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06 16:52:41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15篇(通用)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15篇(通用)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提供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幫助別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助人為樂的樂趣,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計算的口算筆算的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動物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嗎?小動物也喜歡參加活動。瞧,貓頭鷹先生把小動物請到了一起,開一個動物聯歡會。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

  動物聯歡會)這么多動物參加的聯歡會一定很有趣。小天使遠遠地看見小動物們都來到了這里,她也趕來參加聯歡會。可是貓頭鷹卻說:“要參加沒問題,但要做對我出的題,如果錯了那就不能參加。”到底是什么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袋鼠來了32只,梅花鹿來了11只,老虎來了58只,大雁來了45只。嘿嘿,小天使,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還要解決問題喲!”小天使很為難,想了一會兒說:“還是請小朋友來幫幫我,好嗎?”

  師: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幫助小天使?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定向觀察,提出問題

  師:看了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學生提出的有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只接口答,較難的問題可以放在問題口袋里,以后再探究。教師及時板書,使學生樹立了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了探究愿望。)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但是還要幫小天使解決這些問題呀。怎么樣,有沒有信心?

  ①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吧。(袋鼠比梅花鹿多幾只?)

  這個問題該怎樣呢?(32—11)

  ②師:32—11怎樣計算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商量一下。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自主探索算法,使算法多樣化,同時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③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組的算法說給大家聽聽?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在聽了這些方法后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便于教師指導學生更好的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2)師:第二個問題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嗎?(老虎比袋鼠多幾只?)自己試一試。

  (學生在小組合作的解決問題后,自己試著獨立完成,可以使學生鞏固算法,也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計算路徑)

  (3)師:為了讓小天使早點參加動物們的聯歡會,剩下的問題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最快的方式把它解決掉吧。

  (4)師:啊,同學們都做對了。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小天使渡過了難關,真了不起!小天使感謝小朋友們這么熱心的幫她,所以就用魔術棒一指,獎給同學們一部有趣的動畫片。我們下課看還是現在看?好吧,那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部動畫片吧!

  (這樣既表揚了學生,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又讓學生在高興之余放松了自己。)

  三、鞏固應用

  師:聯歡會開完了,小動物們都高興的回家了。可是有六只小袋鼠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他們聽說小朋友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所以就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可以嗎?(出示練習圖)每個同學都是聰明的孩子,都能幫小袋鼠找到家。

  (學生在以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新知。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由筆算減法進一步提升到口算)

  四、課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都是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數學知識。你高興么?為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己發現——了解——試用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有興趣去解決。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嗎?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常見的平面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在比一比、畫一畫、描一描等探究活動中,能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感知“面”與“體”的關系,體會“形”、“體”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操作、比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初步的幾何直觀和形象思維。

  3.在觀察和操作過程中,感受平面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對身邊與平面圖形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能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感知“面”與“體”的關系。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你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數學課堂。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認識圖形。老師溫馨提示:請同學們準備好學習時用的書、本子、筆和直尺等學習用品。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進入這節課的學習吧!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漂亮的美術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仔細觀察這幅牧童騎牛圖,你從圖中找到了那些數學信息?請你找一找吧。

  同學們的小眼睛可真亮,迅速的找出了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關于物體形狀的數學問題嗎?請你說一說。

  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關物體形狀的問題,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牧童騎牛圖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二、直觀感受,探究新知

  我們一起來看這幅牧童騎牛圖,請你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圖形?剛剛我們找出了這幅圖當中有這些圖形,現在老師把牧童騎牛圖打亂了,你能幫我把這些圖形分分類嗎?并說一說,你的分類依據是什么?

  我們一起來分分類,我們可以把這些尖尖的圖形分成一類,像這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長長的圖形分成一類,叫長方形。像這樣的圖形分成一類,叫平行四邊形。這些方方的圖形分在一類,叫正方形。這樣圓圓的圖形分在一類,叫圓。

  同學們,現在你認識這些圖形了嗎?請你用手指比劃一下這些圖形,現在開始吧。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分一分、劃一劃,認識了牧童騎牛這幅作品中的一些圖形。

  瞧,森林里多熱鬧啊!你能幫小鳥將這些圖形卡片送回自己的家嗎?請你將答案寫在練習本上。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答案。

  3號圖形歪了,我們將它旋轉一下再來判斷。

  通過旋轉我們發現,它是方方的,所以3號卡片就是正方形。主意將圖形送回家。

  你做對了嗎?同學們在判斷圖形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這個圖形是正是歪,我們要根據圖形的特征進行判斷。

  同學們可真是有愛心的孩子,把這些圖形都送回了家。看來同學們對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已經很熟悉了,其實,它們就藏在我們的.身邊。

  桌子上有許多我們之前學習的立體圖形,你認識哪些?請你說一說。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物體,它們身上有沒有藏著這節課認識的圖形?請你找一找。

  同學們,剛才我們從它們身上找到了很多圖形,你能不能想辦法,將這些找到的圖形留在紙上呢?其實上面這幾種立體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請你在生活中找一找,選擇其中的一個,動手描一描。開始吧。

  同學們,我們可以從圓柱的這個面上得到了一個圓;從三棱錐上,畫出了一個三角形;長方體比較特殊,它的面有大有小,我們不僅可以畫出長方形,還可以畫出正方形。

  你畫對了嗎?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這些是我們之前認識的立體圖形,下面這些是我們今天剛剛認識的平面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同學們可真善于思考,我們今天認識的平面圖形都藏在立體圖形的一個面上。

  聯系實際,靈活應用

  第1題連一連。請你將這道題完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答案,你都連對了嗎?

  第2題,在點子圖上畫出學過的圖形。在做題之前,請同學們先看老師的演示。如何在點子圖上畫一個圖形?我們需要點連成線,線連成面,你學會了嗎?溫馨提示:請同學們使用直尺規范畫圖。現在請你將這道題完成吧。

  同學們都已經畫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學過的圖形有哪些,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你畫對了嗎?相信有的同學畫的圖形大小和老師的不太一樣,只要你按照圖形的特征畫圖,那就是正確的。同學們,請你思考一下,我們可以用直尺在點子圖上畫一個圓嗎?圓是圓圓的,它是一個彎曲的圖形,所以我們不能用直尺畫出來。請你檢查一下自己的圖形是否畫對了。

  第3題,哪組小棒能圍成長方形?畫“√”。請你將這道題完成。

  第1組,只有三根小棒,長方形有4條邊,三根小棒不能圍成長方形。我們再來看第2組,第2組有4根小棒,但是通過圍一圍我們發現,其中一根小棒的長度不夠,不能圍成長方形。我們再來看第3組。第3組也是四根小棒,其中兩組小棒長度相同,正好可以圍成長方形。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第3組,這道題你做對了嗎?如果你的答案有錯誤,請你及時改正哦。

  回顧反思,提升認識:

  同學們,不知不覺一節課就要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聽吧!這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把你的疑惑記下來,向同學、老師請教一下吧!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 使學生能根據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平面圖形中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 使學生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試一試”中的四個圖形,掛圖,兩只紙飛機,對稱物體,獎品,英文字母CHINA的卡片;學生準備四個圖形,紙,剪刀,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認識對稱現象

  1. 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玩過紙飛機嗎?老師這兒有兩只紙飛機,請兩個同學來玩一玩,比比看哪個飛機飛得遠。

  兩個學生比賽。

  師:為什么黃飛機飛得近,白飛機飛得遠呢?

  學生觀察兩只飛機。

  生1:黃飛機兩個翅膀大小不等,白飛機兩個翅膀大小相等。

  生2:白飛機是對稱的,黃飛機不對稱。

  師:是啊,白飛機的兩個翅膀是對稱的,所以飛得又穩又遠。我們把這種物體的兩邊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現象稱為對稱。(板書:對稱)

  [評析:新課伊始,利用學生喜歡的玩紙飛機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兩只紙飛機的不同特征,引出“對稱”概念。這樣的教學直奔主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物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兩個對稱的物體,(拿出獎杯和儲蓄罐)它們都是對稱的物體。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生1:故宮。

  生2:埃菲爾鐵塔。

  生3:蝴蝶。

  ……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對稱的物體,加深了學生對對稱現象的認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二、 合作探究,認識軸對稱圖形

  1. 用紙撕出對稱圖形。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但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對稱的物體,還能看到很多對稱的圖形。對稱的圖形是一種美麗的圖形,我們可以用紙撕出對稱的圖形。

  教師拿出一張白紙,邊講解邊示范,撕出一個對稱圖形。

  師:你能像老師這樣,撕出一個漂亮的圖形來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撕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再試一試。

  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撕出一個圖形來,并選擇幾個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評析: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撕出對稱圖形,既培養了動手能力,為后續學習提供了活動材料,又使學生逐步將對稱概念的認識從物體過渡到平面圖形。]

  2. 合作探索,認識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自己動手撕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圖形,仔細觀察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1:它們左右兩邊大小相等。

  生2:它們左右兩邊的形狀相同。

  生3:把它們對折后,兩邊完全疊在一起了。(讓學生通過操作,體會對折的意思)

  師: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這條折痕(指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師:(指黑板上的圖形)剛才同學們撕出來的都是軸對稱圖形,你能指出它們的對稱軸嗎?

  學生按要求指出每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評析: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歸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既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注意發揮教師必要的講解、引導作用。]

  3. 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的四個平面圖形。

  師:下面哪幾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1:三角形、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2:梯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3:平行四邊形也是軸對稱圖形。

  師:他們的判斷對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這四個平面圖形,折一折,比一比,驗證一下。

  學生動手折圖形驗證。

  師:誰來匯報驗證結果,先告訴大家你的結論,再將圖形對折,讓大家看清楚你的'驗證過程是不是正確。

  生1:這個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它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

  師:真棒!獎你一把金鑰匙。(拿出金鑰匙的圖片,讓他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2:這個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也完全重合。

  師:不錯。獎你一朵紫荊花。(拿出紫荊花的圖片,讓他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3:這個梯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也完全重合。

  生4:這個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它對折后兩邊不能完全重合。

  師:好,也送你一個獎品!(出示五角星的圖片,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有同學說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錯了吧,看來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拿不準的時候可以動手折一折,驗證一下。(折平行四邊形,再次讓學生觀察對折后,兩邊沒有完全重合)

  [評析: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將獎給學生的小獎品作為學習的內容,使數學學習變得更有趣味。]

  4. 鞏固練習。

  (1) 判斷英文字母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在我們身邊隨處都可以看到軸對稱圖形。看,老師帶來了什么?

  生:英語單詞CHINA,是中國的意思。

  師:誰能找出這個單詞中哪些字母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字母不是軸對稱圖形?

  學生逐一判斷,并說明理由。

  (2) “想想做做”第5題。

  師:CHINA是中國的意思,中國的國旗是什么?

  生:五星紅旗。

  師: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老師這兒也帶來了一些國家的國旗,你能在這些國家的國旗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1: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瑞士、丹麥,這些國家的國旗是軸對稱圖形。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2:我認為巴西的國旗也是軸對稱圖形。

  師:請再仔細觀察一下。

  生:巴西的國旗不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國旗中的圖案不是對稱的。

  三、 發揮想像,“做”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想不想動手自己創造一個軸對稱圖形呢?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一一出示材料)。在動手做之前,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一下,你準備選擇什么材料,“做”個什么樣的軸對稱圖形。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自己的方案。

  師:你們的想法都非常好,現在請大家選擇需要的材料,各顯神通,最后我們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創意。

  學生動手“做”軸對稱圖形,完成后選擇幾件作品在全班展示。

  [評析:動手“做”軸對稱圖形前的討論,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進一步打開思路,設計合理的制作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四、 練習

  1. “想想做做”第3題。

  師:同學們的作品完成得非常不錯,有一定的想象力。如果給你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它的另一半嗎?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書上第58頁第3題。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并交流畫法。

  2. “想想做做”第4題。(略)

  五、 總結全課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總評]

  1.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認識軸對稱圖形,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多種操作活動:玩紙飛機的游戲、撕出一個對稱圖形、“做”軸對稱圖形等。這些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逐步深入地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 依托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師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重組,使教學更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課的開始階段設計的玩紙飛機的游戲,促使學生在對比中初步體會對稱的特點;隨后的撕紙活動,學生自主創造形狀各異的軸對稱圖形,初步體驗了軸對稱圖形對折后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判斷英語單詞CHINA中的字母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既鞏固了新知,又滲透著思想教育。這些有獨特創意的活動,抓住了學生的心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3. 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到認識軸對稱圖形,教師都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是讓學生經歷玩一玩、撕一撕、折一折、做一做等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體驗;二是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

  2.初步學會較容易的除法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列式計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師板書:500×3=1500(克)

  (二)變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幾筒奶粉1500克?

  教師板書: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結:整數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課件演示:

  2.小結: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3.練習:根據,寫出下面兩個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學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題意,并列式:21。45÷15

  2.小組討論,理解算理,嘗試計算.

  3.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1)

  4.練習:68。8÷4 85。44÷16

  5.總結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計算.

  1.兩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

  101。7÷9 79。2÷6 716。8÷7

  (二)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5。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六、板書設計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的數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

  二、歸納整理。

  (一)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計知識,提高統計能力。

  (二)整理復習求平均數。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計算?

  4、啟發思考:求平均數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的總數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就等于平均數。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三)整理和復習統計表。

  1、指導看書。

  2、教師提問:統計表中橫向有幾欄,縱向有幾欄,分別表示什么?

  制作一個統計表,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3、分析統計表中各數據之間的關系,根據已填的數據,把空缺的數據填滿。

  4、教師說明:統計表的內容是根據統計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在編制和分析統計表時關鍵要弄清各欄目、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5、練習。

  (1)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測驗的成績(單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據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再算出這班女生測驗的平均次數。

  參加測驗人數:XXX總次數:XXX平均次數: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學六年級兩個班學生上學期體育成績統計表。

  ①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回答下面的問題:

  ②兩個班各有多少人?(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

  (四)整理和復習統計圖。

  1、指導看書。

  下面的兩幅統計圖,反映了某市電子儀器一廠、二廠兩個方面的'情況,請你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的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2、比較【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3、練習。下面是某班上學期美術成績統計表。

  根據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哪些內容?解答求平均數問題和編制統計圖表的關鍵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數問題的關鍵和方法。

  2、口述統計表包括的內容,檢驗統計表的方法。

  3、口述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五、布置作業。

  1、甲乙兩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輪船從甲港駛往乙港用了4.5小時,返回時因為逆水比去時多用了1小時,求這艘輪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張強三個人的平均體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張強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根據下面的統計圖,編制成一個統計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6

  一、復習舊知,引出意義。

  1.讓學生看圖和實物回答問題。

  ①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這個蘋果的多少?

  ②把一張紙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人分得這張紙的多少?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陰影部分。

  (附圖 {圖})

  3.在下面圖中,用陰影表示分數。

  (附圖 {圖})

  4.7分米=( )/( )米

  3厘米=( )/( )米

  通過復習,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親自實踐,認識意義。

  1.了解分數的產生。

  讓學生看問題:

  ①兩個小朋友分一塊糕點,平均每人分得多少?

  ②用1米長的尺子去量黑板的邊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點,怎樣用數量表示?

  ③讓學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用折紙的方法,分別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圖形。

  通過以上實踐,小結:

  把“一件東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數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本第52頁第一段課文后,再小結:

  人們在等分物體或在測量和計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為了正確地反映數量關系,常把1個單位(或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幾份來表示,這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

  2.理解分數意義。

  ①突出“平均分”。

  回顧前面的“復習舊知”與“教例”,指出“平均分”這一前提,增強學生的均分意識。

  ②明確單位“1”。

  1)讓學生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列舉的6個圖,討論各表示什么意義?

  板書:每份是幾分之幾:1/2,1/3,1/5;

  陰影或括號部分表示幾分之幾:2/3,3/4,5/8。

  2)教師指出:從6個圖形中可以看到,一塊糕、一個圓、一條線段、一個長方形在沒有等分前,都是一 個完整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或整體“1”。

  3)出示課本第53頁的蘋果圖,提問:

  這圖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一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4)出示紅旗圖,提問:

  這幅圖是把什么看成一個整體?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2面紅旗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5)教師小結:單位“1”具有以下“三性”:

  A.概括性。它不僅可以表示一件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盒乒乓球 、一個班的學生等,所以單位1應加上引號。

  B.可分性。即可以根據需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

  C.相對性。即每個分數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是相對而言的。如把半塊餅看成1/2,它的單位“1 ”就是一塊餅。如把4塊餅看成一個整體(單位“1”),那么一塊餅就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1/4)了。 必須注意,單位“1”要根據對象范圍來確定。

  ③認識分數意義。

  1)引導學生重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的6個圖,從第52頁3個圖中可看出,把單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后(指著圖解釋“若干”的意思),只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是(指著上述板書的第一排數)1/2 ,1/3,1/5;從第53頁3個圖中可看到,把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后,表示其中的幾份,得到的分 數是(指著板書的第二排數)2/3,3/4,5/8。

  2)小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三、設計練習,鞏固意義。

  在完成書本上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下列幾組練習,以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1.下面各圖用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不對,為什么?

  (附圖 {圖})

  2.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①把15支鋼筆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鋼筆總數的1/3,是把鋼筆總數看作整體“1”。

  ②把全班人數分成5個小組,4個小組是這個班的4/5,是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

  3.說說下列題中把什么作為單位“1”,題中的分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①1分米是1米的1/10。

  ②一堆煤有30噸,已運走了2/3。

  ③五年級甲班女同學人數占全班的3/5。

  ④玲玲看了一本書的1/5。

  四、小結歸納,強化意義。

  1.演示:教師在一個紙盒內放上6支粉筆,讓學生分別從盒內拿出這些粉筆的1/2,1/3。接著, 使紙盒中增加到12支粉筆,又讓學生從盒內分別拿出總數的1/2,1/4,1/3,2/3,3/4。在 此過程中,歸納出:首先要確定把多少支粉筆作為單位“1”,再平均分后取出所需的支數。

  2.討論:前面我們分了些什么?還可以分哪些東西和物體?

  歸納出單 一個東西(一個水果,一塊糕……)

  位“1” 一個計量單位(1米,1噸……)

  一個整體(一所學校,一項工程……)

  3.引導總結:把表示單位“1”的量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若干份)分數是 表示這樣的多少份的數?(1份或幾份)然后總結“什么叫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 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小學數學教案7

  教案示例一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系,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性.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1圖.

  (2)啟發學生說明圖意.

  使學生明確:從12個圓片中,去掉7個,還剩幾個?

  (3)啟發學生回憶:十幾減9、十幾減8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十幾減9、十幾減8都是想加算減的.

  (4)例1應該怎樣想?

  分組交流,并填書;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明確:像十幾減9、十幾減8那樣,,可先想7加幾得十幾.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讀算式: 12-7=5.

  2.【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組交流.

  (2)指導學生獨立填寫.

  (3)訂正時,讀算式11-7=4, 15-7=8.

  3.【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獨立填寫.

  (2)訂正時,讀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課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的口算.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組一組地出示,做減法時說一說都是怎樣想的.

  2.“做一做”第2題.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學生無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布置作業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書設計

  教案示例二

  課題: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2.使學生知道簡單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步驟.理解“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3.通過比較例4和例5兩種應用題的異同點,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求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根據數量關系靈活地選擇解答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學例4.

  由復習題3(1)引出例4.可以設計情境:草地上跑來7只白兔,又跑來5只黑兔.

  (1)引導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繼續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出示例4.

  (2)正確讀題.

  (3)指名找出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教師在原題上畫批.

  (4)根據條件和問題出示兔圖.結合圖教師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出結果.請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5)列式計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體訂正后師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養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學例5.【繼續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由復習題3(2)引出例5.

  (1)學生讀題.

  (2)指名敘述題意,說出已知條件的問題.

  同時教師出示:

  (3)比較例4和例5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幅圖聯系起來說明:白兔的只數加上黑兔的只數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問:求黑兔有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聯系減法的含義: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算式為12-7=5(只).

  3.比較.

  師:這兩道應用題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結果:

  相同的地方是:學校養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兩個已知條件中的一個不同,問題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師:什么時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時候用減法解答?(求兩數和,用加法.已知和與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三、全課小結.

  請同學們匯報這節課你又學會了什么知識?

  隨堂練習

  1.小明家有7條白金魚,8條紅金魚,一共有多少條金魚?

  2.小明家有白金魚和紅金魚一共15條.白金魚有7條,紅金魚有幾條?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請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布置作業

  練習三10、11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復習20以內的減法.

  游戲準備

  教師制作如下的數字卡和算式卡:

  游戲過程

  1.教師發下數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戲過程舉例:拿著 的同學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 卡片的同學就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學身邊.其它的同學一起讀:10減3等于7,對對對,請上位.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題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結合現實情境體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說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根據實際問題列出正確的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利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播放視頻)他的名字是——胡圖圖,今天的任務是“摘水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果園參觀吧!

  二、探究新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一。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鼓勵多種問題)

  師:下面我們主要來探究這個問題: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已知:一筐蘋果60個,一籃蘋果比一筐蘋果少38個,有三籃蘋果。問題是:三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要求:三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呢?請同學們想一想、畫一畫、并列出算式。(指名同學上黑板展示做法,并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師:如果用一個算式,該怎樣列式呢?指名學生上黑板列式,教師評價并指正。(如果用一個算式,算式里應該有小括號,把要先算的60-38括起來,否則就要先算乘法,這樣就與我們的題意不符,在這里小括號起到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師:思考算式里有小括號的,要先算什么?板書:算式里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解答正確嗎?(出示微課)

  師:同學們做對了嗎?做錯的同學改正過來,做對的同學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誰再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二。

  同學們,我們剛才參觀了蘋果園,下面我們一起去梨園看一看吧!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鼓勵多種問題)

  師:下面我們主要來探究這個問題:爸爸摘的梨能裝多少盒?

  師:要求爸爸摘的梨能裝幾盒,該怎樣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畫一畫、并列出算式。(指名同學上黑板板書,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集體評價指正。)

  三、鞏固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參觀了梨園和蘋果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實踐吧!

  1、摘蘋果。

  果園里有一棵智慧樹,智慧樹上結滿了智慧果,需要同學們開動腦筋才能獲得,一起來看要求吧!(視頻出示要求:讀一讀,說一說先算什么?)

  (1)(86-56)×8(2)(82-79)×13(3)130×(90-83)

  (4)(45+36)×5(5)9×(260+40)(6)374-74×2

  2、用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56÷(5+3)84÷(28-24)

  師:同學們表現真棒,這么快就可以學以致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小結。(語音播放)請同學們快速記憶這三條。

  四、拓展提高

  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有兩個更大的智慧果,同學們想挑戰嗎?一起來看要求。出示課本31頁第2題。(指名學生上黑板展示成果,并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體訂正。)

  五、課后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游園活動就要到此告一段落了,通過本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學生回答)

  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啊,我們一起來看圖圖都有哪些收獲呢?(視頻出示)

  教師寄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的生活里,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不鋪張,不浪費,爭作新時代好學生!

  六、作業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活動,使學生能熟練地應用面積計算公式,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鋪地磚一類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教學重點:

  學習應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師最近買了一套房子,準備裝修。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在建材市場一眼就看中了一塊50cm×50cm規格的地板磚,我跟賣地磚的老板說,想用這樣的地磚鋪臥室,老板問:你們家臥室多大,我說大約20平方米,老板想了片刻,馬上就報出了需要多少塊地磚,大約需要多少錢,我很驚訝,問老板你怎么算得這么快?老板說,他是這么想的同學們你們想想,老板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就一起來給老師家的臥室鋪地磚(板書課題)———————鋪地磚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景圖:老師家的臥室的長是5米,寬是4米。

  現有兩種規格的.地磚:第一種:40cm×40cm,每塊5元;第二種:50cm×50cm,每塊8元

  在鋪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先來估算一下,這兩種地磚各需要多少塊?

  師:誰能來估算一下呢?

  生:(125塊)你是怎么估出來的?(一平方米大約能鋪5塊,客廳20平方米,所以能鋪100塊)那第二種地磚呢?(大約80塊)

  說的很好,那大家估的準不準呢?我們就來實際計算一下,在計算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需要多少塊地磚?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如果遇到困難可以看一下書中93頁的內容。

  生1、(可以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地磚的面積,可以看長能鋪多少塊,寬能鋪多少塊再乘起來,也可以用方程來解答)

  生2、看1平方米能能鋪多少塊,再看有多少米。

  生3、用方程解,設,能鋪x塊這樣的地磚。

  師:在計算前,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應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師:說得好,現在我們就帶著注意事項,選擇你認為適合的解答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一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學生先獨立完成,老師巡視,然后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結果是多少?(教師板書)主要看看學生都采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把學生做的拿來投影。比較三種做法,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那就讓我們用自己比較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二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

  在交流方形磚時,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的結果不是整數,讓學生明確這時要利用進一法來取近似值,而這道題用另一種方法的結果還不同,讓學生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時利用課件演示兩種情況,用客廳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來計算比較節約,而利用長鋪幾塊,寬鋪幾塊再乘起來的方法計算比較美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鋪地磚的時候是以美觀為主的,這種方法比較符合實際,不會出現一些切得太碎的地磚拼湊在一起的情況。

  現在我們把兩種地磚所需的塊數和金額都計算出來了,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選哪種地磚比較合適?(第一種,既便宜又美觀)

  三、鞏固練習

  1、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為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5塊夠嗎?

  2、李林家準備給客廳鋪地磚,如果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300塊;如果用邊長為5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多少塊?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給老師家的客廳鋪地磚(用手指著課題)老師得到了大家的幫助,已經想好了該買哪一種地磚,同學們今天表現不錯,那同學們今天又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鋪地磚

  客廳的面積÷一塊磚的面積

  方程:一塊地磚的面積×塊數=客廳的面積

  長鋪的塊數×寬鋪的塊數

  (解題過程,三種方法的算式)

  5×4÷(0.5×0.5)

  0.5×0.5×X=5×4

  (5÷0.5)×(4÷0.5)

  六、作業安排

  完成書P93“試一試”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關注貼近兒童生活的內容

  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重視生活的教育價值,其中特別關注的是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生活。這是課程標準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生活化,即以學生為中心,基于他們的生活基礎,展示給學生真實的社會生活場面和圖景,為他們提供客觀而鮮活的品德培養和價值追求的源泉。我們教師應力求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教師立足教材,靈活處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換。

  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如《讓世界充滿愛》一課,就可以利用國際紅十字會對我國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約轟炸南聯盟引起世界各國的公憤等材料。這比材料中的朝鮮戰場上羅盛教的事跡和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的故事內容更貼近學生。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學生不會產生一種“虛幻”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由于思想品德課教材選的例子都是些“常識性”的例子,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因此我們不妨舉一些身邊的例子。如《神州巨變》可以用家鄉農村生活的改善、鄉鎮企業的騰飛、學校面貌變化,讓學習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體會神州巨變,這毫無疑問的比課文中數據要更有說服力。

  信息時代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開放社會里的各種社會現象,如腐敗問題,拜金主義,分配不公等問題盡收眼底。學生希望老師給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師講大話、空話、套話。如《做一個誠實的人》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已存在“老實人吃虧”“說謊占便宜”思想。我就抓住學生考試作弊的事件展開討論,暴露真實的思想,在辯駁分析中提高道德認識。

  二、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課堂上不僅有知識技能方面的交流,還有情感一直方面的信息交流。小學生創新精神生長的土壤就是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課堂教學環境,只有當學生把你當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說敢議,才敢于把自己的見解感受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

  首先,教師的思想應開放,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充分信任學生,用心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的開放式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如朋友談心一樣,真誠地學生進行交流。在平時的交談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問題,敢于爭辯,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在這樣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和學生一起同困惑同歡樂,這樣學生的心理沒有壓抑感,從而無所顧慮地充分發表自己的創見,讓思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其次,在“解放”學生上動腦筋,把課桌排成“U”字型進行表演、練習;或者排成“T”字型進行正反辯論;還可以排成小組型便于小組討論交流。

  除允許學生不舉手就發言,發言時站著,坐著均可外,還允許學生自主組合學習小組,鼓勵學生與老師進行“角色轉換”,培養他們敢于與同學甚至老師辯論的學習習慣。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精神上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笑聲和爭議,學生樂于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是未來社會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最為有效的載體,同時它還是人本教育最為本質的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思品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任務。教師要改變原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注重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是學生民主和明智的選擇,是提高主體學習效率、增強學習密度、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學中合作活動的主體應當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不是老師和個別學生的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去,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把學生由傳統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表演、討論、實踐。

  如教學《節儉光榮》課上,學生互相交流,課前各自調查自己家庭一個月的主要消費情況,與父母討論各種消費的'合理性,再分組調查同學零用錢的使用情況。最終得出結論: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必需的消費是合理消費。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認識。

  教學十一冊《做個小小發明家》時,我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問題討論,從個人→小組→自由組合(幾個人)→再回到小組,討論出生活、學習、交通、通訊等諸方面的種種方法,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學習的欲望格外高漲,深刻領悟到“愛科學”的內涵。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這樣的自主學習,這樣的小組合作,使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鼓勵質疑問難

  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創造。教師要在面向全體,重視每一個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同時,給學生以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思維自由,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大膽思考,提問不同的見解。

  如教完第八冊《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一課后,我讓學生針對本課學習質疑問難。有的同學提出:“我們不知道那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都為他出謀劃策了:“可以先查查資料,了解一下那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可以請一個導游,讓他告訴你”;“不知者,不足為怪也!”……學生眾說紛紜,滔滔不絕,既深化了對本課的認識,又開啟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盡量多的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探索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包辦代替。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還應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與適當的點撥。

  四、著眼激勵發展性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復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系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看線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p.48、49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時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8+1.4,讀,說說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指出:小數點對齊后相加。

  二、學習新知:

  1、提前板書書上的4件商品的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

  說說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化簡)

  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

  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并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

  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

  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并板書:8-4.75

  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后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

  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

  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范其書寫格式。

  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么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后再算?

  (指出:被減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

  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

  3.4-2.65 8-2.6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第3題,讀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兩個問題。

  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嗎?

  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

  (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著;錯的打“×”,然后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

  再分別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題。讀題后,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

  四、檢查預習作業。

  五、布置作業:

  p.49第2題,p.50第5題

  (3)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p.51練習八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說說口算方法。提醒:豎式時可以把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口算時更側重整數部分和整數相加,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加。要看清楚數位。

  2、筆算:3.6-1.28= 7.18-3.6=

  學生列豎式計算,比較兩個計算。發現前面一題要補0后再減,后面一題可不用補0。

  3、小馬虎在計算3.56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3。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教會學生用還原思想解決這類問題: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學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數。

  2、第9題。觀察折線統計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左右,這是位體溫偏高的病人。……)

  分別計算:這一天,病人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從中午12時到下午4時,病人的體溫升高了多少攝氏度?

  這一天開始時與結束時,病人的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要引導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折線越陡說明變化越快;折線平說明變化慢。

  可按段數相差的格數,找到變化情況。

  相差不多的再通過算的方法來進一步確認。

  3、第10題。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再交流。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提問的范圍:提一些需要計算的問題,不要問如“哪個最貴?”之類的`問題。

  4、思考題:小力用豎式計算5.1加上一個兩位小數時,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得2.76。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的結果嗎?

  要求學生用剛才教的還原方法來解答。交流講評。

  三、檢查預習作業:

  對比練習: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學生看清楚位數再加減。

  四、布置作業:(略)

  (4)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p.52的例3,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例題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題組練習:4.3+7 4.3+0.7 4.3+0.07

  觀察后說說:(1)這組題有什么聯系?(2)通過這組題,你覺得做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學習新知:

  1、課前板書:水彩筆8.9元,筆記本3.6元,鋼筆6.4元,三角尺1.1元

  問:現在我要每件商品買一份,需要準備多少錢?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會有學生列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簡便的問題,指出: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要按照題中的順序,這樣可以不遺漏不重復。)

  觀察這些加數有什么特點?你準備怎樣算?

  (由于有預習,所以不少學生都會考慮簡便的問題。)

  板書簡便的過程:=(8.9+1.1)+(3.6+6.4)

  =10+10

  =20(元)

  問:為什么這里要用“( )”?

  說說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復習加法運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題中哪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那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指出:運用加法運算律,也可以使我們的小數加法變得更簡便。

  整數簡便計算一般是要把加數湊成整百整千數,而小數加法一般只要湊成整數就可以了。

  2、湊整練習:

  板書3.3,問:你能說一個小數和它湊成整數嗎?

  (2.7,0.7,8.7……)

  問: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得完么?指出:我們只要看小數部分,和0.3湊成整數的是0.7。為了統一,我們就用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來繼續湊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師依次板書上面的數,學生依次說出另一個小數,老師繼續板書)

  觀察完整的板書問:

  要湊整,你發現了什么?

  (看位數,位數一樣多的才能湊整;看末尾,末尾加起來是10,如果小數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來是10,前幾位加起來是9。……)

  問: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湊成整數?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簡便過程,并說說要注意的問題。

  2、五年級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賽跑4位同學的成績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們完成接力賽的總成績是多少嗎?

  問:你知道接力賽的總成績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樣算更簡便?

  (一般學生都會用湊整的方法來計算,但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觀察,發現通過移多補少,每一個成績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題:(p.54第1題)

  學生完成后,校對得數。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題)

  觀察題組,說說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選你認為計算簡便的那題算出結果。

  一起按順序口算出另一題,比較兩題結果是否相同,感受“簡便”。

  補充板書:a-b-c=?

  (1)=a-(b+c)=a-c-b

  舉例說說上面等式之間的聯系。記住連減可以改寫的形式。

  5、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讀題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師板書計算過程:=3.06-(0.18+0.32)=3.06-0.5

  說說這樣算行不行?為什么?

  四、檢查預習作業: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業:

  第3題

  (5)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53的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5~9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第5題)四五年級同學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讀題后讓學生列式,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級是已知的,五年級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級再算出兩個年級

  (2)13.5+1.35-2.8

  先假設五年級和四年級一樣多,再把五年級少采集的減去。

  觀察兩個算式,哪個更簡便?算出結果。

  2、(第6題)分別計算書上的4個問題。

  交流各個問題,注意有的學生會出現選錯商品價格的現象。

  二、學習例4,用計算器計算并探索:

  1、課前板書: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元 金額/元

  鉛筆 1支 0.80

  電池 4節 24.00

  鉛筆盒 15.40 15.40

  書包 1個 44.70

  面包 3.00 6.00

  問: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票,說說“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寫完整后,算出總金額。

  (可以用計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數據特點口算或筆算。)

  2、如果老師付出100元買這些商品,應找出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

  3、(第8題)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況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額,并算出合計數。

  指導學生看懂該份表格,區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個空格。

  討論:上月結余、合計收入、合計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額的關系。

  4、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找到不變的數:小數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變的數字及變的規律:整數部分是變的,它比最后一個小數的位數少1;它同時還是后面小數部分的8的個數。

  (3)按照發現的規律填出最后一題的得數。

  5、兩個小數的和是8,相差0.4,這兩個小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

  (1)畫線段圖(圖略),發現如果把8減0.4,得到的是兩個較小的數;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兩個較大的數。再除以2就可以了。

  (2)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平均數是4,要符合“相差0.4”,一個數要大0.2,另一個數小0.2

  (3)檢驗:兩個條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題:小華在計算一道小數減數時,把被減數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減數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錯誤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嗎?

  指名說說思考方法。明確:被減數少算了,結果也少算了;減數多減了,結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業(略)

  (6) 整理與練習(一)

  教學內容:p.56、5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激發學習的興趣。

  2、綜合運用有關負數、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廣泛應用價值,拓展知識面,提高正確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學生注意小數部分的不同位數,選擇這樣的既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第2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請平時多訂正的學生說說得數,有問題的再講具體的計算過程。

  3、簡便計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變加數的位置湊整數加比較簡便。(如第1、2、6題)

  (2)連減題,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也可以先減后面的數再減前面的數,要根據具體的數來定。說說第4、5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3)有加有減題。在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要帶符號“搬家”,舉例:第3題。

  指出:簡便計算的目的是要“簡便”,但如果不按規定隨意改變會出現錯誤的結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用不簡便算一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樣。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第4題,要求學生看懂圖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題,讀讀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其含義。

  依次回答書上的問題。

  3、第6題,簡單介紹“警戒水位”及相關概念。

  說說表格中的各數據分別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個數前,表示的是增加或減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減的意思。

  依次加或減,算出結果,并對照警戒水位,說說哪幾天的水位超過了。

  4、思考題:

  指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離,再加起來。

  (2)簡單介紹等差數列求和方法,并用該方法算出和

  比較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業:(略)

  ⑺ 整理與練習(二)

  教學內容:P58 7

  教學目標: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匯報;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 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5、 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向組長匯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數學教案13

  一、快樂ABC。

  1、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

  A、5克

  B、5千克

  C、5噸

  2、操場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還差()米是1000米。

  A、200

  B、600

  C、800

  3、體育課上,小華跑了100米用了()

  A、1小時

  B、17秒

  C、10分鐘

  二、計算。

  1、68厘米-9厘米=()厘米

  8千米2=()千米

  35秒+17秒=()秒

  2厘米-12毫米=()毫米

  5噸500千克-500千克=()噸

  2、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658+276700-537604-197438+562

小學數學教案14

  所以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學時,我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六一兒童節”聯歡會的會場布置引入新知教學,既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緊扣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學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積極創設情景,以激發學習熱情。本節課我盡量考慮低年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設計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情景,如:找聯歡會會場中的規律、畫一畫、圖一圖、找規律游戲、欣賞規律中的美等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動中學,在樂中學。

  二、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班級的學生中有聰明靈活的優秀生,也有較遲鈍緩慢的學困生,因此在課堂上我盡量照顧到學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優生帶動學困生,幫助學困生,以達到全面發展。當然我也經常請一些學困生嘗試回答問題,并給以鼓勵支持,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緊密聯系生活,學有用的數學。本節課我都是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開教學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學生最高興地“六一兒童節”,每年的兒童節學校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所以我就緊扣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展開了教學,學生不僅學得開心,也覺得意義深刻。在比如“欣賞規律中的美”這一環節,通過欣賞生活中一些有規律的事物,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本來我想讓學生有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喲規律的`事物卻不能在課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著讓學生當成課外的作業去完成,當然我也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老師布置得作業的。

  四、給與學習主動權,做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去探索規律,然后在集體的反饋中矯正,總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習,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儀顯示不夠清晰等原因,課堂中也出現了各種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學生看不清圖片的顏色,給教學帶來一定得麻煩;在比如由于學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擺一擺”的環節改成“畫一畫”,雖然學習目的同樣達到了,但總感覺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點緊張的情緒,把學生在操作時放點輕松的音樂讓他們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的這一環節也給漏掉了,只有操作,沒有音樂等等。這一系列的不足之處,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學經驗有限而引起的,這有待于以后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格物體。

  2、通過涂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4、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難點: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

  學具: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探究意識

  1、師:小朋友們,有誰知道明天是什么節日?(六一兒童節)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學校準備舉行一場聯歡會,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可高興了,都行動起來了,看課件演示:彩旗、燈籠和彩花。

  同學們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麗的燈籠,有的折了各種顏色的花兒,想把會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們覺得這些東西這樣擺放好嗎?(不好)為什么呢?(因為不整齊)

  是啊,他們擺放得不整齊,如果能夠按照一定得規律進行擺放,一定會更美麗的。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感知規律——認識簡單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能夠找出這幅圖里藏著的規律。

  (1)、四人小組討論聯歡上的規律。

  (2)、學生匯報:

  紅旗的規律:黃紅黃紅黃紅黃紅……

  彩燈的規律:黃紫黃紫黃紫黃紫……

  花朵的規律:紅綠藍紅綠藍紅綠藍紅綠藍……

  小朋友隊伍的規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學生匯報,教師課件演示。并說明找規律的方法,用虛線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幾組。

  3、教師小結,明確“一組”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彩旗、燈籠、小花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像燈籠這樣一黃一紫、彩旗的一黃一紅、小花的一紅一綠,和小朋友隊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們黑板上的兩朵黃花,一朵紅花,我們都把他們叫做一組。(板書:一組,齊讀:一組)

  當我們找到圖形排列的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復地排列(板書:重復),如果是我們就說他是有規律地排列。

  3、教學例2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能夠又對又快地找出圖里的規律,有幾只小動物們聽說;了,都來了,他們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他們也帶來了很多的數學問題,并要求誰能夠幫他們回答這些數學問題,他們就和哪個小朋友做朋友呢?你們想認識他們嗎?(想)那就一起看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小白兔和書本第88頁的例2。

  (1)學生嘗試畫一畫。

  (2)全班交流。

  4、教學例3。

  課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學生嘗試圖一圖。

  (2)全班匯報交流。

  (3)完成課本89頁上面的“做一做”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畫一畫規律:

  師:小朋友們的眼睛真是太厲害了,個個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覺得小朋友太聰明了,于是他帶來幾道更難得題目,有信心完成嗎?(有)請把你的小手拿出來,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圖出美麗的規律嗎?請你打開書本89頁和水彩筆,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你喜歡的規律,先想一想你想畫怎樣的規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開始畫了。

  ①學生畫規律,師巡視,并注意表揚動作比較快的同學和提醒速度(畫好的同學坐端正,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比一比哪個同學的動作最快。)

  ②匯報展示:(選幾幅有代表性的)請小作者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其他同學找規律,并說說下一個圖形會是什么。)

  四、游戲激趣,沖向另一個高潮

  師:同學們覺得找規律好玩嗎?(好玩)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來玩一個更有趣的游戲呢,想玩嗎?(想)

  課件演示前兩組圖片,學生根據規律猜出下一張圖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規律。

  師:同學們知道嗎?規律不僅很有趣,而且還很漂亮呢?我們一起來欣賞規律的美吧!(課件出示)

  師:誰也能像這樣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呢?

  五、總結延伸,拓展新知。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僅學會了找規律(板書:找)小手還能畫出美麗的規律,做出有創意的規律。有規律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們課后能夠多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美麗的事物,下課。

  教后反思:

  本節課是比較有趣,聯系生活比較緊密的一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規律其實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由于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材第142—143頁的內容,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三十二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并會作平行四邊形的高。

  3、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全班齊練:畫平行線。指名板演。

  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作出下面三角形的高,并指出高和底。指名板演。

  二、教學新課

  1、(投影出示下圖)請大家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相同點?

  2、這些圖形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板書:四邊形)

  3、我們學過哪些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揭示課題:平行四邊形)

  4、打開教材第142頁,請同學們用三角板和直尺檢驗一下平行四邊形的每組對邊,你發現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再量一量每組對邊的長度,你又發現了什么?(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

  5、那么平行四邊形究竟是一種怎樣特殊的四邊形呢?(向學生指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所以說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6、怎樣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7、做教材第143頁的“做一做”第2題,指名在釘子板上圍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8、老師出示長方形木框。要求學生拿出用硬紙條做的`長方形框。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觀察,拉成了什么圖形?兩組對邊平行嗎?用三角板檢驗。角的大小變了嗎?

  9、我們說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邊形就具有易變形、不穩定性的特性。

  10、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11、老師投影:放縮尺和卡車拖車連結部分圖。講解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特性的應用。

  12、打開教材第143頁,自學。回答: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區別?

  13、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

  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既然說“一條邊上的一點”就可以是任意一點,不像三角形的高是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對邊引垂線”。所以作平行四邊形的高,以下情況都對。只是一般情況下我們是從一個頂點出發作對邊的垂線。

  14、想一想:在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中間能作幾條高?(無數條)

  15、做教材第143頁“做一做”第1題。先檢驗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不能憑眼睛看。再作平行四邊形的高,要求作不同方向的高,每個圖作2條高。

  16、投影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嗎?能不能說長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區別在哪?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17、老師指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老師板書)

  三、課堂小結

  1、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它有什么特性?

  2、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3、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有怎樣的關系。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十二的第1題,自己拿出小棒擺得試試看。可以擺成什么圖形。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2題。獨立完成,老師巡視輔導。

  3、做練習三十二的第3題。自己動手,看誰拼得方法多。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