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優選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創造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世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數學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等。
學生:白紙、彩紙、剪刀、顏料、釘子板等學習材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玩”對稱,談話激趣
課前交流:從“玩”這一話題引入,結合師生的撕紙作品,自然引入新課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課,我有點擔心。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擔心什么嗎?其實老師是擔心我們六(1)班的同學不會“玩”。你們會不會玩?老師這有一張白紙,說一說你會玩什么? 想知道我會怎么玩這張紙呢?先把這張紙對折,然后從折痕的地方任意的撕下一塊。雖然任意,但撕得還是挺認真的。你們會不會像老師這樣玩呢?每人都有機會,不妨請大家也來玩一玩。)二、“識”對稱,體悟特征
(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
如果我們把這些看做一個個圖形的話,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的地方?
板書:軸對稱圖形
剛才同學們給這些圖形一個名稱,關于他們的特點我們還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這些圖形除了左右兩邊一樣外,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對折的話會出現什么樣的'情形呢?我想了解一下你手中的作品有沒有這樣的特點?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折一折。
既然這樣的圖形對折以后左右兩邊都重合,那么這樣的圖形用“軸對稱圖形”這個名稱合適不合適?為什么合適?說說你的理由。1. 結合學生的撕紙作品,2.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3.抽象出這類平面圖形的特點。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的特征(對折后,折痕兩側完全重疊),師生共同揭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4. 從“軸”字出發,5. 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6. 并通過說一說、指7. 一指8. 、畫一畫,9.深入認識對稱軸,10. 體會“對稱軸是折痕所在的直線”這一內涵,11. 并再次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對稱軸通常用點畫線來表示。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畫上一條對稱軸。對折以后,折痕的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你們能不能很快的說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12. 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征,13. 判斷下列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
學生根據經驗大膽猜想。
結合手中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驗證猜想。
大組進行交流,著重引導學生說清判斷的依據。
引導學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對稱性”及等腰(邊)三角形的“對稱性”,并由此類推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
根據活動經驗,判斷如下三個圖形的對稱軸的條數。
4.判斷國旗中的圖案是否是軸對稱的。
交流時,引導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
5.判斷交通標志中的圖案是否是軸對稱的。
寫下正確的圖案標志的序號。
交流:剩下的圖案為什么不是軸對稱的。
6.想象:根據給出的軸對稱圖形的左半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斷給出的是什么圖案。
三、“做”對稱,深化體驗
引導學生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利用師生共同準備的一些素材,自己想辦法創造一個軸對稱圖形。
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說清創作過程,并給予激勵性評價。
教師相機進行相關資源的分享。
四、“賞”對稱,提升認識
由軸對稱圖形,進而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引導學生通過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受到美的洗禮。
軸對稱圖形
張齊華出一張紙。
如果是你的話,怎么玩?
生:我們折飛機
生:我會折青蛙,
生:我們折出星星
生:我會把這張紙剪成窗花。
師:先把紙對折,然后從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塊。會玩嗎?大家玩一玩。
學生撕紙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師:如果我們這些紙看作一個個圖形的話?大家看一看這些圖形大小?(不一樣),你們有沒有發現共同的地方?
生:左右兩邊都相同。
生:我認為它們軸對稱圖形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這個詞兒的?
生:我是從書上看到的。
板書課題。
師:在深入的觀察,左右大小就是一樣的嗎?
生:我認為形狀也是一樣的
生:我認為面積也是一樣的。
生:我認為把它疊在一起的,會重合。
師:你手中的作品有沒有這樣的特點。
學生動手試一試。
師:現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1-32頁的例題7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2.培養學生筆算除法的計算能力,養成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以及被除數十位上的數為什么要落下來。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展示臺、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位數。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師:請同學們想想下面各題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數位上,商是幾位數。
2.筆算(選擇你喜歡的一道題進行筆算,兩題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完成后,師問:為什么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
師:這兩題是我們昨天學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還難,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積極動腦,一樣能學得很好。(板書出示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例7:(1)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師:全班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學生讀題)
(1)找找這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據條件和問題你想怎么計算。
師:為什么用除法,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沒有用除法計算最正確。
師:他說的很好,陳老師也這么認為。接下來我們就試著獨立筆算這道題。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筆算過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師: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評價:班級交流哪種算法最好,對學生的算法進行評價。適時進行表揚鼓勵。
(6)歸納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和804÷4這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不用落下來呢?
2.比較 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0,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______
3.鞏固5)525
現在請同學們筆算這道題。
學生練習后,問:你是怎樣想商中間的0的,為什么?
如果不筆算,你能不能馬上判斷出商中間有沒有0呢?看看上面的題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最高位是除數的倍數,十位比除數小商中間一定有0。)
三、鞏固練習
______ ______
1.選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學生完成后講評,問:怎樣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2.當一回小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編題游戲。
師說一位數,生說三位數使它們相除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后再筆算進行驗證。你們說了這么多數,是不是都符合游戲規則呢,想不想驗證一下?筆算看看。
四、知識應用:第33頁第1題。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及筆算方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正確筆算,提高一次計算的正確率。
2、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筆算下面各題。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為防止丟進位數,在沒有達到熟練之前可以標出進位數的方法,但必須在練習中逐漸鍛煉用自己的腦子記住進位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學習中更容易出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在訂正時可以增加對比。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要問清學生,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進行簡便運算。以1200×40為例,可以這樣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這就是”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的道理。
二、綜合練習。36頁第1題。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誰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計算,判斷對錯。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課堂作業設計
36頁第4題、5題、6題。
板書設計:
體育場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替換的策略,學會根據題中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或相差關系,用替換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 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 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1.動畫引入,學生續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從曹沖是用與大象同樣重量的石 頭換大象,引出替換的話題。
2.舉出現實生活中替換的例子。通過為小明調換商品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3.揭示課題,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學習替換策略。
出示例題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題意,弄清條件與問題。
1.你是怎樣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句話的?
2.引發思考,激起嘗試的欲望。啟發提示:這里6個小杯和1個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兩個問題,能直接求嗎?能否將大杯容量與小杯容量兩個量與總量720毫升的關系轉化成其中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呢?
(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先議一議怎樣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再嘗試列式計算。
(三)匯報嘗試情況,歸納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講一講每步式子的意義。
借助媒體演示總結:
1.大杯換成小杯或小杯換成大杯的依據是什么?
2.把大杯換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幾個小杯?也就是說9個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換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幾個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個大杯。可以先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
(四)檢驗。師引導:驗證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想一想可以怎么檢驗?
①把6個小杯的容量和1個大杯的容量加起來,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②還要檢驗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書檢驗過程)
總之,檢驗時要看所求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
(五)小結:替換的關鍵就是把兩種杯子替換成一種杯子。得出依據倍數關系進行替換,果汁總量不變、杯子的數量變了。
(六)學習依據相差關系進行替換。將例1中大、小杯的倍數關系改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還會替換嗎?
1.議一議,這時還能不能替換?
2.討論如果將7個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總量還是720毫升嗎?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3.試列式解答。
4.小結與例一不同之處:根據大小杯的相差數進行替換時,總量變了,杯子數沒有變。
三、拓展應用,鞏固運用替換策略。
1.溜冰場:智力填空(分別用倍數關系和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①○+○+○+△+△=14, △=○+○
○=( ) △=( )
②☆比○多1,☆+○+=10
○=( ),☆=( )
2.試一試:三種量間倍數關系的替換題(圖略)
3.練一練:
①練習十七第1題 鞏固據倍數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嘗試口頭列式 解答,并反饋。
②教材例1后練一練鞏固據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試列式解答并反饋。
四、總結反思,優化替換策略。
1.今天學習了一種新策略是什么?運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總結反思)
2.師點一點:替換的策略就是將要求的某一問題用另一個問題替代。用替換策略解答的題目特征及替換時的注意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這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這節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的不變規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因為方程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等式的性質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方程,強調驗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設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1. 使學生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 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教學例題
1. 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談話:小朋友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懂得了很多課堂紀律。老師問問大家,當我們想發言的時候應該先怎么樣?(指名回答)大家舉手看一看?(讓學生在座位上舉手)
提問:大家舉的是哪只手?沒有舉起來的這只手是(左手)誰來說說怎樣區分左、右手?
談話: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們的身上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設計意圖:在上、下,前、后,左、右這三對位置關系中,體會左、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自己身體上的實例,直觀感知左和右,為進一步體會左、右的位置關系奠定基礎。]
小游戲:由慢到快聽口令做動作(想想做做第1題)。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
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充分感知左和右。]
2. 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關系。
多媒體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課的場景。
談話:小朋友們上課坐得多整齊啊!你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左和右來說說他們的位置關系嗎?
同桌討論,嘗試說說小明與小紅的位置關系。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正確說出小明坐在小紅的左邊,小紅坐在小明的右邊。
如果有的學生說小明坐在左邊,則啟發:這樣說不夠完整,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小明坐在誰的左邊嗎?
小結: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系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提問:你還能看圖說說哪些物體有左、右的位置關系?同桌互相說后匯報。
[設計意圖:兩個人的左右關系要明確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學生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不習慣這樣的表達。教師利用教材上學生上課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描述兩個人的左右關系,初步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聯系教室里的真實場景,強化對左右位置關系的認識(想想做做第2題)。
讓每個學生自由說一說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誰,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選同桌兩個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
選橫排或豎排里的三個小朋友,請學生說說中間小朋友所處的位置。
小結:我們在描述位置時,一定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而不能只說誰在左邊或右邊。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左右的位置關系。由兩個人的左右關系過渡到三個人的左右關系,是學生認識的難點,教師適時組織討論,幫助學生更清晰地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從而自覺采用完整的表達。]
3. 讓學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說一說所處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關系進行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說說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處的位置,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系的習慣和應用意識,鞏固對左、右的認識,體會前、后的位置關系。]
二、 鞏固深化,解決問題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星期天,小熊買了好多好吃的來招待好朋友(多媒體出示情境圖)。誰來說說小熊都買了什么?
提問:每個小朋友可以選一樣,但是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上、下、左、右的鄰居各是誰,讓大家來猜一猜好嗎?
[設計意圖:給單調的練習賦予一定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主動觀察、交流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使學生體會上、下的位置關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同桌合作操作: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面,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面,把小尺擺在文具盒的上面。
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幾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擺放學具,再互相說給同桌聽,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把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自由擺放學具的活動,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題可讓學生先看圖說,再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怎樣說。
三、 總結點撥,拓展應用
提問: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誰來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課題:認位置)
談話:課后,請小朋友們用你們那善于發現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找出各種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并且說一說,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和掌握的知識,鼓勵學生用已經學到的本領去探索周圍更廣闊的世界,培養數學的眼光。]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并會應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2、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提高計算正確率。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與筆算結合起來,提高計算正確率,逐步形成在筆算時要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
4、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
教學難點:0與一個數相乘都得0。
教學對策: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師將任何數加0、任何數減0和任何數乘0結合在一起,為學習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作鋪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用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
1、出示小貓釣魚圖,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2條,紅貓釣到了4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加法算式計算:3+2+4
3、第二天它們又去釣魚了,每人釣到了2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式計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說說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們又去釣魚了,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0條,紅貓釣到了4條。
問1:它們一共釣了幾條?
問2:藍貓和黃貓一共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3+0=3)
問3:紅貓比黃貓多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4-0=4)
5、第四天它們又去了,這一天它們一邊釣魚一邊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釣到0條魚,誰能說說它們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1)一條也沒有。
(2)0+0+0=0
(3)你能把它變成乘法算式嗎?學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
(5)誰能說說為什么0與3相乘會等于0?學生交流一下。
二、0與一個數相乘得0。
1、除了0與3相乘得0外,你還知道誰與誰相乘等于0嗎?
(1)學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師根據學生的口答說說一些0與一個數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為什么等于0。
(3)你發現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發表意見,師板書:0與一個數相乘得0。
3、你能說出這樣的幾個算式嗎?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點?
4、練習:0×4 9×0 16×0 234×0 839×3×0
(1)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結果是0呢?
(2)789×4×3×0×7它的結果也是( )?
(3)指出:不管這個數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結果總是0。
5、觀察三個板書:你能發現什么嗎?(任何數加0都得任何,任何數減0等于任何數,任何數乘0都得0)
三、應用: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1、學校體育館有4個同樣的看臺,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師出示圖畫
6排,每排17個
(1)誰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如果要求你計算,你打算先計算什么?可以先計算: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
(3)17×6=102,你再估計一下。
(4)用豎式計算:102×4
1 0 2
× 4
4 0 8
(5)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學生討論一下。
四、練習
1、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完成在書本上。集體核對。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找一找,錯在哪里,再在書本上改正。
3、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你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本書嗎?能說說你的方法嗎?
全班匯總計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題。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并提出問題。
五、課堂作業
p77 想想做做第4、6題。
板書設計: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 +0=3
4-0=4 102×4=408
0×3=0或3×0=0 1 0 2
× 4
4 0 8
0與一個數相乘得0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教學成熟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材分兩段安排:第一段教學成熟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第二段教學成熟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由于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計算中相對特殊的情況,所以安排在三位數乘一位數基本筆算方法的教學之后。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小貓釣魚的童話事情導入教學,學生感興趣,他們在這種興趣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課一開始的時候我擔心學生不能一下子說出0×3(三個0相加),所以我特地設計了三個2相加用2×3表示,并且順勢將題目轉化成所要新學的知識,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這樣學生有了前面的啟示,就能很容易的說出3×0并且知道得數是0。然后以此類推,學生能說出100×0也是0,逐步得出結論:0乘一個數都得0。在這一新課上,學生能很輕松地得出這個結論,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也就毫不費力。當然,0與任何數(任何數與0)相加都等于任何數,或任何數減0都等于任何數這兩個知識點也進行了復習,特別是0與任何數相加都等于任何數,在筆算中需要用到。經過了幾次簡單的筆算后,總結了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不同類型,主要是個位有進位時,進上來的數就是積的十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如果沒有能力的同學,應該一步一步乘。通過幾次筆算,有一部分學生能直接口算出得數,其熟練程度可想而知。但在練習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出現0乘任何數等于任何數這一情況,經講解后,有改善。
課后反思:
課前部分學生已經知道0不管乘以哪個數都等于0。課堂上,出示場景圖后,學生思考寫出乘法算式3×0或0×3,并確認積是0。接著“想一想”中0×7和8×0這兩道題,學生都可以口答各題的得數。學生能通過比較上述各題的共同特點,并歸納出:0與一個數相乘仍得0。第二道例題,我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一個看臺座位的數量,有的學生說先數一數幾排,再數一數每排有幾個座位,然后相乘。也有很多學生說只要看第一個座位“1排1號”和最后一個座位“6排17號”,可以知道這個看臺一共有6排,每排17號,所以只要用6×17就可以知道這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在作業中發現學生有0×4等于4的'現象。
課后反思:
本課第一部分內容的知識,部分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了。通過三只小貓釣魚的情景圖幫助學生理解0×3=0的具體含義,由0×7=0,8×0=0使學生發現0的特殊特征:0與一個數相乘得0。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計算與乘數中間沒有0的乘法之間的不同,并抓住“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使學生認識到當個位上數相乘,三位數的十位是0的情況下,個位的進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上。但是從作業的批改中發現有極個別學生積的十位上沒有寫進位而是直接寫了0。
課后反思:
小貓釣魚的故事袁老師之前跟學生講過,所以當我出示小貓釣魚的情境圖時,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提了很多問題,引出0乘任何數都得0這一結論,接著出示839×3×0×7 讓學生說說結果是多少,改變題目后變為839×3×0+7讓學生再說說結果是多少,學生都能異口同聲的回答我,最后幫他們總結為三條:第一不管多大的數與0相乘,結果還是0;第二任何數與0(0與任何數)相加結果等于任何數;第三任何數減0結果等于任何數 。教學第二部分內容時,是讓學生根據圖中給出的座位號能獲得哪些信息,看圖說信息學生已不止一次遇到過,所以很快告訴我有價值的信息,進而開始教學今天的重點,筆算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先讓學生根據算出一個看臺的座位數估算同樣的4個站臺的座位數是多少,為學生接下來探索并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