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一 背誦全文。
二 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想: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同時能夠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基于此,本文教學從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后,指導學生以二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這是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
對于基本理解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目的,擬化繁為簡,抓住貫穿全文的主線——“樂”字,體會作者文中蘊含著的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學生能對此有所體會或了解,即達到這一教學目的。
擬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 熟讀課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 抓住“樂”字,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 看“閱讀提示”,了解作者歐陽修和本文寫作背景;了解本文主要內容。
二 讀課文。
△ 教師范讀,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漢語拼音。
△ 教師提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準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滁() 壑() 瑯琊() 潺()
釀() 僧() 輒() 霏()
暝() 朝()而往 傴僂()
洌() 蔌() 射者中() 弈()
觥籌() 翳()
△ 學生試讀課文。
要求:放聲讀書。
△ 學生互讀課文。
方法:二人小組,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錯誤;各讀一遍。
△ 請一位學生讀書,集體糾正讀音。
(或請四位學生,每人讀一段)
[說明]從正音入手,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是為了熟悉課文內容。以上學生已經聽讀了兩遍,自己讀了兩遍,對課文內容大致了解了一些。本文語言淺易,熟讀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三 疏通全文大意。
△ 二人小組,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說明]引導學生善于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并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集體解決疑難
方法:二人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解答。學生們都解決不了時,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林壑尤美
(2)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4)山間之朝暮也。
(5)山間之四時也。
(6)歌于途
(7)行者
(8)臨溪而漁
(9)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
(10)雜然而前陳者
(11)起坐而喧嘩者
(12)已而夕陽在山
(13)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說明]學生閱讀中遇到問題,由誰來解決呢?同學之間相互啟發,自己解決最好。必要時,教師點撥或講解。學習是學生的事,教師盡可能調動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果能如此,久而久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增強。
△ 學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課文的意思用白話說一遍,要出聲音。
四 再讀課文。
齊讀,或各自放聲讀。
要求:注意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畫出來。
布置作業 :
一 熟讀全文
二 完成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 抓住“樂”字,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二 背誦全文。
教學步驟 :
一 讀課文。
集體讀或個人讀。
二 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討論問題。
最終明確:樂。
△ 文中寫出了誰“樂”?
最終明確:太守樂,眾賓樂,滁人樂。
△ 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最終明確: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游而樂
△ 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 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么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里邊?
最終明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游”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彩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則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說明]以上四個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寫的“樂”的主要內涵。最后一個問題,難度較大。教師適當講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必發揮得過多,點到為止。
三 背誦課文。
逐段背誦。每段限定背誦時間,以強記。
指導背誦,重點在引導學生從內容理解入手,盡量不死背。第一段,共11句話,分作三層來理解背誦。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遠而近寫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這里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05-02
《醉翁亭記》教案07-10
醉翁亭記教案04-25
28醉翁亭記05-02
醉翁亭記405-02
醉翁亭記305-02
醉翁亭記105-02
《醉翁亭記》翻譯10-16
醉翁亭記 習題精選04-28
《醉翁亭記》賞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