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共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課前思考:
1.概念揭示變邏輯演繹為活動建構。因數和倍數,傳統教材是按數學知識的邏輯系統(除法整除約數和倍數)來安排的,這種概念的揭示,從抽象到抽象,沒有學生親身經歷的過程,也無須學生借助原有經驗的自主建構,學生獲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學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動,喚起學生的因倍意識,自主建構起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那么學生獲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動的、有意義的。
2.解決問題變關注結果為對話生成。要找出一個數的幾個因數并不難,難就難在找出這個數的所有因數。這里有一個方法問題。是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迫切地尋求結果,還是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呢?很多成功的教學表明,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對話場,在生生、師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對話中,能讓師生彼此分享經驗、溝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學宗旨變關注知識為啟迪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從知識課堂走向智慧課堂,為學生的智慧成長而教,應成為我們數學教學的傾心追求。怎樣通過對因數和倍數內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教會他們數學思考的方法,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釋放潛能,開啟心智?這是我設計因數和倍數這堂課的宗旨所在。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使學生領會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通過獨立思考、交流談論,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所有因數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條理性,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索精神。
3.通過教學,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思考的魅力,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準備:
練習紙、學號卡等。
教學重、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學會有序地進行思考。
教學流程:
一、意義建構
1.用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擺一個長方形,可以怎樣擺?能不能舉一道簡單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擺法表示出來?(請一位學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現相應的兩種擺法,隨后隱去第二種)
3.還可以怎樣擺?同樣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來。
(再請一位學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回答屏幕顯示另外兩種擺法,隨后隱去第二種)
5.還可以怎樣擺?
(請學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擺法嗎?
(根據學生回答屏幕顯示最后兩種擺法,隨后隱去第二種)
此時屏幕上出現三種擺法。在三種擺法右側分別出現三道乘法算式。
7.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發現,用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可以擺出三種不同的長方形,由此我們還得出三道不一樣的乘法算式。以43=12為例,43=12,從數學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說4是12的因數,3也是她的因數。反過來,我們還可以說,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因數和倍數。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
8.結合另外兩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別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請同座兩個學生相互說一說)
9.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專指不是零的自然數。
[設計理念:因數與倍數這節內容,傳統教材是按數學知識的邏輯系統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礎上,由整除直接演繹推理出來的。這種概念的揭示從抽象到抽象,沒有學生經歷的過程,學生獲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環節設計旨在讓學生借助表象進行操作和想像活動,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以及其中的因倍關系,進而生成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種意義的建構是基于學生原有經驗之上的,是學生自主操作、積極思考的結果。]
二、方法滲透
1.根據44=16、40016=25這兩個算式,你能分別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指名回答)
2.當兩個因數相同時,通常只需要說出或寫出一個,這是數學上的規定。我們能不能說16是因數,或者說16是倍數?
(組織學生討論)
3.因數和倍數它們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板書:相互依存)
4.下面我們一塊來找一找100的因數有哪些?同學們可以同座兩人合作,也可以獨立思考。
(教師巡視。并選擇一份作業,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5.對照你們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數,你想對這位同學說些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引導、評價)
6.對于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你們還有沒有什么需要補充的或提問的?
7.比較這幾種方法,你發現了什么?
8.回顧剛才的過程,你覺得要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有什么訣竅?
(通過對話、討論,讓學生體會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當然,如果要找出一個很大數目的所有因數,用這種方法可能會比較麻煩,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來研究。
[設計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數,教學中,教師沒有急切地認定結果,也沒有簡單地把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或同座兩人合作,或獨立思考。通過多角度、多層面的交流與對話,師生之間彼此分享經驗、溝通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升華。]
三、鞏固深化
(課件顯示:下面哪些數一定是□□的因數。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著個兩位數,看誰能很快說出下面10個數中,哪些是它的因數?
(單擊一下,出示21)
2.接著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數呢?說說你的想法?
3.要使這個數一定有因數2,那么個位上還可以是哪些數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還有哪些數也是它的因數?
5.最后出示□□。這一次,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都看不清了,你還能找到答案嗎?
[設計理念:設計這一組變式練習,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滲透了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體現了數學學習的綜合性、連貫性。]
四、360度的優點
1.我們已經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圓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們知道嗎?從前,法國人曾將一直角定為100度,這樣一圓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來卻沒有能行得通。這是什么道理呢?一圓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優點呢?
2.我們先來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數各有多少個?
(分別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數。)
3.原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數比400的因數多,多9個。一圓周角定為360度,當我們需要計算一圓周角的幾分之一時,可以在23種情況下得到整度數。
課件顯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圓周角定為400度,那么只有在14種等分情況下才能得到整度數。相比之下,當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設計理念:為什么法國人將一圓周角定分400度沒能行得通?一圓周角定為360度有什么優點?學生通過猜想、比較,了解到這些竟然與因數的多少有關,從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有趣、神奇。數學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澀的,而是生動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邊。]
五、游戲中的發現
1.請學生拿出學號卡,在紙上寫下你的學號數的所有因數。
2.在這些數中,因數的個數最少的是幾?(對1)雖然1是因數個數最少的一個數,但它卻又是最受歡迎的一個數,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3.除了1以外,你覺得還有哪些數比較特別的?
(找2或5號同學。)
4.你這個數特別在哪兒?像這樣的數還有哪些?請把學號卡舉起來。
(課件顯示:只有兩個因數的有:2、3、5、7、11)
5.除了這些數外,其余的數各有多少個因數?(對4)你有?(對6)你呢?
6.這些數,它們的因數個數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學們猜一猜在它們中間因數個數最多的是那一個?你覺得?理由是?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個數盡快地找出來?
7.如果讓同學們將這51個數按照它們因數個數的不同,來分一分類,你們準備怎樣分?其實不光這51個數,把所有的自然數按照因數個數的不同來分類,都可以分成這樣的三類。
8.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關于因數和倍數,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去探索
9.組織學生分批退場。
(1)請學號數不少于三個因數的同學先退場;
(2)請學號數只有兩個因數的同學退場;
(3)請學號數只有一個因數的同學跟我一起離場。
[設計理念:通過尋找自己學號數的所有因數,既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又讓學生感知到自然數的因數個數各有不同,為后面學習質數與合數埋下伏筆;組織學生分批退場,既檢驗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又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正所謂課已畢,趣猶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統計的需求,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2. 使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 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使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選擇合適的記錄方法收集數據,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出示若干小動物在操場上的場景圖。
提問: 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舉行跳繩比賽,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
學生可能回答: 用分別排一排、再數一數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數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分一分、排一排。
提問: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
2. 教師引導: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是小朋友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二、 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1. 談話: 比賽馬上開始了,三個隊各選一名代表進行跳繩比賽,獲勝者所得的獎品是老師手中的一盒學具。學具盒中有三種形狀的圖形,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提問: 誰知道這三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嗎?(不知道)
師生討論: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學具盒中每種圖形的個數?
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各自的想法。
2. 提出要求: 每組只能派一個同學打開盒子看,而且這個同學還不能直接報出每種圖形的個數。想一想,其他同學能知道每種圖形的個數嗎?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明確: 可以讓一個同學依次報盒子里每個圖形的名稱,其他同學把結果記下來。
3. 小組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
4. 匯報交流。
(1) 小組內交流。
(2) 全班展示記錄方法。
可能出現的方法:
① □△□○△○
△△○□△□
△○□△
② □□□□□
△△△△△△△
○○○○
③ 正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
圓三角形
圓三角形
④ □
△
○?
⑤ □| | | | |
△| | | | | | |
○| | | |
⑥ □12345
△1234567
○1234
(3) 比較評價。
你覺得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現在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記?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統計一次學具盒中三種圖形的個數。(小組活動)
統計后適當地多請幾組展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5. 填表。
(1) 認識表格。(投影出示下表)
要求學生說說每個空格各應填什么內容。
(2) 在書上填出結果。
(3) 提問: 你從表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 聯系生活,體驗決策
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能用今天的方法統計。
1. 創設情境一: 課件出示學生在小組里拋圓片的活動場面。要求學生拋圓片20次,用畫?的方法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
提出要求: 每個小組先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各有多少,填在第一個表中,再把結果填在第二個表中。
學生活動后,教師提問: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
2.創設情境二。
提問: 有拍皮球、跳繩、踢足球和打乒乓球四項活動,怎樣才能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哪一種?
(1)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調查,用畫?的方法記錄,并將整理后的數據填寫在書上的表格中。
(2) 全班交流,并說說從自己的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
3.創設情景三。
統計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情況,填入書上的表格中。全班合作完成,并說說根據結果知道了什么。
四、 師生互動,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這樣統計?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再選擇一些內容進行合作統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49~50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1~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并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明確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經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探究,滲透辯證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數單位是什么?它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幾分之幾,把誰看作單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書:59
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出示題目
(1)列出算式。(板書:13=)
(2)討論:1除以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教師畫出示意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應是這個蛋糕的 ,就是 個1。
板書:13= 1/3(個)
2.教學例2:出示題目
(1)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結果,教師總結幾種不同的分法。
(3)歸納:從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無論怎樣分,每一份都是3塊餅的 ,即3個 塊,把3個 塊餅合起來就是1個餅的 ,即 塊,因此,34=3/4 (塊)。
由此可見, 不僅可以理解為把1塊餅(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也可以看作把3塊餅組成的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學生相互說說 表示的意義。
3.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理解負數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用負數靈活地表示一些實際問題,能比較熟練地在數軸上找到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體會負數的意義。具有數形結合的意識,深刻體會數軸形成的過程。
3.激發學生對數的認識的興趣,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學難點:
理解相反意義的量和對0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負數
(1)情境激疑
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這節課咱們就從“相反”這個話題開始聊起:在咱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現象,比如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車站上人們上車下車……
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順著這位同學的思路繼續往下聊,走進數學你又有什么發現?
1. 今年開學,四年級轉入15名同學,五年級轉出15名同學。
2.在剪刀、錘子、布活動中,男同學贏了3次,女同學輸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虧了3000元,四月份賺了8000元。
怎樣用數學的形式來表示這些意義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簡潔,是讓別人也能一目了然。
匯報,可能有以下情況。
①直接表示 ( 簡潔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夠簡潔)
③用符號表示(簡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結:現在人們就是用這種形式來區分意義相反的量的。
(2)認識正、負數。
你知道像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
舉個例子來說?+3你會讀嗎?
像(—2)這樣的數呢?
怎么讀呢
師介紹:加號在這里叫做正號,減號叫
做負號。正數和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
練習:讀出下面的數
-100、+6.8、-1.8、36
為了簡便,+36可以寫為36。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正號都可以省略。師板書。
得出:正數有無數個,負數也有無數個,用……來表示。
二、豐富新知,介紹負數歷史。
同學們,我們今天從“相反”這個詞聊起認識了負數這個新朋友。其實對于負數的認識,在咱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人,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嗎?(課件演示或學習第4頁你知道嗎?)
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來再讓我們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們身邊又有哪些負數?(板書課題:負數)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在溫度計上認識負數
我的一位朋友喜愛出門旅游,這是他所定的幾個備選城市,我幫他留意了一下氣溫情況,一起來看一下
(1)(多媒體播放城市天氣預報: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換句話說也就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所以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板書0,并用集合圈將正數、負數、0進行分類)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來的嗎?
介紹:瑞典天文學家攝爾秋思,他把自然狀態下的水剛開始結冰時的溫度,規定為0℃。
(2)溫度計。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嗎?(課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
介紹:攝氏度、華氏度,每格代表1℃。
2.電梯里的負數
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5、-2)
5和-2是以什么為分界點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負數
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這個高度表示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 )米,海平面的高度為( )米。
練習
如果大雁向南飛30米記作+30,那么向北飛50米記作( )。
如果體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數軸上的負數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強調以誰為分界點,以什么方向為正。兩種說法)
指出:在一條直線上,確定了0(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就形成了一條數軸,剛才大家所說的就是數軸的形成過程。
現在你能在數軸上找到他們運動后的位置嗎?
完成練習
(2)如果小華的位置是+11米說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體會數軸是無限長的。)
(3)如果小剛先向東行5米,又向西行8米,這時小剛的位置為( )米。
(分層拓展)
5.運動場上的負數
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秒42,當時賽場的風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風速每秒-0.4米的意思嗎?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負數,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負數還有更加廣泛的用途等待著大家繼續去了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使學生學會求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進一步鞏固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能正確地求出減法中的未知數x,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練習十七第5題。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提問: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減數+差)
3、25()=15()34=62
說出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算。
二、教學新課
1、引入新課
如果把題目里的()換成x,就是怎樣的兩題?(板書:25-x=15x-34=62)
說明:這樣的題就是求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
2、學生試做。
(1)提問:這兩道題里的x你會求嗎?請大家試一試。指名板演。提問;第一題怎樣算的`?為什么用減法?
指出:求減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減法里的什么數,再根據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這個數等于什么。這里x是減數,等于被減數減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來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問:第二題怎樣算的?為什么這道題要用減法算?請你用原來的式子算一算,x=96對不對?
(3)隨能再說一說,都是求減法算式里的x,為什么第一題要用減法,第二題要用加法?(看清x在減法中是什么數,如果x是減數,就要用被減數減差來求結果;如果x是被減數,就要用減數加差來求結果。)
3.鞏固練習。
(1)說出x是什么數,x等于怎樣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題。
4.教學例8
(1)出示例8
提問:這道題可以怎樣想?哪個數用x表示?這道題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請大家做一做,求出這個數。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題。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七第6題第(1)小題。
2.做練習十七第6題第(2)小題。
3.課堂作業
練習十七第8、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1,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計表: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條形統計圖(一)教案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一目了然?(畫條形統計圖)
生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分析:從統計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復習題)教師:條形統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上一張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一張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一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計圖時,想采用縱向條形統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后教師講評。
(2)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制作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千的認識。
2. 用千數圖表示千以內的數和千。
3. 千以內數的讀與寫,并登入數位表。
4. 千以內數的'分拆。
5. 數的多種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難點:
數的多種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廣場上有853 人。
2. 人民廣場上有50 只鴿子。
3. 花壇里有1000 枝郁金香。
4. 803 戶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㈠
1. 用算式表示數的組成 853=( )+( )+( )
2. 350=( )+( )+( ) 1000=( )+( )+( )+( ) 803=( )+( )+( )數的分拆,下列數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
3. 314=( )+( )+( ) 728=( )+( )+( ) 990=( )+( )+( ) 461=( )+( )+( ) 700=( )+( )+( )
4. 這樣分拆行嗎?700=(500)+(100)+(100)
小結:要按計數單位對數進行分拆。
㈡ 中間、末尾有0 的數的讀、寫法。
1.這兩個數怎樣讀?(出示PPT) 990=( )+( )+( )讀作:九百九十 700=( )+( )+( )讀作:七百
2. 變一變,怎樣讀909、707(出示PPT)
3. 這四個數有什么共同點?在讀數時要注意什么?你能舉些例子來證明你的觀點嗎?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 用怎樣的方法來讀數?(出示PPT) 108、180、810、780、20xx、2200
㈢
1. 末尾或中間有0 的寫法(用算式來幫忙寫數) 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 比較:兩個0 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800+80+0= 800+0+8= 寫數時,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3. 獨立寫數,練習4。
4. 用4,4,0,0 組成四位數。 最小是( ),是( ),讀1 個0 是( ) 1 個0 也不讀是( )。
三、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里,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于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面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么?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二關: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并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里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
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有何感想?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小組內進行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設計圖案。
1、獨立完成書37頁練一練1題、2題。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1)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
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和操作相結合,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不足,今后應該注意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