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舒緩,嘗試用連貫的聲音輕柔的動作表現歌曲。
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會唱歌曲《小枕頭》
物質準備:掛圖、音樂CD、枕頭、紗巾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導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后說出圖上有什么,發生了什么事?
(2)教師小結:正當大家玩得開心的時候,門外傳來了媽媽的腳步聲,寶寶趕緊上床睡覺,這時候媽媽來了,唱起了溫柔好聽的搖籃曲。(穩定情緒)
2、不同搖籃曲的欣賞
(1)提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搖籃曲嗎?
(2)師幼一起欣賞2-3首經典的搖籃曲,隨曲搖擺身體。(引起幼兒共鳴,知道這樣的歌曲就是搖籃曲,初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舒緩)
(3)小朋友還聽過什么搖籃曲?(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擴展幼兒對搖籃曲的認識范疇)
(4)教師示范表演,動作粗野,聲音洪亮的演唱搖籃曲,提問:這樣唱搖籃曲,寶寶能睡著嗎?(小結搖籃曲的特點,旋律輕柔平和)
3、情景體驗
(1)抱著自己的枕頭,輕輕搖晃并輕聲唱《小枕頭》這首歌。
(2)分男生組和女生組輪流扮演媽媽和寶寶。
媽媽:輕拍寶寶的背,唱小枕頭當作搖籃曲。
寶寶:以紗巾蓋被,作熟睡的樣子。
4、游戲:帶寶寶去公園散步
(1)提問:天氣這么好,帶枕頭寶寶去公園玩吧,寶寶餓了怎么辦?碰到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怎么辦?怎么帶寶寶出去?我們要注意什么?用動作表示出來。(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肢體動作,可以師示范幼兒模仿,或者幼兒示范,師幼一起模仿,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邊唱歌邊做動作,游戲2—3次。(表揚大膽表現,聲音連貫,動作輕柔的幼兒,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
5、結束活動
“讓我們一起送小枕頭回家吧”把枕頭放回到自己的床上。
活動反思:
搖籃曲,原是母親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有很好的安神、催眠作用,廣為傳唱,因為它曲調平和,節奏緩慢,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
小班幼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逐漸擺脫自我中心,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有照顧他人的愿望。同時,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并且喜歡音樂表現,能唱簡單歌曲。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結合搖籃曲在幼兒的生活中經常出現,所以選擇搖籃曲曲式作為教學內容,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并能嘗試用聲音和動作表現歌曲。
在活動中我把教學活動分為二大部分。
一、感受搖籃曲曲式的優美舒緩。
二、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用聲音和動作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具體做法是:通過欣賞、情景體驗、教師總結,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舒緩。通過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進行模仿游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嘗試用連貫的聲音輕柔的動作表現歌曲,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在教學中我運用了示范法、講解法,所以幼兒在游戲中較好的進行了大膽表現,愉快的感受搖籃曲的美。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愿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活動準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鉆泥巴》。
【活動過程】
一、萌發興趣。(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為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么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鉆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游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鉆。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于鉆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么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
二、熟悉音樂。(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
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系嗎?
三、動作表現。(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著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并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鉆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么鉆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鉆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里鉆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著音樂慢慢地鉆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鉆泥巴》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說:“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說:“我來為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游戲:豆豆發芽
(析:通過游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并在游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
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游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里。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鉆泥巴。鉆一下,動一下。鉆啊鉆啊,鉆得快,鉆出兩片小芽芽。”
2、教師總結。
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鉆出泥土,才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么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用自然的聲音表現歌曲。
2、喜歡參加音樂情景表演,體驗活動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雞、兔、貓)的門標,歌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天氣很好,老師帶你們到朋友家去做客,好嗎?
二、情景表演,學習歌曲。
1、教師邊唱《做客》歌曲,邊帶著小朋友到了小雞家門口,教師邊敲門邊唱(彭、彭、彭彭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雞不在家。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唱著作客的`歌來到小兔的家,請一位小朋友來敲門其他小朋友唱(彭、彭、彭彭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兔也不在家。
3、大家唱著這首歌來到小貓家,大家一起敲門(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喵、喵誰呀?大家一起說:“小貓你好!”小朋友在貓家玩了一會兒,與小貓說:“再見”
4、小朋友在教師的帶領下又唱著歌來到了小兔家,(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兔同樣不在家。
5、小朋友在教師的帶領下又唱著歌來到了小雞家,(彭、彭、彭……來把門兒敲)小雞同樣不在家。
三、學習歌曲《做客》。
1、今天我們到朋友家去的路上,小朋友還和老師一起唱了一首新歌叫《做客》,我們大家現在再來一遍,(提醒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唱歌,唱“彭、彭、彭時要唱得短點,不拖長音)
2、以后爸爸媽媽帶你們去做客時我們小朋友把今天學的新歌唱給客人聽。
教學反思:
本節教育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特別適合小小班的幼兒。因為小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敲門”的情景游戲貫穿,運用幼兒喜歡的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做角色,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會用輕輕的聲音唱歌。
2、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歌曲。
3、體驗小小期待的緊張與驚訝。
【活動準備】
蛋殼狀的'套盒能放入套盒中的小絨雞、小絨鴨、小絨鳥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蛋殼”引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1、出示“蛋殼”,引出歌曲。
指導語:“我有一個神奇的小蛋殼,能變出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想知道會變出什么嗎?”
2、教師一邊范唱歌曲,一邊變出一只小雞。(1—4小節將蛋殼放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隨節奏指蛋殼。5—8小節神秘地將蛋殼打開用兩只手捂住。9—13小節將變出的小雞展示給幼兒看。),變出后幼兒學一學小雞叫,做一做小雞的動作。
3、教師再一次范唱,變出另一只小動物,變出后,再學一學其叫聲和動作。
二、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變換各種不同的動物,并嘗試演唱。
指導語:“你們想變出什么小動物?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
三、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知道這是一個神奇的蛋殼,是會和小朋友玩游戲的蛋殼。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按音樂節奏合拍地做貓走路的動作,并根據歌詞內容變換動作。
2.幼兒通過討論、交流、遷移經驗探索游戲玩法,并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自控能力。
3.能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找小貓的游戲。
活動難點:
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唱歌曲《找小貓》;玩過躲貓貓的游戲。
物質準備:貓媽媽的頭飾若干,小貓胸貼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貓走》進場
師:咦,你們看我是誰呀?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寶寶們——,我的寶寶在哪里?全體幼兒隨音樂學小貓走。
二、學習音樂游戲《找小貓》
1.復習歌曲《找小貓》
師:聽——這是什么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討論游戲玩法。
(1)引導幼兒探索小貓躲的游戲規則
師:歌曲里有誰呀?(老貓、小貓)它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呢?怎么躲?那我們一起來躲一躲?
(2)玩游戲第一段,再次鞏固游戲規則。(幼兒坐在小椅子上玩一遍)
幼兒嘗試在唱到“找個地方躲躲好”時躲起來,知道摸到頭的寶寶,就是被媽媽找到了。
三、完整游戲《找小貓》
1.幼兒、教師分角色游戲,引導幼兒找不同的地方躲。
當媽媽問:我的小貓在哪里?時引導幼兒學說:喵喵,在這里。
幼兒說短句:我躲在××××
2.再次玩游戲,引導幼兒找空地方游戲。
要求:小貓們去躲的.時候,不推不擠,要注意安全。
3.請個別幼兒扮老貓進行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找小貓》主要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作為教師的我,自始至終是以貓媽媽的身份進入游戲的,是以游戲的情景貫穿整個活動的。從活動目標上看:大多數幼兒能按音樂節奏合拍地做貓走路的動作,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自控能力,體驗到了集體游戲的快樂。但是,第二個目標達成度還不夠高。主要原因是在活動中過早的進入集體游戲的環節,部分孩子對規則的掌握還不夠清晰,導致一些孩子在游戲中過于關注“躲的”情節,忽略了規則的傾聽,遵守規則的意識不夠。整節活動各個環節幼兒的參與性也很強,并且能快樂地做動作,孩子們的音樂的節奏感和動作協調性都得到了提高,他們在玩中樂,玩中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發展。但在一些環節的設計上,還不夠巧妙,在一些細節上(如語言不夠精煉、小貓胸貼的利用等)把握的還不夠,對幼兒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并在老師的提醒下會正確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養幼兒節奏感,學習按節奏拍手。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活動準備:
在活動室一角布置一個熊貓的家,并請一名老師戴上熊貓頭飾扮演熊貓。
活動組織:
1、教師通過講述故事《有禮貌的`小白兔》,啟發幼兒學習故事中的“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引起幼兒興趣。
師:“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你們為什么喜歡小白兔呀?”“因為小白兔有禮貌,所以大家都喜歡它!”
2、熟悉歌曲《禮貌歌》,并學會按節奏拍手,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師:“老師把剛才的故事編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看,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拍手。”
3、根據歌曲內容配上簡單表演動作,讓幼兒熟悉歌詞內容。
唱“你好,你好,親愛的朋友,我們一起,快樂無比”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大拇指相向,按節奏兩個大拇指互相點一點。
唱“再見,再見,親愛的朋友,我們將再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對,兩個大拇指互相彎曲,作點頭狀。
4、通過游戲,讓幼兒掌握“你好”、“再見”禮貌用語的正確用法。
師:“我們去熊貓家作客吧!”“到了熊貓家我們怎么說?”“我們一起來表演《禮貌歌》給熊貓看吧!”“我們該回家了,跟熊貓說什么?”
附故事:
有一天,小白兔到熊貓家去作客,小白兔說:“你好”熊貓請小白兔吃蘿卜,小白兔說:“謝謝!”于是,小白兔和熊貓在一起高高興興地搭積木,做游戲。小白兔要回家了,熊貓拉拉小白兔的手說:“我喜歡和你作朋友!”小白兔向小熊貓招招手說:“再見!”就回家了!
附歌曲:
1=C4/4《禮貌歌》
編曲:岑肖
5 3 5 3|1 2 2 3 1|3 3 5 5-|3 1 2 2-|
你好你好親愛的朋友我們一起快樂無比
5 3 5 3|1 2 2 3 1|5 4 3 2|1 - - -||
再見再見親愛的朋友我們將再見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并在老師的提醒下會正確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養幼兒節奏感,學習按節奏拍手,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活動準備:
歌曲《禮貌歌》
活動過程:
1、導入 手指游戲《變、變、變》
2、我們的手指除了會變動物還很有禮貌呢,它們還會說:你好 、再見。老師用手指頭表演。
3、學習歌曲《禮貌歌》
教師帶著表情范唱歌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學習歌詞:按節奏朗誦歌詞。
熟悉旋律,填唱歌詞。
4、鞏固:結合歌詞做手指游戲。通過游戲,讓幼兒掌握"你好"、"再見"禮貌用語的正確用法。
唱"你好,你好,親愛的朋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人拇指相向,按節奏兩個人拇指互相點一點。唱"我們一起,快樂無比"時,拍手四次唱"再見,再見,親愛的朋友"時,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對,兩個大拇指互相彎曲,作點頭狀。唱"我們將再見"時,拍手四次。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的`節奏型較為復雜、變化較多,特別是弱起節拍,幼兒難得接觸,不容易掌握。我一開始以“我昨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談話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區分魚游、吃食等音樂,并用動作表現。
2、創編不同的魚游動作。
3、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5、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學會唱此歌曲
1、小魚游的音樂。
2、場地布置成小河;魚網一個;小魚和魚媽媽頭飾若干。
3、表示音樂的結構的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導幼兒進入情境中,在歌曲《網小魚》歌曲音樂的伴奏下學做小魚游。
師:小魚們我們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戲吧!(幼兒聽音樂做小魚游的動作進活動場地。)師:魚寶寶,你們已經長大了,媽媽知道你們都學會游泳了,我們一起來游泳吧!
師:剛才媽媽看到有的小魚游得可好看了,誰愿意來表演給大家看?
教師引導幼兒再次聽音樂表演小魚游,引導幼兒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小魚游的動作。
二、欣賞樂曲,熟悉樂曲結構。
師:寶寶們游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兒吧!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音樂,好嗎?(教師欣賞整首樂曲一遍。)師:這首音樂有幾段?為什么?
師: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這首音樂有幾段?(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的提示欣賞音樂,了解樂曲有三段。)
三、傾聽音樂,分辨魚游、吃食、逃跑等音樂,根據音樂做出各種身體動作。
1、教師簡述游戲清節:這首音樂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小魚們在河里悠閑地游來游去,玩得真高興。肚子餓了它們就吃起了小魚蟲,忽然,捕魚人來了,小魚們快快地游回家。"
2、傾聽音樂,區分音樂不同的性質。
師:第幾段是小魚在游,第幾段是小魚在吃小蟲,第幾段是捕魚人來了,小魚快快地游回家去。(幼兒傾聽音樂)師:誰來告訴大家,音樂的什么地方是小魚在游泳?為什么?什么地方是小魚在吃蟲?什么地方又是捕魚人來了?為什么?
3、分段欣賞樂曲,引導幼兒隨著音樂做動作。
A、欣賞第一段,了解樂曲優美、歡快的特點。
師:這一段是小魚在干什么?為什么?
幼兒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
B、欣賞第二段音樂,了解音樂斷頓的特點。
師:這一段是小魚在干什么?為什么?我們一起去吃魚蟲吧!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多吃一點吧!(幼兒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
C、欣賞第三段,了解樂曲緊張、急促的特點。
師:這一段是小魚在干什么?為什么?聽到很急的音樂,好像發生了什么事(幼兒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
4、完整欣賞并做動作,引導幼兒能在位置上根據音樂變化身體動作。
四、完整游戲,幼兒會根據不同的音樂變換動作。
師:小魚們!我們一起到河里來做游戲吧!
教師引導幼兒完整進行音樂游戲,調動幼兒的情緒,快樂的玩游戲。
A、請一教師扮演捕魚人,師幼共同完整游戲。提醒幼兒在游的時候找空的地方,不碰撞同伴。
B、請幼兒扮演捕魚人,再次游戲。
五、結束游戲,自由模仿小魚游回家。
《網小魚》活動反思:
第一課時,我以談話啟發的形式教孩子們學會了跟著琴聲唱歌。亮點是啟發孩子們創編各種魚游的動作。想象力豐富的讓成人無以匹敵,我提煉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動作讓孩子們一起跟著練習。小班孩子的模仿性特強,所以特別提醒他們,跟著音樂表演的時候可以跟老師不一樣哦。逐句創編結束,大家跟著音樂表演的非常投入。
第二課時,我的導入很簡單,直入主題,孩子們從上周第一課時結束就特別期待著游戲了,我認為孩子們的注意力已經在我身上,沒有必要無病呻吟,非要做一些課前小游戲來導入。 我將幾個樂段的主題編成完整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然后將故事里的`一些情節創編動作,為跟音樂游戲打下基礎。
樂曲一作為第一個課時已經學習過,在此只作復習,直接跳過。
樂曲二:大家一起游戲的動作創編。我啟發孩子們平時是怎么和好朋友游戲的,一邊動作啟發,一邊和孩子們一起表演,在最后一拍我創造性的擺個造型,啟發孩子和我擺的不一樣。這在課前是沒有研討到的,純屬臨時發揮。
樂曲三:小魚吃食的動作創編。有的孩子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小碎步走動,用前手掌往嘴巴送食物;有的雙手合十,在嘴邊,左右擺動。我將動作提煉,特意強調一拍一下,節奏感很強。
樂曲四:小魚要聽著音樂趕緊回家,捕魚人來捕魚了。告訴孩子們小魚的家就是我們的座位,只有安靜地坐下才算回家了。
因為之前有看過視頻活動,一切都按部就班,就是最后一個樂段,當老師拿著漂亮的漁網去網魚的時候,很多小魚竟然都不回家,希望自己被漂亮的漁網抓到,甚至有的自投羅網,呵呵,小魚都不跑了就失去趣味性了。
所以我索性就沒用漁網,用自己的胳膊在胸前一圈,不就是漁網嗎?還可以請兩個小朋友面對面手拉手,也是一個漁網啊!其實有時教具還真沒起到該起的作用,反而影響了效果。只要不是太重要的教具,能省的教具還是可以省略的。這樣思路清晰的進行了故事表演,我們再跟音樂進行表演就順利多了。
不足之處:音樂磁帶上有兩遍音樂,我共準備了兩盤磁帶,共四遍音樂。正好孩子們表演四遍不用倒帶。以往錄音機盛行時,我們上音樂課全是自己根據需要錄制幾遍或者錄制需要的樂段。但是自從錄音機被淘汰,我們只能這樣用好多盤磁帶來準備好自己需要的音樂。本應該每個樂段要進行分段欣賞和表演的。但是由于這個原因,我用故事表演代替了這一環節,整個表演效果還是不錯,要是能分段表演,效果應該會更好吧!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最新10-18
小班音樂教案06-29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03-30
小班春天教案音樂01-06
關于小班音樂教案01-20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01-23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01-18
小班夢音樂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