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19 14:39:0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課題:十幾減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脫離直觀,直接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十幾減6.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十幾減6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6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6+5=6+6=6+7=

  6+8=6+9=6+10=

  2.()里應填幾(出示投影)?

  6+()=106+()=116+()=12

  6+()=136+()=146+()=15

  6+()=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減9、減8和減7的`題,都是想加算減,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學生說出得數后再指名一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教師出示13-6=□.【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計算13-6怎樣想?

  讓學生翻開書,在例1中的括號和□中填上適當的數,再指名中下生說一遍想的過程.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請同學們看這三道題(手指三道例題),想一想,每道題得數是多少?

  教師逐個訂正完以后,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十幾減6的題怎樣算.算十幾減6的題目,先想6加幾得到這個被減數(可手指例題示范),那么想出來的這個數(用例題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數.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十幾減6的口算.

  隨堂練習【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做一做第1題,出示投影.

  (1)引導學生看圖說意,列式計算.

  (2)學生填書.

  2.做一做第2題,加減法對比練習.分組進行.

  6+5=6+8=6+6=

  11-6=14-6=12-6=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怎樣的.

  6+□=136+□=156+□=16

  13-6=□15-6=□16-6=□

  布置作業

  練習四第3~5題.

  3.11-6=17-8=18-9=

  14-7=15-6=16-7=

  4.9+4=12-6=7+5=

  11-7=6+8=16-9=

  5.學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復習20以內的減法.

  游戲準備

  教師制作如下的數字卡和算式卡:

  游戲過程

  1.教師發下數字卡和算式卡.

  十幾減6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2、 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范的良好習慣。

  滲透教學:

  一. 要善于欣賞他人;

  二. 要及時地反思,找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手段:

  投影片、有條件的可采用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式引入

  1、 (出示圖片1)教師敘述例1的已知條件。

  2、 提問

  (1) 聽完老師的敘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根據這些已知條件,可以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呢?

  (3) 待學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學們到西瓜園里摘西瓜,第一組摘了28個西瓜,第二組摘了34個,第三組摘了23個。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4)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你準備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提問引導

  ①觀察,這道題有什么特點?

  ②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③這道題的數比較大,口算起來比較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2)分組討論試做

  要求

  ① 先分小組討論這道題的計算方法(你們組準備怎么做)。

  ② 把本組討論出的方法做在練習本上。

  ③ 如果一個組討論后得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把這幾種不同的方法都記錄下來。

  交流三種方法

  [討論過程中,重點提示學生:① 首先,在別的同學發言時,要認真地傾聽同學的發言,找出其他同學的優缺點。② 其次,在聽完別人的發言后,要善于給同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③ 要善于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學習別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習慣等。]

  方法一

  對比三種方法,選擇最優方法

  問:誰來說說,這三種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

  學生回答:方法一

  優點

  1、 同學們比較熟悉這種豎式的書寫方法。

  2、 在計算過程中,難度較小,不易出錯。

  缺點

  1、 費時間。

  2、 這兩個豎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寫不好,容易顯得很亂。

  方法二

  優點

  1、 寫起來會比第一種方法省點時間,少寫了一個62,豎式由兩個減少到了一個。

  2、 這個豎式寫起來會比較美觀。(相對于第一個豎式而言)

  缺點

  容易丟掉第二步的加號。

  方法三

  優點

  1、 更省時間。

  2、 計算時比較簡單,只要一位一位的計算就可以了。

  缺點

  1、 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丟掉進位。

  2、 對于一些計算不熟練的同學來說,計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師: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在同學們自己做題時,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最省時的方法。

  (5)小結

  問:做完這道題,大家有什么收獲?

  [學生:1、 在計算時,要努力思考簡便的方法,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2、 最簡單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3、 要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確率。]

  (二)教學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對比

  問:這道題與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連加的兩步式題。能得到三種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連減的兩步式題。只能用例1中的前兩種方法。]

  (3)師生、生生多邊交流

  問:這道題怎么算最好?

  [生:用兩個豎式計算最保險;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豎式算。]

  (4)小結: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計算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總結、質疑、發展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1、 大家有什么收獲?

  2、 還有什么問題嗎?

  3、 除了同學們總結出來的方法,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同學們到西瓜園里摘西瓜,第一組摘了28 例2 52-20-18= 個西瓜

  第二組摘了34個,第三組摘了23個。

  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28+34+23=85(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豎式略 豎式略 豎式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易方程的基礎上,復習解方程的過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

  本節課結合復習題,引導學生對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類題型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化。不僅實現了知識的鞏固,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尋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題型拓展開,解決類似的問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全面回顧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關于用方程解決問題,你學習了哪些內容?

  (2)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3)你還有什么問題?

  3.小組進行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

  4.回顧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1)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式)

  (2)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①理解題意,找到等量關系式。

  ②找出題中的未知量,設為x,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

  ⑤寫答語。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疑,引入復習內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和倍”“和差”類型題的解法。

  (1)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組織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過程。

  小明和媽媽一起集郵,媽媽的郵票數是小明的6倍,媽媽比小明多100張郵票,媽媽和小明各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獨立解答后匯報解題步驟。

  ①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②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媽媽的郵票數-小明的郵票數=100

  小明的郵票數+100=媽媽的郵票數

  媽媽的郵票數-100=小明的郵票數

  ③列式解答。

  解:設小明有x張郵票,則媽媽有6x張郵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張郵票,媽媽有120張郵票。

  (2)引導學生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未知數時,需要確定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再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3.復習“相遇問題”中的方程的解題方法。

  課件出示復習題: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每時行駛75千米,乙車每時行駛85千米。已知A、B兩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兩車幾時后相遇。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①甲車行駛的路程+乙車行駛的路程=A、B兩地的總路程

  ②(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A、B兩地的總路程

  ③A、B兩地的總路程÷甲、乙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掌握不帶小括號或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二)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難點:用豎式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兩步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6+25+38=70-18-26=

  指名兩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并用簡便方法書寫.

  2.口算

  其余學生口算,要求學生說出口算過程.復習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12+8+20=50-30-6=42+8-30=

  78-40-6=52-(12+8)=70-(18-8)=

  訂正板演,由學生講解計算過程.

  (二)學習新知

  1.復習訂正后,教師用簡練的語言引出新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看看同學們會做嗎.

  出示例368-29+51=

  啟發提問:

  (1)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試算,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做法.即:

  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第一種雖然最后得數是一樣的,但是在計算過程中是有錯誤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進位.第二種抄錯了運算符號.導致最后結果是錯誤的.

  小結性提問:

  (1)加減混合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由學生獨立計算做一做的兩道

  題.

  (1)56+24-30=(2)67-34+39=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對第(1)題的第二步能自覺用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進行表揚.

  2.出示例472-(47+16)=

  啟發性提問:

  (1)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這道題有簡便的'書寫格式嗎?大家試試看.

  由學生在小黑板上試做,教師行間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師先出示正確做法.

  重點討論有沒有簡便寫法,出示學生可能出現的下面情況.有沒有錯誤,錯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確的,第二步的被減數和減數填倒了,63減去72是不夠減的.因此,像這樣的題,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獨立計算做一做中的兩道題.

  (1)32+(55-46)=(2)76-(13+42)=

  訂正時,提問:

  (1)第(1)題有簡便寫法嗎?為什么可以寫成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在書上填數.

  2.對比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兩題

  81-52+4870-(23+35)

  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學生說一說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題

  55+30+856-3+9

  42-(8+34)81-7-70

  35+(10-6)74-(80-6)

  由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得數.

  3.判斷下面計算是否正確,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第(1)題錯,第(2)題對,遇到小括號前面是加號,可以用簡便寫法.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第5題和第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加減混合式題(不帶小括號和帶小括號的)及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

  用豎式計算不帶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學生不會有什么困難.因此,采用由學生試算,發現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的方法,培養學生計算中的良好習慣.但對有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有的沒有簡便寫法,有的有簡便寫法,這對學生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例4時,先放手讓學生試做,根據學生試做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集中討論的方法,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因為被減數和減數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沒有簡便寫法.緊接著安排做一做的兩道題,其中第(1)題由于兩個加數可以交換位置,因此有簡便寫法.通過對比,使學生分辨清楚什么情況下可以有簡便寫法,什么情況下則不能.在鞏固反饋環節時,采用判斷的形式加以鞏固.這樣安排,突出了這節課的新知識點,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比較、判斷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據具體情境,會正確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教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設、激發興趣——自主發現、方法探究——趣味游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我看下哈,咱們同學今天的精神氣十足啊,怎么丁老師給你們上課很高興啊?生興奮答道:是!聽你們這么說,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我聽說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要不要借這個高興勁發揮下我們的聰明呢?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后我會說:我發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為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接著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復習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么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現了什么?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里。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著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后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么計算的`?并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才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現: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于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裝扮教室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么下面這些練習題對我們來說就應該不是問題了。這部分設計了4個練習題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游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后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交流體會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本節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4、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學生在學習分數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而已。因此,設計時,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開始,以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為前提,使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學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當只有一個東西要平均分時,該怎樣表示呢?此時學生感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就要想辦法來表示一半。于是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幾分之幾,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操作辦法來表示自己所喜歡的.分數,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1、師:在生活中,同學們分過東西嗎?現在請同學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分給兩位同學,想一想,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議:課前布置同學每人只能帶同一種東西,大小形狀要一樣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4個;如讓學生帶各自喜歡的水果、面包、餅干等。)

  2、讓學生動手分自己帶來的東西。

  3、讓學生匯報自己分的結果。(此時,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兩個,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一個,還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半個等。)

  4、師: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半個,也就是一個東西的一半嗎?

  (策略建議:此時學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種各樣,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及時的引導,像你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們說在數學上如果沒有統一的符號將會怎樣呢?顯然不攻自破。)

  5、師:誰知道一半的數學符號是怎樣表示的?

  6、師: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分數。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境設計,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達到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數無法表示一半就可以,從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數分數。)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過程。

  (2)讓學生做課本第56頁的涂一涂。

  (3)讓學生折一折一個物體的1/2。

  (4)指導讀寫1/2。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教師應再示范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的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觀察;接著讓學生按(2)、(3)、(4)的順序來學習。)

  2、認識幾分之幾。

  (1)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辦法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試著把分數寫出來。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寫出的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4)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寫分數、讀分數的?

  (5)師引導學生小結讀寫分數的正確方法與分數的意義。

  (策略建議:在1、2出現的折一折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折,如紙、手帕、線等。不但豐富了學生探究材料的來源,而且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

  2、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

  3、讓學生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策略建議: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時,應注意學生是否理解了分數意義與平均分的聯系;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時,應引導學生體會分數也能用于估測圖形的面積;對于舉例說明的,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先舉一個例子供學生參考,然后再讓學生舉例。)

  四、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得怎樣?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議嗎?

  (策略建議: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等方面進行總結,并反思課堂中的優缺點,包括老師和同學。)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布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鉛筆、細繩等;

  ②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①哪一組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匯報對半徑的認識

  ③匯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基本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能理解發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

  2.能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參考的有關數據】

  稻谷出米率約72% 小麥出粉率約85% 棉子出油率約14%花生仁出油率約40% 油菜子出油率約38% 芝麻出油率約45% 蓖麻子出油率約45%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口算比賽:(時間:1分鐘)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口答“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3.提出問題:能否將“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改成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呢?

  (校對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情況,錯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

  活動(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一>初步感知

  1.學生嘗試解答各自的“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和“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2.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解法相同,關鍵是找準單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計算的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二>共同探討

  1.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如前面說到的你們在口算比賽中,各自“做對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這是你在這次口算比賽中的'正確率,“做錯的題數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就是錯誤率。像這些正確率、錯誤率等我們通常稱作“百分率”。你能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嗎?

  2.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舉例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他所舉百分率的意義。

  板書學生所舉的百分率及其含義。如:

  合格的產品數 發芽的個數

  產品的合格率= ────────×100% 發芽率= ───────×100%

  產品總數 種子的總數

  3.嘗試解答例題:

  (1)出示課本例1和例2的條件: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20人, ?

  例2某縣種子推廣站,用300粒玉米種子作發芽實驗,結果發芽的種子有288粒。 ?

  (2)完成第113頁的“做一做”

  活動(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幾?5是2的百分之幾?

  (2)用 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說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并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斷: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級共98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98%。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3.課堂作業:

  1.我國鳥類種數繁多,約有1166種。全世界鳥類約有8590種。 ?

  2、根據我班同學的情況,先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解答。

  活動(四)全課總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有什么收獲,說說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這類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有什么關系?

  2.學生談談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活動(五)補充練習

  1.判斷題。

  ①五年級98個同學,全部達到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8%。

  ②今天一車間102個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合格率是100%。

  2.應用題。

  ①六年級一班有學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級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六年級一班同學一共做了400個題,結果有錯誤的題16個,求錯誤率。

  3.作業:結合練習二十九第6題進行課外調查。

  【教學反思】

  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鮮活,有意義。。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效果很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數學”實踐活動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系列活動。在“租車”的活動中,通過解決40人如何安排車輛的問題,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用餐”活動中,通過搭配快餐,讓學生懂得合理選擇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計算用餐的費用,復習、應用小數的加減法。在旅游計劃中,通過讓學生了解旅游的路線、景點、費用等活動,提高他們收集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加之我班學生經濟條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機會少,要體會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難。但學校處在旅游之地,離旅游景地較近,對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創設情境時,選擇了帶領同學們去模擬旅游。將租車、買門票、參觀、用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數學思維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那些美麗的地方?誰來告訴老師。(指名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臨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點有華清池、驪山、鴻門宴遺址、西安事變蠟像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你們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去兵馬俑博物館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旅游中的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利用臨潼豐富的旅游資源, ,創設去臨潼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情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模擬旅游的'活動中。創設這樣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租車

  1、師:那么,我們要想去旅游,該怎么去呢?(乘車)讓我們一起去租車吧!請大家看,從屏幕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呢?(課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參觀。

  (2)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以租:大車限乘18人,每輛16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120元。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租車呢?

  (1)同桌討論租車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車。大車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車,小車花的錢少。

  ③我覺得兩種車都可以租……

  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我們租車時不僅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還要考慮讓車的座位盡量坐滿,如果不可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C、表中兩個相對應的數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嗎?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現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三、鞏固練習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四、全課小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課堂練習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教學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規律。

  3、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教學難點: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