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參觀數學學校,提出分7個桃,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7/3=2(盤)1(個)
2.提出分17個蘋果的'問題,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結果,學生說答案并寫出算式。
17/3=5(盤)2(個)
3.80個梨,每盤放3個,能放幾盤還剩幾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具體操作過程太煩瑣,產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需求。
老師動畫演示分的過程,分到6盤時,問學生分完了沒有,從而使學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計算有余數除法很麻煩。
4.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⑴回到例題:有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 )盤,還剩( )個?
⑵提問:怎樣列算式?
⑶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⑷交流反饋下面的問題: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豎式里的6、1怎么得來的?
③ 出示學生的錯誤寫法,讓學生改正。
④ 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還剩幾個?行嗎?
⑸小結:今后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可以用豎式計算。在計算時關鍵要看被除數里最多有幾個這樣的除數。
2.教學試一試。
數學學校布置教室:老師有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樣列式?
⑵用剛學到的試商方法獨立計算。學生嘗試計算。學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學生的豎式,相互評價,并交流如何試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⑴比較例題和試一試中每道題里余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先找到每題中的商和余數,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把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的發現嗎?
⑵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如果余數大,就還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數算式中,如果除數是4,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4,除數可能是幾?
小結: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走進數學學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學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每組做兩題。
學生做完之后,老師出示答案,學生核對,并說說是怎么想到商幾?
比較上下兩行題目,發現有什么區別?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參觀數學學校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2、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學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個果凍平均分給9個好朋友,每個小朋友分6個。夠不夠?為什么?還差幾個?50個小朋友可以分幾個?還剩幾個?剩下的分給2個小弟弟,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張牌,每次最多拿3張,最少拿1張。誰拿到最后一張為輸。
讓學生回去思考這是為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8.3 同底數冪的除法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教科書中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從計算 和 這兩個具體的同底數的冪的除法,到計算底數具有一般性的 ,逐步歸納出同底數冪除法的一般性質.教師講課時要多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運算出結果,接著,讓學生自己舉幾個例子,再計算出結果,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同底數的冪的除法法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性質的獲得過程,掌握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會用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進行有關計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了解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意義,知道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規定的合理性.
過程與方法
在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提高數學素養.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一種液體每升含有1012個有害細菌,為了試驗某種殺菌劑的效果,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發現1滴殺菌劑可以殺死109個此種細菌.要將1升液體中的有害細菌全部殺死,需要這種殺菌劑多少滴?你是怎樣計算的?
[師]1012÷109是怎樣的一種運算呢?
通過上面的問題,我們會發現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和現實世界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性質.
二、了解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及其應用
一起探究:計算下列各式,并說明理由(>n).
(1)
(2)
(3)
(4)
[師]我們利用冪的.意義,得到:
(1)
(2)
(3)
(4)
[生]從以上三個特例,可以歸納出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a÷an=a-n(,n是正整數且>n).
[生]小括號內的條件不完整.在同底數冪除法中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問題:除數不能為0.不然這個運算性質無意義.所以在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中規定這里的a不為0,記作a≠0.在前面的三個冪的運算性質中,a可取任意數或整式,所以沒有此規定.
[師]很好!這位同學考慮問題很全面.所以同底數冪的除法的運算性質為:
(a≠0,、n都為正整數,且>n)運用自己的語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
[例]計算:
(1) (2) (3) (4)
三、探索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 8=2( ),
100=10( ), 4=2( ),
10=10( ). 2=2( ).
猜一猜
1=10( ), 1=2( ),
0.1=10( ), =2( ),
0.01=10( ), =2( ),
0.001=10( ). =2( )
大家可以發現指數不是我們學過的正整數,而出現了負整數和0.
正整數冪的意義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乘,如an(n為正整數)表示n個a相乘.如果用此定義解釋負整數指數冪,零指數冪顯然無意義.根據“猜一猜”,大家歸納一下,如何定義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為正整數).
[師]a在這里能取0嗎?
[生]a在這里不能取0.我們在得出這一結論時,保持了一個規律,冪的值每縮小為原來的 ,指數就會減少1,因此a≠0.
[師]這一點很重要.0的0次冪,0的負整數次冪是無意義的,就如同除數為0時無意義一樣.因為我們規定:a0=1(a≠0);a-p= (a≠0,p為正整數).
我們的規定合理嗎?我們不妨假設同底數冪的除法性質對于≤n仍然成立來說明這一規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數冪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規定100=1.一般情況則為a÷a=1(a≠0).而a÷a=a-=a0,所以a0=1(a≠0);
而a÷an= ( 因此上述規定是合理的. [例]用小數或分數表示下列各數: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四、課時小結 [師]這一節課收獲真不小,大家可以談一談. [生]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指數還有負整數和0指數,而且還了解了它們的定義:a0=1(a≠0),a-p= (a≠0,p為正整數). [生]這節課還學習了同底數冪的除法:a÷an=a-n(a≠0,,n為正整數,>n),但學習了負整數和0指數冪之后,>n的條件可以不要,因為≤n時,這個性質也成立. [生]我特別注意了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幾個性質,都有一個條件a≠0,它是由除數不為0引出的,我覺得這個條件很重要. [師]同學們收獲確實不小,祝賀你們! 五、課后作業 課本 A組3、4,B組2、3 六、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底面的觀察,及摸一摸、畫一畫等體驗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在現實有趣的學習情境中,經歷面從體上剝離下來的過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積木若干,水彩筆、紙張、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釘子板,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作好鋪墊 1. 談話:小朋友們,愿意到王老師家去做客嗎?那今天先參觀一下我的家,這是我家的兒童房。(課件演示兒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頁例題中積木搭成的物體) 2. 提問: (1) 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 仔細觀察,用到了哪些積木,你能把這些積木按形狀分一分嗎? 教師呈現用積木搭成的實物,指定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別請學生說一說每種形狀的名稱。(三棱柱不要求說出名稱,只要能區分開來就行) 3. 小結:這些積木按形狀可以分成四類。下面一起來重點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 【評析:用到老師家做客的方式導入,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課件定格在積木搭成的物體上,不經意中呈現了學習內容。讓學生尋找各種認識的物體并進行分類,有效地喚起已有的知識儲備。在此基礎上,引出重點研究的內容,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二、 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 引導: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木。請選擇一塊自己喜歡的積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形狀的積木,摸上去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自主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讓學生拿著積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說一說感受。學生可能說出:長方體的面長長的、平平的;正方體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圓柱的底面圓圓的、平平的,側面是彎彎的。 2. 談話: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把這些平平的面畫下來呢?這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白紙、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請小朋友先在小組內議一議,用什么方法畫下這些面,再分工畫一畫。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想的方法多。 學生小組合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 學生在畫圖形時,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放在紙上,沿著它的邊畫下來,得到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2)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3) 把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或圓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紙上,得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 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圖形貼在黑板上。(交流時,著重讓學生演示沿著邊畫長方形、正方形或圓的過程,并讓每一個學生都照樣子畫一畫。展示學生作品時,注意選擇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張貼的位置也不要有規律) 3. 談話: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呀!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上得到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把這些圖形分一分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 提問:每一類圖形,分別叫什么名稱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一類圖形下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并揭示課題:認識圖形) 5. 談話: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與這些圖形見面。(出示試一試)看,這里有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你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圓嗎? 在學生回答時,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長方形。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評析:為了讓學生很好地感受面與體的聯系和區別,教師設計了兩個活動:先讓學生觸摸物體的面并交流直觀感受,初步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種工具,讓學生自主地把面從體上剝離下來。針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操作工具,思考怎樣操作,并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通過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實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共享,加深對面附著于體的感受。在揭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名稱時,先讓學生分一分,體驗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有形狀、大小的不同。】 三、 操作鞏固,加深認識 1. 圍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操作。在交流時,教師出示一個圍錯的正方形,讓學生說出錯誤,體會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 提問:在這樣的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學生試著圍一圍) 2. 畫圖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 學生活動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3. 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這里有哪些圖形,如果把這些圖形用顏色分開來,你認為用幾種顏色合適?請小朋友先用水彩筆給這些圖形涂上顏色,再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多少個,填在表格里。 【評析:由于學生還不能用規范的語言表述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征,因此,很難回答為什么這個圖形是長方形等類似的問題。在教學時,通過圍圖形、畫圖形、給圖形涂色分類等有層次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體會圖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 拓展練習,創新提升 1. 用正方體畫正方形。 (1) 讓學生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正方形。 (2) 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正方形,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先在小組說一說,再集體交流) 2. 用長方體畫長方形。 拿出一個長方體,提問:你能用這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嗎? 提問:比一比畫出的這些長方形,你有什么發現? 3. 說一說:在我家書房的墻上貼有一些圖案,說一說,每個圖案分別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每種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個?(課件出示用長方形、正方形及圓拼成的圖案) 4. 拼一拼:小朋友們,你們想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一些圖案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請同學們從信封里拿出來拼一拼,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拼好后,給你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展示交流:讓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介紹作品,并請其他學生說一說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 【評析:讓學生用正方體和長方體畫正方形和長方形,既加深了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又初步滲透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些特征。讓學生欣賞書房場景中由不同圖形組成的圖案,為下面拼圖案的活動提供了范例。利用學到的平面圖形,發揮想像,創作出一幅漂亮的圖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對圖形的感受。】 總評 整節課,創設了參觀老師家兒童房和書房的情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課堂學習更有趣味。通過在紙上畫、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這些學生喜愛的方式,讓學生經歷面從體中剝離下來的過程,并通過分一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形狀、大小的圖形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通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和給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通過圖案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靈活拓展,從創造中提升。 教學內容: 集合的有關思想(課本第108頁的例、練習二十四的第l、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學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被學生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 教具準備: 利用教具,學具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今天老師將把同學們帶人“數學廣角”,讓同學們去認識體會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讀懂統計表。 教師用電腦課件出示統計表,列出參加語文興趣小組和數學興趣的學生名單。 說一說:從統計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議一議:三(1)班共有多少人參加了這兩個課外興趣小組? 教師引導:看來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可以用圈來表示: (2)認識集合圈。 ①用多媒體課件分別出示兩個集合圈。 ②讓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畫出集合圈,填上相應的學生姓名,然后再匯報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多媒體顯示填寫內容。并讓學生說一說兩個圖中所表示的意義。 ③提出問題: 有的學生姓名在兩個集合中都有,應該如何來表示才能更直觀、更形象、更簡單呢? 教師利用電腦課件再出來二個空白集合,并填上學生姓名再合并。 問:你們知道這個圖的意思嗎?(讓學生大膽猜想,說出自己的想法)。 填寫完成后,再讓學生說一說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然后再引導學生將集合圈和統計表進行比較。 (3)列式計算。 通過以上分析、討論,學生已經明白楊明、李芳、劉紅這三位學生既參加了語文興趣小組又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所以是重復的,在計算點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學生列式計算,并說說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運用 1、課內外作業: 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 第1題,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動物的不同屬性“"會游泳的”和“會飛的”把它們進行分類。然后再要說一說中間位置“表示什么”。 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先把兩天進的貨中重復的部分找出來,然后再計算兩天一共進了多少種貨。學生計算的時候可以用加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直接點數。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2)題的結果。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1)題有什么關系,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系密切的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說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為什么這樣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幾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為標準,分別觀察上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匯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說: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的規律,并與書上的規律比較。 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并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著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說: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給30只猴子怎么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說: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據是什么?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5.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說: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請到臺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一下,我們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還可以怎么改呢?在做過一些類似的`活動后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們班成為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評析: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效果明顯,既實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判斷練習,讓學生說錯在哪里,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爭辯、善于表達的能力。 教學目標: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法,并能正確讀億以上的數 教學重點: 億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含“0”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億以內數的讀法 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億以內的數,大家還記得嗎?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利用教具出示一個整萬的數:如70000000)誰來讀看看 大家一起讀下這個數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讀的呢? 先告訴老師你讀數的步驟(分級,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那你是怎么分級的.呢?(從右往左,每4位分為一級) 師:為什么這里這么多零你都沒讀出來?(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師:現在老師把這個數變一下 70000060 現在這個數怎么讀呢?生1....... 大家同意他的讀法嗎?大家一起把這個數讀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個0變成 6,讀的時候就出現了零呢?剛剛這幾個零都沒有讀啊?(每級末尾的零不讀,其他數位上的零,不管連續出現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所以那幾個0讀了?那幾個0沒讀呢? 2、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 現在數能說說億以內的數要怎么讀?讀的步驟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看來大家對億以內的數學習的很扎實 3、現在,老師在這個數后面再加上2個0,大家看看這個數現在讀作什么? 7000000000 二、新課教學 看來有的同學已經會讀了,有些同學還有些猶豫,沒關系,學完今天的課,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會讀這個數。大家看看,這個數跟剛才老師給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數位上有什么變化嗎?那他還是億以內的數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板書) 出示ppt,這個數還是我們20xx年全球的人口總數,看我們的地球都快背不動。 大家覺得我們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長,將要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 剛給有同學已經吧這個數讀出來了,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對照順序表看看 1、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7000000000 那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數位順序表(板書:個位、十位。。。。。。。。億位)這是我們學習億以內的數的數位順序表,現在我們要學億以上的數,夠嗎?這張表不夠了,那怎么辦呢?10個一億該是多少呢?(十億)10個十億該是多少呢?(百億)那往后呢?(億,十億,百億,千億)接著相應的數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 當然,肯定有同學在想,有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啊?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可以自己去查下資料 現在用數位順序表大家在讀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這個數讀一下 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說說你讀這個數的步驟是什么樣的(讀億級的數要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 2、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100 4000 20xx,4003 0500 0000兩個數 那這兩個數有分別讀作什么呢?自己讀一讀,再跟同桌交流一下,說一說,你是怎么讀的?先從哪一級開始讀?有0時,該怎么讀? 分別請兩位學生來讀這兩個數,在全班一起讀。400305000000 3、學生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教師引導補充。 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把億以上數的讀法總結一下。。。。。(ppt) 4、讀法練習:學生讀出四條信息。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讀數的方法,那我們就來用一用。下面有四個數,老師要看看誰是學習小能手 (1)做一做 請2位同學進行板演(1.讀法不能寫阿拉伯數字2.零的讀法) 好,現在大家一起吧這4個數讀一遍,1.2組讀左邊這列,3.4組讀右邊這列,看看那邊讀的又準確又響亮 (2)今天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自己來出數,其他同學快速的讀出數 三、課堂小結 請你們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學習方法。 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學會了讀億以上的數,還了解了不少知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更好的發揮。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讀寫法 數位順序表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小學數學教案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