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
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形式鞏固鄰數。
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里講了什么。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后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后讀一讀)
2:轉盤游戲“找鄰居”。
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后,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游戲反復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繼續進行。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個體的感受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為主要方式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的藝術活動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韻律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形式,能使幼兒在輕松、活潑、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形象,通過表情、動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藝術表現能力。對音樂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較大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斷完善。特別喜歡自己探索、創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據大班孩子的特點設計了這個以幼兒舞蹈為主的綜合藝術活動。活動融合了手工、動作、舞蹈、即興創編、畫舞譜,還有本民族音樂、舞蹈的學習和體驗的內容。對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過探索-發現、操作-嘗試、感受-體驗、即興-創作等活動來品味“舞”的愉悅。
安排的活動流程為:
準備活動——探索、發現——結伴創編——展現欣賞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彩紙表現的可能性,嘗試“畫”簡單的舞譜。
2、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對合作表演產生興趣。
3、體驗飄逸和“舞”的愉悅。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材料及環境設計:
1、錄有歡快本民族音樂的磁帶一盤。
2、彩色皺紋紙、竹筷若干。
3、小腳圖譜、小剪刀、膠布等。
4、為幼兒提供能自由活動的較寬松的空間。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律動“會跳舞的小腳”
① 幼兒和教師一起自由地隨音樂節奏跳出各種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請個別幼兒表演剛才的舞步。
③ 再聽音樂讓自己的小腳跳起來。
(評析:這一環節,不僅調動了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充滿激情地進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兩次隨樂讓自己的小腳動起來,使幼兒熟悉了本次活動所用的本民族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為下一環節的活動打下基礎。)
2、探索、發現活動
師:“除了我們的小腳會跳舞,還有什么也會跳舞?”
(小手、眼睛、頭、花、手絹等,鼓勵幼兒邊說邊用動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皺紋紙。
師;“它也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起來?”
幼兒討論、嘗試,同時播放音樂。
(評析:熟悉的音樂,增加了幼兒“舞”的興致。)
② “你們的彩紙都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得更美。”
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教師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想出各種辦法把彩紙制作成更飄逸的彩帶等。
③ 放音樂,每位幼兒一或兩根彩帶,嘗試在空中揮舞可以畫出多少種圖形。
師:“聽著音樂,快讓你的彩帶跳起來吧。”
(評析:教師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幼兒探索發現和積極操作的環境,使孩子通過自我嘗試來解決問題,獲得成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觀察者、欣賞者。)
④ 請幼兒在實物投影儀上畫出彩帶在空中揮舞的圖形。
a.教師示范:“我的彩帶剛才是這樣跳舞的,你的彩帶是怎樣跳舞的?”
b.幼兒畫舞譜。
⑤ 集體邊看舞譜邊隨音樂揮動彩帶。
3、結伴創編
① 彩帶與腳配合跳舞
“你的彩帶會和好朋友小腳一塊跳舞嗎?”
② 幼兒自由組合,創編舞蹈
“找幾個好朋友,一起用彩帶編一個好看的舞蹈。”
(評析:教師把個體創造和群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尊重個體發展,又注重群體合作。使孩子學會分享合作的喜悅。)
4、展現欣賞
游戲“大舞臺”。
(1)幼兒到前面老師布置的舞臺上,表演自由創編的舞蹈。
(2)欣賞教師表演的手絹和扇舞,感受中國民族舞蹈的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活動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術活動要重在欣賞和引導。以前我們都習慣于老師示范,手把手地教,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其實,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學會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懂得創造美。本次活動,我通過一段有快有慢的音樂引導幼兒撕出不同形狀的紙,接著在欣賞作品之后讓幼兒自由疊加、組合,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當然,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有一些老師提出,針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及重難點,可將活動定在小班,難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選課的時候還應考慮的再充分、具體一些。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是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種涵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主題:秋天多美好—我們吃的糧食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學習演唱歌曲。
2、學習用短促的聲音表現歌曲的跳音部分。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以游戲方式,前置副歌學習,掌握跳音的唱法。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游戲,我來做老公公,你們做小猴子,我做什么,小猴子也要跟著學做。(教師和著副歌部分的旋律做動作,當唱“來來來來”時做拍腿動作,當唱“秋天多么美”時做張臂擁抱動作)
欣賞后提問:你發現這首音樂中哪一段音樂比較特別?(引出跳音)
—— 幼兒學唱。(重點學習跳音部分)
2、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記住歌詞。
活動反思:
1.班科學《秋天多美好》是季節認知中的一個版塊,秋天囊括了多個層面的內容,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整個大主題的探索,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切入方式,導致了課程內容的過多和不可消化,幼兒的學習過程也只是蜻蜓點水,在每個環節中都不能很好的深入探索,不能更全面的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執教者來說,對環節的掌控和課堂節奏的把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的課程目標是這樣設定的:
能運動多種感官途徑了解認識秋天,知道秋天是一個美好的豐收的季節。
2. 愿意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體會彼此分享的快樂。在活動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有關于秋天的東西,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運用多種感官來了解和認識秋天,從吃的到看的,再到摸到的,再到聞到的,在發揮幼兒感官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探索和思考,奈何內容實在太多,沒有任何一次的小環節是豐滿的,以至于每個大環節的遞進都是平鋪直敘式的平淡乏味,毫無跌宕起伏的驚喜感,在調動孩子們積極主動學習方面設下了一個大屏障,不僅我無法穿越,孩子們也無法跟進。
不僅在課堂上我的`支持策略出現故障,在對教材的解讀上我也存在很多的偏差,就單單是這個大主題子內容的選擇上我就沒能橫好的掌握,如果從小的入口切入秋天這個大環境,以小見大,感受秋天的某個方面的美,再遷移式的感受整個秋天大環境的獨特和神奇,這樣給了孩子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間,也給了自己一個更好掌控的局面,對于整個教學思想---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所以,日后對教材的解讀把握還需要更細致的思考,多多請教,多多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雖然經歷了滑鐵盧,但是也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必須擯棄的一些方式,對自己來講,何嘗不是一次成長和歷練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⑴能感受春天的氣息和發現花草、樹木的變化。
⑵樂意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初春的景色,喜愛春天。
活動準備:帶領幼兒觀察發芽的樹。學會歌曲《小燕子》
活動過程:
⑴春天真舒服——到戶外感受春天的天氣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鼓勵幼兒表達陽光照在身上的感受,感知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
⑵花草、樹木怎么了——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同幼兒邊走邊欣賞春天的花草、樹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顏六色的,小草變綠了,大樹長出了綠芽。
⑶我找到了春天——表達自己的發現
a、"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請幼兒一一說出來。
b、引導猶如運用恰當的詞匯表達
c、全班演唱歌曲《小燕子》
⑷帶幼兒到戶外游戲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蘇、萬樹萌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的生機蓬勃的季節。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美。幼兒語言課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接觸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感受、觀察、了解、欣賞春的氣息、春的風采,大膽表現春天的色彩。在親近大自然的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初步訓練觀察的能力和對色彩的感受、記憶和表現能力。
本課我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發現春天的色彩變化,有意地選擇色彩和搭配顏色,用鮮艷、豐富的色彩表現春天的美麗。通過觀察圖片,講述內容,觀察自然變化的能力,熱愛大自然,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了我采用了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春天,如找春天、說春天、唱春天到最后的畫春天,讓孩子們用油畫棒畫、水彩筆畫、彩紙剪貼等,以啟發學生采用更多的表現方式,盡情地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探索現代代交通工具感興趣,知道飛機是一種速度很快的空中交通工具。
2.能用廢紙折出簡易或組合飛機,發展動手能力。
3.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積累生活檢驗。
活動準備:
1.幼兒于活動前調查 了解乘坐飛機的過程。
2.飛機模型或玩具飛機一架 廢紙沒人一張;乘坐飛機的圖片或視頻。
活動過程:
1.出示飛機模型,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乘坐飛機的生活經驗。
--提問:誰做過飛機?坐飛機是什么感覺?
--幼兒自由表達 交流。
2.交流關于乘坐飛機的經驗。教師可提問(根據幼兒的交流情況,適時出示或播放乘坐飛機過程的圖片或視頻):
--是不是直接拿飛機票就可登飛機?怎么換登機牌?
--提了很多行李怎么辦?怎么托運行李?怎么拿去行李?
--為什么要進行安檢?工作人員是怎么進行安檢的`?什么東西不能帶上飛機?為什么?
--坐在飛機上西藥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空姐或空中先生是怎樣為旅客服務的?請學一學。
3.討論:汽車 火車 飛機誰的速度最快?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回傾聽。
--如果幼兒有不同的意見,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現場小辯論:飛機快還是火車快?
4.教師提供給幼兒沒人一張廢紙,幼兒折紙飛機,一起到戶外玩紙飛機。
活動建議:
1.玩角色游戲:乘飛機;查閱資料,繼續了解飛機構造 分類及其發展史。
2.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飛機師一種很快的空中佳通工具;難點為在相互交流中了解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活動中,很可能由于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而難以交流,尤其是農村地區幼兒此方面經驗可能相對不足,教師可借助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資料,向孩子介紹飛機構造 分類及其發展史;利用假期帶孩子體驗坐飛機的感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樹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知道愛護樹木的一些方法。
2.知道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熊哥哥和熊弟弟》故事背景圖、立體樹、熊等。
(如果有條件,可制作電腦課件)
2.《我們的好朋友——樹》圖片展覽。
3.游戲特邀嘉賓(配班老師),笑臉花或星星貼紙若干。
4.場地中心事先畫好兩個“對錯”范圍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熊哥哥和熊弟弟》
1.出示立體熊,講《熊哥哥和熊弟弟》的故事。
①故事至:“怎么辦呢?”停止
提問:“小熊很難受,怎么辦呢?你幫助熊弟弟想想好辦法吧!”
(幼兒開放性回答)
②故事至:“熊弟弟高興地跳起來!”停止
提問:“熊哥哥對熊弟弟說了什么悄悄話,小熊又會怎么做呢?”
(幼兒開放性回答)
③聽故事至結尾……
2.熊弟弟和熊哥哥都栽種了很多很多的樹,它們不但擋住了風沙,而且使周圍的環境變得優美,那么樹還有哪些作用呢?(保護水土、擋沙、固林……)
師:樹到底有哪些作用?對我們周圍生活的環境有什么關系呢?
老師帶小朋友參觀一個展覽,去看一看,就明白了。
(因為孩子對故事的喜愛,所以我決定“從故事中來,到故事中去”。又因為故事是自己編的,所以,可以有很多的伸縮。這樣,通過故事來詮釋樹木擋風固林的作用,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也容易擴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的導入故事里,我設計了兩次停頓,請幼兒幫忙想辦法。第一次的停頓,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搬家的、穿防沙衣的、有建一個透明帳篷的……第二次的停頓,孩子們的回答雖然也是各種各樣,但也有個別孩子考慮到了樹木在生活中的作用。這種穿插的疑問和設置的懸念,不僅使孩子們的擴散性思維得到發展,也使他們的思路更快地進入狀態。這一環節“引”出了“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有很多作用”的最初概念,由此承上啟下,進入到第二個環節。)
二、參觀圖片展覽《我們的好朋友—樹》
1.提出參觀要求:仔細觀察,看不明白的可以問旁邊的小朋友或者老師,如果你知道,你也可以輕輕的講給另外的小朋友聽。
2.參觀圖片展覽
老師聆聽幼兒的提問和回答,關注幼兒想要了解的主要問題。和幼兒一起討論交流。
3.回座位: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幼兒開放性回答)
教師總結:樹是我們人類以及動物的好朋友,它可以保護水土,擋沙固林,可以減少灰塵、凈化空氣、防止噪音,使周圍環境變得優美,樹木還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很多的方便。
(第二環節主要為觀看圖片展覽,圖片的內容圍繞樹的作用繪制,科學性較強。特別在樹木凈化空氣這一欄里,我用比較生動形象的圖案繪制了樹木凈化空氣的過程,如:吸進有害氣體,呼出氧氣、又如吸收陽光、蒸發水分、讓空氣濕潤等等。樹的根、莖、葉以及擋沙固林、保護水土的作用都用幼兒易懂易說的方式展現,便于孩子在自主觀察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樹的作用。)
(這一環節里,孩子們和我一起觀看圖片展覽。他們可以向別人提問,也可以回答別人的提問。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很放松、很活躍,指指點點,爭相提問或回答,連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幾個孩子也唧唧喳喳說個不停。孩子觀看圖片的過程,就是一次自主學習和師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在這里,孩子們和老師的經驗被共享,孩子們在自主的觀察和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感受著、觸摸著知識,進一步了解著樹的作用。)
三、判斷游戲
師:樹的作用真大呀,那我們怎樣愛護它呢?(幼兒開放性回答)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對錯判斷”的游戲
規則:請一個嘉賓老師,由老師說一個題目,你認為對就站在打勾的圈內,你認為錯就站到打叉的圈內,由嘉賓老師宣布答案,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為增加趣味性,允許老師故意誤導,由幼兒正確辨析。
題目:
①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所以一般栽種樹木都在春天。(√)
②城市里要多蓋高樓,多修公路,樹可以少栽或者不栽。(×)
③小玲和小芳是兩個好朋友,有一天她們來到草地上玩,小玲說:“我們來跳牛皮筋吧!”小芳說:“我們兩人都牽著牛皮筋不好跳呀。”小玲看了看周圍,看見有兩棵小樹在風中搖晃,就說:“就系到小樹上吧,這樣我們兩人都可以跳了。”她們把皮筋系上小樹,玩得真高興,問:小玲和小芳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④冬天來臨,人們將樹根部刷上白石灰是為了讓一排排的樹木又整齊又漂亮。(×)
⑤為了節約木材資源,以后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⑥夏天,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這時要趕快給小樹澆水,要不然它會曬死的。(×)
(游戲一直是孩子的最愛,這里的游戲其實也就是“判斷題”。在查閱了較多書籍的基礎上,我精選了6個題目,主要以樹的作用和保護樹木為主要內容。游戲的規則要求孩子能正確判斷和辨析,有一定的競爭性和挑戰性,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喜歡刺激和好勝。)
(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部分,以高頻率的師生互動和幼兒的高參與率為主要特點。在這一環節里,孩子通過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游戲來了解樹的作用以及愛護樹木的方法,提高環保意識。這一環節中,游戲的氣氛熱烈歡快,孩子們更是非常投入,情緒愉悅,使他們在玩樂中增長了知識。)
四、討論
1.今天我們聽了故事、看了展覽、做了游戲,知道了樹是我們的朋友,它有很多很多的作用,那么,你是怎樣愛護樹木的呢?
2.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他們還不明白樹有這么多的作用,有時還有一些損害樹木、破壞環境的情況發生,那我們怎么樣讓他們也來了解一下樹有這么多的作用呢?你想一個什么好辦法?
(本環節是“動”后的一次“靜”的交替,我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回答“你是怎么做的”以及“你是怎么讓別人做的”。這既是整個活動的一個擴展,又是幼兒角色轉換的一次嘗試,變“要我如何做”為“我要如何做”,使學習完全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
(在這一環節里,孩子們仔細地回憶,熱烈地發言,有兩個孩子居然站起來檢討自己曾經做過的壞事。在“如何宣傳樹的作用”上,孩子們更是花招迭出,有辦展覽的,有登廣告的,有放電影的……不一而足。看來,孩子的環保意識已從內心深處變得主動和迫切。)
活動延伸:
1.提供展板及各種海報廣告為參考。師生合作設計一份大廣告,或小組各設計一份廣告或展板,內容為保護樹木,植樹造林,題目幼兒自定。
2.愛護小樹苗系列活動:樹苗小衛士,為小樹松土、澆水、捉蟲……
3.繼續將本活動中的圖片進班展覽,組織講解團,向其他班級幼兒開放。
活動反思:
1.目標、內容和形式
選材來自幼兒的生活,內容也適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目標定位上也較準確,通過系列活動來了解(樹的作用),來知道(愛護樹的方法),來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活動中所采用的形式還考慮到了孩子的認知特點。整個活動過程較清晰,幾大環節高低回環,環環相扣,動靜交替,有機相連。
2.師生互動
活動通過聽故事、看展覽、玩游戲等幾大環節來力求營造一種平等、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使幼兒能愉快地在玩樂中學習。特別是在第二、三環節中,師生近距離的接觸以及提供(師生、幼兒)相互之間的交往機會,更使互動的頻率增加。其中,老師角色的逐漸轉換,使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加充分和積極。如:在“聽故事”環節中,老師作為“引導者”引導著孩子們的討論。在第二環節中,則變換為“一起看展覽的同伴”,參與大家的交流。第三環節,則成為孩子游戲的“一份子”,一起遵守游戲規則,一起動腦筋,判斷答案,一起喜,一起樂……
3.關注幼兒的“學”
在活動設計上,老師能較好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相關因素。在緊扣目標的基礎上,考慮孩子學習的可接受性,考慮孩子在學習中是否感興趣,是否愉快,是否投入……如“看展覽”的環節,氣氛輕松隨意,老師在之前提出參觀要求,便于師生、幼兒之間的經驗分享,提高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下一環節的游戲更是熱烈歡快,老師為孩子們準備的判斷游戲,能讓孩子們結合日常的'生活經驗做出選擇。通過辯析,找到正確的方法,從而萌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4.幼兒主體性的體現
在整個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以幼兒為主線。從第一環節幼兒自己想辦法,到第二環節幼兒自己觀察、提問,第三環節的幼兒自己做判斷,直至最后幼兒自己的討論,都較好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精髓。在這里,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通過每個環節的層層遞進,老師的作用在漸漸淡化,孩子的主體地位不斷凸顯。
附自編故事:《熊哥哥和熊弟弟》
熊弟弟搬家了,搬到了靠近沙漠的這一邊。熊哥哥早就住在這里了,不過,熊哥哥在靠近沙漠的那一邊。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可是春風卻把沙漠里的沙吹到了熊弟弟家的附近,熊弟弟常常被風沙迷住了眼,一說話,常有沙子灌進嘴巴;曬在外面的食物,在水里洗了好幾次,吃到嘴巴還是“咯吱咯吱”地響。
熊弟弟可真難受,怎么辦呢?
他打電話給住在靠近沙漠那邊的熊哥哥,熊哥哥告訴他:“我搬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常常被風沙迷住了眼,一說話,常有沙子灌進嘴巴里,曬在外面的食物,在水里洗了好幾次,吃到嘴巴里還是“咯吱咯吱”地響,可是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啦!”“你想了什么好辦法?”熊弟弟著急地問,“只要這樣這樣……就可以啦!”熊哥哥在電話里輕輕地說了一陣悄悄話。熊弟弟高興地跳起來,“噢,我明白啦!”
第二天,熊弟弟就買來了好多的樹苗,把它們全栽在房屋的四周。他每天給小樹澆水,盼著它們快長大。小樹一天天長大了,長成了大樹。大樹的根把自己腳下的沙緊緊地抓牢,不讓它隨著風四處吹散。
到了第二年春天,熊弟弟家門口已是一片樹林,再也沒有風沙迷住小熊的眼,再也沒有沙子在說話時灌進嘴巴。熊弟弟打電話給熊哥哥:“謝謝你告訴我的好辦法。”
判斷題簡析:
①春天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這時栽種樹木可以提高成活率,所以一般栽種樹木都在春天。(√)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大多植物都選擇在春天播種,在春天栽種很容易成活。所以我國有一個專門的“植樹節”,就在春天來臨的“3月12日”,在這一天是號召大家多種樹。
②城市里要多蓋高樓、多修公路,樹可以少栽或不栽。(×)
為了城市里的空氣新鮮、環境優美,樹木一定是不能少栽和不栽的,因為樹木可以凈化空氣、防止噪音。目前所有小區的規劃都有綠化面積的設計,其一是為了美化的需要,其二就是為了保護環境的需要。
③小玲和小芳……(×)
小樹因為根部比較嫩,而且深入土層較淺,所以如果不斷地搖晃或拉拽,小樹根部容易與土壤分離,這樣小樹就很容易死掉,小玲和小芳這樣在小樹上系皮筋跳一是容易拉斷樹枝,另一個容易使小樹根部松動。
④冬天來臨,人們將樹根部刷上白石灰,是為了讓一排排的樹木又整齊又漂(×)
為樹根刷上白石灰,不僅僅是讓它整齊漂亮,最主要是為了防止蟲害,因為石灰有殺菌作用,可以殺滅樹皮表面的一些害蟲,另外,刷石灰水還有防寒保暖的作用。
⑤為了節約木材資源,以后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一次性木筷由木材制作,因為用過就扔,所以一次性木筷的用量很大,需要大量的木材來制作,這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所以我們以后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⑥夏天,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這時要趕快給小樹澆水,要不然它會曬死的。(×)
夏天給樹澆水要選擇早上和晚上兩個時間段,這時溫度不高,太陽不烈。樹木可以較好地吸收水分,而中午太陽光很強,剛澆下去的水不等樹木吸收就被蒸發曬干了,所以為樹澆水最好在清早和晚上太陽落山后,中午不要澆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時間的重要性。
2.了解遵守時間的具體表現,體會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知道遵守時間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愿意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交流時間的重要性 1.觀看ppt:金爺爺最近很苦惱,因為他家里沒有鐘。
師:沒有鐘,有什么苦惱呢?
師:為什么我們需要知道時間呢?(因為不知道時間了,他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了)小結:沒有鐘,金爺爺的生活一團糟,所以他決定去買鐘。
2.觀看ppt:金爺爺買了兩個鐘,一個放在樓下,一個放在樓上。樓上樓下的兩個鐘:顯示的時間不一樣:樓下是3點,樓上3點零一分,樓下4點,樓上4點零一分,總是相差1分鐘。
師:兩個鐘就差一分鐘,爺爺為什么要這么苦惱呢?少掉一分鐘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金爺爺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在金爺爺看來,一分鐘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他會澆好一盆花;轉熱一杯牛奶;削好一個蘋果。
二、游戲體驗,感知時間 1.一分鐘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靜靜的坐上一分鐘,感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重點提問:一分鐘過去了,你有什么感覺?(過的很慢,過得很快)
小結:有的覺得很快,有的覺得一分鐘挺長的。那都是我們坐著體驗的感覺。
2.第一次體驗活動:在老師規定的一分鐘時間里,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操作材料進行活動。
要求:可以做個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數一數。等一會來告訴大家:你做了什么事情,完成了多少?
師:你在一分鐘里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體驗師:還是一分鐘,和剛才的一分鐘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師:怎么樣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小結: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4.進一步感知觀看ppt:火箭發射,劉翔跨欄感受一分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結:原來,一分鐘真的.可以做這么多事情,所以金爺爺才會這么苦惱呀!
三、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 討論金爺爺"失蹤"的一分鐘師:那金爺爺的鐘為什么總是差一分鐘?是鐘不準?還是什么原因呢?(幼兒自由討論,尋找原因)
小結:原來不是鐘不準,而是時間不會停頓,爺爺在一樓看好時間,他要走到二樓去。當爺爺在走樓梯時候,時間也在向前走,而爺爺走樓梯正好花了一分鐘時間,那當他到二樓的時候就看到了時鐘多了一分鐘。到三樓的時候又多了一分鐘。爺爺少掉的一分鐘就是在走樓梯。
四、欣賞故事,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師:金爺爺這下就可以按照時間來做事情了。我們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金爺爺一樣珍惜時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播放視頻
2.幼兒交流討論:他有沒有按時出發,他在干什么?他在繼續睡覺的時候,朋友們在干什么,這時的心情會怎么樣?最后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騎著自行車追汽車呢?(因為他睡懶覺,遲到了)
小結:他沒有遵守時間,差點發生危險的事情。而且讓朋友們白白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遵守時間。遵守時間就是尊重別人,對別人有禮貌的表現。
3.引導幼兒了解不守時會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
師:就像剛才我們操作的時候,在小鬧鐘響起的時候,有個別小朋友沒有及時的回到座位上來,讓我們大家等了一會。除了這些,不遵守時間還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小結:大家說的都很好,不遵守時間會影響正常的活動開展。
五、聯系生活,知道要做個遵守時間的人。 師:看來你們都覺得遵守時間很重要,對嗎?那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怎樣來遵守時間呢?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我們遵守時間呢?
小結:我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要遵守時間,還學習了遵守時間的好方法,從現在開始,我們大家都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2-16
大班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10-05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01-26
幼兒園教案大班01-11
幼兒園大班教案12-17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大班幼兒園教案03-10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1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6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