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1

時間:2023-04-27 10:31:39 考研政治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1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核心考點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1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1)一切哲學都不能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這是哲學的黨性

(2)唯物主義主張物質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說明世界,不附加外來成分。

(3)唯心主義主張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把握唯心主義的兩個基本形態)

①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感覺、觀念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劉禹錫唯物)

②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個人的精神變為獨立的存在,作為世界本原和萬物創造者。

(4)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感覺是屏障,不可知論)(馬克思和舊唯物最主要區別:唯物史觀)

①階級根源:在階級社會,唯心主義哲學受到反動沒落的社會階級的擁護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傳。根源不能說主觀和客觀相背離,因為它是認識錯誤的原因,可以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錯誤

②社會根源:社會分工、腦體勞動分離,為片面夸大精神意識的作用提供了條件。

③認識論根源:在認識過程中,將認識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將認識過程中的感性階段夸大、絕對化,導致主觀唯心主義。將認識過程中的理性階段夸大、絕對化,導致客觀唯心主義

(5)舊唯物主義的缺陷: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沒有確立科學的實踐觀(重點把握)

(6)馬克思主義的特點:(馬克思最偉大的貢獻:創立唯物史觀;)

(舊唯物半截子是因為自然觀唯物,歷史觀唯心;)

①階級性---公開申明為誰服務;(一切辯證法都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發展變化的。沒有認為世界統一)

②實踐性---強調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反過來又指導實踐。(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實踐)

③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學性基礎之上,即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之上。

(7)馬哲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指導與被指導;普遍與特殊。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

①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中找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②解放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破除不符合實際的舊觀念,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③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實事求是是核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作用(多選把握)(一)

①揭示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為我們理解社會提供思想武器。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②為我們認識社會提供了辯證法原則,我們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認識社會。

③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④提高人們對社會發展、社會管理規律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4,科學主義,人本主義(一)

①科學主義否定哲學世界觀功能,推崇科學知識,放棄世界觀的研究。

②人本主義反對科學和理性,強調人的存在的本體論(不是以人為本),具有非理性主義的特點。

5,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二)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是抹殺了意識的主觀特征

①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定義的意義:三個劃清界限---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同不可知論、同舊唯物主義。(正確理解物質范疇要把握自然物質的多樣性,客觀實在性。)

②客觀實在是物質的共同的一般本質,它通過運動表現出來。

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運動和物質不可分離,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機械唯物論;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唯心論。運動和靜止都是物質的固有屬性,運動絕對,靜止相對,他們相互包含。

④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相對靜止使事物呈現多樣性,是區分事物基礎,衡量事物運動尺度。

⑤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形式:生產、處理和變革社會關系和科學實驗。

⑥實踐有三個基本特征: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實踐目的、手段、結果的反饋調節。

⑦主體是指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主體活動對象的總和。實踐活動就是以主體、中介和客體為基本骨架的動態系統,通過實踐活動使客體主體化,使主體客體化。

6,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及其與人的實踐活動的關系(二)

①主觀世界:人的意識、觀念世界,是人的頭腦反映和把握物質世界的精神活動、心理活動的總和;(存在主義所謂的存在是指“個人的存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限定和超越的關系)

②客觀世界:物質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人的意識之外的一切物質運動的總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目的和手段;創造者和被創造者;能動者和被動者)

③自在世界(天然自然),是人類世界產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④人類世界(屬人世界),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7,意識的產生、本質及其能動作用(二)

(1)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既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又是社會的直接產物。不能說意識創

造物質,可以說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

(2)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在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

(3)從意識的作用看,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計劃性,主觀創造性,生理機能調控。

(4)本質: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意識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在內容上是客觀的,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不能

說意識是物質的東西,只能說意識依賴于物質,沒有獨立存在的意識和精神。)

(5)意識發揮的條件:①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②必須把正確的思想付諸實踐;③借助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手段。

(對實踐結果進行評價有:對實踐效能、實踐效率和實踐效果的評價。)

8,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二)

①世界是統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個;反對一元論反對二元論。

②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③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是在客觀實在基礎上的統一。

堅持辨證唯物反舊唯物

9,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三)★★

(1)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是客觀的普遍的。堅持用聯系的

觀點,反對孤立片面的觀點

(2)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3)系統的主要特征: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最主要特征:整體性。

(4)科學的任務:揭示事物聯系,科學的突破往往表現在把看來沒有聯系的事物聯系起來。

(5)①整體由部分構成,但不等于部分之和②部分離不開整體,否則將失去原有的性質和功能;③整體決定部分,部

分影響整體;④整體和部分字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10,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三)

(1)運動是指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

(2)發展是具有前進性質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陳代謝

(3)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發展的本質:新生舊滅):①新事物代表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②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辨

證的否定過程③在社會領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

【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1】相關文章: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 哲學及基本問題04-29

考研政治馬原暑假備考 黃金時間1+104-29

考研政治復習:馬原把握規律知識點的“規律”05-03

2016年考研政治 馬原常考知識點梳理05-02

2016考研政治:馬原哲學四大學習方法05-02

2015考研政治馬原 事物的普遍聯系04-29

考研政治馬原:牢牢掌握四對認識04-30

2015考研政治馬原 考前終極預測04-29

2016考研政治復習:馬原、史綱先行05-01

2016考研政治入門 從攻克馬原開始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