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小學生分數乘法的數學教案,我們來看看。
教具、學具準備
1.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 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長15 cm、寬10 cm的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以學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裝修新房等學生身邊的實例引入。
出示粉刷墻壁的畫面,給出條件:每小時粉刷這面墻的1/5。
師: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題,教師板書。
以分數乘整數的問題作研究內容,如“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怎樣列式?(板書1/5×4)
師:列式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怎樣計算。
師:我們解決了4小時粉刷多少的問題,那么1/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怎樣列式?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根據“4小時可以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的列式類推出,或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可以列出1/5×1/4)。板書算式。
師:(結合板書講解)我們已經知道求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4個1/5是多少。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乘分數
二、操作探究計算算理
1?筆合旅嫖頤搶刺教址質?乘分數怎樣計算。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紙,把它看作這面墻,先在紙上涂出1小時粉刷的面積,應該涂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操作。
學生交流是怎樣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紙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圖)
師:我們已經知道,求1/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涂?
小組匯報(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學生自己涂色。
師:從涂色的'結果看,1/5的1/4占這張紙的幾分之幾?1/20
師:我們可以得到1/5×1/4=1/20。根據涂色的過程,你能說說是怎樣得到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歸納(用多媒體或投影片演示涂色過程):我們先把這張紙平均分成5份,1份是這張紙的1/5,又把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這張紙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書)。
三、遷移延伸,歸納法則
提出問題: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
師:“3/4小時粉刷這面墻的幾分之幾?”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組討論并操作:怎樣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樣計算?
交流計算方法和思路:與前面一樣,也是把這張紙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書)
根據板書的兩個計算算式討論歸納計算方法。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得到: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饋提高,鞏固計算
出示例4,讀題。
師:怎樣列式?依據什么列式?
由學生討論得到:根據“速度×時間=路程”,列出3/10×2/3。
讓學生獨立計算。通過請學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學生的演算過程及結果交流計算情況,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乘,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并結合學生的演算情況說明約分的書寫格式。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從而掌握計算方法。
2. 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對乘法口訣進行歸納整理,列出乘法口訣,找出規律.
2.熟練地掌握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
3.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律.
教學難點
乘法口訣表的結構和規律.
教具和學具
乘法口訣表.
教學過程
一、整理乘法口訣表.
1.教師談話:過去我們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訣表.出示口訣表.
同學們還記得,第一橫排是1的乘法口訣,只有1句;第二橫排是2的乘法口訣,有2句;第三橫排呢?……第六橫排呢,6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2.這個階段我們又學了7、8、9的.乘法口訣,7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訣有7句,應排在第七橫排)
8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訣有8句,應排在第八橫排)
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應該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訣有9句,應排在第九橫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訣.
3.同學們還記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可以橫著背,豎著背,還可以拐彎背,由學生橫著讀一遍,豎著讀一遍,誰還記得什么叫拐彎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來1的乘法口訣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訣有兩句,3的乘法口訣有三句,……,9的乘法口訣有九句,拐彎背以后,同學們發現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訣都有九句)
由學生拐彎讀乘法口訣,兩人互相背,指名學生背,爭取1分鐘內背完全部口訣.
把乘法口訣的得數蓋住,任意指一句口訣,由學生很快說出得數.
把乘法口訣里任意一句的乘數或被乘數蓋住,指名學生很快背出這句口訣.
二、找規律.
1.斜著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這九句口訣有什么特點?(每句口訣的被乘數和乘數一樣)
以上每句口訣只是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和幾道除法算式.(只能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幾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訣能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訣的下面,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數是哪些口訣的得數.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幾組口訣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對調.
:三四十二 :三七二十一
:三六十八 :九九八十一
:三八二十四 :六七四十二
:三九二十七 :八九七十二
:四九三十六 :七九六十三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學們試一試,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在這些乘法中,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有關7的乘法比較難算,下面重點練習有關7的乘法.現在把乘法算式按照積的個位數1~9的順序排列,請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四、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例如,( )×4<29.
這道題的意思是幾和4相乘,它的積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小;3×4=12,比29小;4×4=16,比29小;5×4=20,比29小;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題目中要求( )里最大填幾,只能填(7).
練習: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 )×8<55 ( )×6<38 7×( )<30
( )×9<32 34>5×( ) 60>( )×9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搜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臺上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么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么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學生發現老師的錯誤后幫助找出寫錯的原因。
師:那我們能不能想一種新寫法,既能讓人看懂是8個5相加,寫起來又不易出錯比較簡便呢?
4、小組合作交流,創造數學符號。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學生講述自己創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來比較每種寫法的優點。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意義和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學生交流。
師生小結: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另一個因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從加號到乘號的過程。
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練習1:根據魔術師的表演把寫出的加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
練習2:尋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學完,也為學生作了相應的'檢測,總體來說還可以,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許多同學對乘法的意義理解還不透徹,如7個6相加,有些同學列式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學列式為88。另外,學生對生活中的題目解決不夠好,(1)一星期有7天,3個星期有( )天。(2)我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大約是6小時,一周(過雙休)在校學習時間大約是( )小時。這兩個題目可以說是拔高的題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學做對了,但也有老師講解完還是不明白的同學,還需多進行生活實踐類題目的指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 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 嘗試練習。
(1)計算25×4 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 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 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 三鮮湯:12元 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 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經歷上下、前后空間位置關系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認識物體空間位置的方法。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一定的辨別空間方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位置
師:現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請看畫面。(畫面一:汽車通過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畫面二:汽車停止前進,行人通過斑馬線)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上、下”的位置關系。
①觀察畫面,認知“上、下”的位置關系。
師: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揮嗎(紅綠燈)
師:對,是紅綠燈,它們的作用可真大。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里的紅、黃、綠燈是怎么擺的.呢與同桌小朋友輕聲說一說。
聯系實際提問:剛才,同學們把3盞燈的上、下位置關系說得很清楚,(板書:上下)再看看,在我們的教室有這樣的上、下位置關系嗎我們的身體上呢
②練習。
把數學書放存課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然后把你的雙手壓在文具盒上面。
說一說,數學書上面是什么你的雙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學“前、后”的位置關系。
①認知“前、后”的位置關系。
下面,請小朋友繼續看畫面,綠燈亮了,汽車繼續前行,這時,畫面上有幾輛車,你能不能用“前、后”來說說它們又是什么位置關系呢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板書:前、后)
師:你喜歡哪輛車,就用“前、后”說說它的位置。
⑦練習。
a、出示十二生肖圖,讓學生說說誰排在最前面,誰排在最后面,誰排在誰的前面,誰排在誰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這樣的位置關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也可以說,你在這個同學的在另一個同學的(被念到的同學請站起來)。還可以問:從前往后數,他的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呢
三、運用知識。鞏固練習
(1)師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戲。然后同桌兩人出座位玩邊說方向位置邊拍手的游戲。
(2)做“說反話”游戲。
四、質疑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師指著板書)“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你能向老師這樣舉例子說明嗎學會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將它們進行應用。請小朋友回家后結情境給父母說一說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難點:
從統計中獲得簡單的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決策,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今天我們上課和平時不太一樣,坐成了六個小組,老師這有一張評價表,如果哪個組里的同學表現好,我就給他們組貼上一顆星,這時老師就來看看哪個組坐得最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體育比賽嗎?在操場上同學們正在進行體育訓練,為比賽做準備。他們在進行什么訓練呢?
生:跳繩、踢毽、套圈、踢球。
師: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項比賽,(揭題)在這些活動中你認為組織什么比賽好呢?
生:
師:咦,這下有問題了,大家參加的活動不一致,可是我們班又只能組織一項比賽,大家說說看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通過統計同學們最想參加的比賽來確定我們班組織什么比賽。
三、體驗統計過程。
1、復習統計圖
師:這是我們的一個老朋友,你還認識它嗎?
生:統計圖
師: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最下面是比賽的項目,
生:每一格就表示一個。
2、分小組進行統計
師:今天我們就要利用統計圖來統計我們最想參加的活動。有誰知道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不漏掉,不重復)接下來,我們就分小組來進行統計同學們最想參加的比賽,在分小組活動時要注意:第一,在組長帶領下依次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體育比賽,第二,每個人只能說一項,第三,一位同學說的時候其余人要認真聽,組長在相應的項目上涂上一格。大家明白了嗎?比一比哪組的同學調查的又快又準確。開始!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組織比賽》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組織比賽》教學設計師:這時老師將每個組的統計圖貼在黑板上了,比一比,你想把星星送給哪個組?說說你的理由。老師覺得剛才每個組的表現都不錯。所以給每個組都貼上一顆星星。
3、完成統計表。
師:老師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下一項活動,你們想不想參加?
同學們請看,你看到了什么?對這是一張統計表,我們要把剛才同學們統計的情況填到這張表里。
誰能通過第一小組填的這張統計圖看出。
第一小組共有 人,想參加跳繩比賽的有 人,想參加踢毽比賽的有人,想參加套圈比賽的有人,想參加拍球比賽的有人。
最下面一行應該怎么填呢?誰來說一說?
將每一列的數據加起來就行了。
這個數據說明了什么?
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班想參加跳繩比賽的一共有 人,想參加踢毽比賽的一共有人,想參加套圈比賽的一共有人,想參加拍球比賽的一共有人。
同學們能根據最后一行的數據完成這一張統計圖嗎?
這時分小組合作完成這一張統計圖。
四、觀察發現
1、第 組最先完成,老師把他們組制作的統計圖展示到黑板上。
2、這時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一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現在你們認為,我們班應該組織哪一項比賽呢?
3、你能根據統計出來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嗎?
五、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六、拓展
老師也進行了一個調查,統計了我們班同學最愛喝的飲料。通過這幅統計圖,你知道老師一共調查了多少人嗎?你還發現了什么?如果在比賽的那天,我們班要買一種飲料的話,應該買哪種?
七、備用
結束:今天我們學會了怎么樣進行統計,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利用統計的知識調查身邊的事情。比如,你家里一天用了多少只塑料袋,全班同學每人每周用幾枝鉛筆。只要我們用明亮的眼睛仔細觀察用智慧的大腦認真思考就會發現統計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最后我們來看一看在今天的學習中哪個小組的表現最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里,小朋友們來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來分分,并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①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②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余數,所以余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告訴你的伙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余數的除法。明天來告訴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6和7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進行10以內加減計算。
2、初步感覺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6、7的'加減法正確迅速的計算
教學準備:
小棒圖,小黑板,水果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顆智慧星打算獎給同學,同學們看一看,有幾顆星星?
出示5顆星星
還有一顆忘了拿出來,看看現在有幾顆?
你怎么知道的?根據學生說板書算式:5+1=6
將展示圖倒過來還能怎樣列式?生說1+5=6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來擺學具,然后看著圖寫出算式(拿出6個)
誰來說說你們組寫出了幾個加法算式?
老師這里有7朵小紅花,發給同學們,(師板書虛線,虛線表示從中去掉,你能看圖寫出減法算式嗎?)
獨立寫算式,誰來說說你的算式,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2、分組活動
分組擺學具并寫算式
3、課后練習45頁看圖寫出算式
4、師出示圖看圖想一想,你能怎樣列式?
三、練習
1、在田字格里寫算式
只寫半格注意書寫整潔
2、46頁做一做,49頁5、6、7
四、語言練習
說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數字?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設計思想: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科學設計,實現音像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滲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探究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課采用啟發式電化教學,本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首先設計一道準備題,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通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與表象,在教師適時啟發點拔下,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維,探索和發現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在鞏固練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培養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遇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問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勤學善思、主動進取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教學目的:
1。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數量間的相依關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
2。能根據相遇問題的題意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并說出解題步驟。
3。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應用題。
4。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電教媒體:微機及配套大屏幕、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一)前提診測(投影片)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米)
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量關系式表示?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 ? (由學生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評析:舊知的再現,針對性強,抓住與新知密切相關的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為學習新知識作了適
當的鋪墊。]
(二)引人課題
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二、引導思疑
1。創設動態情境,準確理解題意。。
微機屏幕顯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微機演示)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并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后,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后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艷麗。
學生觀察后提問: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里出發?出發后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板書:人:兩個 時間:同時 地點:兩地
方向:相向(相對) 結果:相遇
[評析:運用微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
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優勢,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掃除了障礙。]
2. 觀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師利用微機逐分逐分地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完成下準備題中的表格。。
根據以上微機的演示讓學生填寫下面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
走的時間 張華走的路程 李誠走的路程 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 現在兩人的距離
填完上表后讓學生討論:
①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
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評析: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準備題的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要求。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列表、討論、分析每經過1分、2分、3分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里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拔,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下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引思解疑
l。出示例5: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①讓學生說說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微機屏幕顯示線段圖(標出運動方向、有關數據及問題)。
③讓學生根據線段圖復述題意,同時想象兩人同時從家里走向學校的過程。
(3)分析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
問:怎樣求兩家的距離?
啟發學生說出兩種解法:
① 求兩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來。
644+704
②求每分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較兩種算法。
讓學生說說兩種解法分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兩種解法算式不同卻結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評析:前面準備題已通過微機向學生提供了直觀、多彩、形象、生動的表象,又通過填表、分析,學生已準確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例5的解答已經是水到渠成。然而教師并不急于呈現答案,而是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先啟迪學生復述題意、想象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的情景,再畫出線段圖,進一步激發學生解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化解難點,真正體現了啟發式電化教學解決難點的媒體策略思想。整個例題的解答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前面提供的表象自我探究、自我發現,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把外部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從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到意義建構的較高層次。]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鐘兩人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路程。
每分60米 每分75米
a。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
c。兩地間的路程:()()+()()=()米
另一種解法:
a。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兩地間的路程是[()+()]()=()米
②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相遇,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2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兩種方法解答)
四、拓思創新
1。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修筑一條公路,14天修完,甲隊每天修280米,乙隊每天修300米,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后兩車還相距30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后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后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