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 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 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③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④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 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 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量關系。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量關系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板書。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③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 14
5. 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后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 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后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么?
2. 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 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 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材分析
分蘋果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是這一冊的開篇。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安排了第一次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接著,教材又安排了第二次分蘋果活動,通過操作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后還有余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并和操作過程聯系起來,以使學生了解每一步的含義,并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驗算。
教材隨后安排了試一試及練一練,進一步使學生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直屬機關小學,硬件設備好,每個班級都有計算機和投影機,屬于實驗區的實驗校,并在20xx年就開始使用新教材。學校地處商業區,流動人口比較多。
學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有很大差異。從這兩年的新教材實施中可以看出,學生成為新課程的受益者,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能夠大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極少幾個孩子,因為生活體驗少、個性較強,不主動與人合作,缺乏探究和發現問題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學具中的蘋果卡片。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經驗,建構數學模型
(出示課件)小熊家里來客人了,好客的小熊拿出了20個蘋果來招待小伙伴們,每人分到了5個蘋果。但小熊忘記了究竟來了幾位客人,你能幫幫他嗎?(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原有經驗,提出解決辦法。)
下面是學生可能的方法:
1. 四五二十,分給了4人;
2.5+5+5+5=20(個),分給了4人;
3.20-5-5-5-5=0(個),分給了4人;
4.204=5(個),分給了4人;
5.205=4(人),分給了4人;
6.205=4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4
_____
5) 20
20
__
這一步可由教師介紹,也可由已經掌握的同學來介紹,注意說清各部分的意義,并結合分蘋果的實際操作來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1. 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2頁試一試。
2.小組交流各自算法,并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的意義。
(這里需要強調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數里的個位對齊,剩下的0也要和個位對齊。)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 如果小熊家今天來了6位客人,(再次演示課件)應該怎么樣平均分呢?
2.用你手中的學具來分一分,可以小組合作。
3.小組匯報。(我們組給每個客人分了3個蘋果,還剩下2個。)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物品平均分之后有余數的情況,誰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可以找兩個同學說一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怎么來解決呢?(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
5.那么我們能不能知道有余數除法的豎式怎么寫呢?(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寫一寫,然后小組之內交流。)
6.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每一步的意義是什么?(在這里要介紹余數和商的'位置。)
7.有了這樣的書寫格式,我們怎么樣來驗算剛才的計算結果呢?
(每人分3個,6人共分到了18個,再加上剩下的2個,正好是20個,算對了。)
(四)積極思考,探究規律
(出示課件中淘氣和笑笑的故事,讓每個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故事中有了什么矛盾。)
1. 在小組內說一說這個故事,為什么淘氣錯了、笑笑對了?
2.你發現了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3.計算第3頁試一試中(2),你發現了什么?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注意檢查學生的書寫格式。)
(五)回顧小結,贊美激勵
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同學們說一說你們的收獲吧。
老師認為你們表現得真不錯,大家都積極地幫助小熊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一天,當我們能和動物真正和平相處時,相信小熊也會走到我們的身邊,和我們成為好朋友。現在和小熊說再見吧。(大屏幕演示小熊告別的畫面)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本節課力求為學生創設充分發現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師介紹了除法豎式之后,讓他們去探究有余數除法的豎式寫法,當他們在嘗試之后,經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在他們的內心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一直非常活躍,學生始終在學習的情境中思考、討論。特別是對淘氣和笑笑的矛盾,表現得特別的興奮,因為他們在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后,能夠找到淘氣的錯誤之處。在討論過程中,他們發現余數不能比除數大,并且為自己的發現而驕傲。
〖案例點評
課堂教學時間是短暫而有限的,教師創設了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
這節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創設了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對于第一個環節:20個蘋果,每人分5個,來了幾位客人?有一個學生就提出猜測的方法:7個行不行?6個行不行?5個行不行?4個呢?猜測的結果是,4個可以!尊重學生的想法,既保護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全班學生初步體驗除法中的試商。
另外,我認為本節課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在整節課中,教師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想,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自己去操作、思考、探究、發現。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系。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復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著花壇里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么地方?這里正在干什么?對,20xx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主席臺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著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么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么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么?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說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復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伙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伙伴們聽說我們在這里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后,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臺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復習關于等有關圖形的特征。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么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為什么?
分組討論后,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為什么?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為什么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匯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饋,匯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伙伴們一起,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里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為愛動腦筋的人敞開著。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現,不斷取得進步!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小(板書:比),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邊形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七)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系統地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培養概括能力與計算能力。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數學問題。
學習過程:
一、四則運算的意義。
1、閱讀以下信息: A、我們折了36顆紅星,還折了28顆藍星。
B、我們買了40瓶礦泉水,每瓶0.9元。
C、我們有24m彩帶,用 做蝴蝶結,用做中國結。
(1)你能提出哪些用計算解決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算式說明每一種運算的含義。
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數加法、分數加法的意義相同嗎?
②什么叫做減法?小數減法,分數減法意義相同嗎?
③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小數、分數乘法的`意義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數除法、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
☆友情小提示: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意義、減法意義與除法意義都分別相同。只有小數、分數乘法(第二個因數小于1時)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二、四則運算的方法
1、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點?
☆友情小提示:
①整數加減時,數位對齊;
②小數加減時,小數點對齊;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
③分數加減時,分數單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數、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友情小提示: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算出積,再看乘數中有幾位小數,然后在積中點上小數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全年以和每個月的天數。
2.在觀察年歷的活動中,培養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實錄:
師:今天是幾月幾日?
生:3月9日。
師:這是很平常的一個日子。但一年中總有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很特殊的一天。這一天是你的——
生(脫口而出):生日。
師:你能在年歷上找到你的生日嗎?圈劃出來,看看這一天是星期幾?
同學在各自的年歷上找生日并作圈劃(課前,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張20xx年的年歷卡。)
師:愿意告訴大家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其他同學根據他所說的日期找出這一天是星期幾。
兩位同學起立說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同學判斷是星期幾。
【研討:“年、月、日”知識是計量知識中與空間知識(長度)、質量和貨幣知識相并列,銜接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之后而學習的較大的時間單位。教材的這種布置順序是包括了對兒童認知客觀實際的'正確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對于空間(長度)、質量和貨幣要籠統、難于掌握一些;相對于時、分、秒的體驗又空乏、膚淺一些。但因為生活離不開時間,它是物質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兒童的生活之中已積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經驗。本課教學從其中選擇有較多體驗的 “日”開始,而至月、年,次第展開。在一般自然的交談中,刻意地安布一個普通日子的“平常”題眼正反拈聯,順手牽引出與之對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想,使話題與認識的主體——同學的相關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從而激活了同學對課題學習的興趣,使其后對年歷片的觀察與圈劃活動能使同學令行風動、傾心參與。這是教者開課藝術的充沛體現。
本課的目標定位對知識層面規定較低,只是要求知道(記住);但對情意領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遠,重視了能力和興趣的教育培養。這是本課設計著眼點的一大特色。】
師:請繼續觀察年歷卡,你發現些什么了?
生:每個月后都有空缺。
師:哦,你看出了每個月的日期排列有特點。
生:一年有12個月。
教師板書:一年有12個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個月有30天,有31天。
師: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個月的最后一個日期數是多少,這個月就有多少天。
師:說得真好!20xx年的各個月有多少天,請大家觀察年歷,再填寫數學書第17頁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數
同學填寫后,指名報各月的天數,同學核對。
一位同學說:他的年歷上,7月是30天。教師接過同學的年歷看,發現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別,因最下面一行沒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同學沒看懂這種有些特別的排列法。教師隨即視頻展示這一位同學所帶的的年歷,并引導其他同學觀察、辨析這個月有多少天。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