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數學教案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7~8頁例3、例4、想想算算,練習二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整百、整千數加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逐步養成探索、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答。
600里有幾個百?300里有幾個百?
6000里有幾個百?3000里有幾個百?
15個使是多少?14個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
口答時選擇不同類型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口算整十數加整十數,可以這樣想:幾個十加幾個十是幾個十,就是幾十。按照這樣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數。(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的。
提問:按照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就是幾百?600+300等于多少?師配合板書。
誰來說一說,口算600+30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2)出示第(2)題。
提問:按剛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樣想?得數多少?(板書得數)
哪位小朋友再說一說,6000+3000是怎樣口算的?請大家在第7頁這道題里填上得數。
(3)指出:口算幾百加幾百,或者幾錢加幾千,可以想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是幾個百;或者幾個千加幾個千,是幾千。
2、教學例4。
(1)出示第(1)題。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算80+70要怎樣想,得數是多少?
讓學生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算法。結合學生匯報板書。
(2)出示第(2)題。
提問:900+500要怎樣想?
誰來說說900+500是怎樣口算出得數的`?
學生填上得數。
3、教學試一試。
指出:幾千加幾百就是幾千幾百。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題,其余做在課本上。
(2)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怎樣想的,為什么上下兩道題的數不一樣?
3、做想想算算第3題。
4、完成練習二第1題。
5、出示練習二第2題。
6、指名學生口算練習二第3題。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4題(一道學生看懂表格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夠根據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簡單的統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53~54頁例1、例2和想想算算,練習十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萬以內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初步認識差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和,并學會利用這一規律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50-20700-600
口算時說出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2、560-200560-20xx-2
提問:這三道題減去的200、20、
2,各要從哪一位上減,為什么?
3、筆算:76-5248-4
說一說兩位數減法的筆算要怎樣算?
引出:用豎式計算萬以內的減法,也要先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減起。
二、新課
1、例1,板書978-326=
提問:(1)978里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326呢?邊提問,師邊板書百十個。
(2)怎樣列豎式?為什么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3)從哪一位開始減起?得數是多少?
2、教學差加減數等于被減數
(1)例1里的差加減數和,是怎樣的算式?(652+326)
(2)讓學生算一算,觀察和例1的聯系,引導學生得出:
差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
3、利用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的規律,可以驗算算得對不對。就像例1,算出978減326的得數652,要檢查做得對不對,就可以用差652加減數竹26,結果等于被減數攵8,說明例1算對了。現在我們來計算例2,并用這樣的方法驗算。
4、教學例2
(1)出示例2。提問:這道題豎式怎樣列?怎樣算?
(2)根據前面的規律,怎樣驗算?指名學生板演。
(3)提問:這里差加減數物結果等于前面的哪個數?說明前面減法算得對不對?
(4)說明:驗算時差加減數等于被減數,證明前面的減法算對了,就把減法豎式里減出的差寫在橫式上。
(5)指導在原式上驗算。
減法的驗算也可以利用原來豎式,把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減數和。像例2,就可以在原來的'豎式上用差加減數和(在豎式這邊畫箭頭、寫加號)來驗算:1加4得5,0加3得3,5加2得7,2加0得2。驗算結果,加減數等于被減數和,說明原來算的是對的。
說明:如果題目里要求驗算的,要在原來豎式右邊列出豎式來驗算。如果不要求驗算,就利用原來的豎式驗算,看算得對不對。
小結:筆算減法的豎式要怎樣列,從哪一位減起?筆算減法要怎樣驗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讓學生做在書,然后集體訂正。注意提問第二小題千位上得幾。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指名兩名學生板演,其余的做在書上。
提問:你是從哪里看出原來減法算得對不對?
3、做練習十一第1題前面兩題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1題后兩題,第2、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讀懂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讓學生不斷地收獲成功的喜悅。
2、讓學生體會統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滲透健康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睡眠的好習慣。
3、通過小調查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統計圖
教學難點:
在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奧運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少兒頻道要舉行一次兒童體育比賽,可是應該賽什么呢?這可把董浩叔叔難住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好嗎?
(2)出示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學生觀察。
二、探索新知
1、導入:出示統計圖,你們認識它嗎?
這個統計圖會說話,它能告訴我們許多數學信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統計圖表。(板書課題)
2、讀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
①請看大屏幕,從圖上你能知道或調查的.是什么內容嗎?你從哪知道的?
②最喜歡是什么意思?
調查項目每人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
③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還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說一說。
④學生匯報。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繩,這些詞表示體育項目的名稱。
⑵ 0、1、216,這些數表示具體“人數”,人是單位名稱。
⑶ 每行都有16個格子,1格代表1個人,1格代表一個單位。
⑷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最喜歡某種體育項目的人數是多少?(匯報)
⑤教師小結。
3、預測
董浩叔叔看到這個統計圖,你猜他會決定舉行什么比賽?為什么?
4、體會統計圖的優點。
5、讀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①比較兩幅統計圖有什么區別并小結。 ②讀統計圖并體會統計圖的好處。 ③小結 ④預測。
到了20xx年8月份時,猜一猜喜歡哪一項電視節目的人會更多? 教師提問:到時候我們再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會發生什么變化?
三、讀奧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1)導入
(2)出示統計表,說說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3)匯報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覺得中國的運動健兒怎么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小調查
1、師:同學們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要想身體好,必須有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還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有多長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誰來說說看,你每天大約睡幾個小時呢?(指名匯報)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學的睡眠情況,并親手制作統計圖呢? 請看書本第88頁的“小調查”:課前,我們已經調查、統計了全班同學的睡眠時間情況,并完成了統計表。
3、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水彩筆,獨立完成書本上的統計圖。比一比,哪些同學完成得最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并進行匯報、交流。
5、你們知道嗎?一般10歲左右的兒童,每天應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你覺得咱們班的同學是不是都有著充足的睡眠,如果沒有,你想說些什么?(合理化建議)
五、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統計圖表,你們見到過哪些統計圖表呢?
師:同學們見識可真廣,老師也從網上找到了一些統計圖表。來看看,看我們還能讀到些什么?
課件展示各種統計圖表:有折線形的、條形的、圓形的、地圖形的。
統計圖的花樣可多了,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統計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收集一些統計圖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發現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具準備: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簡析: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簡析: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評】: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們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沖擊力。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歷經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的各種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出示世園會吉祥物)小朋友們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吉祥物長安花,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你們要是想去世園會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闖過兩關就可以啦!你們有信心嗎 ?
闖關游戲:
第一關:開火車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時強調計數單位如2+4,表示2個一加4個一得6個一,所以3+4=7
第二關:我會填
40里面有()個十。 7個十是()。 6個十是() 10個十是()。
1、走進世博
看!來了這么多游客,還有小朋友呢。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你看到了哪幾種顏色的花;觀察這一塊,你發現了哪些和花有關的數學信息?(有20盆紅花,10盆黃花,紫花30盆)根據紅花20盆,黃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請四人為小組相互說說。
2、匯報
師:你們小組提出了哪些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紅花多多少朵?…(根據學生板書: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還有多少?)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老師為你們高興。
1、 根據問題,讓學生列出算式。
板書: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 仔細觀察這六題,你發現了什么?(揭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二、探究新知
1、 交流算法
師:剛才很多孩子還沒有學就已經算出了10+20=30,很棒!那你們是怎么算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交流匯報:你們組有哪些方法?
a.數的方法:10、20、30。
b.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d.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1個10,20里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課件演示)
e..計算的方法:因為1+2=3,所以10+20=30。……
2、 組織評議
師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有數數的,有計算的,有用數的組成,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不管你喜歡哪種方法,結果都是一樣的,老師也喜歡這種算的'方法,就是把10、20看作1個十、2個十,就把10+20變成了1個十加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20+30怎么算?50+40呢?40+60呢?
3、 嘗試計算減法算式。
(20-10,30-10,30-20)
你又是怎么算的?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匯報: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減想加的辦法算出來的,因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師結合圖演示,從3個十里去掉1個十還剩2個十,所以30-10=20.這樣想的孩子請舉手。補充70-20呢?100-40呢?
同學們游玩了世博,還解決這么多問題真能干!
三、動手操作,感知算理,歸納算法
師:接下來讓咱們先活動活動小手“擺一擺、算一算,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30+40 70-30
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先拿3捆是30,又拿4捆也是40,合在一起是7捆,就是70根)
(先拿7捆是70,又拿走3捆也是30,就剩4捆,就是40根)
師: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應該怎樣計算呢?
四、鞏固拓展,以算促用
(課件出示)工作人員見我們小朋友這么聰明、可愛給大家送來了礦泉水快來看呀!
師:一盒有多少瓶?(10瓶)一盒就是幾個幾?(一個十)左邊有幾盒?那右邊呢?現在請孩子們根據圖馬上完成算式式。(展示訂正)問:40+20指圖說你是怎么算的?60-20呢?(重在說算法,結合圖)
渴了礦泉水我們繼續游玩吧(課件出示)
師:咦,到底該走哪條路呢?別急!有明明支招呢!咱們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算完后)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
通過這3組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上下兩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匯報,并相互出一些這樣的題考考你的同桌。
3、 你們這么棒讓老師很驕傲,我請你們吃水果算對水果上題才能得到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該回家了開火車,第一個同學當火車頭先編一個題,第二個同學用前一個同學的得數在編一個題,加減法不限,如生1 說20加40等于60,生2 說60減50等于10……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保護環境、……)只要愛觀察,愛動腦,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有數學,你每天都能學得開 心,玩得快樂!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實物及相應圖片的欣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陶冶情操,滲透美育。
2。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能力及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對稱對稱軸等概念,并能識別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對稱圖形、尺子等。
學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圓、剪刀、尺子、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想不想聽?
電腦演示:一個炎熱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這時,飛來了一只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地說:小蝴蝶,你繞著我飛來飛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卻笑嘻嘻地說:你怎么連一家人都不認識了!我是來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問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們怎么會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圖形王國里,咱們可是一家的`,咱們這一家子還有好多好多成員呢。走,我帶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飛過了田野,飛過了小河,飛到了小樹的葉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樹葉也和咱們一家嗎?小蝴蝶說:對!在圖形王國里,樹葉也和咱們一家。
師:蝴蝶為什么說在圖形王國里他們是一家的?請各組討論討論。
(小組匯報)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每個圖形左邊和右邊的形狀一樣、大小一樣、條紋一樣、圖案也一樣。如果把左邊和右邊對折,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對稱圖形。
(板書:對稱)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觀感知
師:對稱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鏡等,這些東西都是對稱的。
師:老師還用長方形的紙剪出了一些圖形(板貼:飛機、烏龜、小魚),他們是不是對稱的?用長方形的紙剪出這些對稱圖形后,剩下的圖案是不是對稱的?
(二)動手操作
師:這些對稱圖形漂亮嗎?你們能不能像老師一樣也用長方形的紙剪出一個對稱圖形?
師:先請每組的幾個同學商量商量,用長方形的紙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對稱圖形?(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后,教師板書:折、畫、剪。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小數教材第七冊P109—110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比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別和聯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角的形成。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兩根吸管、一個圖釘、一副三角尺。
四、教學過程:
(一)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
問:a。這是什么?(板書:線段)
b。你覺得線段有什么特點?(有兩個端點)板書,又問: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畫曲線)引導:直的(板書)
c。 你也畫一條線段吧?(用一句話向大家介紹)(用尺量)誰來重新認識老師的線段?和老師的比比看?(小結:能量出長度————數學專用語—有限長)
d、你周圍有線段嗎?找一找。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乘法這一單元里,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哪類題目要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里的兩位數我們指的是一般的情況,不包括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于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么,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探究: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 3 0 或 2 5
觀察兩個豎式,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位對齊)
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
說說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說說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何收獲?
五、作業: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后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并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在分析比較中引進中位數
1.前不久,李老師參加了一次跳繩比賽,7位老師的平均成績是120下,李老師排在第二名。猜一猜,李老師可能跳了多少下?
學生各自猜測,并說出想法。
2.你們都認為李老師的成績應在平均數之上,一定是這樣嗎?板貼出示如下成績:
誰來先排一排,讓這組數據變得有順序、清楚些?
學生移動板貼,并說明是按什么順序排的,以及這樣排的好處。
板書:大與小再讓學生驗證一下平均數是不是120,并說明排名情況。學生驚奇地發現李老師的成績雖然比平均數低,卻排在第二名。
3.為什么李老師的成績比平均數低,卻還能排在第二名呢?啟發學生討論、交流。
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統計圖: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分析原因,從而發現第一名楊老師跳得太好了,遠遠高于其他6位老師的成績,把平均數大大提高了。7個數據中高于平均數的只有1個,低于平均數的卻有6個,平均數已大大偏離了這組數據的中心位置。
教師順勢說明238這樣的數據對平均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是一個極端數據,并問:你們覺得,這時用平均數120代表這7位老師跳繩的普遍水平合適嗎?
[評析]教者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精心設計認知沖突。學生親歷了數據排序的過程,感受到排序是必需的、有用的,為本課的教學埋下了伏筆。教者借助統計圖中平均數與其他數據的比較,形象地表示出極端數據與其他數據之間的差距,學生強烈地感受到:在一組個數不多的數據中,如果出現了極端數據,這時用平均數作為這組數據的代表已經不太合適,需要選用新的數據代表,從而激起學生尋找新的數據代表的心理需求。
4.你能從中選擇一個數據來代表這7位老師跳繩的普遍水平嗎?
學生充分地自主尋找,討論交流,并說出想法。在有一些學生認為應選擇102時,教者借助課件的動態演示,引導學生觀察。
統計圖中120周圍的數據集中情況,再觀察102周圍的數據集中情況,并回答以下問題:
(1)在與平均數120上下相差5下范圍內(115-125)的數據一共有多少個?(無)在與102上下相差5下范圍內(97-107)的數據一共有多少個?(4個)
(2)在與平均數120上下相差10下范圍內(110-130)的數據一共有多少個?(無)在與102上下相差10下范圍內(92-112)的數據一共有多少個?(6個)
學生發現:102正好是這組數據中正中間的一個,比它大的有3個,比它小的也有3個。大部分學生覺得這時用102更能代表這7位老師跳繩的普遍水平。
教者鼓勵學生試著給這個數起名,并說說想法。
5.揭示概念:一組個數不多的數據,如果它們的平均數受極端數據影響較大時,要用一種新的數來代表這組數據的整體特征。在把這些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間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板書課題)
6.教師移動板貼,交換102和93的位置,讓93位于正中間,問:現在的中位數是93嗎?
教者運用變式練習,讓學生悟出在找中位數時,先要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然后再找正中間的一個數。
7.現在用李老師的成績107與中位數102比,你們覺得李老師的成績怎樣?(中等偏上)說明用中位數作為這組數據的代表既符合實際,又便于比較和判斷。
8.如果楊老師跳得更多,是258下或288下,其他老師的成績不變,這時平均數會變嗎?中位數會變嗎?引導學生推想,逐步感悟到平均數會受極端數據的影響,而中位數不會。
[評析]教者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經歷尋找新的數據代表的過程,從中感悟中位數的意義。特別是教者借助統計圖進行直觀形象的分析,分別在平均數和中位數上下浮動,讓學生充分比較平均數和中位數代表性的強弱,通過對比促其逐步體會到在數據個數不多時,平均數受極端數據的影響較大,而中位數不受,且在中位數周圍集中了很多的數據,這時選用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更合適些。教者還把李老師的成績與中位數相比,使學生初步領悟到中位數的作用,獲得認知平衡。他們還感受到進行數據分析的價值和樂趣。
二、在自主尋找中體會中位數
1.如果趙老師也參加了此次跳繩比賽,他跳了98下,這時你會找下列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嗎?教者板貼增加一個數98。
學生先自主尋找,再討論交流并比較合理性,最后創造出中位數:在把8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用正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即中位數是:(100+102)2=101。
2.找出下列每組數據的中位數。
(1)35、24、25、17、19
(2)39、19、29、25、2l、1l
學生自主尋找并交流,從而歸納出找奇數個、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
3.現在你能說說怎樣的數是中位數嗎?
[評析]教者再次設計認知沖突,巧妙地將數據從7個增加到8個,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促其積極思考,主動創造。學生主動運用剛獲得的對中位數的認識解決問題,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從中學會找中位數的方法,體會到中位數的意義,建立新的認知平衡。
三、在實際運用中領悟中位數
1.出示練一練:下面是第一小組9位同學家庭的住房面積。(單位:平方米)
86、84、50、92、87、80、83、43、88
(1)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各是多少?
(2)用哪個數據代表這9位同學家庭的住房情況比較合適?
(3)為什么這9個家庭住房面積的平均數比中位數低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解決上述問題。在回答問題(2)時,還特意選擇其中的83或80與中位數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這里選用中位數做代表是合理的、有價值的。在回答問題(3)時,順勢說明這里的43與50對平均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是極端數據。
2.出示李華同學5次數學測試的成績:
前四次分別是96分、99分、95分、92分,第五次他帶病考試,結果只考了58分。
(1)他5次考試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各是多少?
(2)這時用哪個數據代表他的數學成績比較合適?為什么?
(3)如果他第五次考了91分,這時用哪個數據代表他的數學成績比較合適?為什么?
在回答問題(3)時,教者借助計算平均數和課件動態演示平均數的產生過程移多補少,引導學生感悟 到:如果一組數據未出現極端數據,當平均數與中位數又比較接近時,這時既可以用中位數,又可以用平均數作為這組數據的代表。相比之下,中位數只是其中的一個數據,而平均數集中了5次成績,因而更精確些。
3.張強同學參加跳遠比賽,預、決賽中共跳了6次,成績如下表:(表中的表示犯規,無成績)
你知道裁判用哪個數據代表張強的比賽成績嗎?
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明,這里既不選中位數,也不選平均數,而選最好成績4.4。
[評析]教者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具體數據,不斷地讓學生把平均數與中位數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多次經歷尋找數據代表的過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各個統計量的意義和作用,感悟到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逐步體會到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具體地分析數據,靈活地選擇數據代表;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數據代表,做到具體數據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形成思維定勢。
四、在拓展延伸中深化中位數
1.中國籃球明星姚明身高2.26米。假如他站在10名中國成年男子中,會對他們的平均身高產生較大的影響嗎?(會)這時用哪個數代表這11名男子身高的普遍狀況比較合適?(中位數)假如他站在一百名、一千名中國成年男子中,會對他們的平均身高產生較大的影響嗎?(影響逐漸減小,直至無)這時用中位數作為這組數據的代表合適嗎?應選用哪個數作為這些數據的代表更合適些?
2.學生說說中位數的意義、找法和作用,談談感受。
教者全課小結。(略)
[評析]為打破思維定勢,發展數學思維,教者又一次設計了認知沖突,激起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促使學生辯證地看待極端數據和中位數,合理地尋找數據代表。教者運用極限思想,引導學生逐步類比聯想到:在數據個數很多時,極端數據對平均數的影響已不大,這時用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已不太合適,而用平均數就比較精確和合適,從而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建立了認知平衡。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