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5-06 08:31:5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八冊第85頁例5及“做一做”和練習十四的第9、10、12題。

  【課程標準】: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因為學生有以前認識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個角的度數以及三角形的分類的基礎,學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另外,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圖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內角、內角和的含義。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猜測和計算能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通過動手操作,實驗、驗證、總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同時發展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評價任務設計

  1、利用孩子已有經驗,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以及學生的直觀觀察,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內角和的含義。達成目標1。

  2、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游戲的形式學生通過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過計算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達成目標2。

  3、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擺一擺的動手操作、實驗、驗證并歸納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達成目標3。

  4、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通過“做一做”和習題第9、10、12題達成目標4和目標3。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2、一個平角是多少度?1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兩個三角板上各個角的度數?

  二、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認識三角形的內角及內角和

  (播放課件)在圖形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大聲叫著:“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

  師:動畫片看完了,請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引導學生說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多媒體展示:三條線段在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閃爍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內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板書:內角),這三個內角的度數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達成目標1: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和孩子已有的經驗,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三角形的`內角及內角和達成目標1。多媒體創設的情景也為目標二打好鋪墊

  (二)、引導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師:在課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對話中,你贊同誰的觀點?

  預設:學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師: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個角的度數是90度、45度、45度加起來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來也是180度。

  (達成目標2:激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猜三角形的內角和而不是盲目猜,激起學生的疑問和好奇心,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過計算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三)、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1.確定研究范圍

  師: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這一個行不行?(不行)那就隨便畫,挨個研究吧。(學生反對)那該怎樣去驗證呢?請你們想個辦法吧!

  師:分類驗證是科學驗證的一種好方法,下面我們就用分類驗證的方法來驗證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驗證

  教師讓每個學習小組拿出課前制作的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先找到三個內角,在每個內角標上序號1、2、3。然后請任意用一個三角形,想辦法驗證我們的猜想。如果有困難,可以啟用老師提供的“智慧錦囊”或者尋求同學的幫助。

  智慧錦囊:

  (1)要知道三個內角的和,只要知道三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覺得哪個工具可以測出角的度數?試一試。

  (2)180°的角是個特殊的角,它是個什么角?你能想辦法將這三個內角轉化成這樣的角嗎?

  3.匯報交流

  師:誰來匯報你的驗證結果?

  (1)測算法

  師小結:用量的方法驗證既然有誤差、不準,結論就難以讓人信服,那有沒有辦法更好地驗證我們的猜測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師小結: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成一個平角,從而借助我們學過的平角知識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確實是180°,你們真會動腦筋!

  (4)推算法

  ①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因為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所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課件演示過程)

  師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已經證明了是180°,現在我們只要能證明: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課件演示

  ②一個銳角三角形,從頂點往下畫一條垂線,將三角形分為兩個直角三角形,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度數和就是360°,減去兩個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證明的三角形內角和,肯定是180°。

  4.總結提煉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通過“量——————推”的方法分類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度?

  現在可以下結論了嗎?

  (板書: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

  師:那在“三角形的爭吵中”誰是對的?

  (達成目標3。此環節讓學生通過“量——拼——折——推”的方法分類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此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解決問題

  1、看圖,求出未知角的度數。

  2、書本85頁“做一做”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

  (達成目標3和目標4: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通過“做一做”達成目標3和目標4.)

  三、目標達成檢測方案:

  1、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時期,它是用巨大石塊修砌成的方錐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異,外表有四個側面,每個側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們量得這個三角形的一個底角是64度。

  四、課堂小結,提升認識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我們是怎樣得到“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個結論的?

  師:是啊,今天咱們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們經歷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驗證方法。咱們從猜想出發,經過驗證(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結論并利用結論解決了一些問題。孩子們,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了數學家的探究歷程……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應用,勇于創新,做最棒的自己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回家路上》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授的內容是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同時是在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練習課,是對 2、3、4、5的乘法口訣的鞏固與疏理。學生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主動提出數學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課標》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地位: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數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階段,也是進一步學習乘法運算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小動物回家的具體情境,逐步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力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3、4、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的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根據題意提出問題,并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教法:

  這一堂課的設計,我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巧,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方法如下。

  (1) 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教師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 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名學習方向,營造探索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 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概況出知識點,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六個教學程序,情景導入、探索新知、鞏固練習、數學游戲、課堂加油站、總結。

  一、情景導入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老師現在有一段語音想讓大家聽一聽,對于我門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每天都可以聽到的,仔細聽完之后告訴老師,你是在什么時候聽到過呢?學生會回答放學的時候聽到過。接下來出示本節課的主視圖說,這是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放學的情景,他們在干嗎呢?學生會說回家的路上,因此(板書:回家路上)

  二、探索新知

  1、 發現數學信息

  2、 小組討論,寫出自己想的數學問題,比一比誰寫的多。

  3、 學生反饋(采用你問我答)我會這么問:哪位同學的勇氣先來提一個數學問題,接著請另一個同學進行回答。給予拍檔獎勵。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三、鞏固練習

  1、 看圖回答問題

  2、 填一填(引導學生說出每段表示多少)

  3、 看圖列示計算

  四、數學游戲時間

  同學們練習了那么久讓我們放松一下吧,接下來有兩個游戲。

  1、 乘法口訣小組內對口令

  2、 乘法口訣接龍

  五、課堂加油站

  這一部分是本節課學生提升的環節,出示一副情景圖,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信息,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并對于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當場批改。

  六、總結

  對于本節課我是這樣讓學生總結的,今天學的開心嗎?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用到數學,你們喜歡數學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41頁例題,第41到42頁想想做做第1到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圖形,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

  2.在實際的拼擺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思考,培養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會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指定視圖擺出物體。

  教學準備:

  掛圖,正方體教具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創設情境

  出示教學掛圖

  先數數

  再擺擺

  后畫畫

  比一比問:從正面看這3個物體的形狀相同嗎?都是什么樣的?從側面和上面呢?

  小結: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問:題里要求我們做幾件事情?

  指名回答題中兩個問題。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集體交流。

  3.做第3題

  全班交流。

  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三副圖形分別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

  學生擺擺。用12個小正方體擺出與例題同樣的3個物體。

  看一看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看這3個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圖形?

  學生試著把自己看到的圖形畫在紙上。

  展示學生畫的結果。

  各自默讀題目。

  學生獨立操作、觀察。同桌互相檢查物體擺的對不對。

  明確要求,學生連線,再回答問題。

  先獨立拼,再小組為單位,比一比。討論各有幾種拼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片斷】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下面請同學們把準備的吸管剪成三段,試一試,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操作,有的學生如愿以償,有的學生束手無策。)

  師: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圍成三角形,有的學生則圍不成呢?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導沒有圍成三角形的同學觀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圍不成三角形是因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長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兩段合起來都沒有第三段長,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師:你們認為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1猜測: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生2猜測: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師: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這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

  (學生拿出信封,內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學生小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圍三角形,并記錄每次選用的小棒的長度以及能否圍成三角形。

  學生匯報:

  生1: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生2:長度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圍成三角形。

  生3: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長度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師:其他小組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齊):同意。

  師:比較這四種情況,你們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沉默了一會兒)

  生:三角形中兩條邊長度的和必須大于第三條邊。

  師:結合剛才用小棒圍三角形的情況,你們能舉例說明嗎?

  生1:因為4+56,所以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為5+610,所以長度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圍成三角形。

  生3:因為4+510,所以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4:因為4+6=10,所以長度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同意。

  教師出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生齊讀)

  師: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明白(聲音很低)

  師:真明白嗎?(學生沉默沒有反應)

  過了一會

  生1:老師,4+105,為什么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圍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師,我覺得三角形兩條邊長度大于第三邊中的兩條邊應該是任意的兩條邊,只有任意兩條邊長度和都大于第三邊,才能呢個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你們贊成這位同學的說法嗎?

  生4:我同意,像剛才那位同學舉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種情況,而長度為4厘米和5厘米的兩條邊加起來卻小于10厘米這條邊,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師,我有個問題,是不是以后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況都列舉出來呢?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6(神情很得意):當然了,這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嘛。

  生7:老師我有一種方法,不用列舉所有情況就能準確判斷了。

  (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

  師(目光中包含鼓勵):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7:我們只要用較短的兩條邊相加,如果較短的兩邊長度的和大于最長的那條邊,那么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為我覺得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都大于最長的那條邊了,那么其他的兩邊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條邊。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位同學的說法有道理嗎?

  生(齊):有!(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師:那我們以后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還需要;一一列舉聯的情況嗎?

  生(齊):不需要。

  正當我要讓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又有一位同學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覺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要改一下才好。

  師:怎么改呢?

  生:最好說成三角形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最長邊。

  (大部分同學表示贊同)

  師:同學們很聰明,也很愛東腦筋,你們說的三角形較短的兩條邊之和必須大于第三條邊這句話可以用來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僅僅只有較短的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最長的那條邊,任意的兩條邊長的和都大于第三邊。你們明白嗎?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齊讀:三角形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各小組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

  (1)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三角形,怎樣求它的面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師導語: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進行

  (一),推導公式

  ①啟發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②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③指名學生操作演示。

  ④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操作:梯形(重疊) 旋轉 平移 平形四邊形。

  (2)觀察思考

  ①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a.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 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①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②師生共同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二)深化認識。

  (1)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①提問:想一想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

  ②學生回答,教師在展示臺再現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引導操作。

  ①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②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討論,教師作適當指導。

  (3)信息反饋,擴展思路。

  說一說你是怎樣割補的?教師展示各種割補方法。

  (三)公式應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請學生完成。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練習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詳細的說說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系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為后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關系。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系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系,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系的多種形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實驗小學,學校的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突顯人文性,這樣學生喜愛學習數學,敢于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的變化。

  2、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

  3、師:身高、體重都會變化,這些都是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1、出示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師: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師生共同畫一畫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4)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2、說一說。

  (1)我發現( )隨( )的增加而增加。

  (2)我發現( )隨( )的減少而減少。

  3、師:通過你們舉的例子,可以發現什么?

  三、通過讀圖,感受變量。

  1、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2、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3、讀懂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變化。

  (1)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2)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3)第二天,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師: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變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

  即氣溫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4、舉出而變化的例子。

  5、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五、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六、全課小結,談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