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07 10:43:3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及驗算方法。

  2、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難點:

  較快地進行試商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展標

  二、組織練習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幾?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樣想的?

  (二)強化練習

  1、計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學生獨立計算

  (2)指名板演

  (3)集體評議,校正。

  2、分組練習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問:若兩位數除三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若三位數除四位數,商可能是幾位數?

  (三)綜合練習

  1、判斷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課

  1、今天我們練習了什么知識?

  2、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課題: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 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 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 學生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厘米。由于厘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厘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 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 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匯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厘米長?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厘米。

  (3)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師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小數化成份數,把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化成小數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小數和分數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想一想:小數是怎么演變過來的?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改寫成0.1、0.01

  小數分數

  一位小數十分之幾

  兩位小數百分之幾

  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二、小數化成分數

  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數。

  0.7表示十分之七,所以

  0.7=7/10

  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

  0.009=9/100

  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

  251

  1.25=1----=1--

  1004

  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

  0.375=375/1000=3/8

  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約分的再約分。

  反過來,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

  15371

  例2把------、------、3-----化成小數。

  101001000

  :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要化成小數,可以直接把分數寫成小數。

  三、鞏固練習第94頁第1題至第4題。

  四、

  五、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26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同學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 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同學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同學舉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 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同學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假如同學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假如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同學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同學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身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同學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同學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 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同學舉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同學可能回答:

  ① 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 向左平移3格。

  ③ 向左平移6格。

  ……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同學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身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方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局部,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同學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同學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為小鳥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同學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協助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 練習。

  談話:請拿動身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同學獨立完成填空,一起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和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 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身的畫法?

  同學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 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 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

  結合同學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 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同學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同學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 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研討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公開課教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同學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考慮同類運動方式的一起特征——先發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掌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同學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考慮。有了這種考慮,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同學觀察靜態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抵觸;再讓同學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從而使同學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同學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只使同學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和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同學的認識水平動身,逐步引導同學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置。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數大小的比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較熟練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兩、三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比較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比較,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同分子的分數進行比較,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二、引入新課

  怎樣比較兩個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例題講解

  例1比較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較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數做分母)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比較27/15、25*/12和23/4的大小。

  2、練一練

  (1)比較1/2和2/5的大小

  (2)比較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歸納

  1、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先通分變成同分母的分數,然后再寫出比較的結果。

  2、帶分數比較大小,先看他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分數比較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再比較分數部分。

  五、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9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3.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口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示圖: 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里去買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媽媽的水果店去買桃,(小白兔對猴媽媽說)“阿姨,我要買9個桃。”

  問:小朋友,你們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13個桃,賣出9個,還剩多少個?”

  全班交流 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運算方法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樣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從13個桃子里拿走9個呢?

  主動探究,用(小棒,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說一說,怎樣計算13-9。看誰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匯報。學生們可能會出現以下答案:

  方法1:一個一個地減。

  板書: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來是4。

  板書:10-9=1 1+3=4

  方法3:先減3,再減6,得出4。

  板書:13-3-6=4

  方法4:想加算減。(因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計算,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介紹給同桌小朋友們聽。

  試一試。

  計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題)。(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借助實物操作進行計算)指名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題。先說說題意,再說說是怎樣計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在計算、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想加算減”的快捷,較快地算出得數,但不必強求統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題(游戲:小螞蟻推木塊)。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5、出示算式:

  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計算結果。

  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提問: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9)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方法一:一個一個地減.

  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減去3,再減去6.

  方法四: 9加(4)等于13.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課題一:比的意義(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

  教具準備

  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寬比長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比。(板書:比。)

  教師:比表示什么意義呢?它怎么讀,怎么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數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

  2。教學比的意義。

  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

  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

  (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

  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

  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

  教師:剛才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么?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

  那么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教師:現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系?(相除關系。)是幾個數相除?(兩個數相除。)

  學生回答后板書。

  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的比?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兩個數的比。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從比的意義看,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相除二字下面畫上著重號,然后齊讀。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在數學中,比還有這樣的記法。

  3比2記作(板書:記作),先寫3,再寫“∶”,最后寫2。(板書:3∶2)

  提示學生比號的兩個小圓點要寫在兩個數的正中間,它叫比號,讀作“比”,那么這個比就讀作3比2。讓學生齊讀一遍。

  2比3記作(板書:記作),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比2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00∶2。

  這兩個比會讀嗎?齊讀一遍,學生練習寫比。

  教師: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稱。我們以3∶2為例(板書:3∶2),這叫什么符號?(學生答后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板書: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板書:后項)

  根據比的意義,比的前項和后項是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在這個比中,用誰除以誰?(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師指出: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比值)1在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書:3∶2=3÷2=1

  ┇┇┇┇

  前比后比

  項號項值

  教師:從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比值相當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列完表后,教師指出:比和除法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混同起來,除法是一種運算,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師提問: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比的意義和比值的定義,弄清楚比值是一個數,是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而比是表示所比較的兩個數的關系,如3∶2,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但不能寫成帶分數,仍讀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項不能是零。

  讓學生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比和除法的關系,由于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的除數,而除數不能為零,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同時還要進一步指出,在體育比賽中的“幾比幾”,也使用“∶”號。但這只表示哪一隊對哪一隊比賽,各得多少分,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比關系,與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比賽中時常出現0∶0或幾比0的情況,而數學中比的后項是不能為0的。另外,比賽中的幾比幾是不能化簡的。

  4。做教科書第62頁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1)完成第1題。

  指名一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并察看學生是否將比號的位置寫得規范。

  然后提問:每個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能不能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顛倒?教師指出:正如前面所講,求長是寬的幾倍,用長÷寬;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用寬÷長;所以交換了比的前后項的位置,比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5。教學比與分數的關系。教師: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3∶2可以寫作

  示兩個數的比,仍讀作3比2。

  讓學生齊讀。,在這里,它表

  進一步舉例:2∶3可以寫作,100∶2可以寫作。然后讓學生齊讀。

  提問: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呢?(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

  提問: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以及比和除法的關系,比和分數又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弄清楚: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問:比和分數有沒有區別呢?

  讓學生明確分數是一種數,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

  總結比、除法、分數三者在意義上的區別:比是指兩個數相除,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

  6。做教科書第62頁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用分數表示的比,并強調指出:雖然寫的是分數形式,但不能讀作幾分之幾,而應讀作幾比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復習關于表內乘、除法、角、方向與位置,統計與分類等內容。

  2、讓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

  3、熱鬧、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從圖中讀取信息,發現知識點。

  教學難點:

  靈活利用情景圖結合所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電教設備或掛圖、多媒體課件、正方體等李具。

  學具準備:學具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本學期的數學知識已經學完了。上節課我們對照所學內容從情景圖中發現了許多數學信息。現在我們一起來或故這些知識點。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方位知識進行整理。

  (1)師:今天刮的`是西風,那么明天刮什么風呢?對于明天刮什么風我們不能確定,只能猜測,這就是我們前面學到的關于可能性的問題。

  (2)師:房子的東面有條河,從真個信息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車,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深刻體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著的位置。

  2、出示課本102頁的圖。

  (1)讓學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讓學生說一說師怎樣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個)

  用乘法算:8×5=40(個)

  (2)讓學生算一算“樹上有多少只小鳥”,引導學生復習混合運算。

  (3)讓學生算一算鴨和鵝的只數,發現它們的倍數關系

  3、復習“角的認識”。

  引導學生回憶。

  (1)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角分為直角、銳角、鈍角

  (3)簡單畫一些角,讓學生比一比大小。

  4、復習統計的有關知識。

  再次出示課本108-109頁的情境圖引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整理

  三、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自主練習

  計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第一單元

  方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經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尋找等量關系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

  等式與方程,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課本P1~6)

  3課時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2),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本P7~11)3課時

  整理與復習(課本P12~14)

  2課時

  第二單元

  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2.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3.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三單元

  公倍數和公因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