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15 00:00:13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精選19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游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游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后,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 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 ),潮來了。

  (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么?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范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范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才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嘆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嘆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采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匯報,重點研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為什么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線”是什么?(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終于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么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么說人群“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 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么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4)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墻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5)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 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 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著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么呢?

  D、這么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師生齊讀這段話

  (3)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于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當當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對植物的探究興趣。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舉例說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夠嘗試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兩種植物在寫作方法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表達順序,為仿寫做鋪墊。

  教學重點:

  1、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對植物的探究興趣。

  2、能夠嘗試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兩種植物在寫作方法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表達順序,為仿寫做鋪墊。

  教學難點:

  1、了解吃蟲的原因。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舉例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大自然中的兩種植物,大家還記得它們是誰嗎?——(板書:茅膏菜豬籠草)

  2、平時我們看到的大都是蟲子吃植物,而這兩種植物卻是?此時你有什么問題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先來看看茅膏菜為什么能夠吃掉蟲子。

  二、引導學習“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為什么能夠吃到小蟲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聯系“馬上被它粘住”,體會黏液粘性很強,并聯系資料知道黏液還能消化小蟲。 (依據學生發言出示句子)

  預設:

  學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聯系下文“要是小蟲落在上面,馬上就會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蟲子的。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關注“馬上”,體會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強,所以粘小蟲子的速度很快,讓小蟲子跑不了。

  2.出示資料,知道黏液還能消化小蟲,感受神奇。茅膏菜的葉子上長滿了感覺靈敏的、像露珠一樣的柔毛,上面布滿腺體,能分泌消化酶。當昆蟲飛過來來取食時,葉子卷起,最終把小蟲消化掉。自己讀一讀,誰來說說你又體會到什么?

  過渡:你們發現了嗎?就是因為這位同學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蟲子聯系起來思考,就知道茅膏菜為什么能吃蟲了。

  (出示表格,提示學生聯系思考)

  這樣的粘液,讓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們想不想看看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圖片)

  3.抓住“又嫩又綠”,知道茅膏菜還用顏色和新鮮吸引小蟲,體會美麗、神奇。過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蟲子,還有什么原因能讓茅膏菜吃到小蟲子?

  預設:學生能關注到“又嫩又綠”,結合生活實際,葉子對吃蟲有什么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茅膏菜的葉子除了綠,還很嫩,自己要是小蟲子,也肯定想

  飛過去咬一口。進而使學生體會到葉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視頻,使學生知道半月形葉片能夠緊緊卷住小蟲的作用。

  過渡:還有什么原因讓茅膏菜吃到蟲子?與后邊吃蟲哪有聯系?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先播放視頻)

  看完視頻,如果你就是那個小蟲子,你渾身什么感覺?

  預設:學生能通過看視頻,發現半月形的葉子能夠緊緊地卷住,使小蟲難以逃脫,非常神奇。讓學生帶著觀看視頻的感覺再來讀這句話。學生能夠抓住句子中的“緊緊地卷、怎么”讀出茅膏菜的葉子把小蟲卷得很緊。

  5、總結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們看,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是把茅膏菜的樣子和怎么吃蟲聯系起來想,知道了它為什么能吃到蟲子。你能看著表格把茅膏菜為什么能吃到蟲子總結一下嗎?

  自己說說,指名說

  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體會茅膏菜是捕蟲能手,感受吃蟲植物的神奇。

  過渡:第一自然段學到這里,你知道茅膏菜為什么能夠吃掉小蟲子了嗎?如果讓你給它起一個名字,你會起什么?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吃蟲的能手”,“吃蟲的專家”等等

  過渡;一種不能移動的植物,卻能成為吃蟲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覺?(神奇)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比較第一部分中描寫吃蟲部分的異同,體會舉例子對于表現事物特點的作用。

  1.描寫吃蟲部分比同,引導學生認識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過渡:通過課文第一自然段,特別是后兩句對茅膏菜是怎樣吃掉蟲子的描寫,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吃蟲植物的神奇。那在課文第一部分里,還有沒有寫茅膏菜吃蟲的內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寫吃蟲的內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兩句和第2自然段會不會有什么相同之處呢?請大家快速瀏覽這兩部分內容,找一找它們的相同之處。預設:學生瀏覽相關部分后,能夠抓住“粘、卷”發現,這兩部分在寫茅膏菜吃蟲的經過,特別是主要的吃蟲動作時都是相同的。

  2.兩部分內容比異,體會舉例子能夠生動表現事物特點的作用。

  過渡:既然茅膏菜吃蟲的過程都是一樣的,課文為什么還要寫第2自然段的呢?它們會不會有什么不同之處呢?請大家再來讀讀這兩部分內容,比一比,這兩部分內容有沒有什么不同之處?

  (出示兩部分內容)

  預設:學生能夠發現,在第二自然段里,課文不僅寫茅膏菜是怎樣捉蟲的,還描寫了蒼蠅被捉時的聲音、動作。

  3.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詞或短語朗讀這一段,感受畫面的生動。

  有感情的讀一讀,抓住描寫不同的語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舉這個事例有什么好處?

  預設:學生能在朗讀中逐步感受到,有了這些內容,能讓自己想象出蒼蠅被吃時的畫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蟲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學生說出“生動”有困難,教師可在引導的.基礎上點明。

  總結:這也就是舉例子對表現茅膏菜這種事物特點的作用!也正是因為課文舉了

  ●花花綠綠能吸引小蟲子

  ●長長的,又寬又大的葉子,這是因為上面掛著捕蟲袋。

  ●細毛上有蜜汁能夠更好地吸引小蟲

  ●袋口和內壁很滑讓小蟲難以逃脫

  ●袋底有“積水”小蟲被腐蝕

  情境朗讀第4自然段,體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事物特點更真實。

  以讀代講,進一步體會豬籠草是吃蟲的能手。

  過渡:課文還有哪兒能看出豬籠草是吃蟲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把最能表現它是吃蟲能手的詞語突出出來。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學家看見一條蜈蚣跌進豬籠草的袋子里,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段身體,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了。

  評讀:我聽出來了,你突出“竭力”,為什么這樣讀?其他同學你怎么讀?學生抓住“竭力掙扎、已經、不成樣子”等詞,體會出豬籠草吃蟲本領強,真是吃蟲的能手。

  小結:這個豬籠草吃蜈蚣的例子與茅高菜的例子一樣,具有真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描寫很生動。

  四、仿照課文對兩種吃蟲植物的描寫,介紹捕蠅草。

  過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豬籠草以外還有許多吃蟲植物,你還知道其他的吃蟲植物嗎?

  老師這里也有一種吃蟲的植物---捕蠅草,請你模仿課文描寫兩種吃蟲的植物的段落,介紹捕蠅草。

  介紹步驟:

  1、看視頻,知道捕蠅草是怎樣捉蟲的。

  邊看邊思考:捕蠅草怎么捕蟲的?把你看到的說說。

  教師告知學生哪里是捕蟲夾、刺毛。

  預設:剛才茅膏菜主要是通過“粘、卷”這兩個動作寫出吃蟲子的過程,那捕蠅草是主要通過合上捕蟲夾,交叉刺毛吃蟲的。

  2、出示文字資料,

  自己讀讀,說說選哪個資料?理由是什么?

  預設:通過文中兩種植物的學習,學生能夠發現要選與吃蟲有關的內容進行介紹。

  請你把這幾處連起來,說成一小段話。

  自己說說,指名說,其他人聽幫忙修改

  作業:

  完成仿寫。

  閱讀其他吃蟲植物的資料,可以試著像課文那樣,完整的介紹一種吃蟲的植物。

  板書:

  吃蟲的植物

  樣子

  茅膏菜

  吃蟲專家怎樣吃蟲

  豬籠草

  舉例說明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3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2、學習“日積月累”,積累古詩《鹿柴》。

  教學過程

  板塊一書寫提示

  1、導入:我們在開始學寫字的時候,一定聽說過“字如其人”,字寫得好,別人看你的字就像看你一樣,寫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怎樣養成好的寫字習慣。

  2、觀察課本插圖上的這段文字,想一想寫字時應當注意什么。

  3、指名學生說一說。

  內容提示

  觀察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重點觀察標點符號之間的距離。

  4、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內容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

  (2)字距保持一致,符號和字之間也要保持一定距離。

  (3)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5、小試身手。

  (1)根據總結的寫字注意事項,進行書寫,在落筆前想好下筆的地方,認真對待書寫。

  (2)同桌交換書寫作業,互相檢查,對不規范的漢字和筆畫用記號標出來。

  板塊二日積月累

  1、課題導入:古詩以其和諧的韻律、敏銳的洞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以及精煉的語言,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將要再來學習一首古詩——王維的《鹿柴》。

  2、介紹作者。

  內容提示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3、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閱讀提示

  (1)注意“柴”的讀音。

  (2)“苔”字讀第二聲。

  (3)理解“深林”的意思,將其與“森林”作比較,確保讀音正確。

  (1)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練讀。

  4、指導朗讀,感受朗讀節奏和停頓。

  閱讀提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5、理解想象。

  (1)理解詩中個別詞語的意思,如,“但”是“只”的意思,“聞”是“聽”的意思,“景”是夕陽返照的光,景通“影”。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想象這首詩給你怎樣一種感覺,你從這首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內容提示

  第一句直觀地寫出了山的空曠,第二句從聽覺角度,以輕微的人聲襯托出山林的安靜。第三句寫出了深山悠遠的感覺,第四句寫夕陽余暉照射在青苔上,更顯幽深。

  6、熟讀成誦。

  7、課堂小結:《鹿柴》這首詩出自王維萬年所著的《輞川集》,這是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我們還可以去欣賞其余的19首,進一步領略王維詩作的優美。

  教學反思總結

  就語文園地內容而言,“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其中,每個固定保留的項目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而“書寫提示”“識字加油站”相機出現,由此看來,每個單元學習完之后的交流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園地的.教學除了要延續課文學習的內容知識,更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1、“交流平臺”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進行想象,說一說文章中所描寫的畫面。再找出有關句子進行品析,學習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畫面、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書寫提示”結合課本中給出的三點提示指導學生書寫。“日積月累”讓學生自讀詩句懂得大意。在初步感知后,可讓學生反復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2、“書寫提示”是新増的練習項目,字體范例內容是《觀潮》中的語段,最主要的是旁邊的提示,對于書寫的格式、標點符號、書寫態度都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對于寫字要求更加明確。

  3、在“日積月累”的處理上,教師要做到放手讓學生自由誦讀,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4、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力,開展自學。學生結成小組互相討論,互相解決難題,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増強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因為這也是每個園地學習遇到的共性問通,讓語文走向生活,并且與生活有機結合,這樣的機會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去創造。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理解積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星空圖片)看到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發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見這滿天繁星,于是寫下了經典散文——“繁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詞正音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三個自然段。

  2、讀詞正音:

  (1)(課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名認讀詞語。

  ①(將“昧”字標紅)看這個字,讀mèi,是由一個“日”加一個“未”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嗎?(出示:金文=“未,沒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種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隱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這個成語里,你覺得選擇哪個意思最合適?你怎么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確“半明半昧”詞義: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2)師:我們一起再讀詞語。(學生齊讀)我們發現這些詞都是描寫繁星的。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星星的詞語呢?(出示成語,齊讀積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燦爛、星羅棋布、星星點點、滿天星斗、繁星滿天。)

  三、品讀課文、想象繁星

  (一)齊讀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對繁星的“愛”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到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

  2、(標紅“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你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說,全班分享。)

  3、指導朗讀,讀出文中“我”對繁星的愛。(全班再次齊讀第1自然段)

  (二)小組共學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對繁星的“愛”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寫在家鄉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課文中還寫到他在哪里看到的繁星呢?(家鄉庭院——南京住所后門——海上。)

  過渡:這幾個地方的繁星,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一處呢?那我們就乘上船,跟隨巴金一起去欣賞海上的繁星吧!

  2、小組合作,共學第3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共學提示。

  (出示共學提示:①找:找到描寫“繁星”的句子。②想:讀到這句話,想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帶著感受再讀句子。)

  (小組合作,選擇代表上臺交流分享。教師相機點撥。)

  3、通過理解關鍵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想象繁星的畫面。

  (出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真是搖搖欲墜呢!”)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疊,搖搖欲墜。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讀出來?(指名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4、品味比喻,體會修辭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么?(學生分享)想象一下,這一顆一顆星星在你周圍飛舞,就像螢火蟲一般。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再讀一讀?(生讀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來,我們一起躺在船艙里,去看看這“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繁星。(配樂,全班朗讀。)

  (三)鏈接童詩,豐富想象,表達對繁星的愛

  導語:在這句話里,巴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其實,每個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兩首兒童詩:顧城《星月的由來》、林煥彰《夜晚的天空》)這兩首詩中星星是什么呢?(樹枝戳的微小窟窿、貓咪的眼睛。)

  2、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寫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畫面,隨課練筆。發揮你的想象,你覺得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你也寫幾句話或幾句詩。(學生匯報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華對“繁星的愛”

  1、這繁星,讓我們浮想聯翩,巴金繼續寫到——(引讀:“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2、(出示背景,補充介紹:此文寫于1927年,巴金23歲時獨自一人赴法留學途中。在寫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我雖然知道我們的心不會被那無邊的海洋所隔斷,但是現在我的'心確實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師:現在你再讀他在海上對繁星的感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朗讀。)

  四、延學拓展,鞏固提升

  這節課我們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己讀一讀《海上日出》。

  [教學板書]

  4*繁星

  時間地點景象

  從前—家鄉—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熱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結束后,我總結了一下本課中如何逐漸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首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畫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閱讀興趣,為理解文本內容、促進情感共鳴奠定基礎。其次,在品讀課文環節引導學生用“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介紹喜歡的地方,為習作中的“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提前鋪墊。最后,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和審美力。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干茶大自然。

  2、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3、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2、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全體朗讀

  (一)作者介紹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家》《春》《秋》,本文選自《海行雜記》,1923年到上海學習,1927年乘“昂熱”號在航行期間撰寫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詞

  1、四字短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瑩螢熒墜墮

  (三)理解課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寫作線索:觀察星星

  自讀習題:

  1、說出三次看星的.時間、地點。

  2、作者三次觀星觀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觀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

  學生獨立完成并了出提綱相互討論: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從前三年前如今)

  2、見書。依戀――親密--知心、舒心

  4、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語言:

  學生找出文中寫得好的句子,談談為什么好?(好在何處)

  教師明確: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

  2、想象和聯想

  (五)作業:

  1、字詞

  2、造句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讀懂習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寫按自己心愿設立的一個節日,而不是現實中的一個節日。

  2、能把設立的這個節日的原因和怎樣渡過這個節日的過程寫清楚。

  教學重點:

  能把設立的這個節日的原因和怎樣渡過這個節日的過程寫清楚。

  教學難點:

  想象人們怎么渡過節日的情景,交待具體。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1、師: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節日很多,大家說說看,你知道哪些節日?

  2、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節日名稱。

  3、教師相機詢問節日的來歷、傳說或節日里的特殊活動,學生交流。

  4、師:每個節日的創設無不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情感與愿望,剛才大家說到的那些節日,寄托了人們怎樣的情感呢?

  5、學生知道哪個就說哪個。

  二、展開想象,指導說。

  1、引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自己聯想是要設立什么節。

  (1)設立“愛鳥節”——鳥兒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2)設立“豐收節”——農民們慶祝豐收。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想還可以設立什么新的節日。

  (1)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兒,確定一個節日的名稱。

  (2)集體交流。(重點指導學生為節日取一個恰當的名字。)

  (3)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要想讓大家對你想設立的那個節日也感興趣,進而贊同你的意見,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呢?

  A、為什么要設立這個節日?

  B、想象自己或別人怎樣渡過節日的情景。(節日當天的特殊活動)

  C、節日設立的意義。

  3、學生練習口頭表述。

  (1)自己根據以上幾點組織語言。

  (2)四人小組內說一說,然后互相提建議。

  (3)指名說,集體評議。(強調“聽”,圍繞上述幾點評議,修改)

  (4)教師讀范文《快樂的體育節》,學生聽后談收獲。(*要把想象的過節時的情景說具體。)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三、理清條理,練習寫。

  1、師:我們把自己想要設立的節日說出來了,下一步,咱們就要把說的'內容寫下來。回憶一下,你認為想寫好這篇習作,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學生回答,補充。

  (1)寫出設立什么節日,設立的原因,過節時的情景,以及節日帶來的意義。

  (2)由條理地寫,語句要通順。

  (3)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3、學生獨立完成習作草稿,教師巡視,相機個別指導。

  四、師生評議,完善習作。

  1、請寫得快的學生念自己的習作草稿,采用師生、生生互評的方式,評議習作的優點與不足。

  2、學生修改習作,然后定稿、謄寫。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畫面美,體會月色下的美景。

  4、激發學生熱愛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

  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師出示月夜圖。

  師:同學們,你們和親人一起在月下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親人在一起時,你內心有什么感受??一起交流分享下吧!

  2、生自由發言,說自己和親人在月夜下散步發生的事情。

  1、師簡單總結學生發言,引入新課。

  師: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看看他們去了哪兒散步,有什么感受吧。(板書課題)

  二、檢測預習

  1、師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師訂正讀音。

  鵝卵俗躍穗鍍埂爍

  2、師出示字詞拼寫音頻,生觀察筆順、掌握結構,生再次齊讀。

  3、多音字:載(zǎi zài)

  三、初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的量詞及詞語搭配,課后摘抄積累。(如:一塊銀毯,一塘新谷,明亮的'月盤,古老的傳說,月光閃閃的溪岸……)

  2、師出示本課詞語并解釋:坑坑洼洼、汩汩、月影團團、月光閃閃、閃閃爍爍……

  3、師指導生對四字詞語進行歸類,并擴展積累。

  AABB式:坑坑洼洼、閃閃爍爍、郁郁蒼蒼、急急忙忙、蹦蹦跳跳

  ABCC式:月影團團、月光閃閃、風塵仆仆、儀表堂堂、千里迢迢

  【教學設計】隨堂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四、整體感知

  1、生細讀課文,想一想:

  (1)“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散步)

  (2)他們都去哪兒走月亮了?(村邊小路、溪邊、田埂)

  (3)他們走月亮時都看到哪些景色?(點倉山、溪水、鵝卵石、莊稼、果園……)

  2、生匯報,師指導訂正。

  3、出示課件,生填空并齊讀: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媽(走月亮)。我們走過(村邊小道),走過(溪邊),走過(田埂),走過(果園)……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4、生自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交代事情背景。

  第二部分(4~5):寫“我”和阿媽在溪邊走月亮。

  第三部分(6~7):寫“我”和阿媽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寫走月亮帶給“我”的感受。

  五、課堂小結

  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個小孩和他媽媽一起走月亮,欣賞著鵝卵石,聞著果香,這一切是多么美好的畫面。下節課我們再具體去感知走月亮的美,感知作者的情意。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文內容,能說出詩中描繪的景物和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文內容,能說出詩中描繪的景物和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借助場景描寫體會作者情感,并結合生活續寫創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總能發現不一樣的美。你們有沒有認真去體驗過?可曾有什么獨特的發現?下面就請大家來說一說。

  預設:我最喜歡的是傍晚的斜陽,它將群山染紅,給綠林披上金裝。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將那一束束柔和的光從空中傾瀉下來,使一切顯得格外瑰麗。

  這是老師拍攝的幾張照片,請同學們一同觀賞一下。(播放照片)

  同學們能猜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照片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預設:秋天,從江上的蘆葦猜出來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會聯想到哪些有關詩句呢?

  預設: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愁客葉舟里,夕陽花水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節課上,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現代詩,看看詩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間,從中感受自然之景的無窮魅力。

  匯總你搜集到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1)現代詩:現代詩也叫“白話詩”,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形式自由,意涵豐富。

  (2)劉大白: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著作有《白屋說詩》《白屋遺詩》《舊夢》《舊詩新話》《白屋文話》等。

  出示課題,理解課題。(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感知

  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歌嗎?喜歡的話就趕緊讀讀吧。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畫一畫:畫出本課的生字,多讀幾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圓

  認一認:出示生字,生詞,開火車認讀。

  幫一幫:四人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比一比: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詩歌,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多音字:

  盡:(jǐn)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

  (jìn)盡力 山窮水盡

  三、朗讀品味

  (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帶著對秋景的喜愛之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朗讀過程中老師有些小建議:邊讀邊想象畫面;注意斷句。

  (二)品味朗讀。

  讀完了這首詩歌,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凌江飛渡,江邊的____________在夕陽的映襯下格外美麗。

  預設:倦鳥歸巢、馱著斜陽、蘆葦。

  齊讀第1小節,圈出這一小節描寫的景物。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圈畫出重點詞語,學生先小組交流,教師再重點點撥。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預設:鳥兒 斜陽

  (2)說一說這一小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從“鳥兒要干什么?是什么樣的狀態?”方面進行考慮。

  預設: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鳥歸巢。

  (3)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呢?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這一小節里哪個字寫出了鳥兒的狀態?

  預設:“倦、馱”突出了鳥的疲倦,勞累的狀態。倦鳥馱斜陽,想象自己就是鳥兒,進而就能體會“倦”“馱”二字的表達效果。

  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將鳥在夕陽下飛翔的情景寫得富有詩意化。

  在詩人的筆下,黃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這種美正體現在“倦”“馱”二字上。詩人寫鳥倦,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疲憊之感。而“馱”字,是詩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鳥倦的程度,因為馱是一種負荷,而馱的又是太陽。這里詩人描寫的不僅是倦鳥歸巢的景致,更包含詩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

  朗讀時,表現出對鳥兒的憐惜之情。

  自由讀第2小節,畫出這一小節描寫的景物。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1)圈出這一小節描寫的景物。

  預設:斜陽、蘆葦、倦鳥。

  (2)說一說這一小節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預設: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妝紅了蘆葦。

  (3)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呢?

  預設:“掉”形象展現了江中夕陽的倒影好像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

  這一句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預設: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夕陽的光輝灑在蘆葦叢中的景象。

  (4)小組之間交流討論:蘆葦的變化過程。

  是誰讓蘆葦由“頭白”成了“紅顏”?

  預設:夕陽。

  從“頭白”到“紅顏”,運用擬人的手法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了一絲情趣,給圖畫增加了色彩。“頭白的蘆葦”呈現“紅顏”是夕陽的余暉映照的結果。夕陽的余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葦。一瞬間,白了頭的蘆葦也變成紅顏了。白紅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相襯,更突出江面上的風景之美。

  (5)夕陽落山,還有哪些事物會被染紅呢?請你模仿詩歌最后一句寫一寫。

  朗讀提示: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第2小節。朗讀時要帶著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后兩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小組之間交流討論一下課文與下面這首詩有什么異同?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現代詩二首》”,一起來闖關吧!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本次習作的主題是“推薦一個好地方”。

  本次習作與三年級上冊習作6有一些聯系和承接。本次習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將推薦的地方介紹清楚,將推薦理由寫充分,條理清晰。能借助總分段落的特點,圍繞一個意思來寫;表達時能將這個地方的景物和特點寫清楚,還能適當根據這些特點作一些聯想。

  好地方很容易讓人理解為是旅游景點、風景區,因此需要對“好地方”進行解讀。

  本次習作教材,還配了四幅很具有代表性的插圖作為例子。這幾幅圖有古色古香的,有人文社會的,也有自然環境的,用這些圖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達訓練,能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但這些圖都沒有標識,也容易讓學生產生陌生感,認為圖中的畫面和他自己沒有什么關系。因此在交流的時候,首要任務便是想辦法讓學生在看圖時產生聯想,讓他自己把曾經游覽過的類似地方進行代入,從而使習作表達更富真情實感。

  通過對推薦方法的總結提煉,遷移訓練,再拓展運用,介紹其他曾經游玩過或看到過的好地方。

  【教學目標】

  1.能把自己曾經去過(熟悉)的地方按一定的順序介紹清楚。

  2.介紹時,要把這個地方的特點寫具體,并把推薦的理由寫充分。

  3.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習作前指導

  課前:搜集自己曾經去過的比較有特點的地方的照片。

  要點提示:有特點的.地方,可以是好玩的、好看的、有民族特色的……

  板塊一:激趣討論,歸類總結

  問題一:如果有人想給你介紹一個有特色的地方,你首先想知道的是什么?

  1.根據學生回答總結。

  (1)這個地方在哪?

  (2)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3)有沒有美食?……

  2.引出“好地方”。

  這個地方的特點如果非常突出,就可以稱它為“好地方”。

  預設:

  (1)景色(環境)優美的自然環境;

  (2)有好玩的項目的娛樂場所;

  (3)有休閑、娛樂、學習功能的場館;

  (4)很有親切感的家鄉、學校……

  (5)有民族特色的……

  要點:對好地方和有特色的地方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為下文的訓練作鋪墊。

  板塊二:根據提示,練習說話

  出示圖片1:水鄉古鎮。

  1.問題:這是個什么地方?大概在什么地方?

  預設:你去過或者知道哪個與這幅圖類似的地方?

  要點:一定要讓學生講出自己曾經去過的某個具體的地點,再進行代入,會讓學生的感受更加準確、真實,有話可講,有內容可說。

  2.這個小鎮哪些方面有特色,值得一去呢?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①古鎮的美(環境);②在這里還可以了解以前人們的生活;③這個古鎮有哪些好吃的;④其他方面(民風)。

  反饋引導:

  (1)這個古鎮很美。

  畫面很美:藍天,碧水,綠樹,紅花,青瓦,白墻;河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房屋。

  那座古橋美:遠處看……近處看……

  小鎮的生活有一種寧靜、悠閑的美:沒有喧鬧的汽車喇叭聲,人們在這里可以散散步,聊聊天,坐在邊上的小亭子里看看風景,可以坐上小船游玩,很愜意。

  (2)在這里還可以了解以前人們的生活。

  以前的人們沒有洗衣機,白天就在河邊洗衣、淘米、洗菜……

  沒有汽車,用船運糧、運貨……

  小孩子可以在大榕樹樹下追跑打鬧,大人可以沿著河岸散步……

  (3)這個古鎮有很多好吃的。

  糕點、面點,當地的水果,特色食品。

  (4)其他方面:如手工藝品(雕塑、竹制品、絲制品)

  3. 總結:我們要介紹這個地方特色的時候,要分幾個方面介紹呢?

  (1)景色;

  (2)在那里可以干什么;

  (3)美食;

  (4)有哪些可供欣賞參觀的地方;

  (5)有哪些可供學習的內容;

  (6)其他吸引人們去的點。

  要點:學生在介紹某個地方時,可以從上面的幾點中選擇兩到三個點來介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板塊三:觀察圖畫,遷移訓練

  1.確定圖中的名稱。

  依次為:讓人賞心悅目的水鄉小鎮;讓我們興奮不已的游樂場;讓我們流連忘返的書店;是我們快樂天堂的小樹林。

  2.任意選擇一幅圖,按照之前總結的內容進行分組說話練習。

  3.練習說話。

  板塊四:完善想象,預寫文章

  1.結合圖片,展開想象,并將前面的內容整理清楚。

  2.預寫文章。

  提示:(1)擬寫一個完善的思維導圖,給文章列提綱;

  (2)方便學生練寫,降低習作難度,提供一些要點提示。將“反饋引導”板塊的內容整理出來,并以關鍵詞的形式在黑板(電子課件)上呈現。

  如,這個小鎮很美。

  畫面很美:藍天、碧水……河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房屋。

  那座古橋美:遠處看……近處看……

  小鎮的生活有一種寧靜、悠閑的美:散散步,聊聊天,小亭子,小船,愜意舒服。

  觀察順序:遠——近——

  不同時間的景色美:早—中—晚春—夏—秋—冬(建議用一段話寫兩個季節)

  (3)文章題目建議:把圖片的特點和名稱結合起來,如果《美麗的水鄉——烏鎮》《讓人難以忘記的溫州游樂場》《知識的海洋——龍港書城》《家鄉的小樹林》。

  (4)如果可以,就動筆寫一篇完整的介紹文章。

  要點:當學生有自己想法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可以參照例圖,把自己的經歷代入,也可以參照自己課前帶過來的景點照片進行練寫。

  第二課時:作中指導

  板塊一:檢查預寫,交流修改

  1.對照本次寫作要求檢查預寫情況。

  要點見下表:

  最受歡迎的好地方推薦清單

  2.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主修改。

  要點:就預寫中遇到的困難提問,由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給出參考意見,學生自主修改、完善當初的想法。

  板塊二:根據提示,文章練寫

  1.教師出示寫作提示。

  提示:

  (1)你現在就是這個地方的代言人,開頭可以以代言人的身份來介紹,文章結尾可以用邀請的語氣總結全文。

  (2)一氣呵成,如果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直接空著。

  (3)寫的時候要將自己玩過的或了解到的地方特點代入到文章。圖中就是我曾經去過的地方。可以寫這些圖以外的內容,或是寫自己旅游的景點。

  (4)每一個段落建議用總分段結構進行書寫。

  要點:此時的關鍵是保證寫作思維的流暢,把斟酌詞句留待下一步解決。

  2.學生按照寫作任務現場書寫此文。

  3.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要點:有針對性地給與指導幫助,如對習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幫忙修改其總起句,以降低該生的習作難度。

  第三課時:修改發表

  板塊一:對照清單,自主修改

  學生對照修改清單,自主修改習作。

  1.介紹的特點,是否符合圖中景物的要求。

  2.是否運用總起句的方式,讓人一看就明白這一段的內容。

  3.是否有按照一點一個段落進行書寫。

  4.是否從代言人的角度進行書寫,結尾有沒有對大家進行邀請。

  要點:閱讀清單,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予以解釋。然后學生自主對照,檢查修改。

  板塊二:對照清單,同伴互改

  1.同伴交換,依據清單,給出意見。

  1.我覺得你介紹的主題是:_______ 。

  2.本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

  3.讀了你的這篇文章,我不明白的地方是:___ 。

  4.我給你的建議是:______。

  要點:閱讀清單,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予以解釋。然后學生相互檢查,給出意見。

  2.根據同伴的意見,修改自己的習作。

  3.謄正習作。

  板塊三:發表文章,欣賞交流

  1.將學生謄正的習作公布于教室內,如黑板報、拉線懸掛等。

  2.學生推選出“最受歡迎的地方”。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

  2.能根據詞語想象畫面,并和同學交流。

  3.能用一兩個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描繪所選事物,并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整行書寫時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寫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勻,養成提筆就是練字的良好習慣。

  2.朗讀、背誦古詩《鹿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作者用文字表達感情,我們要了解這種感情,往往要通過想象畫面來實現。如何想象畫面呢?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學習、交流一下。(板書課題)

  二、學習“交流平臺”。

  1.自由讀“交流平臺”中的人物對話。

  2.指名分角色讀人物對話并說一說他們在對話中談的內容。

  3.聯系課文,舉例說一說自己讀書時想到的畫面。

  4.交流自己在課外書中發現的一些句子,進行簡單的欣賞。

  5.小結:讀文章時,不僅要想象畫面,還要“聽”聲音,“聞”味道。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和同學交流。

  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震耳欲聾、響徹云霄

  低聲細語、竊竊私語、鴉雀無聲、悄無聲息

  1.讀一讀。

  2.理解詞語。

  指導:說說這些詞語的異同。

  預設:

  同:都是用來形容聲音的。

  異:第一行詞語形容聲音大,第二行詞語形容聲音小或沒有聲音。

  3.想一想:這些詞語讓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讀“響徹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飛船”發射升空的場景,倒計時結束,只聽一聲巨響,火箭直入云霄。

  4.小結:讀詞語時,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畫面會更立體,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詞語。

  (二)選一個事物,用上一兩個加點的詞語描繪它,再寫下來。

  風、煙花、霎時、頓時、忽然

  雷雨、小狗、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

  1.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指導:“霎時”“頓時”“忽然”“過了一會兒”“一會兒工夫”都是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用這幾個詞語描繪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變化快或者變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繪時一定要從事物變化方面著手,想象事物變化的場景。

  2.讀一讀,用上加點的詞語造句,描述一個事物。

  預設1:剛才還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滾滾,大雨如注。

  預設2:我家的小狗一會兒工夫就把一根骨頭啃完了。

  四、學習“書寫提示”。

  1.看提示:我們寫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標點符號和字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3)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2.練習書寫。

  五、學習“日積月累”。

  1.朗讀《鹿柴》。

  2.作者簡介。

  3.借助拼音,讀通古詩。提醒學生注意“鹿柴”的讀音。(“鹿柴”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柵欄。)

  4.結合插圖,聯系上下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針對重點字詞進行點撥。(但:只,僅僅。返景:夕陽返照的光。青苔:陰濕的地方生長的綠色的苔蘚植物。)

  5.展開想象,感悟詩情。

  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6.學生讀讀背背。

  7.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想象畫面

  背誦《鹿柴》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掌握本課詞語的正確讀音、字形、寫法、意思、使用方法和范圍。

  2、通過朗讀詞語、課文,提高學生的讀、說能力。

  3、通過講解生詞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法讓學生掌握詞語的讀音

  2、通過講解法讓學生掌握本課詞語的用法、范圍。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本課詞語的'讀音、字形、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掌握本課詞語的意思和適用范圍。

  教學資源:教科書、課件

  教法:朗讀法、講解法、引導法、鼓勵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小組競賽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我說一句話你們來講講什么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兩句話和現代說的話有何區別?像這樣的語言叫文言。我們以前也背過文言,還記得么?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學生回答

  二、點名課題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文言文,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教寫生字“戎”字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斗、戰爭的意思。齊讀課題。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學生伸出手在空中寫字

  三、讀正確,讀出節奏

  在預習時,大家遇到了什么問題呢?從字音、斷句上幫助學生。老師準備有“曰”的字理知識,“折”的三個讀音,在學生需要時教給學生。多名學生讀后出示去掉標點的文章,學生讀。

  四、讀懂,能講這個故事誰能用現代語言講講這個故事呢?師提示: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辦法。理解了意思再來讀又會不一樣了。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講?“諸小兒”“諸”是什么意思?先給“諸”組個詞吧?出示“漢之星”中“諸”的組詞。

  “爭搶著跑”文言怎么講?“競走”“競”和哪個字特別像?出示“漢之星”中“競”和“竟”的字源知識,學生進行分辨,書寫記憶。

  五、背誦

  這篇文言文只有49個字,四句話。現在能背下來么?

  五、拓展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學到了什么呢?

  老師給出答案:我們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少走歪路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背誦課文。

  2、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今天是什么節日?(中秋節)你準備怎么過呢?老師送大家一首歌,聽完后把你聽得感受給大家說一說。請你帶著這種感覺把課文讀一遍。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

  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2、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

  3、整體回顧。《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4、小結

  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寫在采蜜集上。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就有多么廣闊;生活有怎樣的色彩,語文就有怎樣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語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樣“聯系生活感受促進文本感悟”,我就這節課的幾個片段進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畫面,激發感悟。

  《走月亮》這篇文章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例如在教學“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調動生活體驗,發揮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之中。我問:“你讀這句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由文本拉向了他們的生活,學生的回答繽紛多彩:“老師,我看到柔和的月光灑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閃一閃的!”“老師,我看到了一條瘦長瘦長的小溪,溪面上銀波蕩漾;我聽到了小溪歡樂的歌聲;我聞到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時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副動態的,有聲音,有香氣的畫面,這時候學生再讀文章,就是帶著頭腦中的畫面,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了。

  二、創設情境,驅動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僅給我們展現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的是母女倆之間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愛。在感悟“阿媽溫暖的手拉著我,我聞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仿佛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生活,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了解“反復”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并能熟練運用排比這種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 課件展示秋夜月景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并配上音樂《彎彎的月亮》。學生欣賞后談感受。

  2.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多媒體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文章內容隨著朗讀滾動著顯示在屏幕上。

  2. 學生自讀課文。

  3. 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多媒體出示有關云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4. 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注。(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三、品讀課文

  1.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并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讀感悟。

  (根據學生朗讀的具體內容,隨機點撥重點的'語句。)

  ①“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流著”一詞用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這句話中那個字用得好,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這一句。

  ②“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蕩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里,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省略號表示了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么樣?并組織學生交流。

  仿寫:那么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生答:排比

  那么你能否用走過…走過…走過…造一個句呢?

  3.帶著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4.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反復出現既抒發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線索。

  5.配樂朗讀,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

  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你的“摘錄本”上,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五.作業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刻?同桌之間講一講,之后再用筆寫下來,字數三百字左右。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鵝、卵”等7個生字,會寫“牽、鵝”等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教師板書:走月亮)(課件出示2)

  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稱為“走月亮”。(課件出示3)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

  出示生字“鵝、卵、俗、躍、穗、踱、爍”(課件出示4)

  “鵝”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鳥”;“俗、躍、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淘、牽、鵝、卵、填、莊、稼、俗、躍、葡、萄、稻、熟” (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淘、鵝、填、稼、俗、躍、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牽”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中間的禿寶蓋要寬一些。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3.詞語理解及運用。 (課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雜質和污垢,引申為保留好的,除掉壞的。造句:我們煮米飯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軟,溫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灑在海面上。

  鵝卵石:指被流水磨圓了的石頭。造句:我家門前有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

  運載:裝載和運送。造句:秋天,運載糧食的汽車在公路上來回奔跑著。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造句:少數民族有很多風俗習慣。

  汩汩:擬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造句:那條小溪汩汩地流過巖石。

  澆灌:本課指把水輸送到田地里。造句:農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澆灌土地。

  鍍亮:一種工藝,可以使金屬起到裝飾,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陽升起時,天邊就像被月光鍍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腦袋瓜里有許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課件出示9)

  課下搜集有關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采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歌曲導入,復習生字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播放《月亮船》這首歌。邊聽邊和老師一起感覺)怎么樣,好聽嗎?(課件出示12)

  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體會?

  (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在媽媽的懷抱很幸福、在媽媽的身邊很幸福。)

  那就讓我們伴著這甜美的歌聲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走月亮》。(板書課題:2 走月亮)

  2.檢查生字讀音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從哪兒升起來的嗎?(課件出示13)

  2.預設:秋天月夜是怎樣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課件出示14)(教師板書:月盤明亮 月光柔和)

  師:讓學生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導朗讀: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讀。

  第4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課件出示15)

  (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課件出示16)

  (1)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

  (4)引導學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

  3.師: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課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

  第4自然段:阿媽領著“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著“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師板書: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聞到:阿媽的氣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月兒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教師板書:看到:山 樹 草 花 星星閃爍 )

  (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

  4.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教師板書:美好景色 濃濃親情)

  5.背誦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學們,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課件出示18)

  四、擴展閱讀,延伸感悟。(課件出示19)

  選擇《童年書架》的兩篇文章——《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盼雨》,讓學生任選一篇談感受。

  《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用童話般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海濱夜景。《盼雨》以詩歌的體裁突顯了母子之間的深情。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了解“反復”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并能熟練運用排比這種修辭手法。

  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展示秋夜月景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并配上音樂《彎彎的月亮》。學生欣賞后談感受。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多媒體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文章內容隨著朗讀滾動著顯示在屏幕上。

  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多媒體出示有關云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注。(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三、品讀課文

  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并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全班交流,品讀感悟。

  (根據學生朗讀的具體內容,隨機點撥重點的語句。)

  ①“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卵石問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流著”一詞用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這句話中那個字用得好,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這一句。

  ②“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蕩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里,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省略號表示了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么樣?并組織學生交流。

  仿寫:那么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生答:排比

  那么你能否用走過…走過…走過…造一個句呢?

  帶著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反復出現既抒發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線索。

  配樂朗讀,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

  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你的“摘錄本”上,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五.作業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刻?同桌之間講一講,之后再用筆寫下來,字數三百字左右。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6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課文描寫“我”和阿媽在月光下“走月亮”時的所見和所感;全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情感深沉,充滿了詩情畫意。

  重點:通過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想。通過課程的講解,能與作者感同身受。

  難點:因為“走月亮”這種習俗對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聯系孩子的實際,讓他們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樂?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們散步經驗,然后再讓孩子們聯系實際,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貫穿全文的所見,所思,所感。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重點指導“卵”“俗”的書寫;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時的所見、所思、所感。

  3.聯系自己生活體會,通過文字,感受作者為何在走月亮時感覺特別的快樂?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月亮圖)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它是那樣明亮,那樣柔和,古往今來,這一輪明月讓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沉醉,為之贊嘆;李白曾經在月色寫下了《古朗月行》,蘇軾在月色中寫下來《水調歌頭》。如今的月色和那時的月色幾乎也無太大的區別,那我們現代人會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月色下做過什么事?

  預設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好朋友,他叫吳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預設答案:走月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從題目知道了,吳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媽走月亮。那請同學們將文章默讀一遍,然后告訴老師,作者和阿媽“走月亮”的意思是他們在月色下做什么?

  預設:我和阿媽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還可以怎么說?

  2.你從哪里知道的?

  預設①:我從書上的第三小節中的這句話知道的(你可真會讀書,觀察的真仔細啊!)

  預設②:書上說的——書上哪里告訴你的?——哪句話告訴你的?(追問)

  師:你能把這段文字找出來讀一讀

  (ppt出示)——這時候,阿媽喜歡牽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著走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3.老師在課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資料——中國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對月亮的喜愛,在月明之夜,身著盛裝,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賞風景;(出示課文插圖)

  4.看——我和阿媽身著盛裝,在月光下走著走著……這就是——“我和阿媽走月亮”

  5.那,老師想問同學們,假如現在有個機會讓你和媽媽去鄉下,一個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媽媽帶著你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悠閑地在月色下散步,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預設:各種鄉村的經歷,目的是喚起孩子農村的經歷。

  6.那,我們的'作者吳然,他在和阿媽走月亮的過程中,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請從書中找出作者告訴我們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講講作者看到了什么?

  預設:

  ①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教師引導:那作者是如何描寫從洱海那邊升起來的月亮的?(教授寫作方法)

  預設答: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了嗎?作者不僅寫自己看到的月亮,還寫了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這個美,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這些景色從遠處,寫到近處,直接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 圖啊。

  出示相應景色PPT圖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這種“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寫?”(從修辭、從構圖等方面評價。)

  ②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從單個字,去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妙。)

  老師引導: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錯了?換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為什么?

  其次,作者聽到了什么?

  類似分析……

  再此,作者聞到了什么?

  類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與阿媽一起走月亮的過程中,感嘆了很多次。這句飽含作者情感的話是什么?

  預設: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2.我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在什么時候會感嘆?

  預設:開心、激動、難過、悲憤……

  教師引導:總之,就是心情不平靜的時候。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預設:高興

  教師引導:為何高興?

  預設:因為和阿媽走月亮。為何和阿媽走月亮就高興,不僅高興,還非常高興。

  教師引導:那作者為何不斷地在感嘆?而且還不止一次?你覺得他可能在感嘆什么?

  預設:因為月色太美了,因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為月色下我想起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因為與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媽媽。

  教師引導:所以,作者真的是單純的在感嘆月色嗎?在感嘆走月亮這種形式嗎?

  預設:并不是,是在感嘆此時此刻的景色,此時此刻的心情,此時此刻的我和媽媽,此時此刻的美好。

  教師總結:所以,同學們。很多時候,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啊。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對經常陪伴著我們的父母熟視無睹,不知道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老師希望你們從今天開始,能夠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與特別的人在一起時享受到的美好時光,并將這美好的時光記錄下來。我想同學們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會覺得特別溫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別人分享或者是記錄下你與你最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度過的美好時光。

  請同學們以“美好時光”為主題,結合自己實際生活寫一段話來分享你的快樂時光,下節課我們請同學給全班同學分享你的快樂和幸福。

  (四)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以“美好時光”為主題,結合自己實際生活寫一段話來分享你的快樂時光,下節課我們請同學給全班同學分享你的快樂和幸福。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3、知識目標: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教學輔助手段】

  課件、音樂伴奏帶。

  【教學過程】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1、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1課:觀潮。通過預習,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嗎?

  (錢塘江大潮。)

  2、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我們可愛的家鄉──四川有好幾千里。如果說四川的峨嵋全國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

  (板書:天下奇觀)

  3、課題中的“觀潮”和“天下奇觀”這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如有不懂,鼓勵學生后回答。)

  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根據理解回答。)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嗎?現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

  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后回答。)

  (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1、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

  2、別遺憾,老師有有關大潮的圖象,想不想看?

  3、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1、剛才錄像里大潮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課文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3、請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并適時指導朗讀:

  ⑴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抓“閃雷滾動”這詞來體會:可讓學生模擬雷響時“轟隆隆”的聲音。)

  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

  (學生齊讀。)

  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學生閉眼齊背。)

  ⑵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表演。)

  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答:人聲鼎沸。)

  讓我們一塊兒來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好嗎?

  (生齊讀。)

  ⑶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心情激動:指名讀→齊讀。)

  ⑷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十分壯觀:分組比賽讀。)

  ⑸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喜歡這句的舉手。

  (生舉手。)

  老師也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并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老師試試嗎?

  (師讀。)

  該你們了,能讓我再一次為你們喝彩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4、愿意把3、4自然段連起來讀讀嗎?

  (生齊讀。)

  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身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用投影打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回答:從遠到近。)

  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現在,我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讓我們配著錄像,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親自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學生準備。)

  ⑴ 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人聲鼎沸。)

  ⑵ 風和浪都很平靜。

  (──風平浪靜。)

  ⑶ 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

  ⑷ 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齊頭并進。)

  ⑸ 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山崩地裂。)

  ⑹ 形容氣勢很大。

  (──浩浩蕩蕩。)

  2、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一生領讀,其余各生跟讀。)

  3、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老師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發言。)

  (對于學生的發言師生共同評價,還可引導學生在同一個括號內運用不同的詞語。)

  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七、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并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潮來前、潮過后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觀 潮

  潮來前

  一條白線

  錢塘江大潮 潮來時 橫貫江面 天下奇觀

  白色城墻

  白色戰馬

  潮過后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7個生字;讀寫“平靜”等9個詞語,根據上下問理解“若隱若現”等詞語的意思;會用“逐漸、恢復”造句。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或參考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給課文分段。

  3、能背誦課文3、4自然段,積累語言。

  4、通過同伴互助的學習,根據所學的課文,用自己的話來介紹錢江潮,發展語言。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閱讀,初步了解對潮的一般寫法;讓學生學會搜集信息,激起對潮文化的探究。

  【教學重點】

  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介紹錢塘江大潮。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自學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7個生字;讀寫部分詞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初步學會分段。

  2、學習課文第一段,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平靜”等詞語的意思;了解觀潮勝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點;體會人們等待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圖片,通過自主選擇內容,用自己的話介紹潮來前的觀潮勝地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過鹽官看過潮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地說說錢江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錢江潮是我們海寧人的驕傲,海寧潮壯觀天下無已家喻戶曉。凡是去看過潮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贊嘆。

  有一個人,他也看了潮,還寫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觀潮

  讀課題:

  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如你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請提出來。

  2、讀后交流:

  指名讀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3、學習分段:

  ⑴ 課文可以怎樣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學習閱讀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結方法:

  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或時間順序:早上、午后、霎時。

  4、質疑:

  你在讀課文時,發現了什么問題?

  三、學習課文,感悟特點

  1、默讀課文第一段:

  給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為什么?

  2、交流:

  ⑴ 將你讀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內容與同伴交流一下。

  ⑵ 讀江面的句子,體會其特點:

  寬闊、平靜、橫臥、籠罩、薄霧。

  ⑶ 讀人們的句子,體會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⑷ 理解:

  昂首東望

  你能演示一下嗎?

  ⑸ 自由選擇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課件:

  鹽官的風光。

  4、說話練習:

  今年的觀潮日又來了,古鎮鹽觀迎了前來觀潮的各地朋友,潮還沒來,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你怎樣將眼前的'情況介紹給觀眾朋友呢?

  (自由準備。)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課文內容。)

  5、交流:

  ⑴ 學生展示。

  ⑵ 及時評價。

  6、小結:

  我們在作介紹時可以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將它變為自己的語言。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學習,留下問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已了解了潮來前,江面是______人們_____。

  為什么稱海寧潮為“天下奇觀”呢?下節課學習。

  五、練習提高,拓展延伸

  1、寫一寫生字和詞語。

  書寫指導:

  鹽、昂、震

  2、搜集有關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三段,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品讀句子,感受潮的雄偉氣勢。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積累語言。

  3、通過同伴互助的學習,根據所學的課文,用自己的話來介紹錢江潮,發展語言。

  4、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閱讀,初步了解對潮的一般寫法;讓學生學會搜集信息,激起對潮文化的探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在上一節課已學了課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寧鹽官是觀潮的好地方,農歷的八月十八是觀潮的好日子。在潮來前,江面是______人們_____。

  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上節課提出來的一個問題:

  為什么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二、品文賞潮

  1、讀文:

  自由讀課文2、3段,哪些地方能體現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找到句子后與同伴交流一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句子,讀一讀。

  2、品文:

  讀后交流:

  ⑴ 隆隆的響聲 悶雷滾動

  一道白線 拉長 變粗 橫貫江面

  白浪翻滾 白色城墻

  千萬匹 齊頭并進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⑵ 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習所得:

  讀句子──談體會到的──再讀句子。

  ⑶ 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交流朗讀。

  3、賞潮:

  欣賞錢江大潮來時的錄像。

  選擇一個畫面將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出來。

  4、找出寫人們的句子,想一想: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你是海寧人,以前看過潮,今天學了課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個,你將怎么做?

  5、說潮:

  有很多人還沒有看到過潮呢?你能根據課文的內容將這天下奇觀介紹給他們嗎?

  自由準備,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的組合。

  全班交流。

  6、學習最后一段:

  ⑴ 讀一讀:

  哪些地方也能說明它是天下奇觀?

  ⑵ 讀后交流:

  余波 漫天卷地

  好久 恢復平靜

  江水漲七八米

  ⑶ 想象說話:

  面對滾滾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樣?又想說什么呢?

  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三、總結贊潮

  1、釋疑:

  因為__________所以說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

  2、贊潮:

  你將怎樣讀課文的第一句,試一試。

  四、拓展升情

  1、同學們作者在觀了潮后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下了此文,他是按_____的順序寫的,將錢塘江大潮的宏偉氣勢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也看過潮,也寫過文章。

  2、讀一讀同學寫的觀潮的文章。

  3、結束語:

  錢塘江的大潮滾滾向前,它不僅是我們海寧一道美麗的風景,它更像征了我們海寧人的一種精神,那就是猛進如潮,我們是潮鄉兒女,今天,我們還是學生,在學習上,我們也應發揚這一精神。

  【設計的基本思想】

  品文賞潮、交流說潮、贊潮升情:

  在品讀課文中,欣賞錢江潮的雄偉氣勢,通過同伴的合作學習,用自己的語言介紹潮,發展語言,利用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贊美家鄉的潮,由此聯系到其精神,激發對家鄉的自豪感。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知識。

  2、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3、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并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仿寫一個片段《雷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3、4。

  3、出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悟: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讓學生說喜歡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

  1、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天下奇觀”。(并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2節,你讀懂了些什么?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學法。

  理解重點詞句。

  讀出人們的心情。

  選折合適的音樂。

  6、自由讀讀3、4小節,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7、交流理解的詞語,并讀讀該句句子。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9、重點交流“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的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1、集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對讀。

  四、拓展、探究

  1、關于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并試著向外國游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觀點介紹具體。

  說話練習:“錢塘江有著()的大潮。

  2、仿寫《雷雨》

  出示媒體“雷電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運用恰當的語句寫出雷雨的氣勢。

  五、回家作業: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寫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觀的資料、圖片。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后

  江面平靜出現白線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余波西去、恢復平靜

  (看)浩浩蕩蕩

  (聽)山崩地裂

  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沸騰深深震撼 回味、贊嘆“天下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