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考研院校選擇首要因素:選對專業

時間:2022-11-19 09:40:12 興亮 經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考研院校選擇首要因素:選對專業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專業了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考研院校選擇首要因素:選對專業,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考研院校選擇首要因素:選對專業

  考研第一件事需要做什么?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件事卻是每個考研人不可回避的,這就是選院校。目前考研的考試制度是,公共課加專業課,公共課是全國統考,而專業課卻是各個招生單位自行決定的,不同學校考察的要求和難度不一樣。大多數學校的專業課考試都會指定若干本參考書目,考生以參考書目的內容為復習重點。因此,及時選定考研的目標學校,復習才會更有針對性。考生在喧雜院校的時候一定要理智、慎重,全面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

  專業:院校選擇的首要因素

  很多人在考研時仍舊延續了高考填報志愿的思維:非“名校”不報。然而,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我們自身的情況已與高考時有著天壤之別了。不管你在這4年中是兢兢業業、刻苦學習,還是碌碌而為、“虛度光陰”,只要你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你的思維方式都會體現出你所學專業的特色,這一點不管你承認與否,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此時的你已非高考時“純潔”的你了,你已經“沾染”上專業的特色了。高考時,任何專業你都可以學,所以需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環境,此時名校是不二的選擇。但是,在考研時,你需要考慮專業的限制,且不說文理科的區別,就是同樣屬于文科的文學和歷史學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差別,所以考研需要考慮的是目標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問題。比如:該學科點的帶頭人是誰?該學科點是不是重點學科?是省級的還是國家級的?

  有人說:高考選的是學校,考研選的是導師,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一位優秀的導師,不僅能讓學生的學術水平提升很快,更能幫助學生在就業時提升自己的價值。優秀的導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不僅代表著學術的前沿,更是象征著實力和信譽,因此,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研究生時,都會很看重研究生的導師。

  也許有人會說,這跟選“名校”沒有沖突,而且必須要考名校。不可否認,“名校”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較那些“普通院校”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名校”的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前沿資料,實驗室里擺滿了最先進的儀器;“名校”云集了眾多學術前沿的領頭人,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這并不是讓我們放棄“普通院校”的理由,因為“名校”并不集中了全部的優勢資源,很多“特色院校”雖然整體實力不是很出眾,但在某些“特色學科”方面卻獨樹一幟。

  首先,硬件方面的優勢,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這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不是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其次,某些學校雖然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愿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個人。

  因此,我們在選擇考研目標院校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標院校名氣是否夠大,而在于你所報考的專業在這所學校是否很強,學科建設是否受到學校的重視。

  自身實力:不可忽視的反省

  每個參加考研的同學,最大的愿望莫過于能順利通過考試,為目標院校所錄取,所以,我們在選擇考研的目標院校時不得不先估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首先,英語是很重要的一關。由于現行的考研政策規定,必須總分和單科成績都要達到公布的分數線才有機會參加復試,很多同學總分很高,可卻因為英語相差1、2分而不幸敗北。專業課的準備有目標院校的參考書目可以對照,只有認真學完、學好基本參考書目,專業課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但是考研英語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參考的復習資料。英語的復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而且,考研英語的考察思路與大學英語四六級又不一樣,不能因為過了英語六級而忽視對考研英語的重視。很多考研過來人都說:考研其實就是考英語。這話可能有些偏頗,但也不無道理。

  如果我們仔細留意考研政策,會發現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分數線普遍要比東部地區的低,大致低5~10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區、二區分數線差異。以地區為分類標準的劃分,使得很多“名校”的英語分數線因為地域原因而普遍較低,諸如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著名高校,所以,如果英語成績不是很理想,可以選擇二區的高校,盡量提升考研的命中率。

  其次,在選擇院校時最好能問問自己,對所選的專業是否能保持熱情,一直堅持下去。有些同學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或者自身實力不濟,無法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但又非常想去自己心儀的學校去深造,這時該怎么辦?不建議明知不可能被錄取還去“拼死”搏一搏。如果自己對所學專業足夠熱愛,我們可以先選擇考研難度較低、自己有把握考上的學校去讀,在讀研期間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在考博的時候再選擇曾經心儀的學校。

  最后,我們在選擇目標院校時,還需要考慮一下自身的經濟情況,還要考慮當地的消費水平,這樣才不至于在以后的讀研中因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無法專心學術,影響自己的前途。

  考研在選擇目標院校的時候,我們主張根據所學專業的特點以及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情況來選擇,而不是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因素,套用一句經典臺詞:我們的口號是,不就最好,但求合適!

  如何選擇專業呢?我們建議在選擇專業時要綜合衡量自己的幾個方面。

  興趣是選擇專業的首要因素。一方面,如果一個人和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打交道的話,會過得很難受;另一方面,興趣也決定了你能不能有恒心毅力堅持考研復習,并保證較高效率。強打精神的復習考研,大部分是考不上的。

  未來就業的考慮。不同學科和專業之間就業率相差很大。例如政治學、林業工程、材料、儀器儀表等學科畢業生的即時就業率在90%以上,而體育、植物生產、水產、中醫學、農業經濟管理等就業率低于50%。

  實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自己要很好地揚長避短。首先,看現有基礎。如果你從末接觸過計算機,數學又學得不好,現要卻要報考清華計算機專業,那么最好還是不要冒這個險。其次,看客觀學習能力。如果自己的邏輯思維確實不夠發達,那么復習起理工科專業來確實會非常吃力,效果不見得好。如果記憶不強,報考歷史專業恐怕也成問題。

  個人的客觀需要。這一點很現實,也很無奈。比如家庭原因或個人原因要求你必須盡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那么即使你對文學情有獨鐘,也可能不得不考慮現實情況。本科畢業自己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今后深造機會也有,那么建議你選擇一個自己最想去的專業拼一把,成則更好,不成也無所謂。

  選擇專業,除了對自己的綜合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科學估算外,還應該避免常見的幾種毛病。

  一、鼠目寸光。判斷專業如何,就業前景好壞,是否有市場,別只盯在鼻子尖上。時間過得快,專業勝衰更快。幾年工夫,足夠從在大紅大紫落到無人問津。大三起碼要大概地了解一下5年內(研究生畢業)專業的發展趨勢。

  二、人云亦云。自己對自己缺乏認識,沒有判斷力。明明讀懂一個法律條文都在花上半天,看到別人一窩報法律,自己也要去湊熱鬧。

  三、過于急功近利。絕大部分情況下,選擇專業其實主要依據的就是“功利”標準。但凡事不能過頭,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則不達,因為這樣會蒙蔽你的眼睛,造成專業選擇上的失誤。

  在專業選擇上,有個故事可以參考。話說古時候,有個士子一心想功成名就、封妻蔭子。當時的皇帝重文士,于是士子一頭扎進書堆。不想換了皇上,忙于開韁拓土,重用武人,士子于是趕緊學劍。劍未學完,又換了皇上,馬放南山,偃武修文了,士子只好再捧起書來。時間一晃,人已垂垂老矣,這時新皇上又喜用年輕人了。這個士子命運多桀,自然有生不逢時的因素,不過自己太急功近利,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其實,不論哪個專業,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質上的、精神上的回報都是水到渠成的東西。現今的社會,職業上早已不是從一而終了。北京地區高級白領的調查表明,95%的人有過跳槽經歷;62%的人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無關。許多知名企業的老總并非企業管理專業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學、中文的畢業生。千萬不要像那個士子一樣,盲目追求時髦,最后落個兩手空空。

  如何選擇學校呢?

  確定報考專業之后,就需要確定報考學校。 目前,全國開列在招生計劃目錄上的招生單位有近700個,主要集中在首都、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例如北京地區就有招生單位217個,上海則有59個,其它省份則有多有少。經濟較發達省份的招生單位多一些,而人口較少,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招生單位要少得多。例如 ,江蘇、廣東,分別有53個、33個招生單位,而貴州省只有8個招生單位。

  招生單位有不同的分類。

  高等教育單位和專業研究單位。 平時一提到研究生招生單位,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大學、**學院,這些都是高等教育單位,因開 教育而為學生所熟悉。另一大塊因為平時和本科生沒有什么關系而常常被忽視,這就是各類研究院、研究所,如大名鼎鼎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這類招生單位數量很大,例如北京市的招生單位中,研究所、研究院就占二分之一強,達135個,每年招生人數相當可觀。由于許多人不了解此類招生單位,所以報考人數相對較少,競爭壓力也可能會小一些,值得試試。

  一流單位與普通單位。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都屬于全國一流單位,不論從師資還是硬件方面來看,都比普通單位要高出一截,將來就業時牌子要硬許多。不同類型的院校之間就業率差距巨大,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全國重點大學或地方名牌大學的即時就業率通常都能達到90%以上,普通的學校甚至不到50%。

  選擇招生單位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仔細斟酌。

  質量高低。在質量高的單位可以真正學到一些東西,使三年時間不會白白浪費。判斷質量通常可以看這幾個方面:在該專業領域內的地位;導師質量;單位近年來學術成就等。

  名氣大小。名氣往往是質量的一個外在評價指標。響當當的單位,通常有利于研究生開展研究,也有利于就業。

  競爭態勢。各招生單位由于質量高低、地理遠近的緣故,同一專業的報考人數可能相差很大,競爭態勢也就高低不同。結合自己的實力,可以盡量避開競爭焦點,提高自己的錄取概率。

  最終報考目標的確定,其實是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的綜合。

  另外就在校生的選擇加以說明。對于在校生來說,選擇一般有四種情況,按難易順序分別是:

  本專業本校報考。這是最為輕松的選擇,一來本專業課程已經在本科階段仔細學過,而且熟悉教師的授課重點和命題風格。二來只要不是被系里老師深惡痛絕,一般多少總能獲得考試范圍、命題重點、閱卷判分等方面的優惠。據統計,對普通專業而言,本專業本校報考的成功率遠遠高于其他三種情況。

  本專業跨校報考。相比本專業本校報考,有兩點不利:一是專業課程內容和重點可能有些區別,甚至區別很大,例如人民大學的國民經濟專業側重宏計劃,而北京大學的國民經濟專業則側重財政金融;二是老師等不太熟悉,難以獲得額外的優惠。

  跨專業本校報考。由于專業更換了,難度變得更大。而且,兩個專業之間關聯越小,難度越大。比如,法律專業轉為財政金融的難度就要大于從經濟學轉為財政金融。所好的是仍然在本校,可以就近利用課堂、同學、教師等各種資源。

  跨專業跨校報考。通常這是難度最大的一種。特別是所報考學校在外地,則難度就更大了。然而這種情況有時也能激發起人的斗志,通過艱苦奮斗,往往能出奇制勝。對北京幾所大學的研究生錄取調查發現,大約有30%的專業狀元是跨專業跨學校報考的,或許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這四種模式中如何選擇?

  這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除了必須考慮到的興趣、愛好等,還有這幾點情況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專業和學校的情況。如果你本科就讀于名校熱專業,那么建議還是省省心,安居樂業,準備本專業本校報考吧。如果專業不錯,學校一般,可以考慮第二種;反之,則考慮第三種。萬一專業、學校都不滿意,則不要懼怕背水一戰。

  二是結合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本校本專業太熱,競爭對手太多,那就不妨換個學校或專業試試。如果自己確實很牛,信心十足,那么跨校跨專業也無妨。需要注意的是,這四種情況下,開始準備考研的時間是不同的。跨專業跨校的應該起步最早,本專業本校的可以晚一些。下面是我們在對大量成功者訪談后總結出來的開始準備考研的時間表。

【考研院校選擇首要因素:選對專業】相關文章:

2016考研專業選擇: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11-27

考研院校及專業選擇之醫學類專業12-13

全國考研院校及考研專業錄取比例12-19

2016考研選專業 需要考慮的因素11-24

考研指導:數學專業院校專業全解析12-14

2016考研擇校注意:選擇合并院校要慎重11-27

2016考研院校專業選擇要糾正四大錯誤認識12-06

2016年考研擇校注意:選擇合并院校要慎重11-27

2016考研擇校:數學專業院校推薦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