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百分率知識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小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礎知識。百分率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率的實質是百分數意義的實際應用;百分率在計算時采用固定的格式:乘100%,計算結果必須化成百分數。
本節課是以后學習利息、成數、折扣等知識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是必須學會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義及計算方法,理解公式中乘100%的道理。
2、通過開放性的習題解答,提高學生運用百分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率的含義,明確公式中乘100%的道理,運用百分率知識解決問題。
二、學情分析
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能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本課在設計中并沒有受到教材的束縛,而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上課伊始就創造性地設計了“如果你是總經理”的導入情境,使學生很快地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然后通過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小組合作、比較練習、拓展提高、成語中的百分率等環節,有序、有趣、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本課的教學中,力求使每個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的形成和運用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處理信息,自主探索
1、理解合格率
我們知道,百分數又叫百分率(師板書)。剛才按張明和李超決賽時所用的方法是:合格零件占生產零件總數的百分之幾,誰高就錄用誰.這個百分之幾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做零件的合格率。(板書:合格率)合格率是怎么求的?師板書:。合格率是百分率中的一種。在工業生產中,我們通常用合格率來反映產品質量的好壞。 “率”是指兩個數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數。對于求百分率的計算,我們通常采用固定的格式。(板書:合格率=×100% 齊讀)。
強調:①分數形式;② 乘100%。 乘100%既保證了計算結果不變,又突出了結果是百分數的形式。
按照固定格式,如何計算張明生產零件的合格率呢?
教師板演張明的合格率。強調:寫成分數的形式,要乘100%。
學生按照固定格式完成李超生產的零件的合格率的計算。
2、理解百分率
A.生活中關于百分率的計算還有很多,如:
(1)國慶期間,老師買了一百粒蠶豆種子,經過浸泡發芽率是95%;
(2)今年秋天,趙爺爺幫我們學校栽了許多菊花,由于干旱,成活率為95%;
(3)星期天,老師把小麥加成面粉,發現我家小麥的出粉率是85%。
(4)昨天,六(2)班學生的出勤率是100%。
提名說說“發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學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義。
B.小組合作,完成求百分率的公式。
合作注意事項:
① 由組長分工,每人獨立完成一個公式;
② 和組內成員交流:你所完成的百分率公式的意義。
要能夠說出“發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學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發芽率=×100%;請解決:如果老師買的是101粒蠶豆,發芽了101粒,老師買的蠶豆發芽率是多少?
成活率=×100%;算一算:今年秋天,趙爺爺幫我們學校栽了1000棵菊花,成活了975棵,成活率是多少?
小麥的出粉率=×100%;解一解:灌南縣孟興莊中學面粉廠買來20噸小麥,加工出17噸面粉,請求出小麥的出粉率。
學生的出勤率=×100%;試一試:這學期的11月12日,我們六(2)班43名同學只來了42名,計算這一天的出勤率。(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設計意圖:“合作注意事項”這一要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強調了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使小組學習更為實在、有效。)
3、聯系生活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舉例說一說嗎?
(設計意圖:數學模型經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要服務于生活。這一環節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很有用、很有趣的,數學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
(三)開放練習,拓展提高
1、比一比
①這學期的11月12日,六(2)班43人有1人沒來,出勤率是多少?
②這學期的11月12日,六(2)班來了42名同學,有1名同學因病沒來,這一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什么是出勤率,出勤率是怎么求的?并說一說解題的思路。現場統計:兩題都對的請舉手。請同學們求出我們這次計算的正確率是多少。指名說什么是正確率,正確率是怎么求的?并說出解題思路。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板演并講解。如果求錯誤率呢?
(設計意圖:本環節注意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分析能力,重視了知識的生成,使學生覺得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在這一環節中還滲透了統計的數學思想。)
2、辨一辨 百分率一定小于100%。 ( )
①六塘小學有60名教職工,昨天全部按時到校上班。昨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②六塘窯廠十二月八日計劃燒磚10000塊,實際燒了12000塊。求這一天的完成率。
3、玩一玩
百分率不僅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很大,而且與我們其它學科的知識聯系也很緊密。比如,很多成語里也包含著百分率的計算呢?如 “十拿九穩“的意思誰能用百分數表示?生答: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師:請同學們找一找能用百分數表示的成語。百發百中---表示命中率是百分之百。百里挑一--表示被選種的可能性為百分之一。九死一生----表示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十。大海撈針----表示找到的可能性是幾乎是百分之零。
游戲結束后,作簡要說明:成語中的百分率只是一個概數。
(設計意圖:“玩一玩”這一環節既鞏固了新知,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還促進了學科之間的整合;能體會蘊涵于數學中豐富文化內涵,有利于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情感。)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合格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的必要性,能正確地將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掌握小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學用具:
計算機課件
教學流程:
一、以趣引學
1、同學們,昨天我們在數學王國中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百分數,你們想不想進一步的了解他呢?(想)好,請大家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數學資訊。
(1)期中測試,五年一班有50人參加考試,數學成績合格的有48人;五年二班有52有參加測試,數學成績合格的50人。
(2)體育課上有30人練習投籃,達到優秀率的有25人,合格率的有4人,不合格率的有1人。
(3)植樹節,五年級栽楊樹和松樹各150棵,楊樹的成活率是96%,松樹有141棵成活。
(4)四年一班有50人,體育測試合格的有48人;四年二班有55人,體育測試合格的有52人。
通過觀察,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匯報。
2、同學們的思維很靈活觀察很仔細,在同學們的問題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名詞,如合格率,優秀率,成活率等,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合格率。那你們能根據我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說一說什么是合格率,優秀率,成活率嗎?
學生交流,匯報,說出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怎么用公式來表示呢?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中相機出示(成績合格的人數除以總人數再乘以100%等于合格率)
二、行中思,思中學
1、同學們,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合格率的概念來說一說什么是優秀率,什么是成活率呢?(學生匯報)
2、同學們,說的真不錯,那你們能算一算五年一班數學成績的合格率嗎?
預設一:所有學生都利用化成分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預設二:有的學生用化成分數的方式進行計算,有的學生用化成小數的方式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列算式。(找一名或兩名學生上前板演)并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預設:學生只寫成小數或分數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這是百分數嗎?不是,我們應如何化成百分數呢?教師可引導學生說百分數的概念。
2、那你能用剛才的方法算一算五年二班數學成績的合格率嗎?
(引導學生質疑,思考,當分母不能通分成一百時如何去做。)
學生小組探討,指名匯報。
3、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如何求合格率及其計算方法,哪位同學能用數學語言再說一說呢?
4、生匯報,老師適當的補充加以說明,然后以課件形式出現,加深學生的印象。(出示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5、同學們,我們學會了求合格率,那你們能不能求出數學資訊中出現優秀率,合格率及其成活率呢?選擇喜歡的一題進行計算。
6、師說明:同學們,像求合格率這樣的習題,最終的結果要用百分數表示,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即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7、同學們,除了我們所說的這些內容,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我們也可以用百分數來表示呢?生舉例。
同學們掌握的真不少,說明了同學們都是樂學習善觀察的好孩子,成功就屬于那些愛觀察會思考的人。下面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三、以練固學
(一)火眼小神探
讓學生看書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小學和分數與百分數的關系。
(二)明辨是非,我最棒
1、六年級四月份植樹全部成活了,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
2、四年級共有學生89人,今天全部到校,四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89%。( )
3、張師傅的生產技藝十分的高超,生產的產品合格率高達100%,是可能的。( )
(三)助人為樂,樂無邊
A、課件出示練一練的第3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匯報。
B、幫助食堂選擇合適的品牌罐頭。 課件出示數學例題。
C、幫助學校監督員統計今天每個年級的出勤率。課件出示練一練的第4題。
四、總體概括
同學們,你認為你今天的表現怎么樣呀?你都收獲了什么知識?請用百分數的形式來說出自己對自己這節課表現的滿意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是幫助學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讓學生體會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幾份地分,分的過程雖然有所差別,但分的結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從而在整體上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材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例題,并就其中的一種結果,揭示了兩種不同的分的過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他各種不同的分法展開進一步討論和交流,體會平均分的每一種結果可以從不同的分的過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題目進一步通過各種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問題,有層次地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平均分本質特征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繼續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題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⑵學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同時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分別操作上述兩種分法。
2.提問:想一想,剛才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果,這兩種分法的結果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在分的過程中也有同樣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通過課始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較,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面兩種分法的整合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設情景:兔媽媽拿來一些鉛筆,準備將它們分給表現好的幾個小兔子,數一數共有幾枝?(出示12枝鉛筆)
兔媽媽可以怎樣去分這12枝鉛筆呢?
2.明確要求
①出示條件:把12枝鉛筆平均分。
②提問: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來幫幫兔媽媽嗎?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②拿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
4.初步交流,總結兩種思路
①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讓一名學生展示他的結果,同時提問:他這樣分對嗎?為什么?還有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
②他們的結果都是這樣的,都分對了,但是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師先請上臺展示的這位同學說一說,然后繼續提問: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不是都與他一樣呢?不一樣的說一說。
③小結:雖然結果相同,但他們所想的和剛才分的過程卻可能并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最后,他們所分的結果都是每份鉛筆的枝數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別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還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組內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交流。
②小組討論:除了小組內的幾種分法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分法?
③小組內總結:你們小組共發現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要努力處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系。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兩種基本策略,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為把握平均分的本質特征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三、鞏固應用,內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
①先出示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們分別可能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從不同角度說一說分的過程。
③獨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組內校對。
2.想想做做第5題。
①出示圖,學生仔細觀察。
②一共有幾本書?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話,可以怎樣分呢?
④獨立完成填空。
⑤小結:像這樣每份同樣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為是把一些物體進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題。
①出示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樣分的?雞是怎樣分的呢?自己先說一說。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這里的每一個習題,都緊扣教學重點力圖為學生創設說的環境,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同時樹立自信,并學會尊重他人。]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2.發散練習:有15個小朋友,要分成幾個人數相等的小組做游戲,可以怎樣分?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下課以后去分一分。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課堂小結,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四年級(下冊)教材教學了折線統計圖,本單元繼續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提高統計能力,發展統計意識。
復式統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1、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計圖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是識別復式統計圖中表示兩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線,引導學生看懂復式統計圖里的內容。在一幅統計圖里,用兩條折線表示兩組數據,為了便于區分,例題把一條折線畫成實線,另一條折線畫成虛線,用圖例說明兩條折線各表示哪組數據。教材沒有把這些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帶著“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一條折線”這個問題看統計圖,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這些知識,理解把兩條折線畫成不同形式的線的原因以及圖例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是比較兩個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與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復式統計圖上比較這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只要觀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距離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離最遠,降水量相差最大。顯然,在復式統計圖上進行比較比在兩幅單式圖上比較方便得多。這是復式統計圖的優點,也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讓學生在活動和思考中獲得這些體驗,明白人們為什么制作復式統計圖的道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的,繼續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描述現象,提出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重視發展統計觀念。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1) 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制作復式統計圖要注意兩點: 一是兩組數據要一組一組地在圖上畫出來。如第1題,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氣溫的點,并連成折線,再畫出表示最低氣溫的折線。如果兩組數據同時畫,容易發生錯誤。二是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要嚴格遵照圖例的規定畫,不能弄錯,更不允許別出心裁。如果第1題把表示最高氣溫的折線畫成虛線,最低氣溫的折線畫成實線,對照圖例,就鬧出一天里的最高氣溫低于最低氣溫的笑話。如果隨心所欲,把一條折線畫成紅色,另一條折線描成藍色,那么別人對照圖例,就無法分辨兩條折線各表示的數據。
(2) 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
統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關于這一點,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相當重視。本單元一如既往,第2、3題都是看圖回答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在統計圖里收集信息,比較數據,分析狀態,作出判斷。這兩道題緊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一是比較同一時間的兩個數據的大小,如1999年我國固定電話的用戶比移動電話的用戶多,3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比固定電話的用戶多;二是從兩條折線的形態分析兩個事件在發展態勢上的差異。如表示移動電話用戶的折線明顯比固定電話用戶的折線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比固定電話快。明園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家庭擁有電話機和計算機情況統計圖里,表示電話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保持水平狀態,反映出從這一年起各個家庭里都有電話機;表示計算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逐漸變陡,反映從這一年起擁有計算機的家庭快速增多。
(3) 聯系課外活動應用統計知識,培養統計觀念。
小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計知識開展統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第4題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長變化情況。不僅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還鼓勵學生做一做這樣的實驗。綜合數學和自然兩門學科里的知識與活動,感受數學是人類活動的工具,是人們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一種語言。第5題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的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其中有每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從逐漸上升到保持平穩,再到逐漸下降的過程信息,可以對這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各個時刻的飛行高度進行比較,從而對它們的飛行情況進行。讓學生又一次感受統計能描述客觀世界里的一些現象。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三)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二)基本練習: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數與形(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重視“數”“形”之間的聯系,找到解題規律。
2.引導學生探究算式左邊的加數與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個數的關系,發現“數”“形”之間的聯系,找到其中的規律,使學生在體驗用形表示數的直觀性的同時,學會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數”“形”之間的關系,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在初步了解、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同時,體驗到數學的極限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鞏固練習時,充分利用教材習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舉一反三地運用所學,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數與形可以互相轉化,樹立數與形相結合是數學解題思想方法。 難點:體驗到數學的極限思想。
【教具準備】
教具:正方形塊 ,課件。
學具: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紙卡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很愛聽故事,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這個故事叫 《形幫數》想聽嗎?
生:想、、、、、、
師:(出示第一張形與數的課件,背景音樂響起)在數學王國里住著數和形兩個大家族,他們有時爭吵,但更多的是互相幫助、、、、、、(故事講完)同學們,你們知道形是怎么幫助數解決問題的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到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數與形 中尋找它們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方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
2 2 1=(1)
1+3=(2) 1+3+7=(3) 2
(以故事的方式講解)讓我們再次回到故事中,形大步走到數的面前,挺著肚子 1 2
說:“考考你,你算算我有多大?”數上下(轉 載于:wWW.cSsYq.cOM 書業網:8單元數學廣角數與形)打量了一下形:“哼!!小菜一碟,你是正方形,邊長1厘米,面積等于邊長乘以邊長,就是1×1=(1) ;看到數能快速地說出來,形說:“別高興的太早,后面還有呢!”接著它把和它長得一樣大小的三個兄弟叫到它身邊,和它站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地排成兩排,(讓學生拿出正方形按照形說的擺出來)形說:“那你現在能算出我們有多大嗎?”數說:“你的面積是1,你的三個兄弟都是和你一樣大小的正方形,它們每個的面積也是1,三個的面積就是3,你們四兄弟的面積是1+3=4,4是2的平方。”
師:同學們,數算出來的結果對嗎?你們也用其他的方法來算一算,幫數檢查一下,看看結果是否正確?動手做在草稿紙上,做好的同學請舉手。(引導學生用求大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計算:它們排成兩排還是一個大正方形,不管是行還是列都由兩個小正方形組成,邊長也是兩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相加,所以大正方形的2 面積等于2×2=4=(2) )等學生完成之后,個別提問方法,讓學生知道有兩種方法來做。故事內容:“待數算完之后,形又把和它們一樣大小的五個正方形叫到它們的身邊,一個緊挨一個排成一個大正方形,你們知道形是怎樣排列的嗎?請你試著排列出來。”請學生上來排列,其他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列算式。檢查結果,講解過程。
(2)小組合作:動手排列第四個,第五個圖形并寫出相應的算式,總結發現。 ①排列圖形、觀察、討論。
仔細觀察,看一看上面的圖形和算式左邊有什么關系?
②匯報發現。
發現一:算式左邊的加數的個數與對應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個數相同;
發現二:算式左邊的加數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個數之和。
發現三:算式左邊的加數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個數的平方。
[算式左邊的加數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個數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個數的平方]
發現四: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的和正好是這幾個奇數的個數的平方。
三、應用知識。
1. 你能利用在《形幫數》的故事中找出的規律,直接寫一寫嗎?(可借助學具擺一擺) 2 ①1+3+5+7=( ) 2 (1+3+5+7=4 ) 2 ②1+3+5+7+9+11+13=( ) 2 (1+3+5+7+9+11+13=7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92 (1+3+5+7+9+11+13+15+17=9 2 )
2. 請根據《形幫數》的故事中(例1)的結論算一算。
1+3+5+7+5+3+1 =() 5 2
3.請根據《形幫數》的故事中(例1)的結論算一算。
1+3+5+7+9+11+13+11+9+7+5+3+1=( )85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5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六篇02-20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五篇12-06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7篇04-28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10篇03-19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匯編9篇03-13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10篇03-08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九篇06-15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7篇06-08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八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