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匯編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內容簡析】
本課通過寫小女孩兒撿樹種、交樹種的事,表現了小女孩兒做事認真的特點和純樸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小女孩兒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9個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體會和學習小女孩兒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兒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小女孩兒是怎樣撿樹種、交樹種的,學習小女孩兒做事認真的好品質,學習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朗讀配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展示實物,談話引題
1.展示種子:你們能說說這些種子有什么不同嗎?(提示:從飽滿和成熟兩個角度比較。)
2.導入: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課《種子》。(板書課題。)
二、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詞,正音。
(2)指名讀生字詞、開火車讀、齊讀。
(3)學生匯報: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生字?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識記“兜、恐、澀”這些字。
3.認讀詞語,了解詞義。
摻雜、羞澀、慚愧、凝望、唯恐、小心翼翼。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不漏字,不錯字,讀通順。并用序號標出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范讀課文(可播放錄音機),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預習課文,用橫線、波浪線、括號等符號畫出描寫小女孩兒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在不懂的語句旁打“?”。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生字詞。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可分為幾個部分。(三部分。)
2.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體會到什么。
(2)匯報:
A.我從樹種顏色“有淺黃的,還有豆綠色的”這一描寫中,知道這些種子不成熟。
B.我從“摻雜”一詞知道種子不純,雜質多。
C.我從“雖然……但……”知道老師一點兒也不怪學生,而是很欣賞孩子們的勞動成果。
3.學習第2至第8自然段。
(1)默讀思考:為什么那位小女孩兒交的樹種很少,“我”卻被感動了,心中充滿了溫暖?找出有關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和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一是小女孩兒交的樹種“一般大小……光澤”,二是想象小女孩兒是怎樣撿樹種的,“她那雙小手挑了又挑……閃閃發光”,可見小女孩兒撿的`樹種雖少,但顆顆都是經過挑選的成熟的種子,說明這次任務完成得最好,她做事非常認真。)
(2)小女孩兒交樹種時,作者細致描寫了她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生動形象。畫出有關句子,認真讀一讀,說說小女孩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做事認真、誠實、純樸可愛。)
(3)你們喜歡這位小女孩兒嗎?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第7自然段,體會作者喜愛小女孩兒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
(2)說說從全班同學的神態和老師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幻燈出示)練習:這兩處的“小心翼翼”用法有什么不同?各體現什么情感?
A.她……然后凝望著那小葫蘆的嘴兒,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B.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樹籽包起來,唯恐丟失一顆。
三、再讀課文,積累詞句
1.自由讀,找出你認為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次。
2.朗讀全文,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2.把課文里的好詞佳句,搜集到“采集本”里。
3.把課文復述給家長聽,注意觀察他們聽后的動作、神態、語言,寫一段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創新目標 認識雨前自然的'基礎上,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分析與處理:
重點:理解小燕子、小魚和螞蟻回答小白兔的話。
難點:認識下雨前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
關鍵:是抓住好詞、好句進行理解。
處理: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這些自然現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引目標,激發情趣
1、題目講什么時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為什么?(討論)
二、創造條件,主體參與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這篇童話里都有誰?(用“這篇童話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說話。)
(2)這篇童話主要講了誰?
(3)“要下雨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
都是誰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2、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不做過多的課文分析
3、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圖文對照。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
三、研究學習,體驗發現
1、讀了這幾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來了,下得怎么樣?說明了什么?
3、學習生字。找出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四、引導創新,應用實踐
讀文:思考你還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現象能幫助我們做事情?說給大家聽。(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1、練讀生字,糾正字音。書寫生字。
2、完成課后練習。
3、本節課你有什么新的發現,說一說。
六、研究性作業:
課外讀一讀關于自然方面的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自然版》
板書設計:
16 要下雨了
燕子飛得很低
要下雨了 小魚都游出水面
螞蟻往高處搬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觀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
課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泉水喜愛的順序寫的。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課文開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寫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繞,就像一個大花環。泉水色綠且深,清可見底。第三自然段講從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陽光下呈現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講這就是自己家鄉的珍珠泉,表達了家鄉孩子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是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用詞優美。同時對家鄉的感情充溢其間,富于感染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感悟讀、做句子卡片等方法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同時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3.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及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品味珍珠泉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基本操作程序 教學調整
一、揭題導入:
師板書課題:珍珠泉
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課文,我們感受到了燕子的可愛,
荷花的美好,知道了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作者用手中的妙筆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那么珍珠泉又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好好地去領略一番吧,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生自由讀課文,理解字詞。(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不懂的字詞)
2.梳通文脈
⑴整體感知課文的寫作順序
⑵重點了解課文寫珍珠泉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2.3.4自然段)指說這3個自然段依次介紹的內容。(師隨機板書)
三、咀嚼珍珠泉的水泡,感受水泡的特點
⑴師:讀了課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珍珠泉的什么呢?(指說)
(重點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珍珠泉水泡的可愛、活潑)
⑵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寫水泡最有趣的是句子。
⑶交流:
出示: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師:喜歡嗎?你最喜歡它哪一點(引導學生抓住 “小、越升越高、越來越大”這幾個詞感受水泡的變化。)
師:原來水泡還是在變化的呢?真有趣!
⑷師順勢引導學生從”搖晃、綻開、撲哧一笑”這幾個詞語中感受水泡的可愛、有趣、調皮……
師:這些小水泡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可愛,作者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了。小水泡多么活潑啊,你仿佛看到它們在干什么呢?(指說)這么活潑、可愛的小水泡就要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作者可真有點舍不得啊,誰能通過朗讀把可愛的小水泡留在我們的教室里呢?(指讀)
齊讀:可愛的小水泡們,一起讀。
⑸作者不僅看到了水泡的樣子,還聽到了水泡的.聲音呢。課文中表示水泡聲音的詞是哪個?(一嘟嚕一嘟嚕)誰能把好聽的聲音帶給大家?(指讀 “一嘟嚕一嘟嚕”)現在你能把這個句子來讀好嗎?(指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
⑹師:小水泡的聲音好聽,樣子好看,把這么可愛的小水泡送給你的同桌吧,把這兩個句子讀給同桌聽。(同桌讀)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
⑺師:小水泡不但在變化,而且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找到寫水泡顏色的句子,讀讀。
出示:
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高粱根的特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堅忍不拔的品格。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討論,悟出高粱堅忍不拔的品格。
[教具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示投影片,指導學生從稈、穗、根三方面觀察,了解高粱的特點。
3、插圖中的根被放大了,由此可以猜測課文描寫的重點是高粱 的哪一部分?
4、課題為什么要加一個“情“字?作者對這種北方最普通的農作物懷著怎樣的感情呢?
二、自由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讀準字音,辨析字形。
2、理解詞語。
神圣:崇高而莊嚴。
貧瘠:形容土地質量很差,不肥沃。
強悍:原指勇猛無所顧忌。課文中指堅強,經得住惡劣自然環境的考驗。
跋涉:爬山涉水。課文中指艱難前進。
三、再讀課文,整體了解課文內容
1、說說課文的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2、找出能體現高粱特點的語句讀一讀。
3、作者為什么要寫高粱?哪些段落寫高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一、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它塑造了我的軀體和生命”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朗讀一、二自然段。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
作者對高粱有怎樣的情感?從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
二、學習3——5自然段
1、課文描寫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點寫什么?
2、作者從總寫高粱到具體寫根,哪個詞起到銜接的作用? (尤其)
3、指名讀3——5自然段,思考:高粱的根有什么特點、作用?
(1)長著許多氣根。 (2)很苦。 (3)扎得很深。
4、為什么在土地十分貧瘠的雁門關腳下,高粱還能長著“正直的稈子”和“碩大而血紅的穗頭”?
高粱有氣根,扎得牢,就能抵御風暴,支撐稈子,保護穗頭;根扎得深,就能吸收營養,提供給稈子和穗頭,而把土地中的鹽堿等苦東西留給了自己。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說說你從這一段中體會到了什么?
3、齊讀第6自然段。
四、深入理解比較,概括表達方法
1、朗讀第1、2 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思考并討論:
(1)高粱在我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為什么?
(2)高粱對“我”的影響是什么?“我”對高粱懷著怎樣的感情?
2、總結:
作者通過描寫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點,抒發了對高粱深厚感情及對它堅忍不拔的品格的贊美。
[板書設計]
稈:正直、挺拔、粗壯
穗:碩大、血紅
高粱情 有氣根 堅忍不拔的品格
根 味苦 激勵我生活、跋涉
扎得深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