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跳舞,吃東西,著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場。
(注:帶給幼兒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干什么?(抓)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的故事。”
(注:小朋友對于貓和并不陌生,而且還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
提問:“小在草地上干什么?它們看到了什么?小怎么會鉆到玻璃瓶里去的?小為什么會鉆不出來?”
(注:《玻璃瓶里的小》這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著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后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里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做游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鉆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注:形象的圖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跳舞,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在草地上做游戲、跳舞的動作。
(注:這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里創編小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從小凳子里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著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注:進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是學而樂中的一個故事,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幼兒游戲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能過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故事里的對話,發展了語言,啟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活動主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從幼兒的表現上看,本次活動的目標還是達到了,只是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還是有待加強。
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我改變以往故事教學的教師一人說,幼兒聽,而是先讓幼兒對這個故事有個自己的猜想,并且鼓勵幼兒說跟別人不一樣的,體現獨創性。沒有聽故事內容之前,讓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想想,猜猜,說說,故事的內容,使幼兒對本次故事活動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雖說幼兒不習慣這樣,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幼兒樹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
通過幼兒邊猜邊說邊看,理解故事的內容,哦,原來是這樣的,同時說,誰和故事里一樣,他們就會有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里的不一樣我們更應該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并且鼓勵他們的想法。
通過層層推進,幼兒已經能復述整個故事內容,不僅開動了腦筋,還從故事里學習了規范正確的語言。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第二大部分是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滿足了想說的欲望,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如果讓我再重上這一次這節課,我會鼓勵幼兒更大膽地說,大膽地演,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快樂每一節課,開心每一天。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初步唱準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歌曲情境的提示下,學習歌唱游戲的玩法。
活動準備:
1.眼罩一個2.幼兒圍坐成圓形。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玩歌唱游戲的興趣。
(1)教師:有一只小,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他蒙上了眼睛,走進房間,東摸摸、西摸摸,摸到了小伙伴的尾巴,就又蹦又跳,開心極啦!
(2)教師:看看我這只小是怎么找到小伙伴的哦!
2.教師邊演唱歌曲,邊示范游戲玩法,幼兒觀察并初步熟悉歌詞內容及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兩遍,示范游戲玩法,幼兒觀察。
(2)教師第三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戲玩法,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結束時的對話。
(3)教師第四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戲玩法,引導幼兒了解結束時兩個小伙伴要做親熱的動作。
(4)教師第五遍演唱歌曲,引導幼兒了解完整的游戲玩法。
3.在教師的帶領下,個別幼兒嘗試摸小伙伴。
4.引入貓捉的游戲情境,調動幼兒游戲的.興趣。
(1)老師示范游戲玩法,幼兒觀察。
教師:房間里除了,還會有誰呢?
老師繼續示范玩游戲,幼兒觀察。
(2)引導幼兒用手指動作表現尾巴、貓尾巴。
教師:如果請你用手指表現小洗洗的尾巴,可以怎么做?
教師:怎么用手指表現小貓粗粗的尾巴呢?
(3)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嘗試游戲。
師幼共同游戲,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如何摸尾巴。
5.幼兒完整玩游戲。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特別倡導要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到底如何在你張我弛的歌唱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如何讓枯燥平淡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是常常困擾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題,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也在努力探索能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捉迷藏》是一首大班的音樂歌唱活動課。以前的音樂課基本上是結合著圖譜進行教唱歌曲,而這次,我是結合《貓捉》的游戲進行歌唱教學。從圖譜改游戲進行教學,這樣的改變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從游戲中學,不僅減輕了幼兒的負擔,還提高了幼兒對學歌曲的積極性,可謂是一舉數得。
課的開始,我結合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玩歌唱游戲的興趣。接著,教師扮演,邊唱歌曲,邊示范玩游戲的方法,讓幼兒進行觀察;當我唱第三遍歌曲時,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結束時的對話,第四遍唱完時,再第三遍的基礎上加一個親熱的動作;教師唱完第五遍歌曲后,引導幼兒了解完整地游戲方法。最后教師和幼兒進行游戲。這節課不僅學唱了歌曲,還引導幼兒與同伴愉悅的玩音樂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整節課,教師沒有主動地要求幼兒演唱歌曲,完全是幼兒自發地演唱。以往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幼兒學”,幼兒是被動地學習,一節課當中老師要無數次地強調課堂紀律,教學效果也不盡人如意,而今天,幼兒是在游戲中不需要老師要求,主動地唱,課堂效果非常地好。在合作表演時,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體驗音樂的快樂和美。
讓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不能單靠說教,更重要的是靠熏陶,靠參與。本次活動我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讓幼兒邊玩邊學,在玩中感受音樂,在感受音樂的同時玩游戲,減輕了幼兒枯燥學習的負擔,使得學習在游戲中自然進行,更顯趣味性。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結構及各個樂曲的不同性質,根據故事情節的特點與結構,選擇合適的音樂,體驗感知、聯想、參與的愉快。
2、學習用表情和動作創造性地游戲,能按音樂的實際結構、性質,隨音樂表演、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3、學習分角色和游戲,學習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間,相互交流、配合,體會有秩序的游戲和合作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結構及各個樂曲的不同性質,根據故事情節的特點與結構,選擇合適的音樂,體驗感知、聯想、參與的愉快。
2、難點:學習用表情和動作創造性地游戲,能按音樂的實際結構、性質,隨音樂表演、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在一個地窖里,有一群小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們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賞一遍音樂。
3、你覺得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幼兒想象猜測。
4、那我們一起到地窖里仔細看看、聽聽吧!
二、分段欣賞
(一)引子的音樂《安靜的地窖》。
1、這件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呢?
2、這個時候,小和啤酒桶應該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
3、引導幼兒先學小坐在椅子上睡覺,再學啤酒桶抱成一團坐在地上睡覺。
(二)小跳舞的音樂
1、誰先出來跳舞的?小們怎樣跳舞的?它們很靈活,你能用動作來表現它們嗎?
2、小跳舞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那它們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3、你能帶著快樂的表情,用歡快的動作來表現小嗎?
4、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啤酒桶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它們的表情又會怎么樣?你來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樂
1、這個時候來了誰?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發生了什么變化?
2、你能用動作來模仿啤酒桶先長出頭,然后長出手,腳,最后慢慢站起來的動作嗎?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著節奏。
(四)啤酒桶與小結伴跳舞的音樂
1、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來表演嗎?
2、幼兒分角色結伴創編舞蹈,教師引導幼兒用舞蹈動作表現出啤酒桶的笨重與小的輕巧靈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樂
1、突然,發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呢?
2、鼓勵幼兒跟著音樂縮回頭、手、腳,最后抱在一團坐在地上。
(六)小與啤酒桶告別的音樂
1、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呢?
2、小也要回去了,它們和啤酒桶告別,你覺得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呢?
3、朋友告別時還可以說哪些話?小可以一邊告別一邊回到座位睡覺。
三、幼兒完整欣賞游戲的音樂,感覺每段音樂所表現的情節
1、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遍音樂,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講講這個音樂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2、你覺得這個音樂可以分成幾段呢?每一段都講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課件的游戲部分,進一步強化幼兒對音樂的旋律結構及各個樂曲的不同性質的了解。
1、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聽一聽老師播放的音樂,講的是第幾段音樂的`故事。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結構和性質。
3、你們覺得是第幾段的音樂呢?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
五、音樂游戲
1、小朋友們真能干,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小和啤酒桶的游戲,先請女孩子做小,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運用我們剛才學到的動作來表現。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做相應的動作。(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演)3、幼兒思考并討論:啤酒桶與小怎樣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導幼兒知道動作一致,跟著節奏。
活動反思:
以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活動中鼓勵多聽、多說,激發幼兒參與英語活動的樂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動性,自由自在的傾聽、感知、交流,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多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孩子在玩中學,生活中學。教學活動氣氛活躍,容易被幼兒所喜歡,并且有利于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活動后,孩子很開心,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
有個別孩子不愿、不敢開口,有的孩子不能聽懂老師用英語發出的指令等。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能合拍地做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地做出小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
2.通過語言、圖譜及教師動作的提示,跟隨音樂合拍準確地做動作。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泡泡糖盒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想象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音樂,是有關于小和泡泡糖的。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音樂吧!
3.激發幼兒想象音樂中的小與泡泡糖之間發生的事。
二、結合圖譜,熟悉音樂
1.我們再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2.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演示圖譜。
3.幼兒再次欣賞。
4.教師講述:原來小乘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們看!
三、欣賞音樂A段,嘗試表演小走和東張西望的動作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講述:小東跑跑,西看看。
2.請個別幼兒示范。
3.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四、欣賞音樂B段,進行游戲
1.小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來它來到了草地上。
2.教師出示圖譜,邊放音樂,邊演示。
3.請幼兒嘗試做吹泡泡糖的動作。
4.引導幼兒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體的摸個部位。
五、活動結束
1.小真調皮,我們也玩小與泡泡糖的游戲的吧!
2.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游戲。
活動反思:
首先:《小和泡泡糖》背景音樂是選自外國集體舞音樂,主要分A、B兩段,A段表現的是小撿到泡泡糖的`,B段音樂主要表現小拉泡泡糖,曲風活潑有趣,在孩子們擁有泡泡糖的經驗下通過扮演小來與音樂互動,是孩子們比較易于接受的。教師通過朗誦有趣的兒歌、詼諧的動作,表現小調皮、可愛的有趣形象,讓幼兒感受韻律節奏明快的特點,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根據《綱要》中藝術的內容與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在活動后半部分,組織幼兒自由探索小拽泡泡糖的各種動作,不僅充滿了好奇,而且讓幼兒感到非常有趣,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在其中,活動效果非常好。不足之處,因為先前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缺乏經驗,在第一環節中引導幼兒欣賞音樂的后的想象活動中,幼兒不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下一節活動中,教師以故事的的導入方法來讓幼兒欣賞音樂,從而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按節奏說打電話的對話,感受歌曲中節奏的特點。
2、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3、能明確"貓和鼠"的角色身份,在游戲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學會唱"動物猜謎歌"
教學準備:圖譜、(貓)胸飾、電話一部、電話本、座位呈半圓形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我要用唱歌的`方法請你們猜謎,你們也要用歌聲來回答我,好嗎?你們聽好啊!
腦袋圓圓的,嘴巴扁扁的,身體黃黃的,走路搖搖的……
腦袋小小的,身體灰灰的,尾巴長長的,走路輕輕的……
2、師貼胸飾,出示電話:對了,就是小。今天小要打電話給好朋友。
3、幼兒學習歌曲中打電話的對話部分。
師幼練習對話一次,交換角色練習一次。注意按節奏練習。
二、觀察圖譜、提煉歌詞、學習歌曲
1、師:今天小帶來一首好聽又好玩的歌曲,師出示并貼歌名圖譜,誰看懂了?歌名叫什么?《小打電話》。
2、幼兒欣賞部分歌曲,感受旋律和歌詞。
(1)師范唱歌曲前半段:幼兒觀察圖譜,逐句學習歌詞。
(2)幼兒欣賞歌曲后半段:小請的客人來了嗎?你們猜猜會是誰呢?
(3)小聽到什么聲音知道是朋友來了?朋友怎么會是他?幼兒模仿害怕、發抖的樣子。
3、熟悉音樂
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一遍。
4、學唱歌曲
(1)師幫助幼兒指圖,這一次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曲唱出來,好不好?
(2)這一次我不幫你們指圖片了,我也坐下來和你們一起唱歌。
(3)這次我是貓,你們是小,到我說和唱的地方,請你們不要唱。
三、結束部分:游戲
1、交代游戲規則,增加游戲情節:小往外面跑,貓在后外追。跑回座位,唱朋友怎么會是他?原來號碼打錯啦。
2、師幼游戲,邀請個別幼兒扮演小貓。
3、出示圖片:貓和真的不能成為朋友嗎?師幼互相擁抱。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6
設計思路:
1、音樂欣賞活動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小動物的形象比較適合幼兒的品味,能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它給人以一種好動的感受,幼兒他本身就具有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活動也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3、以往的音樂欣賞活動,基本是論幼兒反復聽音樂,了解其結構為主,這無意中,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動的畫面,直觀而形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對活動過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里的小"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跳舞,吃東西,著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場。
(注:帶給幼兒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干什么?(抓)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的故事。"
(注:小朋友對于貓和并不陌生,而且還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里的小》
提問:"小在草地上干什么?它們看到了什么?小怎么會鉆到玻璃瓶里去的?小為什么會鉆不出來?"(注:《玻璃瓶里的小》這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著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后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里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做游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鉆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注:形象的圖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跳舞,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在草地上做游戲、跳舞的動作。
(注:這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范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里創編小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從小凳子里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著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注:進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六、結束部分
放小貓的音樂,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貓來了該怎么辦。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是學而樂中的一個故事,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幼兒游戲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能過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故事里的對話,發展了語言,啟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活動主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從幼兒的表現上看,本次活動的目標還是達到了,只是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還是有待加強。
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我改變以往故事教學的教師一人說,幼兒聽,而是先讓幼兒對這個故事有個自己的猜想,并且鼓勵幼兒說跟別人不一樣的,體現獨創性。沒有聽故事內容之前,讓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想想,猜猜,說說,故事的內容,使幼兒對本次故事活動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雖說幼兒不習慣這樣,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幼兒樹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
通過幼兒邊猜邊說邊看,理解故事的內容,哦,原來是這樣的,同時說,誰和故事里一樣,他們就會有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里的不一樣我們更應該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并且鼓勵他們的想法。
通過層層推進,幼兒已經能復述整個故事內容,不僅開動了腦筋,還從故事里學習了規范正確的語言。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第二大部分是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滿足了想說的欲望,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如果讓我再重上這一次這節課,我會鼓勵幼兒更大膽地說,大膽地演,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快樂每一節課,開心每一天。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歌詞和教師動作的提示下,用“找朋友”的方法玩游戲。
2、遷移生活中的經驗表現高興和孤單的樣子,并創編小尋找老貓的動作。
3、在游戲中體驗臥底追討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會玩“貓捉”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有一只小它住在一樓,空空的房子里只有它自己,它覺得很孤單,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們,你們知道孤單是什么意思嗎?”(一個人)
2、“那你們一個人在家孤單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聳肩、無聊)”
3、我就是那只孤單的.小,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
二、學習《小找朋友》游戲的玩法。
師:我就是那只孤單的小,現在我要出門去找好朋友了,待會兒我請到誰?誰就和我一起坐電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樂)
1、教師當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做孤單造型不動,唱到“來來來”時雙手伸向臺下做出邀請狀,然后雙手拉著臺下幼兒A的雙手上臺站好,
2、依次上二樓、三樓
師:二樓的小也在找朋友,它們是怎么找朋友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繼續出發上樓找好朋友,以此類推教師邀請幼兒B、幼兒C。
3、最后上四樓
師:“四樓,住著一只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三、鞏固游戲的玩法
師:“過了一天,我又覺得孤單了,我又想找好朋友,這次我要請你們來和我一起玩,剛才我是唱到哪一句的時候找好朋友的?我們一起做一遍!(教師和孩子一起練習“來,來,來好朋友”的動作)一會兒我來請你們的時候就不像剛才那樣開火車找朋友。這次我先請一個好朋友,然后我和這個好朋友分別再去找其他的好朋友。”
1、教師當邊唱邊隨樂合拍走和幼兒A手拉手,兩人各自找一個朋友幼兒C幼兒、D“上二樓”。
3、教師和幼兒A、B、C四人兩兩合作(邀請者和被邀請者)手拉手邊唱歌邊隨樂合拍走;四人各自找一個人“上三樓”。
4、“四樓,住著一只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
“哇!我們太幸運了,今天貓不在家,我們趕緊跑回家!”
四、變化游戲玩法,揭秘臥底貓。
“收到可靠的消息,貓今天在家,你們敢不敢和我去冒險?這次我會邀請更多的好朋友一起去挑戰!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了,當貓“喵”的一聲的時候,我們要趕緊跑回家哦!”
1、依照玩法依次上二樓上三樓,這次可一次邀請幾個幼兒,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都邀請出來。
2、“四樓,住著一只大老貓,它真的肚子餓,想要吃小,看看看、聽聽聽,貓在哪?”唱完老師大叫一聲喵····小趕緊跑回家。
3、“現在你們知道誰是貓了吧?對,就是老師,我把自己偽裝成一只小,一開始你們都沒有發現我是貓,我可不是一只簡單的貓,我是混在群里的貓,我是一只臥底貓。”揭秘臥底貓是老師。
五、請幼兒玩臥底游戲。
1、進一步熟悉游戲規則
提問:“你們想不想當臥底貓呀?怎樣才可以當好臥底貓?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臥底貓要偽裝好,不要被別人看出來,當唱到"貓在哪?”就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出來抓小。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是只貓哦!”
“現在請所有的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頭埋在自己的膝蓋上,老師摸到誰,誰就是那只臥底貓!”
2、幼兒隨樂完整游戲,教師指導。
“你們喜歡這個游戲嗎?找好朋友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一開始你覺得誰是臥底貓?當聽見貓叫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你當臥底貓的心情是怎樣的?
六、升級版臥底游戲,結束活動。(請家長做貓)
“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升級版的臥底游戲,聽說這只老貓非常非常的狡猾,它不僅可以假裝成小,還會偷偷地溜進小的家里,我也不知道它是誰?到底藏在哪里?待會兒我們一定要看仔細、聽清楚了。聽到貓叫一定要趕緊逃跑,千萬不要被抓住了!”
1、玩升級版臥底追逃游戲。
2、最后一段音樂,要求小們聽到貓叫,往課室外面“逃跑”,結束游戲!
【活動反思】
《小找朋友》這是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之一。不僅僅來自于它的曲調幽默詼諧,還有它那有趣的歌詞。歌詞的大意是:一樓住著小,它真的很孤單,想要去找朋友,來、來、來,好朋友,依次是二樓、三樓,到四樓的時候,住著一只老貓想要吃掉。如何再現這只“小”的形象、如何展現“老貓”在最后關頭的機靈,可以抓到,正是我們孩子渴望表演的,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抓住這些細節。以游戲“誰來了”導入活動,讓孩子的積極性很快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礎上老師巧妙運用講故事—唱故事—玩故事,讓幼兒“玩”得自然、“玩”得快樂、“玩”成目標,減輕了孩子們枯燥學習的負擔,更顯趣味性。在活動中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個體差異、注重孩子的相互學習,從歌曲、游戲到表演,創造、表現、體驗始終貫穿整個活動。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能唱準附點音符、休止符處的歌詞。
2.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等方式大膽表現歌曲。
3.體驗與同伴共同表現、游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小、小花貓的頭飾,CD《小打電話》,圖譜一幅,電話機一部。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入。
(1)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打過電話嗎?怎么樣打電話?讓幼兒說說自己打電話的經驗,比如要翻找電話號碼等。
(2)練習有節奏地打電話和接電話。
(3)引導語:小朋友會打電話,那你知道小會不會打電話呢?今天啊,有一只自己在家,感覺好無聊啊,他也想打電話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會請誰來到它家呢?小朋友們猜猜看。(幼兒猜想)下面,認真聽老師唱首歌你們就知道了。歌曲的名字叫《小打電話》(幼兒跟念)。
2.學習唱歌。
(1)老師邊彈邊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了什么?誰打電話?小請了的朋友是誰?你們說小本來是像邀請貓嗎?為什么它會把貓叫來呢?
(2)幫幼兒理解"電話本""過家家"等。
(3)幼兒再次聽一遍音樂,邊看著圖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問:
①小為什么會打錯電話?它打的是什么號碼?
②小打電話的時候它眼睛看哪兒?小打電話時是怎么樣的'心情?
③當它看到來的朋友是貓時,小又是怎么樣的?讓我們來學一學小害怕的樣子吧。
④小朋友幫小想想:怎么樣打電話才能叫來自己的朋友?
(4)教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重點念好對白部分。
引導幼兒唱好小和貓的音色的不同,增強趣味性。
(5)教幼兒唱一遍歌曲。
(6)看著圖譜念歌詞。
(7)放CD,讓幼兒用好聽的聲音來唱歌,在唱歌時,注意用詼諧的聲音來唱,并唱好角色的對話。
3.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兒注意有節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時要有適當的語氣、表情。
4.活動延伸:
小為什么會招來貓?我們小朋友做事時能像小一樣粗心嗎?為什么?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9
活動目標:
1、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2.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不學習它的粗心和荒唐。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5.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學圖譜。
2.胸飾:貓、各一半以上。
3.多媒體課件一份。
活動過程:
一、游戲 “打電話”導入,初步學習對話部分。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集體聽節奏學說。
3、教師與幼兒互動游戲。
二、學習歌曲,體驗情趣。(出示圖譜,按節奏念歌詞)
1、熟悉歌詞,理解歌詞內容,初步感知前半段音樂
2、學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初步感知后半段音樂,并游戲。
4、完整學唱歌曲《小打電話》
引導幼兒富有感情地演唱,表現出小的開心和害怕。
三、師生游戲。
1、師扮,幼兒當貓,引出最后一句
2、幼兒選擇角色游戲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會經常與同伴、朋友打電話,以電話形式與同伴進行交流,但一不小心往往會撥錯電話,就如歌曲《小打電話》那首歌一樣,打的電話居然是一只貓,這首歌歌詞詼諧幽默、曲調活潑節奏歡快,中間還有打電話時的對白之處,間奏較多,我在設計時重點巧妙設計了這些對白和間奏之處,注重了幼兒的生活性、情節性、游戲性,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充分運用感官、形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歌曲,讓孩子在活動中為高興而唱,為歡樂而舞。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趣。
2、通過反復欣賞歌曲,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做出與內容相關的動作。
3、在邊唱歌邊表演的過程中,掌握貓和的對話。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做出與內容相關的動作,掌握貓和的對話。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大花貓的頭飾、電話模型、樂器(倒鐘、響板、木琴)、音樂CD。
經驗準備:學習歌表演《一只小》。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帶幼兒隨音樂《一只小》走進活動室,渲染氣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1、出示玩具電話,引導幼兒說一說電話的用處?并說一說家里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是多少?
2、說一說一些緊急號碼的用處如:110、120、119、122、等。
提問:號碼一旦撥錯了,會發生什么事情?
(引導幼兒知道撥錯電話號碼,所帶來的麻煩。)
評析:在這一環節,我運用京味歌曲《一只小》帶幼兒進場,主要是想喚起幼兒積極性和自信心,激活思路、啟迪智慧,觸發創造活動的欲望,同時也練習了小的形象,為課程做鋪墊。加之,本節課跟電話有直接的關系,《綱要》中提出:藝術教育是各領域之間的紐帶,所以我們又通過提問電話號碼,與社會領域、生活教育相聯系,擴展了幼兒的視野。
二、教師隨木琴進行情景表演,并演唱歌曲,幼兒初步欣賞。
“有一天,小也愛上了打電話!小會把電話打給誰?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你們來欣賞老師的表演。”
1、教師表演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兒欣賞。
提問:你們猜一猜,小會把電話打給誰?
2、拋出問題,完整欣賞歌曲。
“小究竟把電話打給了誰呢,請你們完整地欣賞歌曲,聽了以后你就知道啦”!
教師隨木琴再次完整表演,
提問:(1)歌曲聽完了,小把電話打給了誰呀?為什么會打給貓?
(2)小撥打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3)帶幼兒模仿練習按手機號碼。(木琴給予節奏)
評析:這個環節,我運用了兩次清唱,教師的清唱在音樂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清唱會讓幼兒聽的更清晰、明白;同時老師繪聲繪色的表演唱與孩子之間有了情感上的交流,拉近了距離,加上木琴的伴奏,讓清唱更有生機,幼兒很感興趣。
3、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歌曲,重點聽一聽“小打電話時都說了些什么?”
4、用樂器伴奏對話部分,鞏固歌詞與節奏。
(帶領幼兒重點學說對話部分,用倒鐘表現小尖尖細細的聲音,用響板表現大花貓的聲音)
5、幼兒用倒鐘和響板,隨音樂一起演奏并初步學唱。
評析:這一環節,我運用了反復欣賞的方法學習整首曲子,因為反復欣賞歌曲是理解音樂的基礎和保證,同時運用“前置”的教學方法重點學習電話號碼,和對話部分,有效的利用響板和倒鐘引導幼兒掌握了節奏,保證幼兒自然、順利地學習歌曲。
三、師幼一同進行表演,提升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1、引導幼兒四散站開,集體表演歌曲。
2、重點練習“吱兒—— 喵—— 嘭!”的動作。
3、戴上頭飾,師生共同進行情景表演。
評析:幼兒在反復欣賞的基礎上,基本掌握了歌曲,在這個環節中,讓全體幼兒戴上小的頭飾,創設一種情景,讓幼兒用肢體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正體現了《綱要》中所提到的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更好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隨音樂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課后反思:
這首歌曲活潑歡快,幽默詼諧,音樂情節讓人始料不及,小形象活靈活現,游戲性、表演性極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激發她們大膽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給幼兒帶來了很強的感染力,所以我運用了前置的教學方法在帶領幼兒重點學唱電話號碼,學說對話,讓幼兒自然的學唱歌曲,在這一環節中突破了活動的難點,又通過老師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輕松愉快的學習方式,突出教學的氣氛和情趣,最后讓幼兒參與表演,鼓勵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順利完成了重點。整節課給幼兒創設的氛圍很好,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很高,通過氣氛的渲染,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1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
2、學會有節奏的說對話。
3、借助圖片將歌詞與樂句進行匹配并學唱。
4、能唱準附點音符、休止符處的歌詞,較準確地接唱"嘭嘭嘭~~喵~~"這一樂句。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6、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準備:
1、電話機2只、
2、圖譜一張:題目:小打電話(圖與圖之間用箭頭連接)第一幅:小 打電話第二幅:小想第三幅:小拿著電話本第四幅:54 32 6 7 8第五幅:小拿著話筒,電話線一直畫到接電話的那一邊第六幅:貓敲門。第七幅:小害怕。第八幅:無奈的畫。
3、音樂:《小打電話》歌曲與伴奏、《粉刷匠》歌曲伴奏與二拍子節奏、貓敲門與貓叫、鋼琴伴奏敲門與貓叫。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小們!(哎)鼠老師帶你們去做游戲嘍!(好)我是一只小,快樂的小。今天我們一起去,做呀做游戲。快快過來排好隊,我們出發嘍,哎呀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去。(蹲下)幼:老師老師請點名。師:好好,老師現在就點名,XXX~吱,男孩子~吱,女孩子~吱。小們~吱。乖乖,快快坐下來!
二、引出節奏對白
1、剛才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發現有一只小沒來,你們知道他去干什么了嗎?
2、那我們來看看他到底去干什么了?(出示圖片小在打電話)
3、原來他在干什么呀?
4、那我們也來玩玩打電話好嗎?
5、我們應該怎么說呢?(最后教師引出: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
6、我們來學學這個邀請的話吧!(幼兒學念,強調聲音細、柔)
7、朋友接到電話,他會怎么回答呢?(最后教師用粗的聲音引出: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
8、我們來學學這句話吧!
9、現在老師來當小打電話,你們來接電話好不好?
10、現在你們來當小打電話,我來接電話.
三、出示圖譜,學習朗誦歌詞
1、(出示圖片小在打電話.)小在干嘛?(打電話)
2、(出示圖片小在想)小想找個朋友來干什么?(過家家)
3、(出示圖片小手里拿著電話本)手里拿著什么?(那我們可以說:電話本呀手中拿)
4、(出示圖片號碼54 32 6 7 8)號碼是什么?(并強調空拍)
5、現在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加二拍子節奏:小打電話,找個朋友過家家,電話本呀手中拿,54 32 6 7 8。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
四、學習歌曲
1、現在,老師用唱歌的方法來唱這首歌。(鋼琴彈奏,前奏與間奏時點頭,小朋友也可以輕聲跟唱。)
2、好聽吧!其實呀,這是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來聽一下好嗎?(放帶有歌詞的伴奏音樂邊指圖譜)
3、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歌吧。(放伴奏到打完電話為止)
4、朋友到底是誰呢?(放音樂敲門聲:嘭嘭嘭和貓叫聲:喵)
5、哇~~原來是貓呀!
6、那小看到貓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害怕)
7、那我們來做做害怕的動作。
8、哦,你害怕的時候是這樣子的,我請你來表演一下。我再請一只貓吧。(引導貓嘭嘭嘭敲門和大聲的叫,小害怕的樣子。(配上鋼琴伴奏)(看情況表演1~2遍并在圖譜上貼上貓敲門、大叫、小害怕的圖)
9、朋友怎么會是他呢?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號碼打錯了)老師直接唱:朋友怎么會是他,原來號碼打錯了。(張貼無奈的小)
10、我們也來學學小唱這一句。(幼兒跟唱1~2遍)
11、現在我們就看著圖譜把這首有趣的歌來完整的唱一遍。(放伴奏音樂唱1~2遍)
12、現在我們終于知道了,原來粗心的小把號碼撥錯,居然把貓給請來了,你說可笑不可笑呢?所以小朋友以后打電話和做事情可要仔細了,要不然就給自己找麻煩了。
五、表演:
現在我們一起來表演這首有趣的歌曲好嗎?女孩子當小,男孩子學貓唱歌部分一起唱。(表演1遍或男孩女孩交換角色再表演一次)
六、結束(音樂:音樂瞬間 舒伯特)這只小可真夠粗心的,看來我們得去幫幫他,來我們出發嘍!
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比較活潑的曲調,帶有一點游戲性。原來的歌曲雖然比較有趣,但缺少情境性,修改后使得歌詞變成一件完整的事件,對白是歌曲的說唱部分,也是歌曲的轉折點。另外歌曲的間奏部分也是點睛之筆,幼兒可以根據角色做出相應的動作,讓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則是伏筆所在,顯示出幽默之感。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按節奏說打電話的對話,感受歌曲中節奏的特點。
2、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3、能明確"貓和鼠"的角色身份,在游戲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學會唱"動物猜謎歌"
教學準備:圖譜、(貓)胸飾、電話一部、電話本、座位呈半圓形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我要用唱歌的方法請你們猜謎,你們也要用歌聲來回答我,好嗎?你們聽好啊!
腦袋圓圓的,嘴巴扁扁的,身體黃黃的,走路搖搖的……
腦袋小小的,身體灰灰的,尾巴長長的,走路輕輕的……
2、師貼胸飾,出示電話:對了,就是小。今天小要打電話給好朋友。
3、幼兒學習歌曲中打電話的.對話部分。
師幼練習對話一次,交換角色練習一次。注意按節奏練習。
二、觀察圖譜、提煉歌詞、學習歌曲
1、師:今天小帶來一首好聽又好玩的歌曲,師出示并貼歌名圖譜,誰看懂了?歌名叫什么?《小打電話》。
2、幼兒欣賞部分歌曲,感受旋律和歌詞。
(1)師范唱歌曲前半段:幼兒觀察圖譜,逐句學習歌詞。
(2)幼兒欣賞歌曲后半段:小請的客人來了嗎?你們猜猜會是誰呢?
(3)小聽到什么聲音知道是朋友來了?朋友怎么會是他?幼兒模仿害怕、發抖的樣子。
3、熟悉音樂
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一遍。
4、學唱歌曲
(1)師幫助幼兒指圖,這一次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曲唱出來,好不好?
(2)這一次我不幫你們指圖片了,我也坐下來和你們一起唱歌。
(3)這次我是貓,你們是小,到我說和唱的地方,請你們不要唱。
三、結束部分:游戲
1、交代游戲規則,增加游戲情節:小往外面跑,貓在后外追。跑回座位,唱朋友怎么會是他?原來號碼打錯啦。
2、師幼游戲,邀請個別幼兒扮演小貓。
3、出示圖片:貓和真的不能成為朋友嗎?師幼互相擁抱。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活潑歡快,幽默詼諧,音樂情節讓人始料不及,小形象活靈活現,游戲性、表演性極強,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激發她們大膽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給幼兒帶來了很強的感染力,所以我運用了前置的教學方法在帶領幼兒重點學唱電話號碼,學說對話,讓幼兒自然的學唱歌曲,在這一環節中突破了活動的難點,又通過老師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輕松愉快的學習方式,突出教學的氣氛和情趣,最后讓幼兒參與表演,鼓勵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順利完成了重點。整節課給幼兒創設的氛圍很好,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很高,通過氣氛的渲染,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剪影藝術的美,并對這種表現形式感興趣。
2、在掌握一定的剪紙技能的基礎上,大膽想像,積極創作,充分體現活動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的演示板、剪影范例、臺燈,幼兒用的演示板(制作方法附后)。
2、黑卡紙、剪刀、雙面膠、吸管、塑料筐若干。
3、幼兒具備一定的直接剪出物體外形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①今天老師要放映一部自制的特別的動畫片,你們看!
②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操作影子
戲:夜晚,風輕輕地吹著。小草伸了個懶腰(在演示板后貼上草的剪影)
小花兒打著哈欠(貼上花的剪影)
樹媽媽輕輕唱著搖籃曲(貼上大樹的剪影)
這時傳來“嗚嗚”的哭泣聲,原來一個小姑娘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操作小姑娘剪影)
大家都勸她別害怕,月亮姐姐為她照路(貼上月亮剪影)
還請來熱心的狼大哥為她帶路(操作大灰狼剪影)
狼大哥對小姑娘說:“別害怕,這兒我可熟啦!來!讓我送你回家吧!”森林里的伙伴們都為她唱起了歌。小姑娘再也不害怕了,她發現黑夜竟然是這么美好!你們瞧,她坐在狼大哥的背上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2.組織討論
①你們發現老師是怎樣表演的嗎?(是用剪紙表演的,有的直接貼在“電視機”后面,有的粘在棒上表演。)
②你們發現老師采用了哪些材料?(黑卡紙、白色吸管、臺燈、雙面膠等。)為什么要選用這些材料?
③我們試著用其他顏色的卡紙和吸管來表演,看看會怎樣?
④為什么我們能看見“電視機”屏幕后面的圖形呢?(因為“屏幕”紙又薄又透明,燈光一照就能看見黑卡紙的影子。這就叫剪影。)
3.引導創作
①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②組織討論:怎樣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③鼓勵幼兒自由組合,合作編故事、剪紙、表演。
④組織幼兒分組上臺交流。
幼兒自編表演故事1《聰明的小》:
一天,小碰到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說:“喂!你給我磕三個頭,我就讓你過去,不然我就把你吃掉!”小機智地說:“我是的朋友,你該讓我過去!不然我叫把你踩扁!”大灰狼害怕了,就讓小過去了。小說:“你還沒給我磕頭呢!”大灰狼剛想發火,小說:“別忘了,可是我的好朋友喔!”大灰狼一聽只好說:“好好好,我磕我磕……”磕完頭就灰溜溜地跑了。小大笑著說:“今天我可是占了大便宜啦!哈哈!”
幼兒自編表演故事2《大魚和小魚》:
海草、珊瑚、巖石都是小魚兒的家。一天,小魚們不敢出去玩了。原來不知從哪兒游來了一條大魚,它每天都要吃掉許多小魚。看到同伴被大魚吃掉,小魚們想出了對付大魚的辦法。這天,小魚們故意在一起玩,當大魚張開大嘴想吃小魚時,小魚們趕緊躲到大珊瑚后面,只聽“格崩”一聲,大魚的牙齒斷了,再也不能吃小魚了,不久它就餓死了。這以后,小魚們又可以愉快地在海里游來游去了……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剪出各種形象,編出不同的故事,表演給同伴們欣賞或自娛自樂。
2.可給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們巡回表演。
附:“電視機”制作方法
①用KT板制作“電視機”外框,屏幕位置挖空。
②在“屏幕”上貼一層透明的拷貝紙。
活動反思:
我們常說:“三思而后行。”意在于要經過多重考慮再去實踐。在這次的評優課中,我覺得“三思而后行”,做到的應該是思一次,做一次,不行,再思,再做。只有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實踐,才能發現活動中的問題所在,并不是紙上談兵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的。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4
目標:
1、感知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特點。
2、學習借助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準備:
音樂磁帶或CD
過程:
悄悄出來的小--以話語和生動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樂曲,講的是一只小從草叢中跑出來玩的事情。它是怎樣跑的?會聽到什么聲音,看到什么東西?
--我們先來聽一聽它從草叢里跑出來的樣子。教師引導幼兒聆聽A段音樂,用手指動作表現小跑動的樣子。
--教師合著A段音樂演示小出來的樣子:瞧,我的兩個手指就是小的小腳。
--小除了跑到我們的肩膀上,還會跑到什么地方玩一玩?
--小除了來到我們身體上,還會來到那里?(椅子上)--幼兒用手指在椅子上快速爬行,表現小跑動的樣子。
--除了用手指,還可以用什么表現小跑老跑去的'樣子?(小腳)--幼兒嘗試用小腳表現小跑動的樣子。
機靈的小--引導幼兒聆聽B段音樂,用身體表現小的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小聽到了什么聲音?(可怕的聲音)小會怎么樣?(很害怕,很緊張)可能是誰來了?(老虎,,狼,貓等等)有沒有來?(沒有)小變得怎么樣?(它放松下來,不害怕了)--仔細聽聽音樂,小幾次緊張?又幾次放松下來?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時而緊張,時而放松的樣子。
--提醒幼兒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小緊張和放松的情狀。
--小放松下來很高興,就把草叢當滑梯滑了下來。
--引導幼兒聆聽音樂,表現小往下滑行的動作。
--跟隨B段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表現小緊張,放松,下滑等情狀。
快樂玩耍的小--播放C段音樂,教師描述相應情景:小來到了大草地上,看到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它學起了蝴蝶飛舞的樣子。
--幼兒在位子上隨C段音樂表現蝴蝶飛舞的動作。
--小看到一只又一只蝴蝶飛過來,可高興了!我們像小那樣和蝴蝶一起玩一玩吧。
--隨著C段音樂,幼兒分別扮演小和蝴蝶,表現一起玩耍的情景。
--欣賞D段音樂,引導幼兒表現小天黑了趕緊跑回家的動作。
草叢中的小--幼兒坐在位子上,和教師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整表現樂曲情景。
--這一次,草叢中的全體小要到外面去玩了,媽媽有點不發不放心,你們說說大家一起到外面玩耍要注意什么?(安全,不要碰撞)--幼兒四散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跟隨音樂進行游戲。
--幼兒跟隨音樂進行游戲,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指導。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15
設計意圖:
泡泡糖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零食。既然他們那么感興趣,何不讓他們高高興興、光明正大地品嘗?為此設計了此次活動《小和泡泡糖》。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展現著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戲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合拍地做小走,較形象夸張地做出小拽泡泡糖的動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走、左右張望的動作。
5、利用課件和圖譜,讓幼兒直觀的感知音樂。
6、結合故事讓幼兒進行充分的創造性表演,增強音樂的趣味性,發展了幼兒的肢體表現力。
7、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幼一起進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鼠寶寶們跟媽媽出去玩吧!
看,我們來到了哪呀?(拉幕)
我們走路時要小心點,東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沒有大花貓。
(貓圖)喵!不好,有大花貓,寶貝們趕緊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幾天,一只調皮的鼠寶寶乘媽媽午睡時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分段傾聽樂曲,創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一)、觀看課件,學會合拍地做小走。
1、觀看課件A段。
師:調皮的小怎樣跑出來玩的?是怎么走的?請你來走一走。它跑幾步就會怎樣?(小東跑跑,西,看看0)
2、師:你們瞧,老師把小的行動都畫出來了,你們一起看著圖,聽老師讀兒歌,你們拍節奏。
剛你們打的節奏是幾拍子的?我們跟著小一起來試一次,邊拍邊念。仔細聽一聽,小說到哪個字的時候要停下來準備看看了呢?
那我們一起走起來,注意說到‘西’的時候要停下來左邊看一下,右邊看一下。
師:你們走的可真不錯,小越走越快,我們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拽泡泡糖的動作。
1、師:小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腳上粘到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幼兒思考并回答。
師:小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說的辦法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2、觀看課件B片段。
師:小是怎么拽的?輕輕的還是怎樣?(用力拉,使勁拉)誰用動作來學一學小拽泡泡糖的動作呢?
它一共拽了幾次呢?我們一起跟著小來拽泡泡糖啦!
三、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課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個部位)自由講述表演。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師總結幾個有代表性的動作編成順序,按順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動作。
4、師:小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們猜小是怎樣掙脫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5、看課件
幼兒回答:來了一只大花貓,小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BC)師:那我們一起來做做,音樂結束,小朋友要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樂曲并進行游戲。
1、教師交代游戲要求。
師:貪玩的小還想帶著我們再走走玩玩呢,你們愿意嗎?媽媽看看哪位寶寶玩泡泡糖彈回來粘的地方不一樣。
2、看課件,師幼共同游戲。
五、結束總結。
1、師:小為什么會踩到泡泡糖呢?
師:吃過的泡泡糖應該怎么處理?(幼兒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師: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 也不講衛生,我們得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教學反思:
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
一、語言線索。
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一是模仿小的有趣動作,因為音樂是三拍子,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表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活動中是讓幼兒反復的聽音樂,找到那兩個音,其實可以采取更好的對策就是運用語言線索幫助幼兒記住動作,比如說為前半段音樂配上“小東跑跑西看看”的兒歌,以此來解決教學障礙。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可以提問“小說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
二、合作表演。
活動的難點之二是對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學中,老師是用自己的示范讓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變化,但是對于大班孩子的學習來說,有一種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間的合作表演。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表演能力,這樣老師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觀的身份觀察指導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嘗。
活動中又讓幼兒品嘗泡泡糖,其實用意有兩個,一是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與律動中夸張動作的聯系,二就是為了進行生動的.環保教育。比如對問題“吃完泡泡糖以后,應該怎么做才對?”的討論,在活動中老師是采取先沉默后說理的方式進行,老師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裝紙,并告訴孩子們,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裝紙在解開后應該妥善保管好,當你想吐掉的時候可以將它們包在紙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實老師應該將孩子們解開的包裝紙收好,然后建議提問:“老師為什么要把這些包裝紙收好呢?”讓孩子們自己來思考原因,主動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師的直接說教,相信這樣的方式能不斷提高大班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在活動的結束部分這樣提問:“小為什么會在草地上撿到泡泡糖?”以此作為環保教育的延伸。
四、創想模仿。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不過在小對泡泡糖的處理上以“用力拉”來表現,比較單一,老師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兒如何多樣的表現“拉”上,而忽視了音樂本身。在泡泡糖的處理上,老師可以從小調皮的個性以及音樂歡快詼諧的特點入手,引導幼兒對泡泡糖甩不掉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想和模仿。這樣的創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現“一樣的”了。
總之,一個活動包含的教育價值是豐富的,雖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言,教師考慮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給孩子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樣的和不一樣的泡泡糖就是這樣做了全新的嘗試。
《小和泡泡糖》,一節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活動,讓我學會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
【大班音樂草叢里的小老鼠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聰明的小老鼠教案04-06
音樂小老鼠捉迷藏大班教案09-30
大班音樂《小老鼠打電話》教案03-12
大班音樂小老鼠打電話教案02-02
大班音樂小老鼠與泡泡糖教案02-07
大班音樂小老鼠和大獅子教案02-13
小花貓和小老鼠大班音樂教案08-26
大班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01-17
大班音樂小老鼠和波斯貓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