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石灰吟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石灰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石灰吟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背誦《石灰吟》。
2.學會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憑借詩歌內容,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并簡介作者。
1.指名讀題,問:以前還學過哪些古詩?你們是怎么學習古詩的?
2.釋題: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于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官清廉,不畏強 暴,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后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二)初讀課文。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漢語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指導學生按古詩的音韻節奏讀好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錘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讀課文《石灰吟》
1.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重點理解“千錘萬擊”、“焚燒”、“若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2.用“增、刪、調、補”的方法讀懂詩句。
(1)逐字逐句理解,難以理解的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錘:敲打。擊:撞擊。若:好像。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把省略的詞語補充進去,調整詞語順序,逐句說說句子意思。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師啟發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樣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用高亢、贊美的語調來表明詩人的堅貞、高潔的志向。)
5.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齊讀。
6.小結并嘗試背誦。
石灰吟教學設計 篇2
一、激情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教師板書:石灰吟。朗讀課題。
順勢解題:
(1)吟是一種古詩的體裁。比如。有吟誦、贊美之意。
(2)看著這個詩題,你會有怎樣的疑惑?
2、教師過渡:是啊,司空見慣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贊頌的?聽錄音朗讀古詩。
二、教師范讀,初步感知
1、教師朗讀,提出要求:認真傾聽老師的朗讀,關注老師讀書的節奏、停頓、語氣的變化。
2、聽著老師的朗讀你是不是也有躍躍欲試的沖動呢?放開來,自由讀讀吧!
3、指名讀。老師有兩個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1、能讀下來。2、聲音響亮地放開來讀。
教師及時的評價:
(1)讀下來了,而且還超越了老師的要求,謝謝你打響了頭跑。
(2)符合要求,恭喜過關。
(3)他試圖在尋找一種讀詩的感覺,這種大膽嘗試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師范讀。之后師生互換讀。
5、指名讀。教師評價:有板有眼。已經不是在讀字了,而是在讀詩了。
6、集體齊讀。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詩大意
1、于謙筆下的這首詩,簡練地展現了石灰的生命歷程。老師這兒有一份資料,具體描述了石灰的制作過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這份材料與于謙的描寫哪些地方是一一對應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巖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后,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2、學生對照材料與古詩,尋找制作過程的聯系點。
3、組織交流,教師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錘萬擊
看著“千錘萬擊”這四個字,你能想象石灰在運出深山之前,承受著怎樣的煎熬嗎?(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
(2)經過烈火的焚燒——烈火焚燒
看著這四個足以灼熱你心靈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時的石灰正處于怎樣的狀態?(烈火的高溫已經讓石灰渾身發燙。仿佛要化了一樣。)——理解“若等閑”——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發出一句吶喊嗎?(讓烈火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3)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關聯詞“雖然——但是——”說一句話!
(4)教師過渡質疑:在我們看來難以承受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石灰為什么能“若等閑”“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間)——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要留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負重,承受煎熬,原來有著這樣遠大的理想與崇高的氣節。
4、教師總結: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了解,你認識怎樣的石灰?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5、引導朗讀:這次我們讀書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讀,教師相機評價——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讀中流溢了出來。
石灰聽了你的朗讀,一定會感謝你的!
四、走進石灰,體驗于謙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們僅僅把這首詩理解為石灰,也許它并不會有這么強的生命力能留傳至今,它還寫了什么?
2、詩歌表面寫石灰,其實在字里行間隱隱的藏著詩人于謙自己的影子。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28字,猜測一下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可能會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大膽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據。只有你不敢的,沒有老師不能承受的?
3、周圍合作,大膽猜測于謙會是個怎樣的人?
4、組織交流:
(1)一定遭遇過挫折與打擊。
(2)一定是個打不倒,壓不垮的人。
(3)一定是個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個剛正不阿的人。
(5)是一個不同流合污的人
5、于謙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教師出示材料: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時也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為景帝,并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后,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曾有人勸其逃離,但于謙一生正氣。
6、剛才發言的同學,你從這段資料中,找到了印證了嗎?
7、石灰如人,人如石灰。這首詩正是于謙人格的印證與際遇的預兆。
8、贊頌石灰,體會詩人的無限情懷
1)一誦——少年抒懷
十二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為什么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么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教師評價:好一個志存高遠的于謙。聽了你的朗讀,彼時的于謙一定會和你成為好友。
2)二誦——為官感悟
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么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無愧于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為官后的于謙,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你的朗讀道出了于謙的心聲,真是于謙的知音。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戴著腳鐐走上刑場的于謙,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會怎樣吟誦這首少年的詩作——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這是于謙最后的深情吶喊。錚錚鐵骨,浩氣長存,這是于謙一生秉性的再次體現。
4)四誦——后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后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
五、總結
石灰吟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2、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3、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2、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樣的志向呢?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三、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贊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里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為: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著巨大的熱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溫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為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最后兩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愿意盡最后一滴血、一份熱,為人類造福。
四、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五、作業
1、收集有關于謙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詩。
石灰吟教學設計 篇4
課前先學:
1、搜集有關于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一、直接揭題
1、我們今天將學習一首古詩:石灰吟(師板書課題)
2、大家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簡介于謙。
(1)同學自身說一說。
(2)老師做適當小結、概括。
3、釋題:
(1)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嗎?
(2)理解“吟”(是一種文體,有贊揚、贊頌的意思)
(3)師小結:這也就是一首贊頌(石灰)的詩。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到底贊頌了石灰的什么?
二、讀準古詩
1、同學自由讀一讀,老師行間指導。
2、指名試讀,老師、同學相機更正、強調。
3、齊讀
三、理解詩意、讀懂古詩、讀好古詩
【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1、小組交流
2、師先重點指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3、指導“等閑”的意思(結合《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或者《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同學自由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5、這兩句是贊頌石灰的什么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說說)
6、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運用剛才理解詩句的方法,小組來交流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2、同學自由說說,(相機說說這是贊揚石灰的什么?)
3、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詩(指導讀一讀)
4、讀好整首詩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小組讀
石灰吟教學設計 篇5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焚”,會寫“錘、鑿、焚”3個字。
2、理解古詩內容,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并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在學習中培養、提高理解詩句的能力。
2、通過查閱歷史資料、聯系時代背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古詩表達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學習詩人高貴品質,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感悟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石灰石、生石灰、水、燒杯、于謙的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簡介石灰
1、師出示生石灰,問:“同學位,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指名回答,讓學生摸一摸,說說感覺,并板書:石灰。再問:“誰知道石灰是怎么來的呢?”指名回答,再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石灰的古詩(板書吟,再引導解題),明確學習任務:看看詩人筆下的石灰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感覺,再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加強對石灰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語文就在身邊。]
2、出示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表,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了解評價內容,讓所有學生有一個努力的目標,從而督促自己認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激發學習欲望。]
二、多讀古詩,熟悉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古詩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并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指出生字難寫之處)。
3、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韻味。
4、學生再一次進行練讀。
5、全班進行小組賽讀。(師隨機點評)
[設計意圖:誦讀是學習古詩的根本,讀懂的前提是讀好。因此,在這一個教學板塊中,將讀好古詩作為重點,但不是泛泛的反復讀,而是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點撥讀、范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目的、有層次的去讀,臺階式地逐步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讀得有信心、有收獲。]
三、走進石灰,了解特點
1、輕聲朗讀古詩,結合古詩和注釋,聯系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燒制過程,并劃下詩中關鍵詞語。
2、組織交流,引導提升
師:誰知道燒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
①千錘萬鑿——開采
看著“千錘萬鑿”這四個字,你能想象石灰在運出深山之前,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嗎?(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了心,掏出了肚;)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②烈火焚燒——焚燒
看著這四個足以灼熱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著怎樣的煎熬?(烈火的高溫已經讓石灰渾身發燙;仿佛要化了一樣;)
——理解“若等閑”:可是我們的石灰表現得怎樣?而對烈火焚燒,你知道石灰的內心想法嗎?它會怎么說?(讓烈火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③粉骨碎身——粉碎
師演示石灰溶解過程,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石灰有什么變化?”再指名回答。
用“雖然……但是……”說一句話。
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④清白留世——使用
那么石灰經受著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它最終的目的是什么呢?
⑤再讀古詩,完成填空。
不管( ),盡管( ),即使( ),也要( )。
再引導用一個詞語來贊揚一下石灰。(不畏艱險,堅強不屈,不怕犧牲,意志堅強。師板書)
師: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感情(敬佩、贊揚)。并用這種感情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結合文本體會了石灰石歷經千錘萬鑿、列火焚燒、粉骨碎身等痛苦的煎熬終于成為石灰的艱難歷程,對石灰產生了無限的敬佩之情。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描述中,引導學生走向文本,幫助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意境。學生從詩句中想象意境,有助于發展形象思維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無聲處感受石灰內心的情感,于無聲處見真情。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真情,讀出真感受,讀出對石灰敬佩之情。]
四、走進詩人,感受品格
1、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歌詠言,詩言志。那么于謙寫這首詩,是想表達什么樣的志向呢?他僅僅是想贊揚石灰嗎?下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對于謙的了解。
2、師播放背景音樂,并朗讀詩人生平事跡材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節操。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明朝英宗皇帝被俘。瓦剌部落挾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朝危在旦息。而打敗瓦剌的最好辦法就是再立一位新皇帝,讓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要挾的作用。可是,沒有一個大臣敢提出來,因為這樣做是謀逆之罪,萬一英宗皇帝獲救后重登帝位,就會有謀逆之嫌,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殺身之禍。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也完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當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間留下潔白干凈的石灰時,于謙感觸很深。
(1)此時,于謙會怎么想呢?(組織學生交流)
(2)他又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呢?(組織學生交流)
于謙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他一邊思索一邊輕聲地吟出這首《石灰吟》——(引導個人朗讀)
于謙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主張。他和太后一起擁立英宗的弟弟為新皇帝,并親自率領部隊殺退瓦剌,拯救了明朝。這時,于謙想起收復江山的艱辛,不禁激動地吟誦《石灰吟》——(引導女生讀)
但英宗獲救不久,就密謀發動了“奪門”之變,重登帝位。隨后,于謙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謀逆之罪將于謙打入死牢。在獄中,于謙想到奸臣當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問心無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獄中仰天長嘆——(引導男生讀)
當于謙被押往刑場的時候,面對一個個淚流滿面前來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萬語想對他們訴說,最后,他把千言萬語都濃縮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鐵鐐,仰天慷慨悲歌——(引導齊讀)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老師引導學生在歷史環境中去誦讀品味,走進于謙的內心世界,這既是一種想象語言訓練,又是對詩人崇高品質的感悟。這樣做,賦予古詩文實在和具體的內容,由讀懂到讀出意境,使整首詩成為詩人一生的真實寫照,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到詩人的偉大情懷,給予學生心靈的潤澤。]
3、師過渡:于謙的一生是精忠報國的一生,這首詩是他12歲時所作,成了他一生真實的寫照。現在,大家說《石灰吟》僅僅是在贊頌石灰嗎?
清白:對于石灰來說是什么?(潔白的顏色)對于于謙來說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光明磊落、光明正大的高潔品格)
師:這個詞語在這里包含了兩層含義,我們叫它“一語雙關”。找一找,詩中還有這樣的“雙關”詞語嗎?(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4、師小結:
這首詩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經歷多大的磨難,也要保持不畏艱險、堅強不屈、不怕犧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我們把這種寫作方法叫作“托物言志”。思考:本詩中的物指什么?志指什么?兩者有什么聯系?還有哪些古詩也用到了這種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在充分理解石灰特點和詩人生平事跡之后,從“清白”一詞入手,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一語雙關的詞語的含義,進而讓學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五、結合實際,勉勵自我
1、學習本首詩之后,你有何啟發?
2、讓我們牢記這首詩,時刻告誡自己: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頑強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則。再一起來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感受詩人高貴品質,結合生活實際談啟發,加強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實現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六、課堂練習
1、完成學生課堂評價表,展示并提出要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課堂表現,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分析學情,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找出自身學習不足之處,明確今后努力方向。]
2、運用所學方法,自主學習《青松》。
【石灰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石灰吟作文09-20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游子吟教學設計(精選14篇)01-06
《暮江吟》教學設計(精選10篇)01-06
石灰好漢作文03-26
石灰贊作文12-15
暮江吟教學反思04-04
《暮江吟》教學反思04-04
石灰購銷服務合同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