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1
課程標準:
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
2.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了解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
2.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在觀察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音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音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學生初步領略聲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音的好奇,激發求知的欲望,逐步養成自覺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學態度。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這一節的重點。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演示實驗器材:廣口瓶、橡皮塞、抽氣機,電子發聲體,土電話、吉他等。
3.分組實驗器材:音叉、鼓、鑼等。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在教室內播放悠揚的音樂。
欣賞音樂、琴詩,陶冶情操。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展示多種聲音。
觀察畫面與聆聽相關的聲音。
讓學生對耳濡目染的聲現象產生研究的興趣。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么被我們聽到的?
深入思考,進行猜想。
讓學生知道聲音是傳遞信息的一種形式,觀察圖后讓學生思考、討論一些問題,把學生帶入聲的世界,在討論中切入本節課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探究聲音的產生
1.給學生提供“制造”聲音的器材:音叉、鼓、鑼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進行實驗探究:讓音叉、鼓、鑼等發聲,并觀察聲音產生伴隨的現象。
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合作探究,直接觀察和觸摸感受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引導學生討論。
2.讓學生試一試:敲一下鼓(或音叉、鑼),馬上用手按住鼓面會發生什么現象?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學生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發聲體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進一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培養歸納能力。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結論。
通過觀察、體驗與對比、概括,建立聲音和振動的關系。
4.介紹弦樂器和管樂器:彈奏吉他、展示自制管樂器,并播放使用自制管樂器演奏視頻。
讓學生在發出聲音的同時,用手捂住自己的聲帶處,再次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鞏固和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指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自然現象。
聲音的傳播
1.提出問題:我在這說話,我的聲帶在這振動,聲音怎么傳到你的耳朵里了?
學生思考:我們之間有什么,是什么把聲音傳過來的?
誘導學生自己得出:聲音在空氣中能夠傳播。
2.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空氣,你還能聽到我講話的聲音嗎?
深入思考和聯想。
讓學生提出猜想,引導他們提出證明猜測正確性的方法。
3.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
通過探究,讓學生初步認識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通過根據已有的知識對傳聲的原因,進行猜測和討論。
廣口瓶內發生器聲音的變化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傳播。
5.演示實驗并得出結論:聲音可以液體中傳播。欣賞《小兒垂釣》和“水上芭蕾”。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觀察與思考。
提高觀察、分析和總結能力。
6.學生實驗并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學生輕敲桌子一端,耳朵貼近桌面另一端聽聲音。
探究固體傳聲,初步感悟科學探究。
7.試用“土電話”,強化固體可以傳聲。
讓一學生“接聽土電話”并進行課堂討論和小組發言。
初步培養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實質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8.歸納結論: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綜合、歸納,舉手發言。
系統總結規律。
9.聽覺的形成:播放視頻:人耳的結構和動畫(聽覺的形成)。
觀察與思考。
了解人耳的結構和為什么能聽到聲音。
(五)聲速
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
學生閱讀課文(第38頁),了解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并總結規律。
啟發學生從閱讀中找出規律。
。┬〗Y
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思考、交流,談收獲、體會等。
通過合作、交流,及時小結,讓知識系統化。
。ㄆ撸┱n堂練習
出示練習題
閱讀、思考,舉手答題。
應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ò耍┎贾米鳂I
延伸興趣
課后第2、3題
當堂完成
鞏固所學知識
。ň牛┌鍟O計
第一節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怏w、液體、固體)中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真空不能傳聲。
二、聲音的傳播
三、聲音的速度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空氣中:340m/s(1標準大氣壓、15℃)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15℃時)中的傳播速度。
4、知道回聲現象和回聲測距離。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2、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回聲測距離。
教學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紙屑或泡沫、土電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
二、新課教學
1、聲音的產生
。1)課本圖1、1—1中各是什么物體在發聲?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2)實驗:學生觀察音叉發聲時叉股在振動。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實驗:撥動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實驗: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活動,我這個活動,需要全體同學來配合一下:請同學們把手指放在喉結處,讓我們從1數到10,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小結:歸納以上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指出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于振動。
由學生列舉一些奇特的發聲現象:蟬、蚊子、笛子。
機械唱片的簡單原理。
2、聲音的傳播
。1)實驗:把耳朵貼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聽見清晰的敲擊聲。——固體也能傳聲。
。2)實驗: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潛入水底時仍能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釣魚時要保持周邊環境的安靜;漁民們常用電子發聲器發出魚喜歡的聲音,將魚誘入魚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聽到鈴聲。——液體也能傳聲。
。3)實驗: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空氣傳給左邊的音叉。——氣體能傳聲。
小結: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體傳播出去——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4)實驗:1、1—4(有條件的可以做,也可觀看視頻。):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我們平時交談都是靠空氣傳聲。
思考:圖1、1—5月球上的.宇航員能正常交談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分析圖1、1—6:聲音是靠聲波這種形式傳播的。
3、聲音的傳播速度
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學生對比表中的一些聲速并找出空氣中15℃時的聲速:340m/s。
讀作:340米每秒。含義: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40米。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5頁圖表,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并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聲音在15 ℃和25 ℃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問題2:聲音在25 ℃的空氣和蒸餾水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25 ℃時蒸餾水中的聲速為1497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問題3:對比表中的數據,你可以發現什么?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溫度有關。
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其次,氣體中最慢。
4、回聲
。1)回聲: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
講述為什么有時候能聽到回聲,有時又不能。
原聲與回聲要隔0.1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請同學們算一算我們要聽見回聲,離障礙物體至少要多遠?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
例題:某同學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聲,經過1.5秒后聽見回聲,求此同學離山崖多遠?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盡可能的話,進行實際測量,看看哪個組的方法更合適,測得的聲速更接近當時的真實值。
1、下列樂器是由于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是()
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口琴
2、關于聲現象,下例說法正確的是()
A、在鋼鐵中的聲速小于在水中的聲速B、在水中的聲速小于在空氣中的聲速
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人唱歌時是聲帶振動發聲的
3、桌子上的魚缸中有若干條金魚,敲擊桌子,魚立即受驚,這時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途徑是()
A、空氣—水—魚B、桌子—空氣—魚缸—魚
C、桌子—魚缸—水—魚D、桌子—空氣—水—魚
4、站在橋洞里說話時聽不到回聲、這是因為()
A、橋洞兩端是開口的不反射聲音B、橋洞窄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聽不出來
C、橋洞反射的回聲從橋洞跑了D、橋洞兩側反射的聲音剛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是()
A、我們聽到雨滴打在雨傘上的嘀嗒聲B、我們聽到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
C、花樣游泳員在水下隨著音樂翩翩起舞D、人們在小溪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6、一人對著一座高山呼喊,經過10s聽到回聲,那么人離高山()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3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振動引起的。
2、領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實驗操作技能,能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觀察。
2、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歸納科學規律。
3、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標
1、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養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3、初步認識科學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意義,培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意識。
學習重點
聲音產生的原理;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學習難點
探究物體傳聲實驗;估測聲速。
教具與媒體
鼓一只,吉他一把,紙屑若干,鐘罩一只,抽氣機一臺,鬧鈴一只,氣球一只。
學生合作組器材:紙片、繃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錘和音箱)、梳子、樹葉的葉片、一個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幾塊石頭。
教學程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事先錄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某些聲音。例如:電鈴聲,鋼琴曲片段,工廠燒電焊聲,叢林中的鳥語,夏日的蟬聲,瀑布聲等。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能聽出剛才都是什么聲音?是哪些物體在發出聲音?(同學回答)
教師: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研究自然界中聲音的有關知識。
同學們自己想知道有關聲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依照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總結出4個,然后逐個進行探究。這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探究性活動──小結──驗證──事例交流。
。ㄒ唬┌l聲的物體在振動
1、先觀看有關的視頻(什么是聲現象)。
2、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讓它們發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聲方法有創意?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聲的,你觸摸發聲的物體時,請體會感覺。
思考:(1)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什么不同?
。2)物體發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聲帶,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說出感受。
問題:是不是物體發聲就一定在振動?
演示:擊鼓。鼓面在振動嗎?如果在振動,你如何證明,能否讓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動?說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
從上述事例中你能否總結出一種“驗證難以覺察的物體些運動”的方法?
觀看視頻資料(奇妙的現象)
小結: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物體發聲的原因。即物體發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
。ǘ┞曇魝鞑サ奶骄啃曰顒
1、提出問題:我的'講課聲是怎樣傳到你的耳朵的?
2、空氣是氣體,那么液體能傳播聲音嗎?
3、固體是不是也能傳播聲音呢?
實驗:在一個玻璃缸內盛有水,手拿兩塊石頭在水中撞擊,在外面也能聽到撞擊聲。(或把一個正在廣播的收音機用塑料袋裝起來,用細線吊著放入水的水槽中,照樣也能聽到收音機的聲音)
結論: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他們都是能夠傳聲的介質。
4、引導學生做些小實驗。
桌子的傳聲實驗:將耳朵緊貼桌面,另一同學在桌子的另一端敲擊或摩擦,會聽到清晰的聲音。
5、觀看視頻(聲音的傳播)
聲波:聲音向外傳播時形成的波(與水波相似)
6、真空能是能傳播聲音呢?
讓學生觀看真空罩實驗的錄像。
思考問題: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如何進行交流呢?
。ㄈ┞曀
1、提出問題: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
2、生活實例:距離不同的兩個喇叭,我們聽起來的聲音是不同的,總感覺近處發聲早。
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幾種物質中的聲速。
找出傳播最快的、最慢的傳聲介質,并總結出在一定溫度下:氣體的聲速小于液體的聲速,液體的聲速小于固體的聲速。
4、記住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5、測聲速
我們利用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的不同,如果我們能夠測出其時間差,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這種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了。
能聽出。
學生: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我們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3、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人耳的?
4、為什么有的聲音悅耳動聽,有的卻很難聽?
學生動手做實驗
師生共同活動
讓學生回答感受
觀看視頻
通過空氣
讓學生舉一些固體、液體能傳聲的生活實例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優秀教案08-25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04-03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15篇12-14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精選8篇)08-13
物理教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08-26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8-26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通用14篇)12-14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