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30 11:10:30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錦集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

  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聯系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2.在掌握平均分的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很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你是怎樣想的?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先分分看)

  (2)讀題后引導學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鉛筆,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演示.邊演示進口述分的過程.

  教師提問:把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枝鉛筆平均分成3份.)分的結果怎樣?全分完了嗎?(每人分2枝,還剩1枝.)

  教師引導:聯系平均分的含義及以前我們學的知識,想想這道題應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73=,并用豎式計算.)

  教師啟發:豎式中,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余數1表示什么?(還剩1枝.)做應用題寫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時,要寫單位名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道題商和余數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應怎樣寫?

  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寫出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73=2(枝)1(枝)

  教師提問:回答時應怎樣寫?(每人分2枝,還剩1枝)為什么這樣寫?(因為平均分后,沒有分完,還有剩余.)

  (3)對比、分析:今天我們解答的這道應用題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數,商和余數都寫單位名稱,回答時因有余數需答完整.)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5)反饋練習:

  把20張畫片平均分給7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2.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學生聯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入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3表示什么?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系例3有余數除法計算結果及回答時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第5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反饋練習:

  有42棵菜,每筐裝8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菜?

  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重點強調平均分的第二種有余數的應用題計算,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為什么不同.

  三、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總結出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重點強調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完整寫出答話.

  隨堂練習1.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投影出示)

  9□=□(個)□(個)9□=□(盤)□(個)

  (1)先引導學生看圖,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和算式(1),你能說說題意嗎?[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個)(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一種方法.]

  類推:把圖和算式(2)聯系起來,你能理解題意嗎?【可討論,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盤)(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二種方法.】

  比較、歸納:根據圖及兩個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說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個算式表示,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

  第二個算式表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2)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寫好算式.

  (3)訂正,指名口述思維過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144=32

  143=42

  (2)216=33

  布置作業

  有18個扣子,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衣服,還剩幾個?

  有37米白布,每5米布做一條被單,可以做幾條被單,還剩幾米布?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律;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課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調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查,誰愿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量關系?

  列式:8×6=48(元)單價×數量=總價

  2.教師:剛才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么?(單價)

  根據哪一數量關系求單價?(總價 ÷ 數量 = 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并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組匯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才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為“ 6個、9個、 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為什么?

  2.將第三個條件改為“200元”,問題改為“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為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 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么?

  ③學生獨立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④共同討論:怎樣列綜合算式?為什么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 ÷(75 ÷ 3)

  ⑤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么?改為“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①一輛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②一臺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①a.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 ÷ 50 = 35(時) 1750 ÷(250 ÷ 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題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構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量和份數),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量(即每份數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綜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后面畫“√”,并說出為什么.

  ①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 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先求出一份數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解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實物、圖形、觀察、操作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2.能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并理解它們的含義.

  3.使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回憶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出示: ,

  提問:在這個分數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 ),第七份是它的.( ),每一份都是它的( ),共有( )個 .

  3.出示下圖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這個圖的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該是多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2.教學例7:認識

  (l)教師提問:

  a、【出示圖片例7-1】一份是這個圓的多少? ( )

  b、【出示圖片例7-2】陰影部分占這個圓的幾份?(3份)

  c、是幾個 ?(3個 )

  d、也就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該怎么寫呢?

  因為還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為以前表示有這樣的一份,分子寫成1,現在有這樣的三份,所以分子寫成3.

  窗體底部

  (板書: )

  (2)指導讀

  (板書:讀作:四分之三)

  (3)練習鞏固

  ①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 ,涂上顏色,并標出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么?

  3.學生自學例8.

  (l)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同樣的2份是它的幾份之幾?

  這樣的4份又是它的幾份之幾?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這樣的2份是它的 ,這樣的4份是它的 .

  (2)指導看書,填空

  教師板書:

  4.教學例9.

  (1)自學例9有關內容,并把空填上(獨立完成)

  教師提問:

  a、通過學習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 ,5份是5個 ,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寫作 .)

  b、 里面有幾個 ?

  板書:

  5.練習鞏固.

  選出合適的分數來表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6.小結歸納,得出結論.

  (1)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 、 、 、 這樣的數,也都叫分數.那么今天學的分數與前兩節學的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不同點:前兩節我們學的是分子是1的分數,今天我們的是分子是幾.

  (2)那么哪些數可以用分數表示?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呢?

  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份的1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三、鞏固練習

  1.讀出下面各分數.

  2.寫出下面各分數.

  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

  4.判斷:

  (l)4個 是 .( )

  (2)分母是比分子是7,這個分數是 .( ).

  (3)把一個長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數是 .( )

  (4) 中包含著11個 .( )

  (5)一塊蛋糕平均切成8塊,小紅吃了3塊,小紅吃了這塊蛋糕的 ( )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1.在每個圖里的適當部分涂上顏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數.

  2.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

  3.看圖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實際測量的方法,這節課就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起在教室內外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那么,你們想解決哪些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室內活動,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 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三、室外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一:選擇相距30米左右的兩個物體,先用步測的方法測算它們之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量出這段距離,看看步測的結果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相差多少?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四、評價體驗,活動小結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冀教版第三冊《七的乘法口訣》。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有了1~6的乘法口訣作為基礎,本節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并能夠運用在生活中,也為后面的口訣的學習做一個更好的鋪墊。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學習,歸納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記住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

  3、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并運用口訣。

  四、說教具、學具

  本課我使用的教具、學具主要有多媒體和找朋友卡片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算一算,數一數,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1、巧設游戲,復習導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鞏固提高,應用深化。

  六、說總體設計

  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談談本節課的總體設計

  (一)巧設游戲,復習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我們玩個開火車背口訣的游戲好嗎?老師叫到哪個同學就從哪個同學往后背誦一至六的乘法口決,每行為一列火車,各列火車比勝負。”二年級學生對游戲、活動充滿了熱情,從游戲中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復習已有的舊知識,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七的乘法口訣的信心。游戲后我進行如下小結,一至六的乘法口訣大家學的都不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從而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這是本節課其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和解決這個難點,教學中我將以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一基本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數一數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生活情景,引入交流

  在這個步驟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昆蟲為切入點,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昆蟲?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見過毛毛蟲。有的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在花朵上見過蜻蜓,蝴蝶。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各式各樣,這時,我適時的引入有關七星瓢蟲的知識窗,(出示知識窗)使學生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同時也為后面觀察主題圖作好鋪墊。

  第二步驟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學生了解了昆蟲的有關知識之后,我出示,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出示主題圖)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見過的昆蟲可真多,老師這里有一副畫,你在圖中發現了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圖中的昆蟲——小瓢蟲,去發現一個七是七,兩個七是十四……。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也許不會很快能找到,但我不想一開始就給學生某些暗示。因為只有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的,動手數過的印象才會深刻。如果學生仍然發現不了,同時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爭當一名小考官的環節:利用主題圖讓學生互相提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順著學生的思維走,可能有學生提出,一棵絲瓜秧上有五只七星瓢蟲,另一棵絲瓜秧上有兩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也可能有學生提出:“一只七星瓢蟲身上有七個點兒,兩只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點?”學生的這種提問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追問:“那三只呢,四只呢?七只呢?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種多樣,對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結論,只是想通過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顯然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于是待學生回答后我引出學生喜歡的兔博士。(出示兔博士)。通過觀察主題圖,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七的乘法口訣搬到小組交流中,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當小組成員遇到了交流的困難時,教師可及時加以引導(出示瓢蟲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第三步驟是歸納總結,鞏固記憶

  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后,引出學生喜愛的藍靈鼠,(出示藍靈鼠)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發言交流。此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這個組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發現?通過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編的乘法口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述可能不夠準確,于是我借助多媒體小瓢蟲自學結果(出示小瓢蟲的自學結果)加以修正補充。并讓學生議一議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口訣。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記憶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學生表達清楚意思就應該加以鼓勵,重要的是以此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態度。接著讓學生讀一讀七的乘法口訣。熟記七的乘法口訣,最后,水到渠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提高,靈活運用。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難點,為此,我安排了如下四組練習。

  第一個練習是對口令的小游戲,(出示對口令小游戲)兩人一組,一個人說口訣,一個人說得數。第二個練習是找朋友的小游戲,(出示找朋友的小游戲)每個同學手里拿一張卡片,(出示學具找朋友卡片)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算式,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得數,然后大家自由的下座找朋友。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課堂上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第三個練習是孔雀開屏。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后,通過多媒體,展示色彩鮮艷的孔雀圖,(出示孔雀圖)然后,將7乘幾和6乘幾的算式展示出來,(出示孔雀習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結果及口訣,出現錯誤及時引導,回答正確給予鼓勵和贊揚。(播放孔雀開屏)這樣,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七的乘法口訣的知識。

  第四個練習是身邊的數學,(出示身邊的數學)1個星期有7天,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4個星期……7個星期呢?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師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并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附板書設計

  七的乘法口決

  1個7 7×1=7 一七得七

  2個7 7×2=14 二七十四

  3個7 7×3=21 三七二十一

  4個7 7×4=28 四七二十八

  5個7 7×5=35 五七三十五

  6個7 7×6=42 六七四十二

  7個7 7×7=49 七七四十九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概述 這是一節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課,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對話,解決在游森林公園過程中遇到的買門票、租船、為猴子選擇食物等問題,從而復習“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類型的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

  一、能夠應用“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關系式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認識到計算機是學習的有力工具;

  知識形成目標

  一、熟練的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這類應用題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其優化意識;

  課 前準 備

  多媒體教室與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習障礙資料

  1、 是否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

  2、 解決問題時是否能夠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板書設計

  游森林公園

  購買門票

  租用船只

  選擇食物

  教學過程

  教 學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今天我和你們的班主任帶你們去游森林公園。

  (師貼藝術字:“游森林公園”)

  聽到這個消息,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課件演示一輛小火車前進,放著《火車開了》的音樂

  我們到公園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師板書:購買門票

  課件顯示森林公園門票價格牌:“零售:

  兒童票每張10元,

  成人票每張20元;

  團體票(25張或25張以上):

  兒童票每張8元,

  成人票每張16元。

  怎樣買票才能算最合適呢?讓我們進入到買票方案的設計界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下買票方案,愿意設計幾個就設計幾個。

  大聲地讀這幾個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異口同聲答到:“買票”

  生讀門票價格牌

  交流獲得的信息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買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單價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

  渲染氣氛,

  激發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實現人機交互,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機帶給學習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二.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買票方案

  評選一下最優方案

  課件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

  課件顯示收到的新郵件,猴山的飼養員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幫忙。

  課件顯示森林湖

  師提問:到猴山要過森林湖,我們該怎么辦?

  課件顯示設計租船方案的界面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租船方案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評選最優方案,并說出理由。

  生欣賞森林公園的美景。

  生答應去幫忙。

  生積極想辦法,一致認為應該乘船。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租金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租金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

  聯系生活實際

  說明:一共提供了5種船的圖片,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船的租金和座位數。

  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三.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采用“學易”系統評選最優方案

  通過“學易”系統查看選擇情況

  課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現飼養員叔叔,他提出要求,讓大家幫助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為猴子購買食物的方案。

  師提問飼養員叔叔要我們幫什么忙?

  課件顯示為猴子選擇食物的設計界面

  師演示選擇食物的過程。

  生拿起遙控器從5個方案中選擇認為最好的

  生通過“學易”系統中顯示的每個選項被選擇的比例情況,選擇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復要求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方案:

  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食物的單價。選擇哪種,只需要單擊一下這種食物的圖片,方案內就會自動出這種食物的名稱和單價,只需在方案內輸入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而且還有經費使用情況的提示信息。

  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學易”系統的使用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進一步明確要求,為設計選購食物方案作準備。

  使學生確實的感受到了計算機帶來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四.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方案

  評價方案

  課件先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現出一幅人們踐踏草坪,破壞環境的畫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優點和不足

  生談感受

  但不選最優,只要合理即可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師生小結

  暢談收獲

  這次游森林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和遺憾?

  老師做小結,明確今天復習的知識,小結這節課學生的表現,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的感受

  使學生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一節復習課成了一節讓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的活動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都獲得了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本單元安排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自然數的知識之后,系統地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之前,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豐富自然數的知識,了解自然數之間存在的倍數與因數關系,體會自然數都有因數,而且不同自然數的因數個數是不同的。這些內容還能為以后教學分數知識作必要的準備。研究倍數與因數一般在非零自然數范圍內進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教材在底注中給予明確的規定。教學內容分四部分編排。

  第70~73頁教學相關的自然數之間的倍數與因數關系,求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

  第74~77頁教學5、2、3的倍數的特點,以及偶數、奇數等知識。

  第78~79頁教學素數與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

  第80~82頁整理全單元的知識并組織綜合練習。

  編寫的你知道嗎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國數學家研究這一猜想取得的顯著成就。兩道思考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概念探索有挑戰性的問題。

  1? 聯系實際體會自然數之間的倍數、因數關系,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與因數的方法。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教學倍數、因數關系,再教學求倍數與因數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數學概念,后者是應用概念。

  (1) 第70頁的例題從12個相同的正方形拼長方形開始教學,學生對這個活動已經很熟悉,幾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順利地拼出三種不同的長方形。教材根據各種拼法中每行正方形的個數與行數,把三種拼法分別表示成43=12、62=12和121=12。以43=12為例講了12是4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4和3都是12的因數。又讓學生說出62=12、121=12里存在的倍數、因數關系。這道例題有兩個編寫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作為研究對象的三個數學式子都從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提取出來,有助于學生聯系現實情境和實際經驗體會倍數與因數的含義;第二個特點是給學生舉一反三的機會,用43=12里學到的倍數、因數知識解釋62=12、121=12這兩個式子里的倍數與因數關系,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倍數與因數是一種關系,客觀存在于兩個具體的自然數之間。因此,要通過完整的語言表達關系,讓學生體會這種關系,如4是12的因數、12是4的倍數,不能說成4是因數、12是倍數。

  (2) 第71頁的兩道例題分別是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和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雖然內容不同,教學方法都非常相似。即利用初步建立的倍數與因數的概念,聯系已經掌握的乘除法口算,讓學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

  找3的倍數,采用的思路是3和任何非零自然數的乘積都是3的倍數。這一思路容易理解、容易操作,與建立倍數、因數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3的倍數是怎樣的數想起,先形成找3的倍數的思路,然后從小到大一個一個地找,并按順序寫出來。還要理解例題在寫出3的倍數時為什么用了省略號。試一試獨立找2和5的倍數,一方面鞏固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3、2、5的倍數可以發現有關倍數的一些規律。如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等。在若干個實例中尋找共同特點,總結成規律,雖然仍舊是不完全歸納,但對小學生來說已經是比較科學的方法了。

  在找36的因數時,如果沿乘積是36的自然數都是36的因數這個思路就能得出想乘法算式這種方法,這條思路容易形成,在操作時往往不大順暢。如果按36除以哪些自然數沒有余數?這個思路想就能得出想除法算式這種方法,這條思路一旦形成,方法易于操作。因此,例題從因數的概念出發,利用()()=36這個式子先讓學生明白,找36的因數就是寫出這個式子的因數。然后聯系除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利用除法求36的因數。

  在找36的因數時,無論想乘法算式還是想除法算式,學生一般都從無序到有序,從有重復或遺漏到不重復不遺漏。教學要承認學生實際,允許他們經歷這樣的過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寫36的`因數,能寫幾個就寫幾個,是什么順序就什么順序。然后在交流中相互評價,刪去重復的,補上遺漏的,并組織學生認真討論怎樣找才能不重復不遺漏,體會過程、總結方法、提升水平,學會有序地思考和尋找。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寫出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教材在編寫時認真落實了這些規定,在想想做做里沒有編排找較大自然數的倍數的練習題。適量出現一些稍大的數(如30),寫出它的全部因數。

  2? 在找百以內5的倍數、2的倍數、3的倍數的活動中,認識這些數的特點。

  教材第二部分教學5、2、3的倍數的特點。判斷一個數是不是5的倍數,是不是2的倍數都是看這個數的個位上是幾,方法是一致的。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它各位上數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特征與判斷方法與5的倍數、2的倍數完全不同。所以這部分教材分兩段編寫,把5和2的倍數的特點合并在一道例題里教學,把3的倍數的特點安排在另一段里教學。兩段教材都是尋找特點利用特點判斷的教學線索,給學生很大的自主活動空間。

  (1) 第74頁例題先在百數表里5的倍數上畫△、2的倍數上畫○,于是表里出現兩列畫△的數和五列畫○的數,其中一列數上畫△也畫○。這些符號有利于學生分別觀察5的倍數和2的倍數,發現表現在個位上的特點。也便于發現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結合2的倍數,聯系以前講過的雙數和單數,列舉了哪些數是偶數、哪些數是奇數。這道例題安排的操作活動和提出的問題難度都不大,教學時要盡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建構自己的認識。

  想想做做的安排很有層次。第1、2題是簡單的判斷,初步應用2的倍數與5的倍數的特點,起鞏固知識的作用。第3、4題按要求組數,第3題組成的是兩位數,沒有明確每名學生都要全部、有序地寫出符合要求的數,可以通過交流達到全部、有序的要求。第4題組成的是三位數,你排出了哪幾種這個問題對有條件的學生要求有序思考并排出所有的數,對少數有困難的學生應盡量多排出幾種,并向同伴學習有序的思考方法。第5題通過在數表中涂色,體會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2的倍數不都是4的倍數。

  (2) 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比較難,第76頁例題充分研究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需要,作了五步安排:

  第一步在百數表里3的倍數上畫○,這項活動讓學生看到3的倍數與2的倍數、5的倍數不同,分散在表的各行各列里。由此產生猜想,3的倍數的特點可能與2、5的倍數不同。

  第二步提出個位上是3、6、9的數都是3的倍數嗎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百數表上看到畫○的數的個位上并不都是3、6或9,還有其他數。許多個位上是3、6、9的數上沒有畫○,它們都不是3的倍數。學生還可以任意寫出一些個位上是3、6、9的數,逐一檢驗是否是3的倍數。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3的倍數的特點不表現在它的個位上。

  第三步為學生指點新的探索方向。把3的倍數用計數器的算珠表示,看看用幾顆珠。先找較小些的兩位數,再找更大的數。通過計算表示各個數所用算珠的顆數,初步發現算珠的顆數總是3、6、9、12等,這幾個數都是3的倍數。這一步對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關系很大,學生也樂意進行,要適當多安排一點時間。

  第四步把算珠的顆數轉化成各位上數的和,發現3的倍數的特點,這一步是教學難點。要引導學生從數的某一位上是幾,計數器的那一位上就撥幾顆珠這一事實理解計數器上算珠的總顆數就是這個數各位上數的和。從算珠的顆數是3的倍數推理出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

  第五步是試一試,通過不是3的倍數的數,各位上數的和不是3的倍數的研究,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上面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

  教材設計的五步教學過程是連貫的,步步深入、逐漸逼近數學的本質內容。既有對例證的細致研究,又有反例作驗證,是科學而嚴密的過程。

  想想做做里的習題數學思考的含量都比較高,除了第1題利用3的倍數的特點進行簡單判斷外,其他習題都需要仔細地想一想。如第2題要準確理解題意,除以3有余數即不是3的倍數的意思。第3題在方框里填數字的時候,要依據3的倍數的特征進行推理,而且答案是多樣的,在每個方框里都有3個數字可填。第5題是組成三位數,首先要從四張數字卡片中選擇3張,而且3張數字卡片之和必須是3的倍數,有兩種選擇,分別是5、6、7和0、5、7。然后再有序地把選出來的卡片排一排,組成三位數。前一種選擇能排出6個不同的三位數,后一種選擇只能排出4個不同的三位數。這些習題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和結論,要注重過程,提供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或合作學習。

  3? 通過寫因數、比因數個數等活動,建立素數和合數的概念。

  第三部分教學素數和合數,教學活動的線索是: 分別找到2、3、5、6、8、9等自然數的因數按因數的個數把這些自然數分類接受素數、合數等數學概念應用數學概念判斷50以內的自然數是素數還是合數。這些活動難度都不大,學生都能進行。在按因數的個數把、2、3、5、6、8、9分類時,可能需要稍微點撥,明確分類的標準。在講述素數、合數概念時,語言必須準確。

  這部分教材有三個特點: 一是在寫2、3、5、6、8、9的因數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能力,讓他們在獨立寫因數的過程中體會這些數的因數個數不同;二是用填空形式引導學生把2、3、5、6、8、9按因數的個數分類,避免教學中出現不必要的枝節;三是主要使用素數這個名詞,質數只是帶了一帶。這對學生無所謂,教師在開始階段可能不習慣。

  想想做做第1題利用11~20各數,讓學生再次經歷認識素數和合數的過程。要通過例題、試一試和這道題,讓學生記住20以內的八個素數: 2、3、5、7、11、13、17、19。至于更大的素數就不要求記憶了。

  4? 練習六整理和應用全單元教學的數學知識。

  本單元教學了許多數學概念,是按下圖的線索展開的。

  乘法算式倍數2、5、3的倍數的特征偶數與奇數因數素數與合數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清晰地認識概念,提升應用數學知識的水平,練習六把上面的結構圖分成四塊組織整理。

  (1) 擴大倍數與因數概念的背景。

  倍數與因數的概念是在自然數(一般不包括0)的乘法算式上教學的。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學生明白了倍數關系和因數關系。練習六第1題繼續在除法算式中理解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都是被除數的因數。這樣,學生對倍數關系和因數關系的認識得到深入,對用除法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有進一步的體會。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有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的關系為基礎。

  (2) 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并舉,綜合應用2、5、3的倍數特征的知識。

  第2~4題練習2、5、3的倍數的特征,其中兩道題是數學問題,一道題是實際問題。數學問題的形式容易引起對有關數學知識的回憶,實際問題的形式反映了數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先安排數學問題,再安排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有關的數學知識。第4題有一定的綜合性,能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培養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3) 對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比較和區分。

  學生對奇數與素數、偶數與合數往往混淆不清,第6題是為了區分這些概念而設計的。先在1~20各數中用○圈出素數、用△圈出偶數,回憶素數的意義和偶數的意義;再回答題中的兩個問題,體會它們是不同的概念。要注意的是,兩個問題都是看著表格呈現的現象回答的。其中的2既畫了○,又畫了△,這就表明素數里有偶數,偶數里有素數。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主動區分不同的概念,正確回答問題,又不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抽象的,甚至文字游戲式的機械操練。

  (4) 緊扣基礎知識探索數學現象的內在規律。

  第7題對學生來講有兩個特點: 一是涉及了幾個數學概念,有連續的自然數、連續的奇數、3的倍數等,二是兩個問題都是微型課題,題目中的找一找、算一算指點了研究方法。

  第10題把五個數分別寫成兩個素數相加的形式。這五個數都是偶數,其實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相加的形式。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繼續嘗試。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