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馬廣志:再為大學生公益創業添把柴
目前我國年輕人創辦的公益項目中,像高校“百老匯”這樣靠熟悉演出市場專業人士運作的項目并不多。更多的是“沒有后臺”,僅有公益創業激情和創業項目,四處奔波尋找資源和支持的團隊。所有的團隊,都會在項目形成和項目實踐中面臨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中國青年報》1月11日)
公益創業起源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歐美發達國家,在我國尚屬新興事業。以前,社會衡量一個年輕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比較單一,“創富”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標志。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化。年輕人創業可以選擇創立企業,也可以選擇創立非營利性公益機構。前者能帶來直接的財富,后者則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
當在電視上那條“公益律師這條路不好走,我卻走了12年”的廣告時,當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攜著夢想用熱情點燃公益創業之火時,我們應該為之感動和欽佩!偉人說,做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能夠有這樣的理想和行動,說明這些年輕人勇于冒險,不怕失敗,這正是創業成功的無形資本。
但是,公益創業的路途并不好走。個人在使命感的激勵下,在非盈利領域用市場運作的方式,追求創新、效率和社會效果,將公益事業辦成可持續發展的有競爭力的實體,一開始即“定位”于服務社會的公益創業,自然離不開社會的大力扶持。但是,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年輕人的公益創業卻遭遇發展的“持續性”難題。
首先,制度缺失,成為公益創業的最大難題。改革開放幾十年,政府將計劃經濟下的一些資源最大限度地交給市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益組織發展還給社會提上議事日程。因為,社會服務,小到社區服務,政府管不到,全靠社會組織解決。但政府在這方面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和支持,成為公益創業發展的瓶頸。
其次,大學生自身資源的缺乏也成為制約其公益創業的重要因素。據調查,大學生創業,有95%是失敗的,這使人們對支持大學生創業望而卻步。原因是大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更像是一批純粹的志愿者。而且,現在的大學教育中,公益創業沒有相應的專業課程,缺乏必要的專業能力。
最后,社會認同度低、缺乏成熟完善的項目管理執行模式、缺乏寬松的注冊條件等也成為一些有志于公益創業的大學生難以逾越的困惑。
可喜的是,相關部門已經在我國公益創業教育領域開始了“破冰之旅”。從2005年起,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引進KAB創業教育課程。截至2009年11月份,該項目已在清華、浙江等大學培訓了來自各地高校的學生8萬人。其中,公益創業項目的輔導占到一定的比例。另外,一些地方也在支持大學生公益創業領域的政策優惠進行了嘗試,如上海靜安區就為社會組織創業者提供了“靜安戶籍大學生及青年群體在靜安注冊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創業項目的,給予5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扶持”等七大優惠政策。
從我國目前社會組織看,公益行業將成為吸納就業的熱門行業。鼓勵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不但能普及公益理念,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同時也可切實提供就業崗位,幫助更多人實現就業。?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陳紹鵬表示:“公益創業廣闊的天地大有可為,呼吁和希望全社會更多地關注和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關注和支持青年公益創業。”
讓我們再為年輕人公益創業的發展再添把柴吧!
【馬廣志:再為大學生公益創業添把柴】相關文章:
就業.創業.公益04-29
乍暖還寒:中國風電政策仍需添柴增薪04-30
教案5(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教案3(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柳傳志的創業哲學04-28
教案2(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教案1(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教案6(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教案4(分享孫廣志老師的博客)04-25
廣,廣趙嘏,廣的意思,廣賞析 -詩詞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