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
古詩誦讀: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處理思路:解詩題,明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導入:
1.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師板書課題
二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⑴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⑵強調題目讀法送元二/使安西
⑶齊讀課題
2.抓字眼,明詩意
⑴師: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⑵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⑶匯報
渭城朝雨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占”“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說說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嘆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占”“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復。
板書設計:
花牛歌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具有化解矛盾、調節氣氛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字。
4.注重積累,能復述這個幽默故事,續編故事。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學習的生字較多,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自主識字,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掌握識字規律。
(1)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可在整體感知課文后,通過摘蘋果、定位認讀等游戲來學習。
(2)要求會寫的字可以集中來識記。這些生字大多是合體字,且多數是形聲字,
都可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比如:“廂”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是“廠”部,里邊是“相”,合起來就是“廂”;“廂”還是形聲字,外表形,里表聲。
(3)寫字指導。重點指導“旅”“夷”“匆”“抹”。寫“旅”時,要注意右邊
部分的第三筆是“撇”,不是“橫”。“抹”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小右大,還要注意右邊的“末”,上橫長、下橫短。“夷”字可聯系“阿姨”的“姨”記憶,不要把第一筆“橫”丟掉。“匆”字和“勿”字要注意區分,區別只在一個“點”。
2.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雖然不長,卻有比較明顯的情感變化,在閱讀時要給足時間,注意感悟、體會。
(1)在初讀文章時,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在通讀文章時,將句子讀得通順、流利。在品讀文章時,要讀出游客的情感變化。
(2)朗讀時要重點讀好導游說的話,要讀得輕松自然,語調活潑。
(3)可采用多種方法讀,如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比賽讀等,讀后可讓學生質疑討論。為什么這個地方這樣讀?深入體味字里行間的意義,課文才能讀出味、讀出意、讀出情。
3.閱讀教學
在教學本則幽默時,教師要善于質疑提問,從而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幽默的作用。例如:美國旅游團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導游是如何解決的?游客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上述問題連綴閱讀教學,學生會充分地感悟理解故事并進一步領悟幽默的魅力。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這道習題的目的在于積累詞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把這些
詞語讀清楚,或自讀,或領讀,或齊讀,或同桌練讀等。
(2)“寫一寫”。這一練習包含的六個詞語,大都含有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所以,是對生字的一次復習鞏固。教學時,先讀一讀,然后動筆書寫,還可以在此基
礎上,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詞語練習說話。
(3)“讀一讀,說一說”。這道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教師要
耐心引導學生根據提供的情境大膽想象,并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
充分發揮想象,只要表達合乎情理就給予肯定。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本課生字較多,在學習本課前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認讀生字,熟讀課文,課后要留相關的作業復習鞏固,注意將課內外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
2.“讀一讀,說一說”這個練習,對于有些孩子來說難度不小。教師在教學時要
多注意引導這樣的孩子,教給方法,可以讓表達較流利的孩子做示范,同時鼓勵
他們敢于表達。對于想象力豐富的孩子,讓他們盡情地表述,愿意寫的還可以落
實到書面上展示給大家看。
相關資料
1.詞語注釋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鋪在地上,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開黃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種子可入藥,有滋補作用。
泄氣:泄勁。
和顏悅色:形容和藹的臉色。
2.幽默的作用
幽默在溝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幽默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而這又是提高人的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張力和充分發揮潛力的必要條件。適當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躍氣氛,使溝通的效果更趨完美。好的幽默可以調節氣氛,還可以驅除溝通中的疲勞感。同時,它還可以讓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據說,位于亞平寧半島的意大利的5700萬人口中就有1900萬人在75歲以上,平均3萬人中就有一個百歲老壽星。這里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心胸坦蕩、樂觀開朗、幽默善談。他們很愛辯論,雖然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但卻極少真的互傷感情,因為他們總以十分幽默的語言來緩解刺激、調節氣氛。長期的觀察證明,意大利人長壽的原因之一,是生活中充滿了幽默。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3、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4、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主動積累優美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以讀帶講,想象、對比的方式,感悟水鄉獨特的風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過古典詩詞與現代新詩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詩的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通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重難點分析:
體會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
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課前準備:
收集水鄉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激趣導入,感受水鄉之美:
(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水鄉視頻。教師展示并講解。
師作介紹:這里的水域非常廣闊,河道縱橫,云水相連。村莊里,綠樹紅花,流水潺潺,幾戶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條水渠,把無邊的田野劃成整齊的稻田,那一塊塊青翠的稻田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
(二)學生談看后感受,激起讀文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讓學生置身水鄉,感受水鄉之美,引起學習興趣,為閱讀學習奠定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
(三)引入課題:作家沙白寫了一首《水鄉行》表達他的贊美之情,讓我們和他一同走進江南水鄉,感受那特有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頭腦的表象,對水鄉有了感性的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一)自由讀文:要求認真讀這首小詩,朗讀時,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流利。
學生練讀時需注意的字:櫓、簾、榴、纜。
課件出示詩歌。
(二)指名讀,糾正并評論。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門簾、石榴、一副、蟬聲、纜繩。
(四)教師配樂范讀:課件點擊音樂。提出思考問題: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感知詩歌內容,形成初步印象。總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師生交流。
1、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
路線: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2、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水面廣,人們坐船出入,他們勤勞,景色美,靜,熱鬧。
(設計意圖: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既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朗讀品味,體會水鄉之美:
(一)教學時圍繞“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這一中心話題,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水鄉的每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水鄉什么地方,喜歡那里的`什么。
2、喜歡哪幅畫面,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練讀,互相說,師在同學中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集體交流,體會水鄉之美。
提出中心問題:水鄉行,你感悟到哪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讀一讀。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詞或者短語中,品詞析句,并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用對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鄉的景美、人美、情美,體悟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優美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學生的感悟點,預設:
(1)我喜歡水路上的風景:水面很廣,水云相接,你從哪知道的?(水云鋪)我們平時見到的路是什么鋪的?(柏油)水鄉的路呢?(水和云彩鋪成,很廣闊)怎樣讀?請大家一邊品味一邊讀。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2)我喜歡那個小村莊的景色
a、因為那里的魚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掛滿樹?指導讀出魚網的多
b、魚網像門簾一樣,掛在樹上,這樣的景象你見到過嗎?當你第一次見到感覺怎么樣?(很特別、很新鮮、驚奇)怎樣讀?
c、從這么多的魚網你能看出什么?捕魚為生,人勤勞,魚米之鄉。
d、我喜歡那個小村莊,因為那里很美,有紅色的石榴,翠綠的柳枝又細又長,風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練讀)
e、我喜歡小村莊,因為那里十分安靜,因為只有幾戶人家,又都上了鎖,(請你讀出村莊的寧靜)多么寧靜而又美麗的水上村莊啊,誰能根據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美景嗎?(指名說)請大家都來讀一讀,讀出喜愛之情(生練讀)(設計意圖:通過詩歌簡潔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鄉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3)我喜歡稻田,稻田一望無際,像海洋一樣,稻浪滾滾(你從哪知道的“海”,請你讀出你的喜愛之情)我喜歡稻田里的人們,他們非常勤勞(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歡稻田的熱鬧,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師: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鳴,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請同學們來讀,讀出喜愛之情(大家練后指名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注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讀,將積累語言和閱讀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為一體。)
(4)我喜歡離莊時的景色,蟬已經不叫了,夕陽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霧,像一層紗籠罩在小水村,很靜、朦朧(你怎么知道的)暮霧。我喜歡那個小孩子,因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來)很會劃船(一手好櫓)那你夸一夸他(生讀)
(設計意圖: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讓學生跳出文本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讓學生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四、升華情感,留戀水鄉之美。
(一)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提出問題:現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頭再看,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戀的是什么?
課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頭再看水鄉,我們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戀的是()。
預設:人,風景,稻田……
(二)請你帶著喜愛與留戀之情,讀一讀整首詩。
(三)學生配樂詩讀。
課件出示配樂
(四)指導背誦全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不僅讀懂作者離開水鄉的依依不舍,讀懂作者內心,更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留住水鄉之美。
(一)你們都知道哪些的水鄉?現在就帶大家到江南水鄉周莊去親眼看一看。
設計意圖:水鄉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鄉的知識,向往水鄉。
(二)、介紹文人墨客筆下的“水鄉”。
(三)拓展實踐
1、把《水鄉行》改寫成一篇小游記。
2、畫一畫水鄉的圖畫。
3、積累描寫景色的詩句。
(設計意圖: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增加學生的收獲。)
板書設計:
19水鄉行
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水靜、船多——榴紅、柳綠——田忙——兒童送客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
1.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課12個生字;理解“搖撼、無可奈何、拯救、嘶啞、搏斗、龐大”等詞語;會用“無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一段表現激烈搏斗的音樂,由弱到強,再到弱。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了解文中人物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時代,俄國的農民是奴隸,他們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農奴主,他們對農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農奴當作牲口買賣,可以隨意地殘殺農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農奴,并且認為殘酷的農奴制度一定要滅亡。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系,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 老麻雀 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么?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陰道上發生了什么事?
2).獵狗想怎么樣?
3).老麻雀是怎么對付的?
小麻雀 摔下來
老麻雀 飛下來 掩護 準備 搏斗
獵狗 張開 露出 愣住 后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里摔下來了。獵狗走近小麻雀,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小麻雀,準備著一場搏斗。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請學生口述練習:
文章先寫( )次寫( )最后寫( )。
四、范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五、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通過課文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教學準備:音樂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
1.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全篇描寫的情境。
(引導學生邊讀文章,邊想畫面,讀著,想著,課文中的形象就會浮現在學生眼前,這不僅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2.提示:讀屠格涅夫寫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畫,現在就想辦法,把課文寫的,把我們看到的畫面,畫下來,好像在畫連環畫。你們一共看了幾幅畫呢?
學生隨手用簡筆畫形式再現課文情境。
①獵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風刮下
③老麻雀準備與獵狗搏斗
④獵狗后退了
3.再讀課文,抓特點:
(1)小麻雀怎樣弱小?獵狗怎么龐大、厲害?
(用……畫出有關詞語)
板書進行對比。
憑借已創設的情境,通過鮮明的強弱對比,使小麻雀、大獵狗的形象格外鮮明,為理解重點部分作鋪墊。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突出對比,進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憑借情境引導兒童在熱烈的情緒中思考。在這里從故事的開頭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結果,啟發學生從意外的結果中,關注故事的經過。即引導學生進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考。)
4.配樂默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進一步提問:①老麻雀為什么絕望地尖叫?(突出“絕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經沒有希望,為什么要飛下來?
結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
“它不能站在樹枝上”。
因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沒有危險,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樹枝上?
課文上說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兒,保護弱小者,戰勝龐然大物)
既然是“強大的力量”就不是輕飄飄地飛下來,是充滿著對小麻雀的無限的愛,是準備與獵狗決一死戰的,所以老麻雀的“飛下來”是很有分量的。課文打了一個比喻“像一塊石頭似的.”,后面的動詞是“落”而不是“飛”。
畫下表現老麻雀這一形象的詞語。
5.齊讀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詞語:
“像一塊石頭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絕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軀掩護”“拯救自己的幼兒”
“呆立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沒有危險的”
“一種強大的力量”
放音樂朗讀,啟發:
這一切,獵狗有沒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來的行動愣住了,驚訝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讀第六節。
二、總結:
由于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
四、指導用“無可奈何”“搏斗”造句。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
讀懂例文,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領會本次習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鬧鐘。
2、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鬧鐘在說話。)說的'是什么?
3.揭題:自述(自己述說自己的事情)。
二、聽讀
1.聽一聽:朗讀。
2.議一議。聽了,討論:鬧鐘的自述與我們平時介紹鬧鐘的有什么不一樣?
3.說一說:自愿上臺交流。
教師提示:要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這一事物,用第一人稱來介紹它的特點,使讀者感到很有趣。
4.評一評。你覺得《小鬧鐘》這好在哪兒?
5.品讀《小溪流的自述》,用筆畫出寫得好的詞句,說說好在哪兒?
三、練寫自述
1.啟發談話,開拓選材思路。
2、獨立選材,分組互議。
出示題目《 的自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印象補充題目,然后分組討論、交流。
3、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4、修改評議。
板書設計: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體驗一個盲童的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聆聽心靈的翅膀飛翔時發出的輕響。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寫下觸摸兩個字,問什么叫觸摸?(用手輕輕地接觸)我們可以觸摸什么?
生:觸摸春天
師:我們不光能用手觸摸,還能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感覺觸摸到春天。
2、板書課題,讀課題:
師:你是怎么觸摸的?輕輕地讀。
二、初讀課文
1、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讀課文,去看看課文中說了誰觸摸到了春天?把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
2、這位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師:安靜是個盲童,可她卻觸摸到了春天,用她純潔的心靈,用她神奇的靈性觸摸到了春天。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安靜是用心靈觸摸春天?再度細細地讀課文,用_________劃出有關的句子。
4、交流:
三、精讀課文
1、早晨,我在綠地里面的小徑上做操,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師:談談你對句子的理解、體會。
師評:你能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真不錯。
讀句子。
師:文中還有一個詞也能說明安靜走得流暢,你能找出來嗎?
讀詞,讀句,讀段。
2、春天來了,小區的綠地上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指名讀,你讀出了春天的美。
師:同學們,你們瞧,春天是五顏六色的,是美麗可愛的,是生機勃勃的,可是,我們的安靜小朋友卻無法看到,你想安靜會是怎樣的心情?
(遺憾、開心,因為還有濃郁的花香,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師:是呀,這位小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了,可她在春光中仍然是那么快樂,那么開心。
指名讀這一段,讀出安靜的開心。
齊讀。
師引:這是一位樂觀的盲童,你還從哪看出安靜在用心靈觸摸春天呢?
3、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我幾乎要喊出聲來了,因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著一只花蝴蝶。
讀。
談體會,從那個詞語中尤其可以看出安靜那神氣的靈性?
再讀。
師引:更令人震撼的還在后頭呢!
4、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竟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師: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盲童安靜為我們演繹了一個奇跡,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跡呢?(齊讀──睜著眼睛的蝴蝶竟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讀,讀出驚訝,讀出不可思議。
師:你相信這個奇跡的發生嗎?
生說。
師:讓我們來聽聽一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切身體會吧!
我是個盲人,但是我光憑觸覺就能發現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我能摸出樹葉精巧的圖形,或者松樹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覺到花朵美妙的絲絨般的質地。如果我幸運的話,在我把手輕輕地放在小樹上時,還能偶然感到小鳥在枝頭謳歌時所引起的歡樂的顫動。(音樂聲中課件緩緩打出字)
師引:同學們,上天是很公平的,他們使你失去了視覺,便讓你的觸覺和嗅覺特別發達。安靜雖然無法用眼睛看見多姿多彩的春天,卻能夠用心靈觸摸到。讀。
緩緩出示下一句,指名讀。
5、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師:如果你是安靜,當你的手指接觸蝴蝶的一剎那,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會怎么想?
生說。
師總結:這就是安靜以往從來也沒有過的體驗呀!
帶著這種體驗,再讀句子。
6、想想海倫凱勒的話,這個花園里還有很多美妙的東西,想象安靜的手指觸摸這些東西時是什么感覺,比如柔軟的花瓣,筋絡清晰的葉片,生說。
師引: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地感受著春光,同學們,你們所說的,正是安靜感受的春光啊!
師引:安靜的心靈是多么細膩呀!安靜的心靈又是純潔、美好的,你從哪看出來?
7、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騰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指名讀。
師:安靜是個盲童,可她卻仰起頭來張望著,她望見了什么?
生說。
師:好一個無利欲私心的女孩!
生再讀。
師:好一個一塵不染的女孩。她也許是要借著這個蝴蝶傳播著整個春天呢。
師:同學們,你們說出了安靜的心聲。就如課文中所寫的,此刻,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優美的弧(hú)線,蝴蝶在她八歲的人生劃過一道極其優美的曲線,述說著飛翔的概念。你們所說的,正是那飛翔的概念啊!
指名讀,齊讀。
四、出示最后一節,讀最后一節
師:同學們,作者沒有驚動安靜,因為在這個清香裊(niǎo)裊的早晨,安靜告訴他這樣一個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quán)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讀)
今天,在這個書聲朗朗的教室里,安靜同樣也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讀)
師:對于我們來說,生命就如這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細心感受,用心觸摸,才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讓我們用自己的心來觸摸春天。觸摸春天其實也就是在觸摸──生命。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8
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 ,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習作
1。精彩回放:
a。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c。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d。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
2。學生習作:
a。教師啟發思路。
(將自己知道的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b。教師個別指導。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薦代表交流。
e。師生共同評議。
f。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3.學習作者一家人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三、教學用具:
小黑板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二)練習復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練習復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齊讀題目。
2.本文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為題?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讀課文,并糾正讀音。
2.練習復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詳細地復述課文
(2)簡要地復述課文
(3)提示: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母親——→父親——→女兒)
(4)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后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讀課文
1.分別指名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
2.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為什么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過要簡略地寫?
3.指名回答。
(四)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讓學生組詞
達( )命( )腫( )肺( )訪( )
組( )勇( )敢( )驕( )擁( )
教師重點講解:"肺"字的最后一筆是豎,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市"。
2.積累本課詞語
突如其來栩栩如生熱淚盈眶與世長辭才華橫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華橫(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陽、( )傲、( )花、( )氣、上( )、香( )
zǔ( )擋、( )織、( )力、( )國、( )成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四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憶課文
1.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母親捐獻角膜
(1)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不理解)
(2)畫出父親說的話:
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為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②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
③指導背誦這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父親捐獻角膜
(1)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愿:
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體會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③指導背誦這段話
(2)"我"將父親的心愿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么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親也遵照遺愿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
體會最后一句句話:
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里的一種驕傲!
①指名讀句子
②自己默讀這句話
③體會"驕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
(1)齊讀"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的內容"
(2)理解句子:
我那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①指名讀句子
②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③請同學說一說
(3)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第三部分內容,老師適時指導
(三)回讀課文內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感想: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請談一談。
3.小組內交流并匯報
(四)布置作業
將你的感想寫下來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回顧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二)針對課文內容進行鞏固、擴展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題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這個題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讀全文,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①說說全文要歌頌的是什么精神?(歌頌了盡自己的一切所能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體現了這種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擴展練習
1.請你結合實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贈角膜"這件事的?
2.指名說
(四)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8永生的眼睛
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響)("我"的態度)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6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昆侖山、騰云駕霧、藏龍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輝、一畝、一丈、凝成、鐮刀、畫、普通、石筍、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摘錄、積累描寫水池形狀、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繪的具體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觀及池水顯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師準備:
1、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掛圖(網絡圖片下載)或錄像資料片斷
2、準備一幅中國地圖,以備了解松潘、昆侖山的位置(或做在。課件中)。
3、準備包括一二類生字在內的與教學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九寨溝、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讀通本課課文,讀準、讀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前熟讀生字詞比賽。
1、教師激趣。
今天在學《五彩池》這一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比賽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組讀生字詞讀得最熟:(1)正確地讀出生字(包括一二類生字);(2)讀出這個生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每個人先:自己準備,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自己學習。四五分鐘后,組織小組交流。:其間教師注意巡回輔導和督促,指導后進生。〉
2、反饋與強化
(方法:抽樣學習小組共同讀生字,并組詞。例:昆,昆侖山。)
(教師組織反饋方式可靈活,注意就生字詞的音、形予以點撥和強化。)。
二、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到過哪些景色美麗的地方?那兒有湖嗎?說說好嗎?湖水怎么樣?什么顏色?。
那么,你們見過五顏六色的湖水嗎?(引出新課,板書課題:五彩池)。
三、引導質疑。
1、那么,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會想到什么問題?。
(教師有。計劃地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有。計劃地板書,形成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的主要問題。例如:真有這樣的五彩池嗎?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樣?為什么那里的水會是五顏六色的?……)
2、談話: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出示中國地圖),有許多山川湖泊。看,這兒是我們的家鄉×××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縣以北的九寨溝,那兒景色特別美麗,真像仙境一樣呢!我們去看看好嗎?
《五彩池》這篇課文寫得也非常優美,我們如果一邊讀一邊通過課文中的語句去發揮想象,就會感覺到好像看到了那個地方的景色一樣。我們試著這樣一邊讀一邊想象,可。以輕輕地讀出聲音來。
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通過閱讀課文摘清楚你們提出來的那些問題。有實在想不明白的詞句,可以用筆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其他同學一起想想、說說,也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你覺得描寫特別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記號,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四、學生初步自主探究閱讀。
1、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讀課文時按上述要求用筆做適當的記號,也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出自己想到的內容。(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要激勵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潛心閱讀的境界中去。)
2、引導和組織學生根據以下板書(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討論:(1)同學們一開始提出的那些問題弄懂了沒有?還有什么不懂的詞句或問題?(2)覺得哪兒寫得特別好、特別美?五彩池獨特的地方是什么?(3)讀的時候你聯想到了什么?
五、反饋、點拔和強化。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喜歡?哪個小組先說說?
(學生反饋,朗讀。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著重讀那些應該發揮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著我玩兒……去看看";"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蓮花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并相機引導理解"騰云駕霧、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詞語。)
啟發、點撥要點
(1)關于"騰云駕霧":同學們看到這個詞語,想到看過的什么電視劇、什么鏡頭嗎?
(2)關于"漫山遍野":課本上有沒有插圖能說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讀這幾句,聯系插圖或投影,引導學生既體會"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鋪展著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的具體畫面。讀出贊美的語氣。
人教版六年級小學語文《五彩池》教案
背景分析:
《五彩池》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五彩池不僅形奇,色也奇。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能夠感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到五彩池的美麗神奇,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出示屏幕)誰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教師點明:在四川松潘藏龍山上誰去過那里?說說那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的腳步走進五彩池,感受一下那里的優美畫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現在請同學們翻開課文好好地讀一讀課文,感受一下作者筆下的優美畫面。
讀了課文,你對五彩池有什么樣的感受?(神奇、美麗)。
三、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兩個方面來寫五彩池的?(池、水)
四、品詞析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一段,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美麗?劃出來,好好讀一讀,也可在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匯報交流,理解重點詞句。(隨機出示)
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車到藏龍山,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A:“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寫出了水池的數量是不可計數的。
B:理解“漫山遍野”就是遍布山野,到處都是。
C:指導朗讀
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巨幅地毯上的寶石。
A:(出示池水色彩圖),看作者把什么比作地毯,把什么比作寶石。寶石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能夠這么比?(是啊,五彩池像寶石一樣美,那么我們就把它讀得更美。)
B:有感情朗讀,體會美。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讀后有什么感受?
大的面積不足1畝,水深不過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淺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指導朗讀。
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形狀,有像葫蘆的,有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
A:理解句子。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從省略號里,你又讀懂了什么?想象一下,水池可能還會像什么?
B:有感情朗讀。
C、背誦第二自然段。
(3)小結過渡:欣賞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五彩池的水。
2、學習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其余小朋友思考:究竟驚奇在哪兒?
(2)指導朗讀。
(3)思考:這里只有四種顏色,但課題是寫五彩池的呀!想象一下,還會有什么顏色呢?這么美的池水你能用一個形容詞來說說它的美嗎?
3、小結過渡:池水顏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第四自然段
(1)帶著上面的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2)交流。(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
原因有三:
一是石筍凝結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
二是陽光的折射。
三是周圍花草樹木的倒影。
(3)學生齊讀原因。(同學們,這就是科學知識呀!那我們把這種知識告訴我們的家里人,好嗎?)
(4)理解重點句:
原來池邊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A:出示石筍圖:講其成因。
B:體會作者這么寫的好處。
C:有感情朗讀。
三、總結談話:
這么美的池,加上這么美的水,真是人間仙境啊!怪不得有人說:“五岳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四、拓展練習
這么美的五彩池,就讓我們把這篇課文改寫成導游詞講給爸爸、媽媽聽。
分析:
本節課,本人通過深入鉆研教材,設計了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到五彩池的美麗神奇,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較為全面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遵循學生認知語言的規律,引導學生充分自讀,在讀中體會、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這一思想,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候得到了充分體現。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閱讀課文,一開始便不加任何羈絆,只是讓學生隨作者一起坐汽車到藏龍山去玩一玩,看一看,這是讓學生披文入境、循文明像,輕輕松松地進入情境中,接著巧妙設疑:你們看到五彩池了嗎?(這一問,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頗具匠心,這是激趣,這是讓學生入境,這是讓學生讀到課文當中去。有的學生第一遍可能未入神讀,他就想了,我怎么沒看到,再讀時,他就會細細體味,漫漫游賞。接著,教者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使學生由境生情,情動而辭發,當教者問及你們看到什么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便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們經過反復讀,腦海里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這樣的說話練習是太少了,也太難了,教師分析的時間還嫌少,哪能讓學生充分讀書,充分積累。學生肚子里沒有,你讓他怎么說?
教者在學生練說后,再次引導學生朗讀,深入感悟課文內容,直至把該段讀通、讀懂、讀好。自始至終教者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完成教學目標,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鮮明特色。
二、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還能在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方面受到有益的啟示
1、經驗之一:讓學生練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反復讀,有必要的最好能熟讀成誦
以往教學過于注重思想教育,重視語言文字的繁瑣分析,重視語法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本身的東西,一節課上下來,學生牢牢記往的往往是中心思想、各段段意、詞語解釋,而課文卻還沒讀熟,有一部分學生甚至還沒讀通順。試問記住那些中心思想、記住段意,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幫助?
而在本節課上,教者摒棄了這些不足,在教學二、三自然段時,留出大量時間給學生朗讀,邊讀書,邊體會,邊體會,邊讀書,不僅讀懂了內容,更將將文中的優美語言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
2、經驗之二:讓學生練說,把文中的好詞語、好句子遷移內化運用起來
本節課安排了多次練說,既訓練了表達能力,又是進一步內化語言的有效手段。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把課文中的語言灌輸到學生腦海里,這是本節課的第二個特色。
三、根據課文特點,巧妙安排遷移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本節課結束時,引導學生改成導游詞。這樣遷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想象、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鍛煉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有意識培養,使學生從小就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造能力,是每位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做到的,也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內容,在這節課上,這一點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認三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的.兒子駕駛私人飛機,在加拿大上空飛行時不幸失蹤了。為了尋找失蹤的兒子,西姆和兩個朋友不幸遇險。就在他們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候,他們向誰求救?他們又是怎樣得救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向衛星求救》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甚么問題?
2、自讀課文,試著說說文章講了一個甚么故事。
3、檢查預習情況,指名讀課文,邊讀邊理解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中展開討論。
通過比較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1、飛機進行搜索時,困難重重,而利用衛星就會輕而易舉;
2、衛星可以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很快地查出無線電呼叫信號發出地地方;
3、利用衛星能使遇險者獲救。
四、默讀課文,試著講這個故事。
1、默讀課文。
2、同桌互相講這個故事。
3、小組選出優秀同學在全班講故事。
4、評出故事大王,給與獎勵。
五、布置作業。
1、閱讀"我的資料夾",說說了解到了甚么。
2、鼓勵學生在課下搜集整理有關衛星方面的知識,增加對衛星的了解。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人們如何借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從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3、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人們如何借助衛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從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3、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教學具準備:救援衛星的圖示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查找了有關衛星的資料,咱們一起來交流。
生: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知識。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衛星”,領略一下它的奧秘與神奇(板書課題)
師: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
生1:誰向衛星求救?為什么求救?
生2:衛星為什么能就人?
師:讓我們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到文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課前資料,并引入課題,不僅拓寬了學生對“衛星”知識的了解,培養了學生的問題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梗概。
1、交流讀懂了什么?
師:通過讀,課文獎勵一件什么事?
生1:講的是西姆救兒子,自己的飛機也失事,結果通過衛星找到她們的故事。
生2:我知道了是西姆向衛星求救。
生3:我知道了衛星之所以能救人的原因是它能收到地球各個角落的信息。
(設計意圖:交流讀懂了什么,主要是使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交流不懂的問題。
師:你還有沒有不懂得問題?
生1:提出本課的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如:失事,一些科技術語等。
生2:老師我不懂“衛星”救人的原理是什么?
師:將“衛星”接受信號的一系列過程課件放給學生看。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課件感受“衛星”接受信號的神奇,增強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三、總結及作業。
1、總結: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了“衛星”的`神奇,下節課我們繼續分析,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2、作業: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向衛星求救”的故事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設計意圖:回憶課文,為學生能很好的將這個故事打下基礎。)
二、細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并提出讀的要求:看一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表達內容的?
2、讀完討論交流課文表達順序: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3、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尤其是讀出使學生身臨其境感覺,體味西姆的情感,救援隊員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以及周圍人們情感變化,從中感悟到人們對生命的關注,對現代科技為人類服務的慨嘆。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表達順序及其中的情感,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一個升華,為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基礎。)
三、具體生動地講故事。
1、師提出敘講故事的要求。
2、生在同組內聯、交流。
3、指名敘述并共同評價。
4、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更深刻,不僅內畫了對文中的各種情感,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總結及作業。
1、總結。
2、作業:將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21、向衛星求救
西姆飛機失蹤---無線電設備信號—航空隊搜尋不到
------求救衛星----傳來微弱信號---找到受傷者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重點難點:
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手誘趣
1、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老師這兒有四雙手的具體描寫,猜猜他們的主人是誰好不好?(出示相關的句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四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么秘訣?(學生回憶活動過程,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一雙手。想了解這雙手嗎?(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把預習時發現讀不準的、讀不好的生字說出來,提醒大家注意。
2、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線劃下來。
3、你劃了哪些關于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1、形象感知,聯系生活,從外觀的角度了解這雙手。
(1)(出示學生劃出的具體描寫)把這些具體描寫多讀幾遍,想一想這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角色轉換、比較等大膽的談出自己對這雙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①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展示按照這個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組織學生比一比,然后老師也來比。
(在形象直觀的比手過程中使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書:大
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板書:硬、粗。
①方法指導: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了?(聯系已有經驗進一步體會出手的硬和粗。)
③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④出示老繭:指讀。什么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老繭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見到的長老繭的人的手和張迎善布滿老繭的手比較,更深層的體會到底堅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結合此時的體會再來讀。
(4)小結: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雙與眾不同的手,你想說點什么?
(5)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個同學講,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然后一起討論,總結出一個大家認為最準確,最全面的答案。
(6)組織交流,及時評價。
2、引入計算,關注數字,從價值的角度佩服這雙手。
(1)計算啟情。
(2)圈數促情
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
①咱們學校占地13畝,這33坰有38個學校那么大,44.5坰,就相當于50個學校這么大。
②把張迎善生產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們的教學樓里,要蓋400層。
(3)過渡: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靜下心來再想想,難道這雙手所付出的,所創造的就僅僅是這些嗎?
(4)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說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請他們來板書。)
(5)拓展豐情。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什么是金庫?綠色的金庫指什么?為什么說森林就是綠色的金庫?
小結:這大森林啊,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有張迎善,就有張迎善的這雙手。讓我們再來重溫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好嗎?有感情的讀一讀。
3、借助課件,引發想象,從情感的角度贊美手,贊美人。
(1)課件燃情。(出示樹木漸漸連成林場、又連成一山山森林的課件,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語言描述)大家看,就是這雙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樹木;就是這雙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場;就是這雙神奇的手,連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聯想升情。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孩子們看著這雙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時透過這雙手學生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雙手了,可能是一車車的木材,可能是一彎彎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動物,也可能是張迎善以及和張迎善一樣的勞動者美好的心靈,幸福的笑臉)
小結: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跡。
四、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后請你仔細觀察,試著把它寫一寫。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引導學生掌握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錯亂的句子,訓練組織句子敘述的能力。
3、積累名言名句。
4、閱讀幾體現為人類造福的中外神話,滲透為人類造福的。
5、通過舉辦為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捐贈活動,培養學生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如何排列順序錯亂的句子。
3、進行捐贈時,不要使受捐贈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搜集我國古代神話故事,和古希臘神話。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引導學生掌握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錯亂的句子,訓練組織句子敘述的能力。
3、積累名言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如何排列順序錯亂的句子。
3、培養學生搜集積累名言警句的興趣和習慣,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誨。
教學過程:
一、“練”的第一題
照樣子換個說法再寫個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問句,引導學生讀一讀,注意這個句子是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2、讀后,請學生說說這個問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問句無須回答的特點;
3、剛才同學們所說的意思就是例句中這個句子,把問句換了一種說法并加強了語氣;
4、自由讀第一句,試著自己換一種說法,然后匯報、;
5、小組內部獨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級交流;
6、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幾個句子。
二、“練”的第二題
按適當的順序排列句子。
1、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想,每句都講了什么意思。找出這幾句話的內在聯系;
2、知道每句的意思后,再引導學生概括一下這幾句話的內容;
3、小組討論,可以按照怎樣的順序排列;
4、匯報交流;
5、指名按照排列好的順序依次讀;
6、完整地齊讀這幾句話。
三、日積月累
1、讓學生自由讀這兩個句子;
2、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每個句子都體現了什么意思;
3、老師簡單介紹諸葛亮和愛因斯坦,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
4、反復誦讀這兩句話;
5、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關要為他人、為社會造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幾體現為人類造福的中外神話,滲透為人類造福的;
2、通過舉辦為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的捐贈活動,培養學生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捐贈時,不要使受捐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搜集我國古代神話和希臘神話。
教學過程:
一、知識窗
1、先讓學生讀讀這些神話的名字,區分出哪些是的,哪些是古希臘的;
2、讓知道這些神話的學生分別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講故事之后,請學生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想想這些神話中的人物是怎樣為人類造福的;
3、讓學生說一說,哪個神話是你最喜歡的.,為什么?
4、:這些神話,無論是古還是古希臘的,都反映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主人公都是為人類造福,這樣才能流傳千古,以至后人歌頌他們;
5、請學生把自己所喜歡的神話講給家人或好朋友聽。
二、大家一起來
(一)課前向學生發起倡議:為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或在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我們在班級的范圍內舉辦一次捐贈活動
(二)召開討論會,擬訂計劃,形成書面材料
1、舉辦這次捐贈活動的意義:為了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或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使他們能度過難關;
2、確定捐贈對象,弄清楚這個捐贈對象的生活方面的情況;
3、捐贈的錢物分配;
4、這次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人員分工(錢物的接收人員、登記人員、保管人員及捐贈人聯系的人員等)
(三)開展捐贈活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活動要有秩序;
2、態度要熱情平等;
3、說話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4、這次活動的收獲。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以借景抒情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標: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煉準確和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心志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達意的目的。
教學難點
用典的意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
《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他的“八愚詩”寫的序。序中首段敘述愚溪得名的由來,順筆交代“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的經歷。第二段緊扣詩題“八愚”敘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點明八景稱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第三段進一步說明何以“是溪獨見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議論。作者自言“無以利世”,又引寧武子、顏子作陪,一味責己之愚,反話正說,沉痛至極。最后一段由溪雖“無利于世”卻自有清溪本色轉入“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繼而寫到作者創作八愚詩時,精神意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使結言落在“八愚詩”上。通篇文章以“愚”字貫徹始終。時寫愚溪,時寫“愚”人;寫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們由愚溪的“見辱于愚”,自會想到作者故作曠達而以“愚”人自居,他對賢愚顛倒的現實是多么憤恨。作者把牢騷不平隱含在寫景敘事之中,辭語用意雖十分怨憤,不隱鋒芒,但卻并沒有顯露一點痕跡。
二.課文分析:
(一)題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貞元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而并稱韓柳,所做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
2.《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八愚詩》寫的'序,說明作詩的緣由。“八愚”的總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詩序》命名。只是,當年柳氏寫的《八愚詩》早已佚失,而這篇序卻一直傳誦。除了篇末一句,這篇序也可以作為柳宗元寫的山水游記一例來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記》一樣,借山水游記一例來看待。借山水來抒發胸中的抑郁,把敘事,議論,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變,吞吐萬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關于“序”
“序”是屬于實用文體的一種,是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邊的文章。可以記敘,可以議論,可以說明。這種“序”也叫“書序”。
后來又有了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有雖無聚會,也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就是贈序,如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二)閱讀講析:
范讀課文。
自讀課文。
齊讀、分組讀、依次讀。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揚頓挫,借小序傾訴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遠的佳妙之作。
第1段寫“愚溪”得名的由來。
先寫實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在寫溪名無定,為下文定名提供根據和緣由。
第2段以“愚溪”為中心,以“愚溪”為中心,寫出“八愚”的名字,緊扣詩題。
第3段先借孔子《論語》中智者樂水之說,轉筆寫溪之不適于用,依次說出“獨見辱于愚的原因。”
第4段引《論語》中寧武子“智而為愚”,顏子“睿而為愚”來襯托我的“愚”,最后歸結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先從溪和人兩方面說,然后合一。寫溪水由上文的貶溪轉入贊溪,寫人由自貶而轉入自贊。最后將自己與溪水合說,達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點題作結,歸到序詩。
(三)鑒賞要點:
1.托物興辭,寓意深遠。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寫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
作者借寫愚溪來寫自己。愚溪的風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貫串。僅就第二段來看,雖然只有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文章結構中心明確,作者在描寫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隱隱約約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卻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實恰是為自己的遭遇不平。“愚溪”美景被棄之與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涉足,無人游賞,甚至無人過問,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寫照。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卻只有這落寞的愚溪。對愚溪遭遇的慨嘆,不正是傾吐自己抱負和才能被淹沒,遭打擊的不平嗎?情與景的交融,表達出對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2.敘事,議論,抒情融于一體,寫景善于布局,敘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為線索,寫景,敘事有條理。八景的位置,距離交代得十分清楚,給人以立體感,敘述被貶、遷家,安家以及給愚溪定名等等,內容豐富,機構緊湊,極具匠心。而全文又無一處不貫穿作者的不平之鳴。
三.課上練習:
總結7個典故的出處、原意、用意、目的。
總結一詞多意:為(6處)、樂(2處)、名(2處)、居(2處)、類(2處)。
總結詞類活用11個。
總結句式7句。
四.課后作業 :
1.完成熟讀3遍任務;
2.翻譯全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01-06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案01-01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1-01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15篇01-06
語文A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2-07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