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10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退位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授
1、多媒體出示:根據已給信息提問題,試圖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列算式。
2、板書:50—24。
(1)首先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問題?(相同的.數位對齊)
板書豎式,從哪位算起?個位上0減4不夠減。怎么辦?(利用小棒計算)
(從十位退一)也就是從十位借一,和個位上的0組成10,現在就可以減了,10—4=6,個位上寫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個1,還剩幾?4—2=2十位上寫2。
(3)四人小組討論: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二、鞏固練習
1、出示題目第21頁的第六題,分別讓學生說出個位夠減不用向十位借一,讓學生說出計算正確,但書寫不對,十位算得的0不用寫,讓學生說出最好打上退位點,防止忘記,出錯。
2、4人小組分工合作,解決第21頁的第7題,做完后在小組中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第8題,說明先寫上得數,再連線 。
三、課后作業:第11題,寫出豎式
教學反思:本節課退位減法,是減法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并且會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學例題中的數學信息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并列式計算。在列豎式的時候強調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算起,部分學生就像做加法一樣,從十位開始做,發現他們做錯得時候,我馬上拿出來作為錯例進行評講,強調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
以游玩花果山為主線,使學生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 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初步學會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夠解釋自己的。
學情預測 :
學生能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加號。會讀寫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能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
圖片若干張,信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課件1)
小朋友,這是唐僧師徒四人,你們都熟悉他們嗎?老師猜你們最喜歡孫悟空,對吧?老師告訴你,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我們連云港,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今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游玩花果山。要坐景區的.專車,那就先搶答老師的問題。
二、互動探究,認識加法
1、創設情境(課件2)
談話:我們排好隊,過了檢票口,大約走5分鐘,就會看到平坦的大路左邊有個“花果山放生池”,里面有很多的錦鯉。這是老師請得小導游,正在等我們呢!
2、認識加法(課件3)
提問:小導游手里的魚食吸引了好多魚來到岸邊。大家仔細看,有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生說。
提問:瞧,又來了幾條魚?師引導學生用完整話表達,多找學生說。
提問:誰能把剛才2句話連起來說一說?多找學生說。
剛才2句話都是你們說,現在聽老師說一句,一共有幾條魚?跟著老師說一遍。誰能把你們說的2句,和老師說的1句話,連起來說一遍?試試看!多找人說,可以同桌互相說。
教師檢查學生說的結果后,告訴學生:最后一句話就是問題,我們所要求的問題。
提問:一共有幾條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呢?
學生答案估計有:一個一個數,看圖的,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的,當學生回答是從合的角度考慮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并告之學生,可以從學過的合成來解釋,并用手勢表示合,讓學生多說。
教師講解:“3條魚和2條魚合起來就是5條魚,”這句話可以用一種算式來表示,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算式。(引出課題,教師板書)
讀作:3加2等于5。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其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它代表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意義是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
3、理解算法
誰再來說說,計算3+2=5時,你是怎么知道是有5條的?
讓學生結合圖意,再互相說一說3+2=5表示什么意思。因為3和2合成5,所以3+2=5。
4、教學試一試(課件4)
誰來說一說,這2張圖是什么意思?用你的話,告訴大家。引導學生仿例題說3句話,鼓勵說完整話,讓學生多說。
先來了1條魚,又來了2條魚,現在有幾條魚?
提問:要算現有幾條魚,就是把1條魚和2條魚怎么樣呢?(教師手勢表示合)
追問:1條和2條合起來,可以寫什么算式?
互相說說,指名口答,教師板書。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用 計算,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結
“3+2”表示把幾和幾合成幾?“1+2”呢?可以怎樣算出它們的得數?
我們在魚池邊待的太久了,別忘了我們是來游玩花果山的,還是請小導游帶路吧
三、糾正反饋,遷移鞏固
(課件5)談話:我們經過山門,往上走就會看到巨大的石像,介紹《西游記》作者,并借用小導游的話“想見美猴王嗎?那就接受我的挑戰吧!”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
教師指導學生看懂圖意,會用完整話表達,可以寫什么算式?為什么可以寫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引導學生從合的角度考慮,讓學生多說。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
以前我們學過用擺小棒的方法來認識數的分與合,那么我們也可以用畫圓的方法算出加法得數)
指導學生看懂題目要求,教師示范第一小題,要求學生說說老師先畫了幾個圓,再畫幾個圓,最后算出得數。其余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找學生板書。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
過渡:小導游豎起大拇指直夸我們了不起哦,真是太聰明了!很樂意做我們的小導游。帶領我們參觀三元宮,來到水簾洞口,她先進去跟美猴王打聲招呼,出來后:“美猴王有客人,先去招呼了,請我們稍等片刻,他給我們準備了好多新鮮的草莓呢。而且也給我們留了信,我們看看信里說了什么!”
信封里裝有習題,要求算出得數,并說說是怎么想的,突出用“幾和幾合起來是幾”來口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答對獎勵。
四、全課總結(課件9)
這個客人是誰呢?哦,原來是豬八戒啊!瞧,美猴王跟我們問好呢!借用美猴王的話,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計算方法。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
一、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本班有63名學生,從上學期期末的學習成績來看,班級的差生較多,學習成績不穩定,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和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教材內容分析: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觀察與測量、認識圖形、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會利用這些圖形拼出不同的圖案。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篩選。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多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注意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讓學生統計校園內花壇上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幾月份,調查同學們周日喜歡做什么事情,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么水果等。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么顏色、喜歡吃什么水果、喜歡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愛好是什么、特長是什么等等,使大家體驗到統計確實是很有用的。
教學建議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圖表回答問題宜獨立思考。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實踐性比較強,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好素材。
“統計”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整理、統計。
教學用具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實驗小學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涂色)。教師提示:涂完后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說一說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么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radic;”告訴老師?
(二)學生完成題卡后,教師收上題卡。
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說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說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里。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著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么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三)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著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么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四)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5
本學期我將繼續擔任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離一年級新生入學還有一周的時間,我需要做好充分的工作準備,以迎接新生們的到來。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新生由于剛從幼兒園出來,環境變化大,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培養孩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具體工作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性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和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現狀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游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后,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周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
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欲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教材內容體系)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情感狀態、學習策略)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完成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征,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游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說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愿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7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
知識與技能:
1、20以內的數。
2、加法的含義、減法的含義。
3、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解決問題:
1、把兩類圖形(物體)對齊著排一排,直觀地比較哪種圖形(物體)的個數多(少)。
2、應用加法的含義,解決求兩個數一共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3、應用減法的含義,解決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知識與技能:
1、簡單的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解決問題:在拼搭物體的游戲中,簡單應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點。
實踐活動:
1、有趣的拼搭(在拼搭活動中初步體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
2、豐收的果園(用方位知識、1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3、愉快的周末(用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2、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并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系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系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4、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2、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3、初步認識并會使用上、
,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統計與概率1、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數據時的重要方法。
2、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并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并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于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并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學校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數學教學計劃05-06
學校數學教學計劃7篇12-10
學校數學學期教學計劃05-02
學校數學教學計劃(通用5篇)05-07
一年級學校教學計劃06-09
一年級學校教學計劃03-15
學校數學老師教學計劃01-15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08-23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10-14
一年級下期的數學教學計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