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美.品讀
----《三顧茅廬》教學片段賞析
筆者最近有幸聆聽了“浙江省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周施清老師執教的《三顧茅廬》一課。課堂上,周老師用美的旋律來優化和規范語言行為實踐,使學生及聽課的老師置身于愉悅的、個性的、創造的、審美的閱讀教學之中。周老師“審美----品讀”式的閱讀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采擷其中的一個片段和同仁們共賞。
出示:▲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
師: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我覺得“謁見”這個詞用在這里不太合適。
師:(驚喜并作疑惑狀)噢,說說你的理由。
生:課前,我查過字典了“謁見”是指進見地位或輩分比自己高的人。
師:多有心的孩子!是呀,劉備是怎么樣的人物?
生:他是高高在上的劉皇叔。
師:而諸葛亮呢?
生:他只是一個村夫,一個平民。
師:對呀,再看看他們的年齡,誰大?
生:劉備大。
師:你們猜猜劉備比諸葛亮大幾歲?
生:一歲、三歲、十歲……
師:告訴你們吧!二十歲。ā巴邸睂W生驚訝萬分)劉備和諸葛亮之間身份懸殊,年齡又相差那么大,那你們覺得“謁見”用在這里到底合不合適?
生:(此時,教室里大部分學生都覺得不合適,一生站起來說。)不合適,既然劉備地位比諸葛亮高,年齡也比他大,就不應該用“謁見”。我覺得可以改成“拜見”或“拜訪”。
師:對啊,用拜見或拜訪已經是很客氣了。可剛才還有些同學認為是合適的,請站起來說說你們的理由。
生:我覺得是合適的,因為諸葛亮比劉備聰明。
生:我也覺得合適,因為用“謁見”更能表達劉備對諸葛亮的仰慕和敬佩。
師:(微笑著)多了不起的孩子呀!你讀到劉備的心里去了。那從“謁見”里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怎樣的劉備呢?
生:珍惜才子的劉備。(誠心的劉備。求賢若渴的劉備。禮賢下士的劉備。……)
師:那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請你讀出劉備的情感。
生:(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有的心平氣和地讀,讀出了劉備的大將風范;有的有條不紊地讀,讀出了文質彬彬的劉備;還有的深情地讀,讀出了劉備的心之誠,情之切。……)
[賞析]
“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边@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這一節課上,周老師儼然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中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對話者了。教學中周老師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尊重學生,始終關注學生。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新的疑惑和發現時,周老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允許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提出自己的觀點。“噢,說說你的理由!薄案嬖V你們吧!二十歲!”“多了不起的孩子呀!你讀到劉備的心里去了。”這些看似普通而有平凡的語言,卻正是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輕輕地一點撥,使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教學片段也正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一理念。周老師巧妙地抓住“謁見”一詞,由淺入深地品味文本用詞之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謁見”產生的疑惑和矛盾,老師并沒有急于作答,而是“欲擒故縱”,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的幾次對話之后,學生不但明白了課本中的“謁見”沒有用錯,而且通過“謁見”一詞的感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了文本中蘊涵的濃濃的人情之美。也正因為有了如此深切的體會和感受,所以學生在隨后的朗讀中才能“百花齊放”,把劉備的話讀得“有血有肉”,讀出了情,讀出了味,讀出了神。
審美.品讀
【審美.品讀】相關文章:
審美態度與審美誘導05-02
審美和審美活動的概念04-30
邏輯與審美04-27
審美何為-讀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04-26
品讀的作文07-22
與品讀相擁04-27
品讀《碧螺春》04-26
品讀母愛04-28
從審美幻象到審美人類學 --王杰《審美幻象與審美人類學》讀后04-30
挖掘教材審美資源培養學生審美素質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