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通用2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
設計意圖
空氣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世間萬物的蓬勃生長都離不開空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載體(即空氣)展開課堂,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周圍的環境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呼吁幼兒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展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干凈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游戲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么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為什么第一次紙巾沒有濕,第二次紙巾又濕了呢?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著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濕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杯子里的紙巾和手帕會濕跟材料無關,都是因為空氣的關系,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后紙巾也沒有濕,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現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域活動里,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
結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我對本節課總結如下:
1.幼兒求知欲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看整點。
2.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3.養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看整點難點:會在鐘面上撥整點
三、活動準備
圓形時鐘一個,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四、活動過程
。ㄒ唬╅_始導入部分
1.師幼互相問候。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那大家聽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滴答滴答滴答鐺鐺鐺,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你們猜到了嗎?(謎底:鐘表)
二、基本部分
1.認識分針時針
師:小朋友們,上節活動我們已經認識鐘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鐘表的構成:數字和指針,長短粗細都不同,最短最胖的是時針、比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有細又長的是秒針
2.認識數字1-12,了解他們的位置。
師: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整點,需要小朋友們再來熟悉一下鐘面上的數字排列,那這些數字是怎么排隊的呢?我們在按著從1-12這樣的順序來數就叫順時針方向。我們在按著從12-1這樣的順序來數就叫逆時針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誰?(12)和它是一條直線的是誰?(6),那么和3是一條直線的是誰?(9)。
3、認識整點
1)教師先出示幾幅整點圖,請幼兒觀察。
師:那他們的位置我們已經了解的不多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
“現在是7點整(8點),小朋友在干什么?”(起床,上學)
2)引導幼兒發現這三個時間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分針都是指向數字12。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三個時間時,時針和分針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ǚ轴樁贾赶12,7點時時針指向7,8點時時針指向8,9點時時針指向9)
3)與幼兒一起小結:整點時,分針都指向數字12上,時針指的數字幾就是幾點整。
4)教師示范撥鐘表,幼兒說出幾點整。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現在幾點了!1點整、2點整、3點整……”直到兩針在“12”上重合(即12點整)
5)教師小結:分針指在了12上,時針指在了幾就是幾點整。
6)引導幼兒把一日生活環節與時間對應起來,如早餐時說“現在8點鐘,我們吃早餐吧”,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整點,現在我們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現在8點了,小朋友吃早飯了”
“現在10點了,小朋友戶外了”
“現在12點了,小朋友午睡了。
7)教師說時間,幼兒撥鐘表。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老師說時間,你們播動自己手中的.鐘表,看看那個小朋友播的有準又快。(好)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聽,老師說的時間,開始了:7點/8點/3點。開始播指針。
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你們和老師播的時間的是不是一樣的。
三、教師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已經掌握整點了,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玩“你報我撥”的游戲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牛奶盒、藥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撲克牌、光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說一說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長方體,易拉罐和茶葉桶是圓柱體。
2、請幼兒摸一摸,數一數: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能不能滾動?小結圓柱體定義。
3、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家庭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張光盤和許多光盤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用牛奶盒、牙膏盒、藥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房子?該怎么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教師指導幫助。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調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長方體和圓柱體,并完成調查表。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受3以內的數的關系。
2.能按數取物,按物說數。
3.樂意參加活動,體驗愉快的情緒。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制作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若干。
2.小貓頭飾每人一個。
3.創設魚塘情景,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框各一個。
4.《開火車》音樂、鈴鼓一個、禮物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做運動
隨音樂出場,師:“寶寶們我們開著貨車出去玩吧!”
師:“今天天氣真好,你們想不想和媽媽一起游戲?”
第一次:媽媽和寶寶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貓小貓喵喵喵,跟著媽媽做游戲,我的小貓跳一下(幼兒跳一下);我的小貓拍兩次(幼兒拍手兩次);我的小貓叫三聲”(幼兒叫三聲)。第二次:速度稍快。第三次:速度加快。
二、小貓摸魚(聽覺感知)
(一)摸一條魚
師:“寶寶們快找塊地毯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師:“我們小貓最喜歡吃什么?(魚)今天媽媽帶你們去魚塘摸魚好不好?”
教師提出摸魚的要求:拍一次鈴鼓摸一條魚,兩次鈴鼓摸兩條魚,三次鈴鼓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剛才拍了幾次鈴鼓?(一次)你摸了幾條魚啊?(一條)看看你的小魚是什么顏色的?摸到紅色魚的寶寶舉起來讓媽媽看看,請你把它放到相同顏色的框里。
(二)摸兩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幼兒摸兩條魚。摸完后,請寶寶們休息,老師檢查:媽媽看看你摸了幾條魚?都是什么顏色的?教師拿著筐子:紅色魚寶寶回家了,藍色魚寶寶們和媽媽親一親,黃色魚寶寶回家了。請一名幼兒檢查放的對不對。發現有錯都及時糾正。
(三)摸三條魚
幼兒摸魚,教師指導:“媽媽來看看那只小貓最能干,摸對小魚了,你摸了幾條魚啊?”(3條魚)(多問一些孩子。在摸魚的過程中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老師總結:“哇!摸了這么多魚,今天晚上可以大吃一頓啦!”
三、小貓摸獎品
師:“今天小貓真能干,摸了這么多魚,媽媽要送禮物給你們。在你們的地毯后面有一封信,里面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禮物,請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摸一摸里面有什么?有幾個?用小手數一數!”
老師總結:“媽媽送你們的禮物喜歡嗎?天快黑了,寶寶們拿好禮物,帶著我們摸到的.小魚回家了!彪S音樂出門。
活動反思:
1、教師準確把握孩子已有的經驗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孩子的思維也是嚴謹的,往往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綜合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整合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科學活動的時候,為幼兒提出了一個任務讓幼兒去完成,作為教師,一定要考慮到這個任務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果沒有,前期要進行鋪墊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不要一下子布置出難度較大的任務,孩子的經驗少,那么成功的幾率會很小。例如讓幼兒概括魚類的基本特征,以孩子當時的經驗,能零星地表達,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而老師準備了鯽魚、金魚的圖片,對比鮮明,給予幼兒充分觀察鯽魚、金魚的過程,因此幼兒在認識鯽魚、金魚的基礎上,能根據圖片自主探索,尋找魚類的主要特征;顒又,由于有一定地鋪墊,這樣,孩子新的經驗不是很多,這樣更便于孩子總結、歸納、內化自身的經驗。
2、活動中教師注意資料的積累
科學活動的資料積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養幼兒自己進行記錄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資料積累的意識,資料的積累可以是多種方法的,照片、錄像、錄音、談話記錄,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保存的資料,例如,教師準備了記錄表,在幼兒闡述觀點時,及時將幼兒的表述記錄,教師一一展示幼兒的表達,既讓幼兒獲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兒表達的積極性。由于教師的記錄,有意識第將活動的過程進行展示,這樣孩子很快就可以回憶已有的經驗,便于幼兒分析歸納提煉總結內化經驗。因此在后面環節中,幼兒才能有效運用記錄表中的內容,分辨魚類和非魚類。
活動中,我通過這兩點策略的運用,幼兒能初步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理由。最后在“小蝌蚪是魚嗎”新的問題中,我引發幼兒繼續探索,自己去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5
【活動目標】
1、知道“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蘚的生長環境。
2、樂意主動采摘苔蘚,感受樂趣。
3、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墻蘚等。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里呢?
——今天我們要去找找苔蘚,可以采摘。
二、幼兒尋找采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起觀察其生長環境的特點,誘發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么樣子的?象什么?(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采摘,并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境,因此人們走路要小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系。)
【活動建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和天氣組織幼兒采摘苔蘚(地錢),并烹飪、品嘗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了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科學區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保持著潮濕的狀態,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6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并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用心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這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么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么樣的球(能帶給足夠的報紙,之后,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回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么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么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取、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后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帶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于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持續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并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顒觽戎赜谧層變涸谧杂赏鎴蠹埛e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群眾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后環節中自己選取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并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愿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取材料,采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后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7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4.進行環保宣傳的行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材料準備
1.《愛護我們的地球》PPT、《水危機》視頻。
2.環保宣傳簽名海報。彩筆若干。
3.供孩子分類的多種"垃圾"。
4."環保小衛士"的愛心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地球美麗的風景。
1、欣賞電動地球儀和地球上美麗風景的圖片。
2.看了這些圖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二)繼續觀看課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變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災難。
3.是什么讓地球變成這樣的?了解各種污染給地球帶來的變化。(光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動物被濫殺、垃圾污染、水污染)4.觀看關于水污染的視頻。
5.污染產生產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三)介紹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廚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龍游戲: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結:
小朋友已經想出了許多治病的辦法,需要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讓地球的病好得快點。我們還要再去找更多的好辦法來幫住地球治病,讓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嗎?我提議我們的環保小衛士在愛護地球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讓他們一起來做環保的衛士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8
活動設計:
夏季各種各樣的花朵都競相開放,青蛙也呱呱的叫了起來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蟬也在樹上知了知了的叫個沒完沒了,仿佛在說“真熱啊,真熱啊”。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小朋友認識到更多夏季的昆蟲!
活動目的:
1、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兒歌,并積極開動腦筋,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培養仔細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對夏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掛圖、磁帶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理解詩歌→討論仿編→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夏季)你怎么知道現在是夏天了?(自由回答)夏天有好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想)請你仔細的聽一聽,誰知道夏天的秘密。(教師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二、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聽第一遍)t:誰知道夏天的秘密?(小青蛙)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秘密?(荷花)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秘密?(知了)
2、請你聽一聽他們是怎么做、怎么說的?(聽第二遍)他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幼兒復述)青蛙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為他是夏天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象小青蛙一樣來說一說。(幼兒集體朗誦第一段)荷花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幼兒復述)他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為他也是夏天出來的)
師:誰想來象荷花一樣做一做,說一說?(請幾位小朋友復述)知了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誰能說完整(幼兒復述)
3、師:我們一起來再來聽一聽夏天的秘密,好不好?(先聽錄音)
師t: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夏天的秘密,好不好?(跟念)
三、討論仿編
1、夏天的秘密這么多,我們小朋友再來找一找夏天還有那些秘密?(幼兒自由回答)
2、那么除了圖上的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夏天的'秘密?
3、你們怎么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呢?請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
4、請你來說一說。(幼兒上來朗誦)
四、延伸活動
1、老師在小櫥上準備了許多紙和筆,請你把你知道的夏天的秘密畫一畫、講一講。
2、幼兒操作:
夏天的秘密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青蛙從一張荷葉跳到另一張荷葉上,呱呱的叫著,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池塘里荷花抬起頭,露出笑臉,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知了在樹上曬著太陽,小聲的說:“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我看見了夏天的秘密,夏天真的來了!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夏天在哪里?夏天的秘密都有哪些呢?
2、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自主學習探究。
3、夏季不僅僅只是炎熱,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眼睛去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有關夏季的小趣事,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夏天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9
教學目標:
1、幼兒了解一年既可以分為12個月,也可以分為四季。
2、幼兒通過觀察一系列的圖片能說出四季的相應特點
3、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教學重點:
能清楚了解12個月所對應的季節。
教學難點:
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說出四季的特征。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12月的卡片、具有四季明顯特征的大自然圖片。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熟練掌握1~12這12個數字,并基本了解一年有四季之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年媽媽和她的12個寶寶老師:"大家好,我是一年媽媽,我有12個寶寶,為了好記,我給他們每個人的名字里都取了一個月字。第一個寶寶叫一月、第二個寶寶叫二月、第三個寶寶叫三月,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其余幾個寶寶叫什么名字呀?"(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其余的月份)幼兒:"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老師:"我的寶寶們喜歡三個三個地待在一起,每三個寶寶喜歡同一種顏色,我們來看看他們喜歡的是哪些顏色吧!"(引導語:"小朋友們這是哪三個寶寶啊?"、"看看他們喜歡的是什么顏色呀?")
二、一年媽媽給12個寶寶分房間老師:"我呀有四棟房子,分別取名春屋、夏屋、秋屋、冬屋,我根據寶寶們喜歡的顏色,先把這四棟房子刷成了綠色、紅色、金色、白色,這樣3月、4月、5月放在綠色的`春屋里,可是我遇到了一些問題,我不知道春屋里該放些什么東西呢?小朋友能不能來幫我想想這個問題呀?"(幼兒回答"剛剛發芽的小草可以放在里面"、"還有風箏也可以放在房子里"等,)教師依據四季依次提問,比如"我們來看看6月、7月、8月寶寶該住那個房子里呢?房子里又該放些什么呢?大家注意哦,他們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刷成的房子住哦!"
三、回顧問題一:"小朋友們現在是幾月份?",幼兒回答問題二:"這個月的寶寶喜歡和哪兩個寶寶住在一起啊,他們喜歡什么樣的顏色,住在哪個房子里?房子里有些什么啊?"(讓幼兒回答后,教師再進行總結)
問題三:"誰來說一說你喜歡哪個房間呢?你為什么喜歡那個房間呀?"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0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觀察動物的基礎上,發現動物的行走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激發幼兒觀察動物行走方式的興趣,發展幼兒語言表達潛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袋鼠,鳥,公雞等。
2、課件-動畫片:你能飛嗎?
2、各種動物卡片和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此刻,教師請你們看一個很搞笑的動畫片,高興嗎?
2、誰來給大家講一講,動畫片里演了什么?
。ㄓ變夯フf,引起講述興趣)
二、展開
1、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在動物園里看到了哪些動物?
想一想,小動物是怎樣行走的?
。▎酒鹩變阂延薪涷灒懻,互說,發展語言表達潛力。)
2、自主探索
。1)結合所帶給的動物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說出畫面內動物名稱,并說出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小兔子
袋鼠
金魚
小鳥
公雞
(2)讓幼兒觀察畫面內動物的腿有什么不一樣,是怎樣行走的。
3、拓展思維
(1)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公雞和小鳥都有翅膀,他們行走的.方式一樣嗎?
。2)如果一種動物換成另一種動物的行走姿勢,能夠嗎?(引導幼兒分析、比較動物的腿的不一樣特征)
。3)請小朋友學一種小動物行走的姿勢,讓別的小朋友猜,看能不能猜對。
4、幼兒表演,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1)教師那里許多動物的頭飾,請到的小朋友能夠上來選一種,然后學頭飾上的動物的行走姿勢,并且要向大家報一下
我是xxx,我會走,走走走。
我是xxx,我會跳,跳跳跳。……
(2)幼兒自由表演
。ㄌ岣哂變旱谋硌轁摿翱谡Z表達潛力。)
5、動物分類
。1)每個幼兒一張動物卡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自我卡片上的動物和其它小朋友卡片上的動物行走方式一樣,還是不一樣。
。2)按動物的行走方式進行分類,分為飛、跑、跳、游、爬、蠕動。
三、結束
組織行走方式相同的動物走到一齊,跟隨音樂共同參與游戲活動。
延伸活動
到操場上去比一比哪種行走方式快。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吹泡泡的游戲中體驗歡樂的情緒。
2、鼓勵幼兒想出辦法吹出更多泡泡。
3、明白泡泡到了高處表面水分被蒸發所以泡泡破了。
活動準備
1、溶解有餐洗凈的水
2、透明塑料杯,塑料吸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餐洗凈和水
小朋友必須要仔細看呀,看看教師要干什么?
現場配兌吹泡泡的泡沫水,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吹泡泡,激發幼兒對泡泡的.興趣。
教師:吹泡泡真好玩,你們想玩嗎?
二、展開
1、教師吹出泡泡,讓孩子追捉泡泡。
2、你抓住泡泡了嗎?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泡泡本身是沒有顏色的,經過陽光照射就成五顏六色的啦。
3、講解吹泡泡的方法,請幼兒試試。
小朋友你們明白泡泡是怎樣吹出來的嗎?
請幾個小朋友來試試。
4、教師示范:吹泡泡
用力不要太大,要慢慢吹。
5、幼兒嘗試吹泡泡,教師指導。
提醒小朋友吹泡泡時注意不要把水吸到嘴里,不吹時把吸管插在小瓶里,不能含在嘴里。
。1)你是怎樣吹出泡泡的?
。2)你能用什么方法讓泡泡越飛越高?
。3)泡泡飛到高的地方會怎樣?
。4)誰明白為什么泡泡破了?”
小結:泡泡到了高處,表面水分被蒸發所以泡泡破了.
三、結束
欣賞兒歌《吹泡泡》
小朋友此刻我們休息一下,泡泡不僅僅好玩,他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讓我們一齊欣賞吹泡泡的兒歌吧。
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2
【教材分析】
故事《小水滴旅行記》采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小水滴由“水—水蒸氣—云—雨^雪花—水”的快樂旅行經歷,將水的三態變化自然有趣地融人故事情節中。本活動以故事為載體,運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以實驗操作等方式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循環變化的過程,豐富詞匯“暖烘烘”、“三五成群”、 “縮成一團”、“難以忍受”。
2.能根據水的循環過程,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和表現水的不同形態。
3.懂得水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樂于發現生活中有關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
2.電磁爐1個,水1瓶,記錄紙(用反復對折的方法將紙平分成6格),水彩筆。
【活動建議】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欣賞第1遍故事,結合課件了解水的變化過程。
提問: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簡單了解水的變化。
(2 )欣賞第2遍故事,引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水—水蒸氣—云—雨—雪花—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小水滴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詞語,出示漢字卡片,用新學詞語和幼兒一起總結水循環變化的過程:暖烘烘—水蒸氣三五成群—云冷得縮成一團—雨冷得難以忍受—雪、光和熱—小水滴。
(4)結合生活經驗,了解水的作用。
提問:水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除了人需要水,還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師操作實驗,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水遇熱后的變化。
(1)點燃電磁爐,把水加熱,引導幼兒發現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
(2)將冷鍋蓋放置于水蒸氣上方,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提問:鍋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水蒸氣變成小水珠。
(3)回憶生活中關于水的變化的有趣現象。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這種現象?如:水燒開時,水壺上方會有水蒸氣;把濕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曬,水蒸氣蒸發后衣服就會變干等。
(4)組織幼兒討論,遷移生活經驗。
提問:什么時候水會變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會變成冰,冬天窗戶上會有冰花等等。
小水滴旅行記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魚蝦和各種奇妙的動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張望,一群大雁飛來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來跟我們旅行去!”我說:“我沒有翅膀,飛不上去呀!贝笱阏f:“太陽公公會給你幫忙的。”說完就匆匆飛遠了。
第二天,太陽剛剛露頭,我們就求他幫忙帶我們去旅行!太陽公公點頭答應了,不一會兒就放射出萬道金光,照得我們暖烘烘的,睜不開眼睛。忽然,我們的身體變輕,慢慢地離開了大海!我們本來以為自己長了翅膀,后來發現原來是變成“水蒸氣”,飛到了空中。我們繼續向上飛去,很快就離開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地。
飛著飛著,我們越來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這樣又變回“小水滴”。風爺爺帶著我們在空中來回飄舞,人們給我們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我們更冷了,也累得飛不動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風爺爺像猜透了我們的心思,“嗚嗚”地吹了起來,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縮成一團,來不及告別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這時慌忙地奔躲,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冷風越刮越緊,我們冷得難以忍受。忽然,一個小伙伴高呼:“我們變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兒都穿上了六角裙,隨風往大地上飄去,飄到山頂、大地……大家旅行久了,有點累,于是停了下來,都安靜地睡在那里。
我們想家了,要求太陽公公送我們回家。太陽公公說:“好!天氣暖了,我這就帶你們回家去。”說著,太陽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熱,又把我們變成小水滴!我們都擠著從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們離開的地方,山變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壯。
大伙兒從山頂、大地跑進江、河,然后闖進水庫。雖然水庫沒有大海那樣寬闊,但是回到水庫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熱烈地歡迎我們。有一天,水庫的閘門被打開,我們又告別了水庫里的伙伴們,沿著江河回到了美麗的大海。我們完成了一次歡樂的旅行。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課件,在這里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課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記錄,為了給孩子帶來更直觀的感受,還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圖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講述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述了水的`三態變化的全過程。為了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在每一段講述過后,我都進行提問,在提問時采取了個人和集體兩種形式來回答所問的問題,這樣點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們在提問的幫助下,不斷地回憶故事的內容,并且用語言進行表述,這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對在每段故事沒有清晰的小結;此外,每段故事講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們對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影響。最后環節中,我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記錄下來,這不僅加深和鞏固了幼兒對水的循環過程的理解,其實也能幫助幼兒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孩子們的展現出多種記錄方式,大多數孩子并能根據自己的記錄過程來講述故事,這次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快樂,又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面。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繩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們的用途。
2、通過比較分析,理解長短粗細都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思維的精確性。
重點:了解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及用途。
難點:理解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 活動室的屋頂吸著用長短粗細不同的繩子拴著的氣球。
2、多種材料的繩子頭若干。
3、字卡“長”、“短”、“粗”、“細”。
【活動過程】
1、“夠氣球”,引起幼兒對繩子的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屋頂上漂亮的氣球,鼓勵幼兒跳起來將氣球夠下來。
討論:為什么有的氣球能夠著,有的氣球夠不著?(拴氣球的繩子有長有短)拴氣球的繩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顏色的?(毛線繩、棉線繩......)。
2、認識幾種不同材料的繩子,了解它們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幾種繩子的樣品(毛線繩、尼龍繩、麻繩、草繩、紙繩......),引導幼兒觀察,幫助幼兒憑經驗判斷繩子的`材料,并教幼兒認識幾種不常見的繩子。
。2)幼兒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繩子,摸一摸,說出有什么感覺?(麻繩粗糙、塑料繩光滑、毛線繩毛絨絨的有彈性......)
(3)繩子種類擴散:除以上這些繩子,你還知道哪些?(鋼絲繩、橡皮繩、鐵絲繩......)
。4)討論繩子的用途:啟發幼兒回答,教師小結:(麻繩用于拉車、拔河,毛線繩用于織毛衣、翻繩,草繩用于捆菜,鋼絲繩用于吊拉貨物等)。通過討論,使幼兒了解不同的繩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類游戲。
幼兒分組將雜亂的繩頭按材料進行分類。
4、比長短、比粗細。
教師出示“長”“短”兩個大字卡,分別貼在左右兩邊的墻壁上。幼兒每人手中拿一根繩子,教師引導幼兒兩兩比較,拿長繩子的幼兒跑到左邊去,拿短繩子的幼兒跑到右邊去。
再啟發幼兒與站在自己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繩子長的跑到或停留在左邊,繩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應的一邊。通過多次比較,使幼兒體會“長短”“粗細”是相對的。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玩繩類游戲:翻繩、毛線拼圖、編繩子、系鞋帶、跳繩等。
【活動反思】
繩子是幼兒喜歡而熟悉的東西,繩子的多變性為幼兒發展認知能力提供了多種機會;顒又校ㄟ^讓幼兒觀察、觸摸,親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繩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類繩子的不同用途。通過運用繩子的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了長短、粗細是相對而言的。在游戲活動中,準備各種各樣的繩類材料,使幼兒自由選擇,發展多方面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對繩類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4
活動目標:
1、能在游戲中發現、感受、觀察并記錄探索過程。
2、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探究結果。
3、發展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拋硬幣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
1、硬幣人手一個、拋硬幣記錄紙。
2、二個盒子(第一個智慧寶盒里面放入6個黃色的球,第二個智慧寶盒里面放入3個白球3個黃球)。
3、操作袋、結果卡人手一份(操作袋里裝有紅色雪花片及綠色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引起猜想
故事“阿凡提的硬幣”:阿凡提在財主巴依老爺家做長工,按約定年底阿凡提向巴依老爺討要工錢,阿凡提得到了一袋硬幣。巴依老爺心疼硬幣,生出一個歹計,說凡提你必須把這袋子里的硬幣往上一拋,如果落下都是正面朝上,那么你才能拿走這袋阿硬幣!钡刂骼蠣斦f什么?阿凡提能拿到工錢嗎?
二、猜測驗證,初步探索
。ㄒ唬┯螒:拋硬幣,了解不確定的結果
1、猜測:這些硬幣落下來都會是正面朝上嗎?(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親自驗證,并記錄結果。
3、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結果?從這五次拋硬幣的結果中你發現了什么?拋硬幣的結果確定嗎?
4、小結:硬幣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結果不確定,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
。ǘ┯螒:摸彩球,了解確定的結果
1、游戲體驗:讓我們一邊做游戲一邊想辦法。
請兩名幼兒分別從智慧寶盒里任意摸出三個球,看哪個人摸出的黃球多。
2、猜測(1):為什么第一位摸出的都是黃球,第一個盒子里有什么秘密嗎?(猜想后老師揭開盒子)
3、交流:當盒子里都是黃球時,從里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會是什么顏色的球?
4、小結:當盒子里都是黃球時一定能摸出黃球,不可能摸出白球。結果是確定。
5、猜測(2):為什么第二位小朋友有時能摸到黃球,有時摸到的是白球?誰來猜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幼兒說出各種答案、教師揭開盒子,盒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
交流:當盒子里一半是黃球一半是白球時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可能會是什么顏色?
小結:當盒子里一半是黃球一半是白球的時候任意摸出一個球,有可能會是白色也可能是黃色,結果不確定。那怎樣裝盒子里的球,才會使摸出的球一定都是黃色呢?
三、經驗遷移,再次驗證
游戲:換雪花片,再次驗證確定的結果
1、幼兒按照結果提示卡調整袋子里的六片雪花片的顏色。
2、幼兒操作,老師幫助驗證
小結:要讓摸到的'雪花片一定是綠色,那袋子里都要裝綠色的雪花片。要讓摸到的雪花片一定都是紅色,那袋子里都要裝紅色的雪花片。
四、巧解難題,拓展探究
巴依老爺要求阿凡提把袋中硬幣往上拋,落下必須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阿凡提能解決這個難題嗎?
那么,阿凡提會怎么做才會兩面都是正面呢?
小結(聯系生活):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些事情有可能會發生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從出生到現在我肯定吃過食物了。時間不可能會停止,這些都是確定現象。也比如今天下雨,所以明天也下雨嗎?(不確定)這就需要你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多體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5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變來變去的。
2、能對云朵的形狀展開想象,體驗想象的樂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制作課件、棉花與粘貼材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談話
寶寶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哪里有星星嗎?天空中除了有星星還會有什么?
2、擴散思維活動:云彩為什么會變色?
師:寶寶們知道云彩為什么會變成黑色嗎?云彩除了會變成黑色還會變成什么顏色?(出示火燒云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云彩還可以變成其他的顏色)
你想讓云彩變成什么顏色?(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3、觀察內容:云彩像什么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云彩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云彩像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表述)
4、模范活動:模仿云彩的樣子
師:剛才我們說了圖片中的'云彩像什么樣子,你能表演出來嗎?來學一學吧。
5、創新想象
師:你覺得云彩除了會變成剛才的樣子之外,還能變成什么樣子?你想讓云彩變成什么樣子?
6、操作活動與贊賞激勵
師:寶寶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讓云彩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我們來試一試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小手進行創意粘貼。
7、結束活動
請幼兒互相觀看并介紹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最后把我們的云彩送上天空,讓它們一起飛走吧。
活動反思:
幼兒的年齡小,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象,但自身是潛在著創造力的。設計了讓小班幼兒所熟悉內容,利用不斷變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礎上讓幼兒盡情的暢想。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的環節,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活動進行的順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6
活動目標:
1.探索圈的測量方法;
2.通過滾動、包圍、兩個對應點間測量等方法測量圈的周長和直徑,對比感知圈的大。
3.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并能大膽交流。
活動重點:
探索學習包括測量、對應點間測量以及滾動測量的方法。
活動難點:
滾動測量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會自然測量。
物質準備:大小相近兩個圈、繩子、記錄表、筆、紙筒、彩紙、剪刀、雙面膠、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圈類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說說是什么?
2.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中間怎么樣?(空的)對了,這些東西都是像圈一樣,圓圓的,中間是空的。
(評析:通過遷移幼兒已有經驗,幫助幼兒充分了解圈類物品,知道圈類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圍繞,中間是空的。本環節旨在讓幼兒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兩個圈)這兒有兩個圈,它們有什么不同?(一個大,一小)
2.(出示大小不明顯的兩個圈)這兩個圈呢?誰大誰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辦法準確地知道它們誰大誰小呢?(測量)
(評析:通過一大一小和大小不明顯的兩個圈。激發幼兒比較圈的大小的興趣。一大一小的兩個圈一看就知道,但是兩個大小不明顯的圈很難看出.除了用重疊比一比的方法。還可以用測量的方法。這樣就引出活動的主題:圈的測量。)
三、探索圈的測量方法
1.你知道有哪些測量工具?(尺、繩子、小棒、吸管等等)
2.上次我們用繩子測量了書、椅子等東西,今天我們也用繩子來測量這兩個圈,比一比誰大誰小,把結果記錄下來。(幼兒操作)
(評析:大班幼兒已經有自然測量的經驗,但是對圓弧形的圈類物品還沒有測量過。本次活動運用繩子作為測量工具,因為繩子柔軟,可塑性大,利于幼兒對圓弧形進行多種方法測量。同時,通過記錄測量結果,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實驗的嚴謹性。)
四、交流學習圈的測量方法
1.誰來說說你測量的結果是什么?(紅圈大,黃圈小;黃圈大,紅圈小)
2.現在有兩種答案,那你們說說是怎么測量的?
(1)繩子沿著圈圍一圈(幼兒演示)這樣就可以測量出圈一周的長度了。
(2)量圈中間的長度
中間的長度怎么量就準確了呢?(看課件)
(先在圈上畫一個固定點,然后在它的對應的地方再畫一個點,用繩子的一頭對準一個固定點,另一頭對準另一個固定點,然后在繩子上做上標記,就測量出了兩個對應點間的長度。)
(3)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誰有不同的辦法?
還有一種方法也能測量圈呢,一起看下。(看課件)
這是什么方法?(滾動的方法)
怎么測量的?
(在圈上畫一個固定點,固定點對準繩子的頂端,然后沿繩子慢慢向前滾動,滾到固定點的時候停止,在繩子上做個標記,這樣就測量出了圈滾動一周的長度。)
(4)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用滾動測量的方法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圈到底誰大誰小。(幼兒再次操作)
(5)現在你知道哪個圈大,哪個圈小?(紅圈大,黃圈小)
小結:測量圈有用繩子圍一圈的方法、有從中間兩個對應點測量的方法,還有滾動測量的方法。
(評析:在幼兒的交流中,出現了兩種答案,教師沒有給予正確答案,而是先讓幼兒交流探索出的測量方法。幼兒發現了兩種測量方法:圍一圈測量和兩個固定點之間的測量,還有一種滾動測量的方法是老師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幼兒了解到的,在隨后的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求幼兒運用滾動測量方法來驗證到底哪個圈大。哪個圈小,找到正確答案。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滾動測量的方法又是活動的難點,重點難點在交流討論和實踐操作中順利化解。對于幼兒操作結果的判定。教師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進行了驗證。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
五、生活實踐活動
1.馬上要過節了,中班的弟弟妹妹要用紙筒做節日禮物,可是這個紙筒不好看,他們要請你們幫個忙,用彩紙把紙筒外面包起來。想一想需要多長的彩紙就可以正好把紙筒包起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
好,一起來做一做吧。
2.評價。
看,這兩個紙筒包的怎樣?(一個彩紙多出來了,一個沒有全包住)
怎樣就正好了?(要量準確了)
對了,我們要把彩紙在紙筒上量準確了,再剪下來粘貼,就可以正好包住了。
3.現在一起把漂亮的紙筒送給弟弟妹妹吧。
(評析:學以致用。幼兒學會了圈的'測量方法。怎樣運用在生活中?于是設計了為紙筒裝飾的環節。紙筒其實就是一個立體的圈。要測量出彩紙的長度,這就用到了圈的測量的方法:圍一圈或滾動的測量方法。本環節體現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思想。)
六、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尺、吸管、小棒等測量工具,讓幼兒用不同測量工具進行圈的測量。
(評析:不同的測量工具有不同的測量方法。繩子是一種柔軟的測量工具,可彎可直,而尺、吸管、小棒等不能彎曲,用這樣的測量工具怎樣對圈進行測量,值得幼兒深入探索。同時,幼兒可以用尺進行精確測量,進一步提升了測量的能力,更引發了幼兒對測量的興趣。
。ㄗ髡邌挝唬 江蘇省丹市河陽中心幼兒園)
點評專家
江蘇雀丹陽市教犧發展中心教研員
顧麗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吳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聞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如何知道不同圈的大小?這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問到的問題。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在數學活動中,有效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探究,嘗試用多樣測量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1.幼兒活動興趣濃厚,探究過程積極投入。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顒又,教師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玩玩、看看、說說中探究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兩個圈的大小?豐富的操作材料,為幼兒積極、大膽探索提供了保證。教師每一次的啟發、設問和等待,都較好地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每一次的撂索都為下一環節的探索活動積累了經驗;顒又,教師大膽放手,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體現了傲中學的理念。
2.教學手段有效多樣,巧妙解決活動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注重引導幼兒用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進行探究,幫助幼兒不斷積累探究的能力。在解決重難點上,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改變了教師在科學活動中比較死板的教育理念:“老師說你做”或“老師說你學”的現象。課件形象生動,能牢牢轉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較好地把教師難以表述的道理形象有趣地展現在幼兒眼前,為幼幾創謾了多感官的外部刺激。教師還把幼兒在活動申獲得的經驗運用于生活實踐,真正體現了生活及教育的本真。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7
活動目標
1、了解蠟燭燃燒的原理以及空氣助燃的特性。
2、學習了解做科學小實驗的方法,萌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粗細相同與不同的蠟燭多根,大小相同與不同的玻璃瓶數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昨天晚上老師家里停電了,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見,也沒有手電筒,你們說如何才能讓屋子里亮起來呢?
讓幼兒自由回答得出蠟燭可以照明。
二、基本部分
1、師:點燃的蠟燭不把他吹滅,他會怎么樣呢?
幼:蠟燭會一直燃燒。
師:如果給蠟燭上面罩上一個玻璃杯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2、實驗一:點燃一支蠟燭上面罩一個玻璃瓶,觀察其現象,再點燃一支蠟燭放旁邊進行對比。讓幼兒初步感受空氣對蠟燭燃燒的作用。
結論:罩玻璃瓶的蠟燭會熄滅,另一只繼續燃燒。
3、實驗二:點燃兩只相同的`蠟燭,分別罩上不同的玻璃杯,觀察結果。
結果:小瓶里的蠟燭先滅,大瓶中的蠟燭后滅。
小結:大瓶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小瓶里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先滅。
4、實驗三:點燃兩根粗細不同、長短相同的蠟燭,并分別罩上兩個相同大小的玻璃瓶,觀察結果。
結果:粗的蠟燭先滅了。
小結:粗蠟燭用掉的空氣多,所以先熄滅了。
三、總結
空氣對蠟燭有助燃作用。
延伸:
如果點燃兩個粗細長短都不一樣的蠟燭,分別罩上兩個不同大小的廣口瓶,會發生什么現象?引發幼兒思考與繼續探索的愿望。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8
設計意圖
通過幼兒的觀察和操作,感知物體下落的現象,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物體的下落現象的興趣。
2、通過實驗培養幼兒善于發現、觀察并講述的能力。
3、感知物體不同的下落速度和路線,并初步嘗試改變。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感知物體下落的現象。
難點:發現物體不同的下落速度和路線,并嘗試改變。
活動準備
學具——黑板、磁鐵(提前粘在黑板上),一些皺紋紙
每組——羽毛、沙包、塑料袋、彩旗、紙盤、樹葉、玩具、正方形的彩色紙(多張)、小球、月餅盒、夾子、水瓶子、曲別針、蠟筆、雙面膠。
每人——大小質量相同但顏色不同的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對,是秋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看一段錄像。
提問:你看到樹葉都怎樣了?——落下來
老師:美麗的秋天來了,樹葉變黃了,風一吹就落了下來。
二、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對,除了樹葉能落下來,是不是別的也可以從高處落下來呢?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東西,請你們來試一試。
要求:把筐子里的東西向上拋一下,拋完把它放回筐子里,每次試一樣,輪流試試不同的東西,拋完以后仔細觀察,結果是怎樣的呢?你還發現了什么?
(2)提問:你玩的什么?向上拋了以后,結果怎么樣?
老師小結:所有的東西向上拋了以后都落下來了。
2、實驗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提問:它們落在地上的快慢一樣嗎?
請小朋友去試一下,到筐子里找到兩樣你認為下落快慢不同的東西,看誰落得快,誰落得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把兩樣東西舉到一樣高,同時松手。
(2)提問:“你比較的是哪兩樣東西?誰落得快?誰落得慢?為什么?”小結:不同東西落下時有快有慢,重的落得快,輕的落得慢。
3、實驗——物體下落時的路線。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物體下落路線是不一樣的。
師:除了重的落得快、輕的落得慢以外,你還有什么發現?
請你們再去試試,找一個小球、一張彩紙,看看它們落下來的路線是怎樣的?是一樣嗎?怎么不一樣?然后用水彩筆,把兩樣東西下落的路線圖畫在筐子里的紙上,畫好了交到前面來,老師把它貼到黑板上,請畫得好的小朋友一會給大家講一講。
師:誰能看著自己的記錄圖給大家講一講——你選的是什么?下落時走的路,也叫路線,鼓勵幼兒說出路線的不同,有直線,有曲線。
小結:通過拋一拋、畫一畫,知道了許多東西落下來時路線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直線的,有的是曲線的,直線的落地快,曲線的.落地慢。
3、改變同一物體降落速度。
(1)師:(出示一張皺紋紙)老師手里的紙下落路線是直線還是彎曲的?答:彎曲的。誰能想個辦法讓這張紙的下落的比原來快呢?自己試一下吧,試好后一會和我的紙比一比。(鼓勵幼兒用剛學到的知識,把其中一張加重。也可以幫助他們把一張紙團成球,折起來,或用團、撕開等方法。)幼兒做好后,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他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兩張紙下落時速度會不一樣了。
小結:很輕的東西,在增加了它的重量或者改變了它的形狀后,下落時也就變快了。
三、結束
1、對幼兒操作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真不錯!能夠仔細看、用心想、發現了許多的有趣的現象,在科學的世界里,只要你肯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有很大的收獲。
2、下面老師又要考考你們了,剛才咱們把落得慢的讓它變快了,能不能把快的變慢呢?我們一起回班里試一試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的觀察、操作,并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感知了物體下落時的不同。從開始的簡單的下落,到觀察不同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下落的路線有直有曲,并讓幼兒用筆記錄下來路線的走向。后來更是鼓勵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改變物體的下降速度,通過一系列難度逐漸遞增的科學實驗,讓孩子從發現到總結,再通過已經學習到的經驗,去嘗試改變。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更培養了孩子們的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情緒十分活躍,積極參與實驗,并能一起合作總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19
設計意圖
空氣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世間萬物的蓬勃生長都離不開空氣,在這一基礎上,選取與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載體(即空氣)展開課堂,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空氣,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并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同時,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周圍的環境空氣變得越來越糟糕,呼吁幼兒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的。
2.技能目標:發展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3.情感目標: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重點:讓幼兒認識空氣的特性。
難點:嘗試獨立完成實驗操作。
活動準備
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個。
2.干凈紙巾、手帕、水。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小小手,放膝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游戲,請大家閉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開,請小朋友說說剛剛做游戲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引出空氣)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我們要呼吸,我們有呼吸才能維持生命。那我們吸進的是什么呢?引導小朋友說出空氣。
師:那空氣是怎樣的呢,哪位小朋友來說說?引導小朋友逐一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2.展開
。1)教師演示
師:空氣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師變個小魔術來看看空氣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師演示紙巾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紙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現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紙巾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紙巾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師:小朋友猜一猜紙巾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為什么第一次紙巾沒有濕,第二次紙巾又濕了呢?
。2)幼兒操作
分開兩組,讓幼兒帶著疑問做實驗,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兩次實驗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紙巾沒有濕是因為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沒有濕;而第二次是因為杯子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入杯子所以紙巾濕了。
。3)教師演示
把紙巾換成手帕,教師演示手帕不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手帕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槽的水中。
師:小朋友猜一猜手現在帕濕了嗎?那我們來看一看。
取出杯子,請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手帕沒濕后,請小朋友再認真看一次實驗,注意看泡泡。
教師演示手帕會濕的實驗。教師將杯子倒扣壓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傾斜杯子,讓空氣跑出來,取出杯子。
。4)幼兒操作
同樣分開,讓幼兒操作把紙巾換成手帕的實驗。
教師小結:杯子里的紙巾和手帕會濕跟材料無關,都是因為空氣的關系,杯子有空氣,空氣擋住了水,水不能進入杯子。
3.活動結束
教師請幼兒簡單說明自己理解的空氣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師:老師剛剛觀察到有小朋友把杯子倒扣在水里后,把杯子移來移去到最后紙巾也沒有濕,鼓勵這位小朋友還發現空氣另外的神奇之處。
師:(實驗結束)大家看到空氣的'神奇的地方了嗎?老師把實驗的工具放在區域活動里,想做這個實驗的小朋友可以取來做。
活動總結
結合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我對本節課總結如下:
1.幼兒求知欲望較強,積極性高。兒童對空氣和探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
2.注重安全,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參與動手操作,教具采用塑料的,提高安全性。
3.老師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的預知工作不夠全面,教師未考慮到孩子們也喜歡玩水,場面控制不好,需要副班老師共同協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20
活動目標:
1、能在“小小文具店”游戲中正確運用7的加減運算。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購物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貼有數字的文具若干、數字錢幣、自動付款機若干;帶有標價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我們馬上要做小學生了,到小學需要許多的文具用品,今天我們就到“小小文具店”里去買文具。
師: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這個文具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知道的?
二、幼兒玩“小小文具店”游戲,正確運用7的加減運算。
1、第一次買文具,復習7的`加法。
。1)提出購物要求:
師:每個小朋友有7元錢,請你用這7元錢去買你喜歡的、需要的文具。不管你買什么文具、多少文具,但要把7元錢全部用完。
這里有4個自動付款機,你可以把錢放入自動付款機的盒子內。
。2)自由購買,教師隨機指導。
(3)交流買文具情況。
A師:你們用7元錢正好買了幾樣東西?買了什么文具?分別是多少錢?(教師貼出相應的圖片)可以列一個什么樣的算式表示?(幼兒列算式,教師出示相應的算式)除了列這樣的算式,還可以怎樣列?誰買的文具也能用這樣一個算式把它表示出來?
B誰和他買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C也可以老師出示一道7的加法算式,讓買的文具能用這道算式來表示的幼兒站起來,其他幼兒共同檢查。
D學習連加法:這個小朋友買了幾樣文具,分別是多少錢?列一個什么樣的算式?算式里的各數分別表示什么?用了幾個加號把這幾個數加起來的?多個數連加起來的方法叫連加法。
2、第二次買文具,復習7的減法。
。1)提出要求:每人還是用7元錢買文具,但這次不能把7元錢都用完,每人只能買一樣文具。選好文具后同樣把錢放入哪里?(自動付款機的盒子里)沒有用完的錢,請小朋友去自動付款機找錢。
。2)幼兒再次購買。
。3)交流買文具情況。
A你買了什么文具?用了多少錢?找了多少錢?可以列一個什么樣的算式?(幼兒列算式)有誰和他買得不一樣?
B有個小朋友他買的文具可以用這樣算式表示,他買的文具是多少錢?找回了多少錢?
C老師出示一道7的減法算式,讓買的文具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幼兒站起來,其他幼兒共同檢查。
三、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21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木制實物
活動過程:
1、提問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個關于樹的節日嗎?(3月12日植樹節)為什么要種樹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樹的作用》。
2、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3、組織幼兒觀看搜集到的一些圖片ppt,引導幼兒討論樹的作用。
教師小結:
。1)凈化空氣:樹木多的地方空氣清新。
。2)美化環境:樹木可以把環境打扮得很漂亮。
。3)減少噪音:樹木可以讓噪音減少。
(4)擋風固土:樹木可以為我們遮擋風雨,樹的根可以穩住泥土松弛。
4、認識常見的木制品。
教師出示木制品實物(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物品嗎?
它們叫什么名字?
它們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師小結: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制品,都是用樹木制成的,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5、了解保護樹木的方法(幼兒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給樹澆水、給樹施肥、給樹修剪枝丫、給樹防蛀防凍等等……)
6、教師評價總結。
7、活動延伸:
觀察周邊的環境,與同伴、爸媽、老師分享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02-07
科學領域大班立夏教案12-08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4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03-25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8-25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03-08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精選15篇)03-08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15篇)02-08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20篇08-01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精選20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