晚報一評:自從1999年教育部實施研究生擴招政策以來,研究生數量逐年大幅度遞增,導致了包括師資在內的高校教育資源緊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不少高校在不斷增加導師數量的同時,還增加著每個導師所帶研究生的數量。于是,一方面“粗制濫造”的導師數量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導師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僅僅將研究生當成自己的“打工仔”,甚至將“放羊式”教學美其名曰“發揮學生創造性”。
現在,很多學校教授比副教授還多,副教授比講師多,教授職稱的含金量大大降低,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盲目擴招所帶來的龐大研究生群體。這無疑是“負激勵效應”在大學內部的生動寫照———研究生的盲目擴招導致學生質量“摻水”,由此引起導師數量和教學質量的“摻水”,而“摻了水”的導師必然會使研究生的“水分”變得更大。
華西都市報再評:當今社會科學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新知識新理論的突飛猛進,職業的技術含量和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教育部主動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結構和模式,“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正是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
當然,當前研究生導師資源不足等現象也的確存在。這就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擴招”的同時,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方向提出更加細化、明確和清晰的定位。在導師選拔和配備方面,提出更具體、更明確、更高標準的要求,以確保導師的真實學術水平和師德魅力,從而確保研究生“成品”的質量。
研究生教學要達到導師盡力,學生盡心,“成品”合格適應社會發展的三贏效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除針對學校、導師和學生單方進行嚴格要求外,也許還可以借鑒一些行業評估辦法,引入社會評價機制,督促導師教學盡心,學生學習盡力,從而保證研究生“成品”的含金量。 劉云飛
【保證擴招后研究生質量 不妨引入社會評價機制】相關文章:
電力工業引入競爭機制后如何落實計劃04-28
客觀認識高校擴招后的教育質量問題04-27
安全生產引入商業保險機制04-29
高校擴招對教學質量的影響05-02
引入激勵機制促進真正學習04-30
悉尼大學計劃擴招6000研究生04-26
關于商品的社會質量評價04-27
公民道德建設引入約束機制的理性思考04-28
碩士研究生導師質量保障長效機制探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