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潮
聽潮教學目的:
一、掌握課文生字詞。
二、通過閱讀,使學生從大海雄壯美和無堅不摧的偉大力量中汲取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
三、根據旁批要求表情朗讀課文,并背誦中心段,體會以最抒情的散文的藝術力量。
教學重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閱讀中體會文章抓住海潮的特點,從海潮的形、聲兩個方面運用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繪聲繪色地把海潮的聲音、情態、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的寫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樂章意境。
教學關鍵:同難點。
教學方法:指導朗讀。
教學手段:聽錄音。
教學時數:二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與作品。
引導學生讀“閱讀提示”第一節。
這篇課文是一篇優秀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寫的是作者和妻子月夜聽潮的事情。
二、指導自讀
(一)、范讀。
(二)、指名朗讀。
(三)、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窗欞( ) 吼叫( ) 深__( )
瓊臺( ) 芳醇( ) 汨 ( )
嗥叫( ) 鑲 ( ) 罅隙( )
(四)、指導朗讀:
1.提示朗讀要求:
1—4段,用敘述的語調讀;
5—21段,用抒情的語調讀;
最后一節,朗讀的語調要舒緩而滿懷深情;
最后一句,要讀出余音裊裊的感受。
2.放錄音,學生跟讀體味。
3.分別指名朗讀。
(五)、在朗讀的基礎上研討課文有關內容:
1.說說文章哪些地方交代了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見文)
2.文章是怎樣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
指名讀課文第4段,要求朗讀的語言能把聽眾徐徐帶到這幽靜的處所來,同作者一同領略海潮的壯闊美。
3.教師小結:
文章第一部分(1—4)分別交代了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用十分簡煉的語言,從聽、視、嗅、觸等感覺總寫潮來時的景色。
這樣寫海潮來時的情景顯得栩栩如生,更可說明“盡夠欣幸”的原因。
4.集體朗讀1—4段。
三、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第二、三部分,從課文中選取若干描摹大海聲響的詞句,按合理的順序排列,表示大海潮落——潮起——高峰的變化過程。
第二節
教學目的:目的三。
教學重點:同上節。
教學難點:同上節。
教學關鍵:同上節。
教學方法:同上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自讀指導:
(一)朗讀要求:
6—12慢,情緒輕松平和,13—17快,
18—21慢;
13—15情緒歡快,16—17熾熱,18—21平緩。
(二)、在朗讀基礎上研討問題,體會作者愛海之情。
1.作者抓住潮落時什么特點,從哪些角度描寫大海的溫柔的?
——抓住潮落時平靜的特點,連用“靜寂”、“平靜”、“幽靜”、“平靜”、“靜靜”等詞語,從聽覺、幻覺、視覺等角度來描寫大海溫柔的。
2.本文的主要特點是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試說說課文是如何描繪大海的聲音和情態的?
——聲音:①潮落時:“波浪輕輕吻著巖石”,“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零在水上”�!檬闱榈恼Z調讀,慢速。
②潮漲時:語調激昂,快速。
3.從課文中找出運用擬人手法描寫大海的溫柔美的句子。
——“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朦朧欲睡似的,”“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也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
——要讀得親切些。
4.文章在描寫大海溫柔美時用了兩個形象逼真、有聲有色、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美的比喻句,把它找出來加以體會。
——“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零在水上�!�
5.文中用了多種聲響來描寫大海,表現了大海什么特點?
——雄壯、激烈。
6.讀到潮漲高峰時這一部分,你依佛置身于怎樣的情境?
——戰場的廂殺聲中。
7.課文結尾一節中的“欣幸”和開頭的“欣幸”有什么關系?
——前后照應的感情變化。
(四)集體試讀課文。
(五)指名三位同學用不同的語調分別朗讀潮來時,潮落時,潮漲時三個部分。
二、布置作業:
1.有表情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藝術美。
2.欣賞補充讀物《致大海》。
【聽潮】相關文章:
午后聽潮作文800字(精選20篇)09-28
如何賞析句子-以魯彥的《聽潮》為例04-29
淚潮(淚潮)04-29
潮05-02
很潮的句子02-18
招潮蟹04-29
風潮(風潮)04-29
張潮夫04-29
22 觀 潮04-30
你很潮,可是也得潮出個原創呀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