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課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眴l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于7”“7小于9!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49頁,信息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等活動,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估算、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薄⒊醪嚼斫忾L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動畫)
(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大象說:“6月1日咱們森林里的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森林里的動物這么多,得找一塊寬敞的草地當作運動場。你們誰知道哪有這樣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說:在森林南面有一塊長方形草地,可大了。咱們就去那兒吧!”
小兔說:“在森林北面有一塊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塊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爭得面紅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動物都沒了主意。
大象說:“到底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呀!我們該選哪一塊草地呀!誰能幫幫我們啊!”
教師:誰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一難題呀?
。ㄓ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擺,測量、計算出這兩塊草地的面積,再比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了。)
教師: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太麻煩。┰跀[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板題)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正確。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活動一:
1.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動動腦筋,計算出它的面積。
學生操作: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著長邊擺滿,再沿著寬邊擺滿,再用每排的個數×排數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演示:長擺5個面積單位,寬擺3個面積單位
師:誰愿意匯報一下你觀察、計算的結果?(媒體演示)
要求說出: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沿著長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著寬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題卡
每 排 的 個數排 數面積(平方厘米)
圖1
圖2
圖3
匯報結果。
教師:知道每排的個數和排數,就能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通常我們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用長乘以寬。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活動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有一個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分米,寬不變。那么現在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長再繼續減少,減少到6分米,寬不變。這時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樣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呢?
6×6=36(平方分米)
*觀察這個長方形,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一個正方形)
*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呢?(邊長×邊長)
*為什么?
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寬也就是邊長×邊長。
、軞w納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誰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課堂: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課堂練習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面積單位間的換算。2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通過學生的猜想、驗證等方法,出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體驗數學與生活得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換算面積單位、解決面積問題。
教學過程:
。ā┰谔骄棵娣e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從情境圖中的掛毯入手,讓學生動筆算一算
對學生計算時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板書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出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的結果怎么不相等那?這些面積單位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那?得出結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點讓學生說明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設計練習題時,應考慮以下幾種題型
1自主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進行單位的換算,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2自主練習第七題。學生弄懂題意,然后自主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1)學校用50塊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轉鋪好了一個水池的底面,這個水池底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長8厘米,寬6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減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長和寬都是整數,圍城面積是36平方厘米的圖形有幾種圍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長(CM)
寬(CM)
面積
此題的設計,即可鞏固前面學習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又可以滲透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填表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其中的規律,當長方形的面積不變,他的長越大,寬就越小,長越小,寬就越大。
課堂:
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復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說明:
小數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
本環節通過三個式題復習整數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向學生說明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作準備。
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后,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后,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是什么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你是按什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節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嘗試完成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復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三個數的范圍是什么?(這些數的范圍都是整數。)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后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并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偃M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
、诘谝唤M是把兩個相乘的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與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與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后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③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現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并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系,并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并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意圖:
本環節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與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部分位數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3.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全面掌握10的組成。
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引入。 “數字王國里,數字9總是認為自己最大,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字,特別是0。小朋友們,你們能幫0想想辦法嗎?”
2.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辦法:讓1和0做朋友比9大,讓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數數和認數。
(1)課件顯示本課主題圖:和平廣場 教師提問:圖上畫了什么?請同學們數一數。
。2)學生分組交流,匯報數的結果。 學生說出有10個人,其中9個小朋友,1位老師。還有10只鴿子。
。3)課件顯示學生說的結果:10個人,天上飛的10只白鴿。加強學生對數字10的直觀感受。
。4)讓學生觀察第64頁的點子圖,并數出圓點的個數。教師這時板書:10,并引導學生讀數10。
。5)學生動手擺學具:擺出10朵小花。
2.教學“撥珠圖”。
教師拿出計數器,請學生上來先撥9顆珠子,撥完之后,老師提問:再撥幾顆是10顆?學生說出再撥一顆。讓學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學“尺圖”。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圖,直尺圖上只填上0、1、2、3、4、5、6、7、8,請學生將9和10準確的填在直尺圖上。引導學生小結:9在前面,9比10;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學“比大小”。
。1)引導學生數出第65頁上兩幅點子圖上的圓點。
。2)數完之后,讓學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內的'數及在○里填上“<”、“>”。
。3)小組匯報交流自己填寫的過程和理由。教師巡視、指導。 5.教學“10的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樹上,掛了10個果子。
。2)請同學們數樹上的果子,然后讓學生們將這棵樹上的果子摘下來,放進老師事先準備的兩個籃子里。問:將這10個果子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一共有幾種分法?
(3)小組討論交流之后,請小組派代表上來說出幾種分法來。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
(4)教師進行總結并且板書:
(5)學生分組進行擺放學具:10的組成。 學生可以邊擺邊說,或者是一個人擺,一個人說。
(6)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記憶10的組成,并且在書上獨立的完成框內的數。 根據學生在書上填好的這幾個組成,提出問題:不用擺,看到這幾組,你還能想到什么嗎?學生馬上聯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組,以此類推。
6.教學“10的寫法”。
。1)引導學生說出: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不一樣,它是由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
。2)教師示范,邊寫邊講解,寫10要占兩個“日”字格,左邊格子里寫“1”,右邊格子里寫“0”,先寫“1”,再寫“0”,兩個數字不能離太遠。
(3)學生在田字格離練習寫10,教師巡視指導。
三、游戲
1.準備數字卡片1~9兩份。 請部分學生上來手拿卡片,讓他們找伙伴。手拿數字卡片合起來是10的兩個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組游戲(同桌的為一組)。 其中1個學生隨意的拿出一個數字學具,另一個學生馬上拿出另一個學具使兩個數字學具合起來為10。
3.完成第65頁“做一做”練習。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九第1題。 課件顯示:數軸圖,請學生上來獨立填數。其余的同學在下面完成。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順序。
2.練習九第2題。 課件顯示:衛星發射情景的錄像。 顯示根據錄像上指揮員的發射命令填框內的數。讓顯示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練習九第3題。 顯示獨立在表格里填10的組成。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更新。傳統的數學教學越來越顯示出不足與滯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變革。這種變革迫切要求數學課堂教學從低年級起就要訓練學生會參與、會發現、會運用、會創造。
一、學會參與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前提、基礎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看成具有主觀能動意識的社會人;要切實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學習興趣、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樣才會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才會樂于參與、主動參與、積極參與。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僮寣W生參與動手操作、實踐。從人的大腦功能看,右腦負責表象,是進行具體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中樞,而常規教學中“重左輕右”的傾向較為嚴重,操作實踐則是有效開發和利用右腦的好方式。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實踐,能促進左右腦的和諧發展,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操作活動是手與眼協同活動對客觀事物的動態感知過程,又是手與腦密切溝通把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方式。手能夠教會頭腦準確地、清晰地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語)。
、谧寣W生參與觀察、分析。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了解事物的表象,是產生創造的重要前提,而分析則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學生思考后,說出幾種折法后,應及時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折法進行觀察、分析,從而找出其中的規律:只要折線通過長方形的`中心就可把長方形分成相等的二份。可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圩寣W生參與抽象、概括數學規律、數學事實。通過抽象概括,使人們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如梯形面積計算教學,可先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再引導學生討論,明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之和,它們的高相等,每個梯形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當學生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再引導學生抽象概括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芙o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是發展學生數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數學課上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率還比較低,不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都有表明自己觀點、交流自己思想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二、學會發現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知識,好的教師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教學中,要做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重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并盡量展示學生思維的全過程,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如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教學,應先讓學生將圓柱側面通過剪然后展開,觀察側面的形狀,思考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討論,發現并概括圓柱體的側面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操作、分析、思考,經歷了“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領會了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在操作發現獲取探求新知的技能。
三、學會運用
“學生把讀過的東西或者教師講述的東西背得爛熟,回答得很流暢,——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然而這種積極性未必能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教師應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里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用來獲取新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二段話可看出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順利的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是評價數學教學成敗的重要指標。如:長方體表面積、體積教學后的一道綜合習題設計:請測量一本書的長、寬和高,①計算這本書的表面積和體積;②現有4本同樣的書,用兩種方式包裝(如下圖),問哪種方式更省包裝紙?這一練習活動綜合了測量、估算、計算并比較規則物體的表面積以及選擇最優方案等有關知識與方法,充分訓練了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會創造
創造是指最終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活動或過程,是發現的最高形式。發明家通過研究最終產生了對人類來說是新的和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活動是創造,而對學生個體而言,如能在學會求長方形和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發現把梯形分割成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并運用舊知求出了梯形面積,總結出求梯形面積的方法,這就是數學基礎教育所要培養的創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實可行的,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俳處煈粩嘟o學生創設富有變化且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環境,善于提出學生感到熟悉又需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要鼓勵并尊重學生的質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真正主人,使學生胸中時刻燃燒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
②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相信每位學生都具有發展創造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和時空,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中,品嘗成功的喜悅,促使思維的再活動、再創造。
③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誘發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思考問題,大膽嘗試、創新,獲取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軇撛焖季S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分析思維是以一次前進一步為特征的,而直覺思維則是對于突然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的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教師要大膽鼓勵、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思維的圈子,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時、分的知識,初步養成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2、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
3、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表,能準確地讀出、寫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重點:
認識鐘表,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出示主題圖:我們贏了。
引導學生描述這一情境,并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
師:你會認這個時間嗎?“你知道有關時間和鐘表的哪些知識?
二、問題探究
1、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邊總結,邊引導學生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秒針,及12個大格、60個小格。
2、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1時、1分的時間概念。以及時分間的聯系。
3、借助鐘面撥一撥,說一說,初步了解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體驗感悟
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僬J讀整時。通過幾組整時的圖片的認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時整。
、、認讀幾時幾分。(播放課件)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分時針、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是幾時幾分。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指導。
③、兩種記時方法
師先把學生認出的時間用漢字記時法寫在黑板上,再問:你還有不同的記時方法嗎?
注意:幾個較難的時刻記錄
9:05、10:00、8:12等。
四、實踐應用
鞏固,并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
1、CAI出示:P65—1、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認讀時間,并說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滲透按時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戲。
教師講清游戲規則,并指導學生怎樣表達,宣布游戲開始。
指導學生小組活動
小組同學一人撥鐘面,其他人說時間,或寫時間,再輪換角色。
教師設疑
有幾種情況,如
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8;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在兩數之間!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P44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ㄒ唬┙處熖釂枺何覀儗W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些圖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積
5.642=11.2(平方厘米)
答: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1.2平方厘米.
三、質疑調節
(一)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ǘ┙處熖釂枺
。1)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2)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別的方法嗎?
(演示課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饋練習
。ㄒ唬┫旅嫫叫兴倪呅蔚拿娣e是12平方厘米,求畫斜線的三角形的面積.
(二)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是: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2、注意滲透轉化的思維方法和平移的思想,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和新知的.生長點,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活動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張長方形和三角形白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學生以長方形的一條邊為三角形的底,畫一個最大的三角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2.引導學生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沿著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3.啟發學生將三角形折成兩個長方形,并觀察三角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
4.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與新課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異同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圖的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壅f一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诟鶕䦂D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翟诘谝活}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墼鯓忧蟮谝粋數?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和-第二個加數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翟诘谝活}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和-第一個加數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它們的關系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個關系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8)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個加數,說明加法的得數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根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40-15=25,所以括號里填25)
教師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數?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什么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ㄒ龑W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