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

時間:2023-01-03 08:57:48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級物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多用電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二章第八節的內容,它是電流表、電壓表改裝學完后,研究歐姆表的改裝問題,又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深化和實際應用,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能鞏固電學問題的分析思路,加深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2、教學重點: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學難點:理解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處理:

  本單元內容可分兩節可來處理,本節為第一課時,主要是探究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多用電表的原理。

  第二課時為學生實驗課,練習使用多用電表及相關練習鞏固。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分析:

  ①掌握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并已熟練掌握了電路串并聯的規律,會利用該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問題。

  ②掌握了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學習能力分析:

  ①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斷提高,具備初步地、獨立發現事物內在聯系和一般規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歸納總結能力、邏輯推力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方法測量電阻的阻值。

  ②理解并掌握歐姆表及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簡單的雙量程多用電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歐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探究、合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思辨、表達、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物理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資源

  PPT課件、探究學案、指針式多用電表、數字式多用電表

  五、教學流程圖

  學生

  給出各種器材

  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

  提出問題:如何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評價方案,選擇方案?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歐姆表的`原理

  改進方案,引導發現本質規律

  出示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電路圖

  單量程多用電表

  雙量程多用電表

  課堂總結交流

  分析組合,設計簡單的電路圖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過把電流表表頭改裝成電壓表和量程較大的電流表的原理,能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嗎?

  探究一: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1、給出器材

  待測電阻Rx

  電源:E=2V,r=0、5Ω

  電流表A:Ig=10mA,rg=9、5Ω

  電壓表V:量程3V,內阻約3kΩ

  變阻箱R0:0~9999Ω

  滑動變阻器R:0~1000Ω

  電鍵、導線若干

  若還需其他器材,可自選

  2、指導學生進行設計(電流表表頭與其他元件進行組合)

  3、評價方案

  教師:如果能從表盤上直接讀出所測電阻值就好了,請選擇其中一個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設計嗎?

  設計利用表頭測電阻的方案,畫出電路圖。

  學生代表板書設計方案

  學生分析比較幾個方案,從中選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過開放性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空間,便于課堂的教學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頭直接測電阻

  1、出示電流表表頭刻度盤。給出相關數據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為例),

  引導學生進行表頭刻度改裝。

  2、對刻度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若電流表內阻rg未知,怎樣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

  4、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發現本質規律。

  若將變阻箱換為滑動變阻器R,還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嗎?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結合具體數據,分組進行計算,改裝表頭刻度。

  學生發現刻度與R0的取值有關。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盤。

  學生發現電流表內阻rg未知,可進行測量,再調節R0,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同時也發現,總內阻不變。

  學生發現只要將A、B接線柱短接,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指針滿偏即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無須知道各元件電阻為多少。

  通過層層遞進的幾個問題,引發學生積極的參與思考。促成學生有效的生成。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隨時調整引導思路。

  歐姆表原理

  1、出示改進后歐姆表原理圖,結合探究過程,講解歐姆表的'原理;歐姆調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電阻的決定因素;刻度盤的特點。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調節R使得指針滿偏(歐姆調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針指在中間刻度處,所測電阻值是多少?

  把此電阻稱為中值電阻,中值電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歐姆表刻度的特點:

  學生深化理解歐姆表原理等相關內容,把握歐姆表的本質規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盤刻度

  由電源電動勢和表頭滿偏電流決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學生設計電路圖

  通過分析,體會等效思想

  從特殊到一般,歸納總結,探尋本質規律

  探究三:簡單的單量程多用表

  1、出示電流表、歐姆表、電壓表的原理圖

  要求學生組合成簡單的多用電表,注意電源與表頭的連接。

  2、引導分析電路結構

  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實現創造。

  體會等效的思想

  簡單的雙量程多用表

  出示雙量程多用電表電路圖,引導學生分析各擋功能,

  分析各檔功能,比較量程大小

  認識多用電表

  利用多用電表實物圖介紹其功能,簡單強調歐姆表使用的注意點。

  為下一節實驗課做準備

  交流評價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方法?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總結交流

  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表達及概括總結能力。

  作業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節課本內容,完成課后問題與練習1、3題

  若有問題相互交流

  帶著問題為下節課做準備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2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點電荷的概念。

  2、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規律。掌握庫侖定律。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

  2、通過點電荷模型的建立,了解理想模型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途徑,知道從現實生活的情景中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達到忽略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目標。

  情景引入

  為了測定水分子是極性分子還是非極性分子,可做如下實驗:在酸性滴定管中注入適當蒸餾水,打開活塞,讓水慢慢如線狀流下,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近水流,發現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轉,這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聰明的同學,根據上述素材,你想知道是如何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嗎?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帶正電的一端遠離玻璃棒。而水分子兩極的電荷量相等,這就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對水分子顯負電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對水分子顯正電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轉、

  問題探究

  點電荷

  走進生活

  驗電器的上部是球形的金屬導體,中央金屬箔是指針式的形狀,電荷分布與帶電體的形狀有關,與萬有引力相似,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帶電體的形狀和大小有關。為了研究的方便,在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時,我們引入了質點的.概念,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就能求出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如果帶電體也能等效成電荷全部集中在一個幾何點上,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也會變得相對簡單。回顧學過的質點概念,你能建立起點電荷的概念嗎?

  自主探究

  1.點電荷

  (1)點電荷是實際帶電體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一個帶電體能否看作點電荷主要看其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大不大,如果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或者說,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帶電體的距離小得多,即可把帶電體看作點電荷。

  (3)對于帶電體能否被看作點電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對同一帶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在有些情況下又不能被看作質點.

  2.理想化的模型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1、對點電荷概念的解讀:

  (1)點電荷是一個忽略大小和形狀的幾何點,電荷的全部質量全部集中在這個幾何點上。

  (2)事實上,任何帶電體都有大小和形狀,真正的點電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比起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和電荷分布對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帶電體抽象成點電荷,可以理解為帶電的質點。

  2、對點電荷的應用:

  有一種特殊情況,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可能并不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很多,但帶電體電荷分布具有對稱性,對外所表現的電特性跟一個等效于球心的點電荷的電特性相同,所以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都可以等效為一個球心處的點電荷,就是通常所說的帶電小球。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組成物質的分子具有動能及勢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動能和分子勢能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物體的內能以及物體內能由物體的狀態所決定。

  教學重點

  物體的內能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只有正確理解物體的內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熱傳遞及物體內能的變化關系。

  教學難點

  分子勢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什么樣的能是勢能?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關系怎樣?

  二、新課教學

  1.分子動能。

  (1)組成物質的分子總在不停地運動著,所以運動著的分子具有動能,叫做分子動能。

  (2)啟發性提問:根據你對布朗運動實驗的觀察,分子運動有什么樣的特點?

  應答:分子運動是雜亂無章的,在同一時刻,同一物體內的分子運動方向不相同,分子的運動速率也不相同。

  教師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點——在同一時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從大量分子總體來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數,大多數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帥進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個分子的動能也不同。對于熱現象的研究來說,每個分子的動能是毫無意義的,而有意義的是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動能。

  (3)要學生討論研究。

  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分析冷、熱水的區別。

  討論結論應是:組成冷、熱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則其動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總體來說分子的平均動能小于熱水的分子平均動能。

  教師指出:由此可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2.分子勢能。

  (1)根據復習提問的回答(地面上的物體與地球之間有相互作用力;發生了形變的彈簧各部分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們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時,它們之間便具有勢能)說明分子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們相對位置所決定的能,稱之為分子勢能。

  (2)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提問: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有什么關系?

  應答:當r=r0時,F=0,r<r0時,F為斥力,r>r0時,F為引力。

  教師指出:由于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彈簧形變有伸長或壓縮兩種情況,因此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也分兩種情況。

  ①當r>r0時,F為引力,分子勢能隨著r的增大而增加。此種情況與彈簧被拉長彈性勢能的增加很相似。

  ②當r< p="">

  小結: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而組成物體的大量分子間距離若增大(減小)則宏觀表現為物體體積增大(減小)。可見分子勢能跟物體體積有關。

  (3)物體的內能。

  教師指出:物體里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由此可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①物體的內能是由它的狀態決定的(狀態是指溫度、體積、物態等)。

  提問:對于質量相等、溫度都是100℃的水和水蒸氣來說它們的內能相同嗎?

  應答,質量相等意味著它們的分子數相同,溫度相等意味著它們的平均動能相同,但由于水蒸氣分子間平均距離比水分子間平均距離大得多,分子勢能也大得多,因而質量相等的水蒸氣的內能比水大。

  ②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時,物體的內能也隨著變化。

  舉例說明:當水沸騰時,水的溫度保持不變,所供給的大量能用于把分子拉開,增大了分子勢能,因而增大了物體的內能,當水汽凝結時,分子動能沒有明顯變化,但分子靠得更緊密了,分子勢能便減小了,因此物體的內能減小了。

  ③物體的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a.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以地球為參照物,物體的機械能等于0,但物體內部的分子仍然在不停地運動著和相互作用著,物體的內能永遠不能為0。

  b.物體在具有一定的內能時,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機械能。如飛行的子彈。

  C.不能把物體的機械能和物體的內能混淆。只要物體的溫度、體積、物態不變,不論物體的機械能怎樣變化其內能仍保持不變。反之,盡管物體的內能在變化,它的機械能可以保持不變。

  (4)學生討論題:

  ①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具有什么能?若木箱沿光滑水平地面加速運動,木箱具有什么能?此時木箱的內能與靜止時相比較變化了沒有?

  ②質量相等而溫度不相等的兩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較大的內能?溫度相同而質量不等的兩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較大的內能?

  最后總結一下本課要點。

【高二年級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物理教案11-03

高二物理教案12-09

高二物理教案(15篇)12-27

高二物理教案15篇11-07

物理教案高二年級下冊02-07

高二物理教案(集錦15篇)02-27

物理教案表征交變電流的物理量-高二物理教案12-16

歐姆定律高二物理教案2篇04-01

九年級物理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