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后記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后記鎮江市中山路小學 戴瑩
11月8日,我有幸代表京口區參加了鎮江市蘇教版低年段優質觀摩課評比活動,教學蘇教版第三冊課文《美麗的丹頂鶴》。上完課后,我靜下心來,對這堂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了一番總結和反思,感覺收獲頗多。
首先,能始終圍繞"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
1、 在設計教案時,我注意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學定教。在設計前,我對學生了解的有關丹頂鶴的知識作了調查,例:你見過丹頂鶴嗎?關于丹頂鶴,你知道些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這樣了解學情是為了在教學中可以順應學情,滿足學情。學生會的,我就少花時間或不花時間;學生有困難的,我就設計過程,引導學生一步步弄明白;學生想知道的,我補充介紹。
2、 在課堂實際中,我也時刻以學生為主體。由于是借班上課,借用班級學生平時用的是北京景山實驗教材,該教材體系重側重于學生識寫的發展,而讀的訓練不是重點,故學生朗讀水平不是很高。針對這種情況,課堂上,我根據學生實際,不斷調整原有的教案,通過教師的情來激發學生的情,運用體態語言,無劣等評價等方法,始終保持學生讀書的興趣。尤其是我在課堂上遇到這樣一個意外情況:教學第二段時,通過各種方法,大多數學生已經感悟到丹頂鶴的美麗并能讀好,可指名讀時卻發現一名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朗讀習慣,兩字一頓地讀,糾正她的朗讀方法,需要不少時間,這樣就會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我想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有所得,而并不僅在于完成教案。我不能放棄這個學生,一定要指導好她。她讀得不好,我就一個詞組、一個句子地領讀,一遍不行,再進行一遍,熱情地、耐心地幫助她、指導她,終于使她得到根本扭轉。在這兒盡管教學過程受阻了,盡管課堂書寫的時間被沖掉了,但我相信這位同學已經初步嘗試了成功的喜悅。
其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
教學前,我針對二年級學生具有有意注意極易渙散,理性思維較弱,感性思維較強等心理特點,制定了興趣產生--情趣保持--志趣衍發的教學思路。一開始,運用錄象演示,貼丹頂鶴彩圖等方法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然后在重點部分--二、三段運用層層推進的朗讀指導來突破難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此后,再適當地補充閱讀材料,進行拓展、遷移,就達成了志趣衍發,提升學情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語言描述、比賽激勵、發小紙鶴、媒體演示、形體體驗等多種手段使學生保持學習情趣。這種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學習興趣,有學習方法,自然想讀、要讀、敢讀、會讀。
當然,這堂課上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1、 形式單一,缺少變化。
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互讀、齊讀、評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教學形式頗顯單調,學生僅是反復地讀,基本局限在課文內容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沒有引導深入思維的做法,缺少讓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學習的時間,因而在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
2、 主導性偏強,凸顯學生的學尚不夠有力。
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仍有老師牽著學生走的情況,無論是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丹頂鶴的美麗,還是在提升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志趣方面,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構建丹頂鶴完整的美麗形象,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
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努力注意并做到:
1、 加強課外知識的補充和在課內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課外去,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語文素養。
---------------------------
2、 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蘊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學生不僅受到教材內容的演習,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進而在動態生成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3、 事先要加強對教學預案的構想,只有準備充足了,構想充分了,上課時的自由度才會大起來。正如有位老師說得好:"多給學生一點空間,老師就會多一份意外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