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考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遠
我是個普通的考研者,經歷和其他的考研者相比較,毫無自豪和值得驕傲的地方可言。我是大專畢業,中間讀了專升本。我考研考了兩次,2002年的考試失敗之后,我得到家人的支持,開始了新一輪的復習,重新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調整了報考的策略。今年,終于得償所愿,考取了東南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微機電及微系統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考研復習是一處系統工程,這里面所涉及的范圍很廣,要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十分專心地考研,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對于考研復習經驗的探索,我認為大家首先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因人而異”。普遍適用的學習方法是沒有的,大多數人都必須一邊復習,一邊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而復習中走彎路,效率低下,浪費了時間都是非常正常的,不要為此而斤斤計較。
樹立正確的觀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很多人實際上是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考研的,或者說很簡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找份好的工作,這樣的目標或者說沒有目標對于考研者來說是具有潛在的危險性的。因為這樣的目標其實是帶有盲從跟風的性質在里面,由于沒有自己的信念和確定的目標,當復習過程中出現困難和干擾時,就會很容易產生動搖。所以,我希望各位考研者在考研之前最好考慮清楚,考研的目的和對將來的影響,不要太盲目,不要因考研而背上包袱。如果確定了目標,堅定了信心,那么就不要再有任何顧慮。
上面可能談得都太泛泛了,我想就兩個方面來談一下具體的問題。首先,是學習方法。
1.時間安排
在我看來,真正用于考研復習的時間,半年是很充裕的。很多同學生怕時間不夠用,其實戰線拖得太長并不可取。拿我來說,在一年里我真正效率很高的時間也只有4個月左右。就像不可能從跑100米的速度去跑1000米一樣,復習過程中狀態總有起落。只要用半年的時間來集中復習,時間利用好了,效果會非常不錯。
至于四五月份,可以做些準備工作。我認為沒必要現在就看政治,因為政治變化太大,參考書要到7月才也來最新的版本,現在看了以后肯定擔心自己復習多了或復習錯了,還不如把政治推到7月后再復習來得實際些。而且政治的東西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多,我不贊成去背誦,應該理解才能處變不驚。如果實在不放心,那現在就抽時間看看教材,當小說看看多了,很多東西自然就記住了。
目前,我倒覺得應該開始積累英語的單詞和閱讀,數學也該開始看教材打基礎了。英語除了是必考科目外,還是將來就業和溝通的工具,無論如何都應該作為life-longlearning來看待。而且學英語也沒有竅門,就是積累。數學,我認為也沒有必要進行什么多少輪復習,分為三個階段就夠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復習幾遍完全由你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定。第一階段,就是打好基礎,看教材,做教材的課后習題。第二階段,找幾本好的習題集,對前面的基礎進行強化和鞏固。第三階段,模擬自測。
英語,我想專門再提一下。我復習英語是從應用的角度來的,而不是從應試的角度。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兩個方面,單詞和閱讀。有人會問,那寫作和其他的呢?我認為,閱讀里面包含了很多東西,是英語基礎的基礎。我們可以把cloze、英譯漢、寫作都歸入閱讀之中,因為閱讀一篇文章時,往往會用到各個方面的能力。有時明明一句話里單詞都認識,就是看不懂,而偏偏那是本段甚至是本文的關鍵句,這比單項選擇所考查的內容難多了。所以高教委把單項選擇刪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提高了難度,是將應試與應用的一種結合。閱讀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增強語感,這有益于cloze;可以吸取豐富的寫作素材,對寫作很有幫助;再適當地練練組織語言,英譯漢就沒問題了。
2.關于書籍
我認為復習用書貴在精而不在多。很多同學買了一大堆書,可惜都沒怎么用上,那可是對有限的時間和金錢的極大浪費。其實,我倒建議大家向自己身邊的同學,尤其是有考研經驗的人請教一下,能借就借,不要輕易去買書。就包括政治這樣年年有變化的,我都覺得沒有買的必要,因為政治大范圍的變化是不可能的,而比較小的變化考的可能性也不大。當年太過引人注意,太大的東西一般是不會考的。而且外面的輔導書那么多,眼睛都花了,哪挑得過來呢?
如果要我推薦個套餐的話,我就說說我個人的看法吧,不存在刻意捧誰貶誰的含義在里面。政治,我想前期一本紅寶書和幾套好些的模擬題就可以了,到了后期關鍵在于自己不斷地總結歸納理解鞏固。數學,我建議文燈的。歷年試題一套,然后再根據自身情況準備若干套模擬題即可。英語的書也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什么200篇啊,100篇的,關鍵是你能否用得好,書本身倒沒什么的。
3.關于輔導班
輔導班我上過不少,第一次考時還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去上啟航的輔導班。但現在看來,輔導班的作用在我整個復習考試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小,所以我認為,自學能力很強的同學倒是可以考慮不要上什么輔導班,各家所講的內容其實差不多。我考了兩次,也參加了兩次最后的政治沖刺班,發現前后幾個比較出名的老師的講法沒有什么變化。我拿著第一次記下的筆記去聽,記筆記的最小了很多。某老師就連兩次的開場白都是相同的:“我是某某先生,我是大家的朋友。”我聽了大倒胃口,而周圍卻笑倒了一片。
當然政治始終是那些東西,變化不會太大,所以要求考研輔導的老師求新求變,好像對他們要求太高了,我認為不能所希望都寄托在考研輔導班上,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復習就去上課,結果是大大的浪費。我第一次去北京上課就是這親,什么都沒看就去了,結果上課什么都聽不進,光忙著筆記了。筆記倒是記了一堆回來,可什么都沒用上,考試也沒過。我感到那是我考試復習中最大的失誤,所以第二次復產過程中,我只參加了一個數學和政治的沖刺班,現在看來,還是沒必要。
和許多人的交談都感覺到,上輔導班其實是找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而不是真的可以或認為可以提高,別人上過我也要上,不然我就吃虧了。考研重要的在于實惠,不要傻乎乎地盲目跟風,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和寶貴的,如果真要上,我建議大家在上之前將書都看一遍,最好是細看一遍后再去,這樣效果會更好,錢花得更有價值。不是去讓老師帶著你復習,而是老師來促進你的提高,解答你的疑問。輔導班再有名氣,也比不上自己的努力。當然若是基礎真的比較差,還是上上課比較好,不過還是那句話,不要寄過高的希望。
談了學習方法以后,再來談談心態的問題。現在無論做什么都講究個心態,考研也不例外,而且以我近兩年考研的經驗來看,心態是特別重要的。尤其在復習到了最后階段,學習方法已經不重要了,無論用什么方法效果都差不多,關鍵就看你能否挺得住,能否堅持下去。所以過來人都說,考研不是考你別的,而是考你的意志和耐力,這一點都不假。
如何在考研復習的整個過程中,保持一個平和理想的心態呢?首先我認為,在整個復習過程中,是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很平衡和的心態的。復習狀態和心理情況必然會就像正弦曲線一樣,有波峰,也有波谷。那么如何在自身的能力范圍內調整好心態呢?這看起來不容易,但其實要做的并不難。孟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只要做好一些事情,成績是自然而然的,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我想從小處說點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就是要定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而且根據自身情況的變化要有適當的彈性。學習的連續是非常重要的,按部就班地去做,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強得多。每天安排一定量的學習,不要太貪多。有的人好像每天不學個十五六個小時就對不起自己似的,那沒必要;從現在開始每天哪怕能好好學習八九個小時就已經很可以了。夏天熱,效率不一定會很高,因而我認為秋天和冬天是學習最好的時候,那時你再考慮加些時間才比較合理。現在就一口氣拿出沖刺的架勢,很快就會喪失信心和興趣,心理上也會疲勞,這是考研中的大忌,所以寧可慢些,也要保持好自己良好的學習狀態。
過來人都知道,長期的封閉學習,人會很孤獨,很寂寞,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如何來解決呢?我的方法就是有規律地生活,有規律地學習,有規律地娛樂,算是種可持續發展吧。我那時每天排解心中煩惱的方法是跑步,我家住在南京的玄武湖邊,每天下午都會去湖邊慢跑,美麗的景色還有大汗淋漓的感覺讓我猶如讓心靈都洗了個燥一樣舒服。我還會去打打籃球,上上網,每周和同學吃吃飯,聚會一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保持對學習的新鮮感和興趣。所以在去年夏秋的4人月里,我的學習效率空前的高,打好了今天考試的底子。去年五六月間的世界杯,我幾乎一場沒落。每天該做的都要做,該玩的還是玩,這是保持心態最好的方法,不要對自己太刻薄。
另一方面,感情方面,對大家說句大實話,我考研復習期間愣是沒敢找女朋友,因為如果考前你就已經有了,而且感情穩定,那對你應該能起到促進作用。但如果你沒談,或都談了但感情還不穩定的感情會變成你不穩的的情緒,這將對你考研起到極大的消極作用。我雖然沒感受過,但我是一點沒敢越雷池半步。
我認為考研是實惠點比較好,無論用什么方法,能上了研就好的方法,老天是公平的,看你確實是付出了,也努力了,他自然會給你相應的回報的。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盡快實現自己的夢想,進入神圣的殿堂。
【[我的考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遠】相關文章:
比較分析: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04-27
夢想與現實差距的句子06-04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作文05-01
考研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抉擇04-28
2015考研政治考點:理想與現實的關系04-30
我的遠方有多遠作文12-05
健康管理與現實有多遠?04-28
我離英豪有多遠作文05-01
有多遠作文09-14
網絡與現實 差距作文400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