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
調查緣起 11月6日到11月10日,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在廈大校園內轟轟烈烈地展開,一下子“大學生創業”成了熱門話題,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在整個大賽過程中,陳粟和陳文水和大多數學生一樣,就一直盯著大賽的進展。不過與其他旁觀者不同的是,他們還利用這次機會,專門針對這群來參賽的學生和廈大校園里的學生對“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做了一次大型的問卷調查。 做問卷調查這個點子首先是由陳粟提起的。陳粟,廈大哲學系博士,主攻技術社會學,該課題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把知識這種潛在的價值轉換為技術這種商品機制,最終實現它們的市場價值。最近,陳粟正在研究一個有關“孵化器”的課題,而“挑戰杯”大賽剛好相當于一種技術孵化的過程,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想到對這群參賽學生和校園內的學生群體做一個調查,以便取得第一手的資料與數據。可是由于以前對創業這個話題關注并不多,在這方面缺乏經驗,于是陳粟找到了現在是哲學系二年級研究生的陳文水同學。 陳文水一直對大學生創業這個團體很感興趣,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教育這個課題。平常,他就非常喜好結交對創業感興趣的朋友,就在今年9月份,他還專門成立了藍鯨財務自由俱樂部(簡稱藍鯨俱樂部),這是一個專門為那些有創業熱情的人提供創業交流的平臺,現掛靠在大學生創業創新協會名下。陳文水說,藍鯨俱樂部每周都會開展一些利智、書友會、創業沙龍和培訓活動,每次參加的人都超過50多人,主要以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為主,也有一些社會人士。目前,這樣的創業沙龍已舉行了將近10次。“藍,代表生生不息;鯨,意思是優秀,與優秀的人為武,藍鯨俱樂部提供的是一個開放式的精英實踐。”陳文水說。 一個想做這方面的研究,一個對這方面又特別感興趣;一個有理論研究基礎,一個有經驗,兩個人一拍即好,攜手合作,于是就有了這份調查問卷的誕生。 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非概率抽樣(嚴格意義上的隨機調查),樣本來源于第四屆“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的活動現場。有兩次抽樣:“兩岸三地學生創業沙龍”和“公開答辯”的現場,分別取得樣本58份、72份;合計130份。樣本總體描述:發出問卷200份,回收130份;樣本來源于15個高校(包括2所臺灣高校和1所香港高校);廈大本校學生103人、兄弟院校學生(包括臺灣、香港學生8人)27人;其中參加過創業計劃比賽活動的有29人。 顧 問:胡榮(廈大教授、社會學系主任) 方錦樅(《海峽導報》首席記者) 調查策劃:陳文水(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 陳粟(廈門大學博士研究生) 專題策劃:方錦樅 陳文水 沈曉麗 問卷設計:陳粟 數據統計:陳粟 李文娟(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 陳冰 撰 稿:陳文水 調 查 員:陳粟 陳文水 岳建飛(廈大創業創新協會會長) 張華(廈大外文學院英語系 2002級本科生) 特約分析:李文娟 特別感謝: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 計劃大賽組委會 廈門大學校團委 廈門大學創業創新協會 廈大研究生會《凌云報》編輯部 香港、臺灣創業小組觀摩團 調查者言 我被“創業”撞了一下腰 陳文水 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著實讓廈門熱火了一把,也讓美麗的廈大熱鬧了一把。 不過,感覺上而言,這個熱鬧持續得有點實在短暫,因為創業是一種永恒的行動,而僅僅靠幾天或者是幾個月的創業比賽就能詮釋所有關于創業的內涵和主題嗎?而我們就能把握創業的全部嗎? 無論怎樣質疑,很多人都不能否認這些實實在在發生著的一切。“挑戰杯”還有一些創業英雄和先行者所煥發出創業激情,也是真正純粹的現代創業精神的萌芽在中國終于破土而出。透過種種新現象,我們不可否認:一種新型的創業機制和文化已經出現了!雖然還很幼稚,還不成體系,雖然還不夠規模,但是一切真實地開始了。 第四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真的給全國人民包括全國大學生上了一堂實驗課。 作為學生大軍中的一員,我一向低調甚至盡可能回避學生創業的說法。但是,我畢竟向學生創業接近了一步,帶著參與的激情,帶著研究的理性,我還是跟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來進行了這樣的一項調查。在這個調查中,我們盡量客觀而又理性,詳細而又具有針對性。我不敢說,我們的調查是全面和權威的,而只是說,我們的調查還有我們的分析能夠觸及現實之域,并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示和思考:大學生創業,一路走好! 正如一位著名的學者所說的,一個新世紀有為的大學生不去創業并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一個有能力的人只為自己眼前活著,只會因循守舊,只會回避風險,只圖安逸保守,不敢冒險進取。這是一個人的悲哀,也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我被“創業”撞了一下腰,但感覺很幸福。 我知道我的幸福是有理由的。 第一部分:創業觀念 ■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 在調查過程中,很多受訪者將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這個比例高達92.1%。 點評:這說明了現代大學生把創業視同于創辦企業,事實上,創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廣義的創業觀念可以體現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創業等同于創意? “好的創意,好的未來”,但是創業不等于創意。大多數受訪者把創業等同于創意,并認為創意是創業的第一步,這個比例是78%。 點評:創意固然重要,但重要的還是執行創意的能力;另外創業不是一個創意而是一連串成功執行的創意組成的。 ■觀念上認可創業活動 經歷了九十年代的創業高潮后,從非理性創業到較理性創業,現在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觀比較成熟,大部分學生接受了創業的觀念。調查表明,選擇愿意嘗試創業的比例86.9%,這說明了創業在學生心目中是被認可的。從擔心創業失敗遭受歧視的比例和擔心創業后失業的比例可以看出,這兩部分的比例都比較少。前者占9.8%,后者占7.3%。 點評:事實上,創業被認可說明創業是一項有挑戰性的活動,這是一種思想解放的結果。 ■學生能理性地決定是否選擇創業 數據顯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創業的同學僅占4.2%,而95.8%的同學并非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選擇創業。而有88.9%的同學對創業具有自己的判斷,不會輕易接受創業的鼓動。最后,對創業失敗導致負債,高校的同學還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其中64.2%認識到創業失敗帶來的負債。 點評:創業并不是賽跑,想跑就跑,它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后才能進行創業。高校大學生對此有較高的理性認知能力。 ■創業更多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對于高校學生創業的目的:認同實現自我價值的占88.5%;認同改善經濟處境占49.2%;認同服務社會的占45.8%。從上可以看出,現代高校大學生創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實現自我的價值,但他們也不排除經濟贏利和社會責任的因素。 點評:并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 ■市場風險意識不夠 受訪者在考慮創業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創意、資金和團隊,但是,他們考慮到市場風險的就只有32.8%,而真正在創業的學生,他們則很看重市場風險意識,比例提高到了73.2%。 點評:創業者的風險意識不夠,這本身就是對創業認識不是很清楚。 ■理想化的創業認識 在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堅強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個創意,占87.6%;接下來是選擇創業伙伴,占60.9%;然后是資金,占54.7%;接著是社會關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依次是43%、42.2%。這說明了很多大學生創業有著很大的理想認識。另外,有45.8%從書本上認識創業,屬于紙上談兵和理想化的創業。 點評:對創業沒有感性認識的學生,對創業停留在想象里,表現出理想化的傾向。實際上,創業有很多理性的決策和分析,不可能是一種理想活動。 ■不創業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繼續深造和積累經驗 對于不愿意嘗試創業的同學來說,他們有其他自己認為更好的選擇,他們選擇的道路是,其中,考研的比例占51.4%,而進入工商部門的占48.0%,這說明了那些暫時不選擇創業的人最好的選擇就是繼續深造或者積累實際經驗。 點評:創業并不是唯一選擇,如果現在不創業,可以選擇為創業做準備。 第二部分:創業扶持 ■創業初期希望能獲得扶持 在創業初期,學生很希望能獲得支持,這種愿望比較迫切,扶持單位包括金融投資部門、社會服務組織、成功人士和政府機構,盡管要求不一樣,但他們希望能得到扶持的愿望是一樣的,這也說明了創業并不是一件個人的事情。 點評:創業靠團隊,靠社會大環境,創業初期必須得到扶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 ■了解市場最為重要 在創業初期,學生希望能了解市場,并熟悉市場,這種愿望十分強烈,達到75%,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在校大學生最希望是能接觸社會、接觸市場,從而洞悉市場機會,并把握住機會。 點評:“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讓大學生更好的接觸社會,架設一條通向社會的橋梁尤其重要。 ■金融投資部門對創業扶持很重要 創業初期,創業者最希望得到的幫助和扶持首選金融投資部門,這個數據達到了63.5%,其次是社會服務組織,再次是政府機構。希望得到社會服務組織扶持的是45.2%,而希望得到政府機構扶持的最少,是28.6%。 點評:金融投資部門的扶持政策對學生創業的影響作用是可見一斑的。 ■希望能得到專業指導和風險基金 大學生創業在初期希望能得到專業指導和風險基金,這兩者是一樣的,都是51.4%,超過一半人數,但不是很高,這表明了對這兩個方面也僅僅是想望而已,并不顯特別迫切。 點評:創業的專業指導非常重要,可惜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創業融資更傾向于私人關系 學生創業在融資渠道更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同學等人籌借,金融投資部門也是在重點考慮之內,但前者最為重要,為32.5%,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目前社會還是一個“熟人社會”,私人關系非常重要,還沒有形成一個制度化的融資渠道。 點評:靠私人關系有利有弊,但更關鍵的是盡快形成一個科學而有效的融資渠道。 ■忽視政府的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在調查中,創業者希望從政府機構獲得幫助的愿望并不很高,另外,很多不知道或不了解政府對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只有28.6%的人重點考慮到政府機構的扶持作用。 點評:政府作用被遺忘說明它工作不稱職或者宣傳還沒有到位。 ■成立學生創業服務機構很有必要 對于創業,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創辦學生創業服務機構,這個比例高達85.6%,這也說明了創業必須是學校里的一門功課,因為很多人都想修這門課程,另外,希望開設選修課和修改學制,前者為56.9%、后者為30.4%。 點評:創業服務機構就如同就業服務機構一樣,同樣必須是學校教育延伸的一種教育服務。 第三部分 創業教育 ■基本不知道或忽視創業教育的作用 在調查中,很多人對創業教育的字眼感到陌生,很難把創業跟教育聯系起來,因為創業更多的是一種實踐,他們只是要求在學校教育中開設跟創業相關的課程。 點評:創業教育的缺失正是創業精神的缺失。 ■并不把創業計劃當創業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是一種模擬創業活動,但還是有很多人并不認為這就是創業,有52.8%的人聲明參加創業計劃競賽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工作經驗和結識工商界精英,這也表明了過半的人參加創業計劃競賽并不是為了純粹創業,而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增加就業籌碼。 點評:創業計劃變成一種工作資歷、一種就業資本,這是不是對創業的一種諷刺? ■參加創業競賽不是為了榮譽 87.2%的受訪者參加創業競賽并非是為了榮譽,僅有12.8%表示是為了榮譽而參加創業計劃大賽,更多的人還是關注創業活動。 點評:競賽固然能帶來榮譽,但創業本身并不是作秀。 ■創業競賽只是一種生活體驗 也許是創業計劃大賽只是一種模擬的創業活動,有48%的人是為了體驗創業過程而參加創業計劃大賽。他們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增加創業的感性認識,而不是真正的創業。另外,還有48.8%的人是為了完善創業計劃,為以后創業直接增加經驗,這些是抱著比較明確的目的來體驗的。 點評:創業大賽既然是模擬,那么就趁著年輕,過一把癮。 ■社會關系的榜樣力量比較大 創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接觸過企業家,或者親戚朋友是企業家,這一個因素對學生的影響較大。48.1%的同學認為這一因素影響了自己的創業觀念,并向往自己開始創業。 點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有人創業,他也就更容易走上創業之路。 ■學生創業明顯受到大眾媒體的影響 由于“創業熱”的興起,學生創業顯然受到了大眾媒體的影響,接近半數(48.4%)的學生是通過身邊的人了解創業,其次是書本(45.8%)、活動(37.7%)、媒體(35.2%)。 點評:在商業社會中,“BOSS形象”與成功人士幾乎等同,于是就產生了強大的示范作用。 ■希望學校開設創業類課程 由于創業教育的缺乏,所以過半數的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創業方面的選修課,這個比例達56.9%。另外,還有39.4%的人希望能修改學制,使之更傾向于創業實踐。 點評:學校是不是應該負起創業教育這個責任,并修建一條從文化教育系統通向社會工商系統的橋梁? 第四部分 創業背景 ■就業前景好的學生更愿意創業 在調查中發現,那些熱門科系的學生,也就是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學生,譬如經濟系、會計系、法律系等(理工科則是計算機系、化工系等),他們的創業愿望和創業熱情也是最高的。“挑戰杯”競賽現場所得到的調查問卷大部分來自這些科系的學生,歷史和中文的較少,大約文史哲加起來比例不超過8%。 點評:創業不是專利,但有“壁壘”,創業實際上還是屬于那些真正“天之驕子”的人。 ■創業多為社會榜樣力量所推動 創業有很強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身邊有人創業的人更傾向于創業,調查發現,擁有強烈創業愿望的人有28.7%親戚、24%的朋友進行創業,而他們本身,有48.1%跟企業家接觸過或很熟悉,有48.4%都是從身邊的人開始了解創業并且決定創業的。 點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創業是一種挑戰,所以也適合那些對迎接挑戰有所準備的人。 ■信息和創意對創業來說非常關鍵 在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業者來說,信息和創意非常重要,它們分別是88.9%、87.6%。這可以表明學生創業大多是一種知識創業,是一種較高水平的創業。 點評: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中,信息和創意很重要,大學生對這一點也許是最清楚的。 ■兼職是創業的第一步 在校學生很多沒有選擇創業,但他們都選擇了兼職。有81.2%的人認為學生兼職是很好的行為,有52.8%認為兼職對創業很有幫助,是創業的第一步。 點評:兼職不等于創業,但他們的努力目標也許是一致的,就是實踐。 ■專業技術對創業不太重要 在調查創業過程中,什么因素最為重要,結果,工商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排在最后,分別是43.0%和42.2%。這說明了很多學生對專業技術的不看重,從側面而言,很多人創業是“劍走偏鋒”,走管理創業的道路。 點評:專業技術對于一個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視專業技術是學生創業的一個非理性表現。 ■更多的是激情創業而非理性創業 較多的大學生創業實際上是一種激情創業而非理性創業。在調查中,參加過創業活動的僅占37.7%,創業活動相對缺少,創新意識的相對缺乏,還有創業教育的暫時缺席,所以大多學生創業就是激情創業,經驗不足,熱情十足。 點評:創業成功來自理性,創業開始必須是理性,創業過程才是激情,不可相反。 ■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創業意愿? 分析表明Lambda系數達到顯著差異的因素有:就業前景(害怕找不到工作的為0.006;對自己就業悲觀的為0.014)、學制也是影響創業的重要原因,達到了0.019。在對待參賽目的上,不愿意創業者將參賽視為決定今后就業的試驗田。 參加創業比賽的同學和沒有過參加者的差異有: Lambda系數:參加過比賽者更少人選擇考公務員(0.02);更多地認識到了商業風險(0.057);和企業家有更多的接觸(0.029);對就業前景更有信心(0.027);更多的是從活動中了解創業的(0.001);和沒有參加過的同學比較認為選修課是不重要的(0.041)。 專家談創業 創業也屬于文科生 王旭(廈門大學教授 廈門大學科研處處長) 創業計劃大賽就是通過自己的理念和實踐設計出方案,為企業、公司進行的生產產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類似于教師科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狀況。中國原來的研究多注重理論和單純研究,缺乏相應的實踐應用。而創業本身,從表面上看,是理工科的專利,因為它關鍵在于溝通信息。把信息與效益直接對接起來,并不存在理論方面更加深層次的探討。因此,創業似乎與文科的結合并不密切。而對于文科學者,我們應該關注的就是如何把文、史、哲應用到創業當中去。理科的學問可以生成一個公式,工科的學問也許能直接產生效益,但受到市場的限制。文科注重的則是整個社會的人。文科的功能是不可以量化的,但影響卻是非常廣泛的。 在創業過程中,應當做好文科與理工科的相互結合,發揮文科的基礎性作用。例如,在一項產值出現之前,需要了解到當地的傳統文化以及生活背景,而這將有助于產業的創新與發明。 構筑一個創業扶持體系 岳建飛(廈門大學創業創新協會會長)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自主創業將成為重要的就業形式。但是,很遺憾的是,全國高校包括廈門大學都缺乏系統有效的創業扶持體系。 因此,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構筑一個從創業教育到創業服務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的創業扶持體系,從實處扶持大學生創業是廈大創協正在努力的方向。 “挑戰杯”可以說在創業教育方面意義重大。可以說,“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主要是以吸引風險投資為目的的創業行為;在創業教育方面,它對創業的項目進行包裝,使參賽學生能收獲到各方面的創業知識,從而得到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的雙重收獲。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后者。學生可以通過“挑戰杯”走向創業之路,但創業路千萬條,有些即使在比賽中失敗了,卻依然可以走自己的創業路。“挑戰杯”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注重的是比賽本身,是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載體【“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3-01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2-15
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報告01-27
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報告06-11
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07-14
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9-23
.關于大學生創業意識的調查報告04-27
大學生自主創業調查報告01-30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15篇12-03
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報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