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10 07:05:00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學完百分數的意義與納稅、折扣、利率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活動課。

  活動構成:

  1、明確問題。主要圍繞“媽媽要存款一萬元,供兒子六年后上大學用,怎樣存款收益?”這一問題展開,該問題共蘊含著三個關鍵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資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教育儲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應的利率,國債的購買及其利息的計算等。課前,學生可以通過去銀行咨詢以及查閱相關規定的方式獲得信息。

  3、設計方案。就是從收集到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相關實用信息,設計出具體的、不同的儲蓄存款方案。

  4、選擇方案。即從上述各種可行性方案中選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計算出到期時的'總收入。教材這樣編排,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相關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會與人合作、交流的同時,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活動目標:

  1、使學生鞏固對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

  2、學習綜合運用儲蓄存款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并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

  活動重、難點:

  使學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問題的方法。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臺計算器。

  一、舊知鋪墊,引入活動

  1、復習:楊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買了一臺復讀機,這臺復讀機的價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問: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過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還可以讓本錢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形式的存款,獲得的收益也會不一樣。現在有一個問題:媽媽準備給小靈存1萬元,供六年后上大學用,同學們計算分析一下,應該選擇哪種存款方式收益?為什么?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案

  1、小組合作探究

  2、匯報交流

  預設:

  生1:選擇存款期限長的,這樣利息會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慮利息稅。

  生3:國債和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都可以考慮。

  生4:國債的利率比教育儲蓄的利率相對低一些,可以優先考慮教育儲蓄。

  師:課本第111頁有兩個表格,請同學們再次發揮小組成員各自的聰明才智,按照你們的思路設計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較高。

  3、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4、每組交流一種方案,說說這種方案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師:(根據匯報)看來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合理獲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據大家的匯報,老師把各小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來看看。

  問:對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為什么不考慮了?

  學生各抒己見。

  師:通過探討,我們知道了存款有許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研究,認真發現,就能獲取的方案,讓存款合理的獲利。

  三、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所設計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這筆錢的。現在,老師這里也有1萬元錢,這1萬元四年內不使用,四年后可能會隨時取出。請同學們為老師設計一個存款方案,使方案獲益。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

  2、學生匯報,學生評述。

  四、活動結束,暢談收獲

  1、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2、你還有哪些需要?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里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帶的東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么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里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么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各種名稱,并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在有的是什么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里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范語言名稱。并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征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么物體?有什么感覺?

  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征。每匯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后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導入 :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板書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 長方體有6個面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①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②數一數,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③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副標題#e#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測量數據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五、布置作業 .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百分數的應用(一)教材第23——2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計算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 關于百分數,我們已學過那些知識?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百分數的意義

  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百分數的應用

  利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2、 引入:從這節課開始,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的百分數的知識。

  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應用(一)

  二、 新知探究

  問題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

  1、 引導學生認識“水結成冰,體積會增加”這種物理現象,并找出題中的條件與問題。

  2、 你認為“增加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

  指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是: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幾

  3、 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師巡視,個別指導。

  4、 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具體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幾。

  方法二:先算冰的體積是原來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算增加百分之幾。

  5、 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試一試”。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幾”的意思是降低的價錢數目占原來價錢的百分之幾。

  三、 總結: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方法:

  (1) 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的具體量,再除以單位“1”。即:兩數差額÷單位“1”

  (2)先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再把另一個數看作單位“1”即100%根據所求問題兩者用減法運算。

  四、練習提高

  指導學生完成第24頁練一練第1,2,3,4,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課本第69頁例2、3;練一練;《作業本》第31頁。

  教學目標:理解解比例的意義,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重點: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與依據。

  教學難點:解比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怎樣檢查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請學生心里想好一個比例(數目簡單些),如2:3=4:6,只告訴其他同學其中的三項,讓大家猜一猜還有一個數字是什么?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一個未知項。

  3、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據是什么?

  χ=………不先求積,先約分比較簡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請學生獨立嘗試;

  ②注意格式;

  ③反饋練習。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解比例:(練一練第1題第一豎行)

  2、練一練第2題

  3、補充:χ∶0.8=3∶1.2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31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一定,減數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注意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l一3題,練習九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確。比例”和“比”、“比值”等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和“比例”

  1.復習整理。

  教師: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練習。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完成。

  (1)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級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

  (2)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3)六年級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 )人。

  二、復習解比例

  1.完成第35頁的第2題。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什么性質。

  接著以 : =l :x為例,復習解比例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比例時,如果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式變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

  然后讓學生完成第2題的其余習題。

  三、復習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問題,讓學生回答。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關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學生回答,教師填寫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師出示下面兩個表,讓學生根據表中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關系,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使學生明確: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要看相對應的兩個數的.商或積是不是一定,如果積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說明這兩個量成正比例。如第二個表,通過計算,可以看出上、下兩個相對應的數的商一定,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積與底邊成正比 例。

  四、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1—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在訂正第(4)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12的約數有哪?然后說出自己用選出的四個約數組成的比例是什么。教師把學生說出的比慎寫出來。訂正第(6)小題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是否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續一了。

  2,第2題,除第(2)、(7)小題教師要提示外,其余各題由學生自己判斷,第(2)行駛的路程

  小題,教師可以先說明 =周長,再讓學生判斷。第(7)小題,可以先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和身高,教師把數據記下來,再讓學生判斷。使學生知道:人的體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系,一般人的體重是隨著身高而增加的,但體重和身高不成正比例關系。

  3.第3題,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題要求圖上長方形的長、寬和地基的實際面積。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重點

  正、反比例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正、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判斷下面每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時間一定,工效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教學

  (一)出示課題

  教師明確: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這節課通過比較弄清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教學例7(課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解比例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

  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解下列簡易方程,并口述過程.

  2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學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義.

  1.將上述兩題中的任意一項用 來代替(可任意改換一項),討論:如果已知任何三項,可不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說明理由.

  2.學生交流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把它改寫成內項積等于外項積的形式,通過解已學過的方程,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3.教師明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二)教學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討論:如何把這個比例式變為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數的解.

  2.組織學生交流并明確.

  (1)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例改寫為:3 =8×15.

  (2)改寫時,含有未知項的積一般要寫在等號的左邊,再根據以前學過的解簡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規范并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解:3=8×15

  =40

  (三)教學例3

  例3.解比例

  1.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2.學生匯報

  3.練習: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式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然后再解簡易方程即可.

  四、鞏固練習

  (一)解下面的比例.

  1. 2. 3.

  (二)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與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號左端的比是1.5∶ ,等號右端比的前項和后項分別是3.6和4.8.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高。

  2。學會畫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及特征。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學難點了解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

  教學資源:三角板、學生的學習單。

  教學活動:

  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演示)。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角形高的有關知識。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觀察發現。

  1。(邊演示邊說)如果我們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師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畫法:

  3。你覺得三角形會有幾條高呢?為什么?(三角形有三個頂點,從三角形的每一個頂點都能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所以有三條高)請同學們畫出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高。一名同學上黑板上演示畫高。

  4。認真觀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發現?(一個三角形可以畫出三條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相交于一點。)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我們再來看直角三角形,你會以BC邊為底,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嗎?。(學生在學習單上畫)。你有什么發現?(老師邊演示邊說:以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BC為底,作高時,要從A點向它的對邊BC作一條垂線,發現高與另一條直角邊AB重合;如果以直角邊AB為底,作高時,要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發現高與另一直角邊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如果一條是底,那么另一條直角邊就是它的.高。以斜邊AC為底,作高時,要從頂點B向它的對邊AC作垂直線,發現高在三角形內。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

  2。我們再來看鈍角三角形,從鈍角三角形的B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高在三角形內;從A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BC延長,高在三角形外;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AB延長,高也在三角形外。鈍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因答可以是兩個方面)一是從高的畫法說;二是從發現說。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條高,其中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并且相交于一點;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而鈍角三角形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課題: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計算.

  24+8-6369

  47-21+5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1.

  (1)板書:47-12+5

  教師提問:觀察算式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算式中只有減法和加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運算.

  教師講述: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還設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邊說邊板演)

  教師板書:

  47-12+5

  =35+5

  =40

  (2)學生試算:

  48+16-375497

  指定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再強調書寫格式.

  2.教學例2.

  (1)板書:63+5050-63

  教師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觀察左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先進行什么運算,教師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然后明確再算什么.

  觀察右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師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

  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讓學生試著計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下面的法則.

  勾畫出法則并齊讀,然后指名復述.

  (3)反饋練習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問:在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學生計算,指定兩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要注意書寫格式.

  3.教學例3.

  (1)板書546-77+546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導學生明確:左邊的算式,先算除法運算,再算減法運算.

  右邊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法運算.

  啟發學生試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3上面的法則.

  (3)反饋練習:

  455-836+497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計算.

  4.師生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學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隨堂練習

  1.根據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計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業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智填運算符號

  游戲目的

  引導學生巧選運算符號,加強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訓練,培養計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戲材料

  1.4開白紙8張,教師出比賽題用.

  2.學生每人準備1支水彩筆.

  游戲程序

  1.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都知道+、-、、、()等都是運算符號,使用不同的運算符號可以取得不同的運算結果.巧妙使用運算符號,還可得到一些有趣的發現.比如在4個3中加上不同的運算符號,我們可分別得出0、1、2、3、4、5、6、7、8、9、10十一個結果.現在老師這里有兩組題目,請同學們分組按要求添上運算符號,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2.分發第一組題目(教師自已出題)

  例:4444=0

  3.講評第一組題目,分發第二組題目(教師自己出題)

  例:5555=2

  注意事項

  1.出題后,可給幾分鐘讓小組長進行分工,然后各組統一開始填.

  2.只記小組成績,鼓勵同組內的同學互相啟發、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