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的幼兒已會按一定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規律排序,為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在穿項鏈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規律。
片段與分析:
片段一、好看的項鏈。
師:(出示項鏈)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幼:項鏈。
師:這些項鏈都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什么材料來做的?
幼兒逐一觀察項鏈:材料、形狀、顏色等。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材料都一樣嗎?是怎樣排列的呢?(間隔排列)
師:如果請你來穿一串項鏈,你會選哪兩種材料間隔穿呢?(幼兒自由選擇)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先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項鏈引出課題,通過觀察項鏈的顏色、大小、材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穿項鏈產生興趣。)
片段二、美麗的花紋。
師:出示有間隔圖案的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交替排列的特點。
師:重點觀察一件物品或圖片,這是什么?它是怎樣排列的?幼:如,一件紅衣服、一件綠衣服、一件紅衣服、一件綠衣服
幼:逐一觀察幾張圖片,尋找圖案排列的規律。
(評析:在幼兒觀察實物和圖片的同時,重點讓他們說一說觀察到的實物或圖片是怎樣排列的,從中尋找圖案排列的規律。)
片段三:我們都來穿項鏈。
師:引導幼兒觀察課前準備好的操作材料。
幼: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操作材料,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方法制作項鏈。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幼兒觀察,并且告訴他們只能選擇兩種材料,在他們選定了所需的兩種材料后再動手制作,這樣幼兒制作項鏈時出錯的概率就小了。)
片段三:項鏈展覽會。
師:以展覽會的方式將幼兒穿好的項鏈展示給大家看,并讓幼兒自己介紹排列的方法。
師:檢查幼兒的展品,看看是否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進行操作。檢查結果大多數孩子能按要求完成,發現有幾個孩子沒按間隔排列的規律操作,我及時地引導他們按規律操作。最后把幼兒的作品掛在數學區內讓幼兒互相欣賞。
(評析:把幼兒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并介紹自己排列的方法,不僅給幼兒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而且讓幼兒有一種成就感。)
課后反思和感悟: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后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幼兒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后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簡單規律排序,個別幼兒還能自己設計規律對物體進行排序。雖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兒似乎沒有按規律排序,沒有達到活動目標,但是,他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現有規律的排序,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體的規律美,在今后的活動中,他能將今天的收獲和感知表現出來,這樣就達到了目的。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幼兒都達到同一個標準,只能力求讓每一個幼兒主動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我認為我們要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這次的排序活動,以往我們都習慣于比較一組物體的外部特征的差異或數量的差異來進行有規律的排序,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戲中存在的規律。因此我在日常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玩積木時或在排隊時進行有規律排序的活動,在小結時又引導幼兒發現規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戲中也存在有很多規律,所以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學習按規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律、發現規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大小順序將3以內的物體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排序方法,并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體驗數學排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蘋果樹一棵、3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圖片2套、2張有小紅旗標志的操作卡;錄音機及磁帶。
2、學具:每個幼兒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蘿、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別放入7個盒子中。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蘋果樹,引導幼兒觀察。
師:秋天到了,瞧,果園里蘋果樹上的蘋果成熟了,哪個小朋友想來摘蘋果呢?
2、分別請2位幼兒上來摘蘋果,引導幼兒比較蘋果的大小。
師:這2個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個小?哪一個大?(小的、大的)
3、教師再摘一個,引導幼兒比較說出最大的。
師:老師也來摘一個蘋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這個蘋果和他們比一比是怎么樣的?(最大的)
4、師幼共同小結:3個蘋果大小都不一樣,他們一個小的,一個大的,還有一個是最大的。
二、學習將3個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小的--大的--最大的。
師:這些蘋果想學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的游戲呢,他們想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請把最小的蘋果當排頭,站在第一個,其它的蘋果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沿著這個小紅旗所指的方向排在這個蘋果的后面,應該先排誰呢?(請1--2位幼兒上來排)
2、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則:小的--大的.--最大的。
3、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將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邊排邊說: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幼兒探索從大到小的順序將蘋果進行排序。
1、繼續出示3個大小不一的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們瞧,這里又摘了幾個蘋果呢?他們也有什么不一樣嗎?(大的、小的、最小的)
2、師介紹排序要求:這一次,這3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想請小朋友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請小朋友繼續在操作卡上試一試,排一排呢!
3、幼兒操作活動,探索從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師指導幼兒邊排邊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4、請1--2名幼兒上來邊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四、師幼共同小結:
今天,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啊,學會了給3個蘋果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還會一邊排一邊說:小的--大的--最大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五、游戲:送水果。
1、介紹送水果的游戲規則:
師: 送水果前先請小朋友選好自己要送的水果,然后和拿相同水果的兩個好朋友一起比一比3個水果的大小,最后再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排隊,開著小火車送到我們小三班,好嗎?
2、幼兒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較并協商按一定順序排隊送水果,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能正確辨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二、知道三種圖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種圖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
三、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發展創造力及動作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幼兒嘗試用幾何圖形拼合簡單的圖案。
活動準備:
PPT、三種圖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圖形拼擺圖2幅、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褚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和圖形寶寶做游戲,猜猜會有誰呢?(幼兒根據已有認知大膽猜測)喔,小朋友認識這么多圖形,下面我們就和圖形寶寶做游戲。
二、逐一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圖形特征。
先請出第一個圖形寶寶(教師出示大卡片,逐一讓幼兒觀察并摸一摸)。
1、圓形寶寶長得什么樣?(圓圓的),它有一條邊。
請你用身體表現圓形的樣子。(幼兒動作表現)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想)
2、三角形寶寶長得什么樣?(通過觀察引導感知三角形有角、有邊)我們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師生點數)有幾個角?噢,有三條邊,三個角。
請你用身體動作表現三角形的樣子(如:雙手指尖相對舉過頭頂,代表三角形等)。
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想)
3、正方形寶寶有幾條邊?幾個角?誰來數一數(幼兒點數,回答)請用身體動作表現正方形的`樣子。
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玩過、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引導幼兒進行聯想)
三、通過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加深幼兒對三種圖形的認知,體驗學習的樂趣。
小朋友喜歡捉迷藏嗎?圖形寶寶最愛捉迷藏了,它們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準備的物品)請你把它們拿出來,放到和它們長得一樣的大圖形寶寶的家里好嗎?幼兒放好后,要讓幼兒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送錯的,如果有,幫忙送到正確的圖形寶寶家里。
四、圖形寶寶變魔術――鞏固認知,提升目標。
1、教師分別出示自制圖形拼擺圖1(小房子)、圖2(熱帶魚),請小朋友細觀察并找出藏在圖中的圖形,并上前進行拆分、組合。
(1)圖形寶寶開始變魔術了,123!(出示拼擺小房子)這座小房子是由哪幾個圖形寶寶組成的?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
(2)圖形寶寶繼續變魔術了,這條魚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把小魚取下來分開看看說的對嗎?(根據情況幼兒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魚再變回去?
(在孩子拼擺的小魚的基礎上,教師再拿一個三角形,變成一顆小松樹,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維空間。)
2、播放PPT,欣賞幾種圖形拼擺組合你們想不想和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想),現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圖形寶寶們一起變魔術吧!動動你們的小腦筋!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拼擺、組合,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放輕音樂)
五、活動結束:
哇,圖形寶寶們能變出很多神奇的造型,你們還想不想試一試呢?(幼:想)今天就帶圖形寶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變魔術,好嗎?(幼:好)祝你們表演成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喜歡數學。
2、愿意上課大膽舉手回答問題。
3、能按照物體的長短差異排出3"5個物體的序列。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褲子圖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等若干套(3--5個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動過程:
1、褲子比一比。
a、觀察褲子。
教師出示掛圖中的4條褲子。
教師:看,媽媽給寶寶買了什么?媽媽買了幾條褲子?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褲子,并說出它們長短不一樣。
b、比褲子。
教師:哪條褲子長,哪條褲子短?
教師和幼兒一起把褲子兩兩比較,得出結果。
2、褲子排一排。
a、教師出示長短排序板。
教師:媽媽讓寶寶排一排褲子,你覺得哪條褲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講述自己的想法。
b、鼓勵幼兒自主地排褲子,然后說一說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師和幼兒討論長短排序的方法。
沿著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條線將褲子放整齊,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長(最短)的褲子排號,再通過兩兩比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長的褲子,發現長了再調整。
3、給物體排排隊。
a、討論活動規則。
教師: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紙條都來找小朋友幫它們排隊啦!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總結:先找出物體中最長或最短的一個排好,在比剩下的物體,找出最長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說一說。
b、幼兒操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將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齊。
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多組操作活動。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將大小配對的兩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裝紙包裝:一只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雪花積木若:一大一小兩只塑料筐;自制示意網兩張;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1.教師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師:(1)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2)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為什么?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盒子包裝相同的兩人組成一組,分組比較,區分大小。
(1)根據相同的包裝特征兩兩分組。師: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較相同圖案的紙盒。區分大小。師: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3)加深幼兒對大小的認識。師:請紙盒媽媽們一起打個招呼,請紙盒寶寶們也相互親一親。
(4)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里。再次比較。師:紙盒寶寶要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的懷里去。
二、情境游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1.游戲一:運果果。教師扮紙盒爺爺,拖來一個大盒子,里面裝滿大小不同的球。
(1)師: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2)師: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么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里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圖一,請幼兒看圖說出要求,并根據要求操作: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游戲二:吃餅干。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師:紙盒爺爺為了感謝你們,給你們準備了餅干。誰吃大餅干?誰吃小餅干?一共吃幾個’盒子爺爺全都畫在圖里了,你們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圖二,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里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里放兩片小雪花積木。完成后,師生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三、拓展延伸,體驗樂趣
1.紙盒來唱歌。師:紙盒媽媽和寶寶都吃飽了,今天真開心,我們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師指揮,幼兒有節奏地搖晃放有雪花片的.紙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紙盒回家。
活動反思:
鞋盒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輕便且容易收集。它們也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常看到區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車”叫房子,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用它們來堆砌、拖拉。為幫助孩子們學會區分大小,并按照物體的特征配對,我借助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積木、筐子等多組物體,在游戲的情境中讓幼兒反復操作、比較、分類、配對,感知物體的大小及數量。
在最初設計這節活動時,我用兩只紙盒和孩子們一起操作,采取“教師示范、幼兒操作”的教學方法,孩子們操作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在后續的其他活動中卻發現,孩子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區分大小,如何根據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和配對。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原先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是教師帶著孩子走,缺少讓孩子自己思考、主動發現的過程。導致孩子們在活動中“會做”,其實并沒有真正“學會”。
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動方案,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學習在先”。在第一個環節,我出示兩個盒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尋找到答案后再進行操作,將大、小盒子配對。接下來的環節,我采用作業單的形式,將操作要求用圖示展示,讓幼兒自己看圖理解要求,并進行操作。
對小班的孩子用圖示的方法進行示范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次挑戰。有部分教師認為,直接用語言提示可能會比圖示更節省時間,但是。我覺得孩子讀圖、理解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為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圖示,我盡量使用實物照片,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
小百科:紙盒是一個立體的造型,它是由若干個組成的面的移動、堆積、折疊、包圍而成的多面形體構成的。立體構成中的面在空間中起分割空間的作用,對不同部位的面加以切割、旋轉、折疊,所得到的面就有不同的情感體現。紙盒展示面的構成關系要注意展示面、側面、頂部與底部的銜接關系,以及包裝信息元素的設置。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2、培養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相同形狀1—17
2、ppt圖形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游戲口吻引出三角形: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二、展開
1。趣味練習:找相同形狀
采用游戲法引導幼兒在眾物品中尋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鐵)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征,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導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1)游戲“猜猜我是誰”?
組織幼兒根據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征的認識。
(2)ppt圖形
幼兒從各種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薩。)
5。引導幼兒觀察并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動延伸
教師小結后,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看朋友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感知排序的規律,并嘗試按AB、ABC、ABB的規律排序。
2、讓幼兒數活動中學著仔細觀察和傾聽。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紅、綠、藍雪花片若干)、四種不同排列的小路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聽過《小老鼠奇奇的》的故事嗎?他是誰?
2、今天小兔又要到小老鼠奇奇家做客了,他請小朋友跟他一起去,因為小兔忘了小老鼠奇奇家該走那條路了,請小朋友幫幫他。
二、找路——感知ABC的排序規律。
1、小兔來到了樹林里,看見前面有好多條小路,看這里一共有幾條路?(四條)
2、應該走那條路才能到小老鼠奇奇的家呢?每條路都有顏色的,記得小
老鼠奇奇說:“走一條顏色有規律的路才能找到他的家,到底哪一條路有規律呢?有什么樣的規律呢?(紅色、藍色、白色)按這樣的順序,反復出現,就形成了規律。(第二條路對的)(ABCABC)
3、蘑菇排隊——感知AAB的排序規律。
小兔繼續往前走,它來到草地上看見什么?蘑菇是怎樣排隊?他們有規
律嗎?它們排列的規律是什么呢?小兔請你們猜猜兩個蘑菇后面是什么顏色的蘑菇,接著應該是缺了那只顏色的蘑菇?(AABAAB)小兔踩了一只蘑菇把它當禮物送給小老鼠奇奇。
4、走過小橋——感知ABB的排序規律。
小兔子走呀走,過了橋就要到奇奇家可是這座橋能過嗎,為什么?小兔仔細一看,地上放著兩塊木板,只要把兩塊木板放到有規律的橋上就能通過啦,我們幫小兔找找這兩塊板應該放那里?(ABCABC、ABBABB)
三、嘗試排序規律
1、嘗試按AB、ABC、ABB的規律排序
小老鼠奇奇家到了,奇奇說:“春天到了,我要請朋友們來我家做客,要在門前鋪一條特別的小路別人才能找到我家。今天請小兔和小四班的小朋友一起來幫忙。
小老鼠奇奇為你們準備了不同的小路的圖片,但每條小路都是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路怎么鋪,有的小朋友是選兩種顏色的路面,有的`是選三種顏色的路面,然后一定要按規律來排列,朋友們才能找到奇奇的家。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有規律排序的情況
四、分享交流
看看誰的小路最特別,它有什么規律。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對于2歲半至3歲之間的孩子來說,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知識能力方面都還存在較大局限性,“家”對他們來說是最親近的。同時,孩子早期接觸較多的顏色主要是紅色和綠色,因為它們色彩鮮艷、對比明顯,生活中處處可見,易被幼兒分辨、接受和喜愛。針對這些特點,本活動設計了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紅綠顏色分類的游戲,幫助幼兒區分紅綠色,并通過紅綠娃娃找家的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減低幼兒的學習難度,使幼兒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學習。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學習按物體的顏色進行分類;能夠區分紅色和綠色。
2.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及對分類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紅綠皮球、筐子各一個,娃娃兩個,小床兩個。
2.紅紙和綠紙,紅綠糖粒若干。.
3.在教室里有意識地將紅綠玩具放在明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皮球讓幼兒辨認紅色和綠色,并提醒說:“大皮球是紅色,小皮球是綠色。”
2.教師出示兩個娃娃,一個穿紅色衣褲的,一個綠色衣褲的,再出示兩張小床,一張床有紅色的被子、枕頭、毯子,一張床有綠色的被子、枕頭、毯子,指導幼兒安排娃娃睡覺,要求穿紅色衣褲的娃娃睡有紅被子、枕頭、毯子的床,穿綠色衣褲的娃娃睡有綠被子、枕頭、毯子的床。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操作中的顏色分辨及對應,并給予必要的提示。
3.給娃娃送糖吃,紅糖送給穿紅衣褲的'娃娃吃,綠糖送給穿綠衣褲的娃娃吃。
4.游戲:紅豆豆,綠豆豆。把紙做的紅豆豆、綠豆豆放在地上,引導幼兒邊走邊念兒歌:“紅豆豆,綠豆豆,拾到豆豆放筐里,紅豆豆放紅筐里,綠豆豆放綠筐里。”游戲反復1~2次。
【活動延伸】
1. 在教室里、自己身上、幼兒園內找紅綠顏色的實物。
2.發紅綠糖給幼兒吃,并要講出糖的顏色。
【設計評析】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兩歲多的幼兒以直觀思維為主,娃娃、家、紅綠顏色都是孩子比較熟悉或已接觸過的事物。本活動正是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設計了孩子既喜歡又樂于參與的活動,使孩子自然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2.通過情景游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由于幼兒有了興趣,所以很樂于參與游戲,而教師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舉一反三、層層誘導,幫助幼兒加深對紅、綠顏色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園數學教案02-2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2-24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7-19
幼兒園小班優秀數學教案02-12
幼兒園小班對應數學教案02-1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排序01-18
幼兒園小班排隊游戲數學教案03-23
春游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