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經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五、作業設計《練習與測試》連加、連減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110頁的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可以用交換加數的方法和想大數加小數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用9、8、7、6加幾技能學習的計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教具準備
軟件
教學重難點
掌握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歌謠
2.口算(計算機顯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計算機顯示:8+9=?讓學生口算并說思考過程,電腦演示各種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用了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這節課,我們繼續用這些方法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板書:20以內進位加法)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學習。
a.師問:5+7等于多少?怎樣計算呢?
b.學生獨立試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討多種計算方法。
d.學生匯報各種算法,教師板書。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書)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書)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書)
e.看看每種方法有多少同學選擇。
f.師指導:同學們在計算時喜歡哪種方法并能計算準確,就選擇哪種方法。
2.小組合作,探究5+8、4+8、3+9。
a.學生分析每道題的算法,把得數寫在書上。
b.匯報不同的算法,師板書。
3.討論:在20以內進位加法中除了例題中寫出的.,5加幾、4加幾、3加幾、2加幾的題還有哪些?
師提示1:20以內是指得數從11到20。
師提示2:進位加是指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生根據提示匯報:(師板書)
a.5加幾有:5+6 5+7 5+8 5+9
b.4加幾有:4+7 4+8 4+9
c.3加幾有:3+8 3+9
d.2加幾有:9+2
學生搶答匯報得數。
4.看書質疑。
5.做一做。
a.看圖列式。
學生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注:此題可以一圖四式,學生說哪種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學生自己做題,觀察上下兩道題有什么規律。通過觀察,發現加數調換了位置,和不變。
6.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運用了很多方法來計算,有湊十法、還有調換加數位置,想大數加小數,只要計算準確,無論用哪種方法都可以。
練習
1.先說得數,再說算式。(練習二十一第1題)
每個圖形的角上都有一個數,用外面的數加里面的數。按照外面的數變化的順序先說得數,再說算式。
學生匯報。
2.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練習二十一第2題)
時間一分半,答完之后對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學生自己出題,其他同學搶答。
4.數學游戲。學生依據得數舉算式卡片。說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小學數學教案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學生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本思維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探究并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為達到這一目的本教學作如下設計:
1、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中,學生列出算式以后,先不做講解,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嘗試計算,再通過交流算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明確算法的優劣,從而激發學生尋求最佳算法的強烈愿望。
2、重視對“破十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親自動手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破十法”的理解,使學生能熟練運用“破十法”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計算速度。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參加過游園會嗎?你們在游園會中看到過哪些有趣的場景呢?說出來跟同學們分享一下。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例1情境圖。
師:許多同學都圍在小丑身邊買氣球,那么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丑手中有多少個氣球,賣了多少個氣球吧。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能根據了解到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還有幾個?
(3)引導學生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5-9。
(5)思考:說一說這道題和以往學過的十幾減幾的題有什么不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的同時,將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探究。
師:怎樣計算15-9呢?下面請大家獨立思考,想辦法進行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預設
生1:因為9+6=15,所以15-9=6。(想加算減法)
生2:10-9=1,1+5=6。(破十法)
生3:15-5=10,10-4=6。(平十法)
生4:15-10+l=6。
3、學習“破十法”。
師:在這些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算得又快又準呢?
預設
生:我認為第二種算法算得又快又準。
師:我們給這種算法起個名字,叫做“破十法”。現在請大家看課件,了解運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課件演示,學生觀看)
師:現在請你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運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做。
預設
生:我先擺出1捆小棒,再擺出5根小棒,因為5減9不夠減,所以得把1捆小棒打開,從里面拿出9根,也就是10減9等于1,剩下的1根小棒再與其余的5根小棒合起來,就是6根小棒。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運用“破十法”計算15-9的過程嗎?
預設
生:計算15-9,因為被減數個位上是5,不夠減9,所以先算10減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
小結:計算十幾減9,先算10減9等于1,再用1加上被減數個位上的數。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學生自主嘗試計算,再彼此交流算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然后重點強調“破十法”,使學生感受到這種算法的優越性,最后通過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熟練掌握“破十法”,提高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的開放(創設情景)
1、游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后,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松、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二、展開的開放
1、探求知識
①請學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②讓學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議:這些數的個位上數字有特征嗎?
(個位上的數字是0、1、2、3每個數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③任意寫出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如:162
讓學生變換數字的位置,問:你發現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識
①引導:能被3整除的數,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系?
②分組交流,發表觀點:
(初步認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斷下面的數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判斷后,通過演算驗證)
④學生看書釋疑
議:書上用什么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現知識,獲得結論,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沖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現特征 ,產生第三次認知沖突。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
三、應用的開放:
1、應用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數能被3整除,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寫出幾個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
2、開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個數中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23□5 127□ 3□6□ 5□□0
②你能寫出幾個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征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折紙操作與通分的活動過程,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學會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及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良好的動手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增進小組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預習要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和 和
回憶:什么是通分?通分時,用誰做公分母?
2、計算下面各題
通過練習,誰來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通分。
通分時,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計算最簡便。
(2)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2)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問:為什么要將異分母變成同分母?
(4)課件演示計算過程,理解算理
4、即時練習
3/4+5/8
9/10-1/6
5、歸納算法
提問: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課件出示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課本試一試
請學生先計算再說一說淘氣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數學小醫生
3、算一算
2/3+1/8
3/4-1/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巡視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四、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2、你認為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要注意些什么?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把它們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減)。
2、在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組織學生借助圖形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法,在探索與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應該注意的事在通分時為了計算簡便,應選擇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小學數學教案6
課題:比大小
教學內容:P17-P18,練習三5、6、7、8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預習:
1、數出17頁圖中的猴子、桃子、梨和香蕉的數量,寫在書上。
2、你能用“同樣多”“多”“少”表示出它們間的關系嗎?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交流匯報: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做一做:p17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圖,在說一說,最后再填寫。
(二)課中休息,玩游戲:
玩搶凳子的游戲,其實其中也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識含于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17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19頁練習三第6、7、8題
3、完成19頁第5題。
4、拓展訓練:完成19頁思考題:他說的對嗎?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小學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6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游戲以及操作練習活動,復習6以內的組成和5以內的加減運算。
3、逐步提高運算的速度以及正確性。
活動準備:
教具:6以內的數卡以及5以內的加減算式。
學具:幼兒用書第一頁,鉛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復習6以內的組成。
6分成不同的兩份有幾種分法,是哪幾種分法?
2、師生共同玩“碰數”游戲,鞏固復習6以內的組成。
游戲2—3遍后,可更換數字“6”“4”,提醒幼兒口報的數字和老師包的數字合起來與卡片上的.數字一樣多。
3、復習5以內的加減。
4、游戲:開快樂火車。
鼓勵幼兒快速報出算術卡片上的得數。
二、操作活動。
看分合式,填空格。
三、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對整潔、正確的作業進行表揚和獎勵。
活動剛開始,幼兒注意力有點分散,這也許是剛開學的原因吧,不過后來在玩“碰球”游戲時,幼兒的注意力馬上集中了上來。
操作活動時,幼兒做的很認真,不過坐姿有點不好,有部分幼兒的頭太低,另外有一個小朋友盡然趴在桌子上做作業,很多幼兒需要老師的不斷提醒才能改正過來。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玩一玩、算一算、找一找等方法練習了6以內的組成,并通過游戲等形式幫助幼兒加深了6以內的組成,以及復習、掌握了5以內的加減。另外在今天這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表現的很認真,能積極參與活動,情緒愉快,連平時能力較弱的孩子,如蔣錦濼、沈嘉翮等幼兒也主動參與了活動。操作練習時,大多數孩子能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作業,有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小朋友需要老師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作業。同時,也出現個別孩子抄襲別人作業的現象,有待以后的引導。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用遷移的學習方法,主動探索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2.會用多種方法來口算,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優化大數加小數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思路: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復習鋪墊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師想帶大家去兒童樂園,想去嗎?這里有幾張入場券,成功闖過下面三關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費的入場券。
(1)第一關(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關(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說一說9+4的計算過程。
(3)第三關(說一說)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恭喜大家!這么多人都拿到了兒童樂園的入場券,沒拿到的,也別泄氣,后面還有機會。你們知道兒童樂園都有什么好玩的嗎?
碰碰車8元激流勇進7元水上滾球5元
旋轉木馬6元觀覽車4元過山車9元
請在上述項目中選擇不同的兩項,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
(1)要求玩碰碰車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怎樣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難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學情預設:
①從8開始,接著數9、10、11、12、13;
②從1開始數,1、2、3、4、5……、13;
③用小棒從左邊拿出2根放在右邊湊成10,10與3合起來是13;
④用小棒從右邊拿出5根與左邊湊成10,10與3合起來是13.
(4)擺一擺
請用小棒操作的同學到臺前擺給大家看一看。
追問:為什么要從左邊拿2根放在右邊?為什么要從右邊拿5根放在左邊。
(5)體驗算法:出示兒童樂園的游戲項目:
碰碰車8元激游勇進7元水上滾球5元
旋轉木馬6元觀覽車4元過山車9元
請選擇不同的兩項,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并說一說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學情預設:
①玩碰碰車和激游涌進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車和旋轉木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車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車和觀覽車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進和觀覽車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進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進和旋轉木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轉木馬和水上滾球一共多少元?6+5=□……
(6)優化算法
①7+6=□,請你想一想,怎樣算比較快?
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顧比較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可以用湊十法。
不同點:9加幾是把9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
8加幾是把8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分成2和幾;
7加幾是把7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分成3和幾;
6加幾是把6湊成10,把第二個加數分成4和幾;
③優化算法:
在做8、7、6加幾時,可用“拆小數、湊大數”或“拆大數、湊小數”的方法,大家認為哪一種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種方法計算。
(7)你覺得玩碰碰車和過山車一共多少元?
8+9=□(說一說你的算法)
學情預設:
①把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和7合起來就是17
②因為9和8=17,所以8+9=17
小結:在做計算時,可用“湊十法”來計算比較快,也可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來計算。
三、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劃線的要求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生獨立在書上算
(3)校對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歸納小結,完善認知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8、7、6加幾的題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學數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位數減法連續退位的算理,能熟練使用此算理正確計算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發現被減數中間位置有0的多位數減法運算的算理的過程,感受由猜想到驗證的數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收獲通過合作與探究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
難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多位數減法的驗證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晚上都看浙江衛視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歡哪位明星呢?
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了喜歡他們的觀眾人數。其中,喜歡鄧超的有413人,喜歡Baby的有379人,喜歡李晨的'有158人。你們能快速幫老師算出來喜歡Baby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個么?喜歡鄧超的人又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師生互動:同學們可能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結果,在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多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及退位減。
提問1: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說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問2:哪位同學能說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下幾種特別的多位數減法(板書多位數減法)
老師還看到,喜歡陳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樣的辦法告訴老師喜歡陳赫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學們前后四人結為一組一起來討論一下,3分鐘過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提問1:老師看到有的小組在討論時按照原來的方法,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一當十時遇到了困難。3不夠減向前退1時,發現十位是0,沒法退了,那怎么辦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位是0沒法退1當10時,再繼續向前一位退1當10,此時十位變成了10,拿去1給個位,個位變成了13,13減8余5,十位剩9,減5余4,百位退1后剩3,減1余2,所以403-158=245。
追問1:哪位同學能說一下403-158在計算時和我們前面學習到的多位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個位不夠減應該連續向前退1進行兩次。
追問2:同學們能否用學習過的方法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預設一:158+245=403
預設二:403-245=158
3、講解原理
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連續退位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需要連續退位。
4、應用原理
提問:現在老師還知道喜歡祖藍的人最多了,總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歡祖藍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問: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他發現了什么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被減數末尾兩位都為0時,也是需要連續退位的。
5、小結作業
提問:同學們通過本節課都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呢?
作業:同學們課下自己編一道中間有0的被減數的減法題目,回家考考我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聰明呢?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并通過思考還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后,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后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并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后,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后,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匯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余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發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教學重點: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弄清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
2、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有括號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C、講授新課: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問:1、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校對。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問: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獨立完成。校對。
3、做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鞏固練習: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抽兩名學生板演。
E、課堂小結:
在既有中括號,又小括號應該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業:
P - 52 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一、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二、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組開火車形式看口算報得數。
2、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B、比較訓練: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說一說每題的計算順序。
2、括號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4、校對,錯的說出錯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數: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每題求X的'依據什么?
D、應用題:
P - 53 第五題:
1、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先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兩人相互討論。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業:
P - 53 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二)
一、教學目標:1、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二、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簡便運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錯的原因。
B、四則混合計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3、校對,錯的訂正。
C、文字題:
2.5 乘以 6.6與1.4的和,積是多少?
1、求什么?積是哪兩個數相乘?
2、所以我們要先求什么?
3、列式計算。
D、應用題講解:
P - 55 第十二題:
1、要求平均每天的營業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們 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哪些方面還掌握的不夠呢?
F、拓展題:
先讓學生討論完成。
G、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
小學數學教案12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四)、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五)點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七)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國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73頁—75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認識“倍”的學習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會比較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2.讓學生學會分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觀察、比較、推理、遷移、有條理地敘述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4.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紅色和藍色磁性圓片若干。
學生:練習紙1張、紅色圓片8個,藍色圓片8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課前談話引入情境圖
師:花壇里最先開放的是藍花和黃花。一起數一數,藍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
你能說說藍花與黃花朵數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回答:黃花比藍花多4朵,藍花比黃花少4朵)
揭示:藍花與黃花的朵數之間還有著“倍”的關系。
板書課題:倍的認識
二、操作探究、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一)“圈一圈”中建立“倍”的概念
1.教學例1
談話:如果把2朵藍花圈起來看作1份的,黃花有這樣的幾份?
學生在練習紙上圈一圈。
指名回答:黃花有這樣的幾份?你是怎樣圈的?
電腦演示圈的過程。
像這樣,(板書)藍花有2朵,
黃花有3個2朵,
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談話:現在,誰能用“倍”說說藍花與黃花朵數之間的關系?
指名練習說。
2.通過變式,進一步認識“倍”,突出本質屬性
(1)改變幾倍數,及時類比,形成概念
(課件出示增加4朵黃花)
提問:現在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 )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
在練習紙的第2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黃花有( )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 )倍。
匯報:黃花有(5)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5)倍
反思:
(出示兩幅圖)
同樣都是2朵藍花,剛才我們得到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現在怎么又變成5倍了?
黃花如果有10個2朵呢?有100個2朵呢?
(2)改變一倍數,凸顯本質,強化概念
(藍花又開了一朵)
談話:還是黃花和藍花比,小兔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2倍;小豬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到底是3倍、還是2倍呢?你同意誰的說法?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繼續設疑,和例題比較,引導學生辨析。
全班匯報交流
小結:看來,在圈的時候不能隨意去圈,得根據一份的朵數來圈。
(二)“擺一擺”提升“倍”的認識。
情境:小猴要考考大家了(出示8個紅圓片),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幾倍?
猜測:藍圓片可能擺幾個,紅圓片能正好是藍圓片的幾倍?
思考:(出示2個藍圓片)如何調整紅圓片,使我們一眼就看出是幾倍?(課件演示)
操作:藍圓片還有可能擺幾個?拿出自己的圓片擺一擺,再和小組同學說一說你的擺法。
展示并介紹不同的擺法:
藍圓片擺4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2倍;
藍圓片擺1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8倍;
藍圓片擺8個,紅圓片的個數是藍圓片的1倍
對比辨析:紅圓片始終沒變一直是8朵,怎么它和藍圓片的.倍數關系發生變化了呢?你發現了什么?(突出理解:1份數在變化,倍數也在變化)
三、自主探索、探究“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方法
1. (出示情境圖)紅花12朵,藍花3朵。
談話:把紅花和藍花比一比,你能知道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嗎?
追問:4倍?你們都認為是4倍嗎?說一說你的想法。
(1)圈一圈的方法
學生說出自己在腦海里圈圖的方法,問:你們是怎么圈的,紅花圈出了幾個3朵?
課件演示:把花排整齊,驗證圈的方法。
(2)列算式的方法。
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板書算式:12÷3=4(倍)
追問: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計算的呢?
結合圖進行引導:要求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其實就是想12里面有幾個3(出示:12里面有幾個3)。
動畫介紹:“倍”用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不是單位名稱。
2.變式練習,體現除法計算的優越性。
師:如果有更多的紅花和藍花,你會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出示問題:紅花45朵,藍花9朵,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
學生嘗試完成、集體交流。
為什么不圈一圈了呢?
揭示:在這里,用計算的方法更為簡便。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連一連、填一填(數學書7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師追問:紅蘿卜為什么要4個一連?
2.考眼力
(1)出示3根不同顏色的帶子。
提問:你能發現其中的倍數關系嗎?
搶答:( )帶子的長是( )帶子的( )倍。
(2)變式:紅帶子剪成和綠帶子一樣長。
提問:你又能發現什么新的倍數關系?
揭示:當兩個數量一樣的時候,它們之間是互為1倍的關系。
五、回顧總結、知識延伸
比較:出示藍花、黃花相差關系與倍數關系比較圖,全課總結。
延伸:結合班級人數,用“倍”說一句話。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藍花有2朵,
黃花有3個2朵,12÷3=4
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五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運動(三)》P83頁《旋轉三要素》。本課計劃1個課時。
2、教材的編寫意圖: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圖形的旋轉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將進一步學習圖形的旋轉和平移,因此,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旋轉的方向,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會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描述線段的旋轉。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觀察、討論中,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旋轉的含義和旋轉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體會旋轉的含義,理解旋轉的三要素。
二、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的教學手段。教學中,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花樣滑冰選手金妍兒的旋轉舞蹈視頻。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她在不停地旋轉。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設計意圖】 這樣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很自然的就將學生帶入新課中。
二、、探究新知
1、復習簡單的旋轉現象。
A、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你還記得旋轉的含義是什么嗎?
學生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B、大家能舉幾個例子嗎?
教師指名回答。
C、老師身上有樣東西在運動時也在旋轉,你能找出來嗎?
學生認真找。找后指名回答。
2、講解例1,明確確旋轉三要素。
出示時鐘。
師: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那我們這節課就借住時鐘進一步認認識旋轉。
(1)認識旋轉要素——旋轉方向
教師:同學們都應該觀察時鐘的指針的旋轉動運,那你們知道它是按什么方向運動的嗎?
學生小組交流,可得出:指針是按順時針方向方向旋轉的。
教師:不在人為的干涉下,指針會逆時針運動嗎?(不會)
教師:時鐘中的時針只會順時針運動,這就是指針的旋轉方向。
(板書:旋轉方向)
教師組織學開展“聽口令做動作”的活動;讓學生先平伸右臂,用動作表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再平伸左臂做一次,親身體驗順時針運動、逆時針旋轉。
(2)認識旋轉要素——旋轉中心
教師指著時鐘的中心。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個位于時鐘的中心,時鐘和分鐘都沿著它轉,這就是時鐘的旋轉中心。
(板書:旋轉中心)
(3)認識旋轉要素——旋轉角度
課件動態出示甲時鐘指針從“12”到“1”,乙時鐘指針從“12”到“3”。
引導思考:
A、注意觀察,甲、乙兩個時鐘的指針分別是怎么旋轉的?
指名說一說指針的旋轉過程。
B、兩個鐘面上都是指針在旋轉,在旋轉過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教師:學習了上面的內容,同學們能描述指針從“12”到“1”的旋轉嗎?
學生思考得出:當指針從“12”到“1”時,指針順時針繞著中心轉過了30°。
教師:你怎么知道旋轉了30°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指針繞點O旋轉一周共360°,一共12個大格,從“12”到“1”是1個大格,即旋轉了:360°÷ 12 = 30°。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的旋轉時,要注意旋轉三要素: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板書: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實例入手,在看似簡單的變化中請學生比較不同之處,形象地感知、體會旋轉的三要素。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例題。
2、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1)先出示左邊的圖,再出示右邊的圖。
教師:左側有車通過,左側車桿怎么變化呢?
預設:左側有車通過,車桿繞點O順時針旋轉90°。
教師:汽車已經通過,車桿又回歸原位,車桿又是怎么變化的呢?
(2)請一個學生來當車閘,演示右側有車通過,請大家說一說車桿是怎么變化的。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左、右側通車時旋轉方向、旋轉中心、旋轉角度的相同和不同。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課件動態出示時鐘,完成練習。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5頁第1題、第2題、第3題。
5、欣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圖片及旋轉大樓。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不斷完善對指針旋轉的描述,加深對旋轉的理解。
四、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