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東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么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范寫出合成式。并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才老師一樣擲骰子并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回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后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P34-35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3. 通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讓學生口算“0×5=?”,并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2. 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引導他們總結出“0乘任何數都得0”的結論。
二、探索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決“130×5=?”這個問題。
(1)讓學生自行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注重讓學生理解算理,并學會用較為簡潔的乘法豎式書寫方法。對于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的`方法,教師應該進行指導。
2. 解決“402×3=?”這個問題。
讓學生先嘗試獨立計算,再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1和3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練習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反饋和交流。
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
2、培養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畫、數字1-6、符號、-、=。
2、人手三幅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開火車
1、教師:以前我們玩過數字4、5的開火車游戲,今天老師帶大家要玩數字6的開火車游戲。
2、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嘿嘿!我的火車5點開。(集體、個別)
二、情境感知
1、看圖學習6的第一組加減法
教師:你們看,火車已經把我們開到新建的`小區里,一共有7個小區,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小區,聽說小區里有許多美麗的花,這么漂亮的小區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參觀啊?
2、這7個小區里分別有三副圖片,請我們小朋友分別用三句話來講述圖上的事情,要是誰能正確的說出這事情的話就能順利的進入小區。你們愿不愿意來說一說?
3、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圖講述
(1)提問:請你來說一說,你選擇到幾號小區的?里面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花盆里有5朵紅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
集體驗證,并集體把這件事講述。
(2)分別請到其他小區的小朋友來講述
(得到大家驗證后,再集體講述)。
(3)小結: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個小區里的事情講的很清楚了,趕快表揚表揚自己。
4、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邊講述邊列出算式
教師:剛才是讓小朋友分別講了7個小區里的事情,現在讓小朋友根據剛才講的事情
分別用一道算式題把它記錄下來。
(1)交代幼兒操作要求
(2)提問: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記錄下來?為什么用加法算式?
(3)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邊講邊記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4)除了用這3數字列出一道加法題,還可以用這3個數字列出其它題目嗎?
幼兒依次類推,分別得出其他三個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認讀兩遍。
三、體驗理解---互換規律
1、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題,他們有個小秘密?看誰先能找出秘密來。
2、小結:1+6=7、6+1=7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總數不變,所以看到1+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它稱做為朋友題。
同樣看到7-1=6,馬上就想到7-6=1。我們也把他們稱做為朋友題。
3、練習互換,老師拿出題卡。
請我們小朋友馬上說出他的朋友題是誰?
1+6=7(6+1=7)、7-1=6(7-6=1)
四、活動結束
小學數學教案4
從孩子身上的問題生發出的活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題生成:
在以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為重點的《賣玩具》的社會彭動中,幼兒會不會算賬成了活動是否能順利開展的前提。女幼兒為了付給別人9元錢,好不容易從自己的口袋里數出九7元錢”(以圓片代替),結果,因為“錢”太多,對方沒拿好,撒了。既浪費了時間又影響了活動的正常開展,幼兒的思維似乎迢留在“l”和“許多”的水平上,對數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還肚糊,不能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本課題。
活動目標:
1、了解數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復習10以內的組成。
活動準備:
教具:小豬木偶一個、磁鐵教具貓一只(身上標有7元)、磁鐵數字卡片若干(1、2、5);
學具:貼有價錢的玩具若干,游戲用的硬幣和紙幣若干(元)、掛袋人手一只。循環游戲的作業單若干(作業單里的不同)。
活動過程:
1、復習數的概念。
(1)拍手數數: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一五個五個數;
(2)復習順數、倒數游戲“打電話”;
(3)復習lO以內數的組成游戲“碰球”。
2、學習用幾個小數組合成大數的方法付錢。
(1)情境表演“小豬買玩具”,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
①出示木偶小豬,創設情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摯熱。
教師邊操縱木偶小豬邊說:“我是小豬,自從上次小我賣掉舊玩具,我就經常賣掉舊玩具,去買新玩具。瞧,了,我去買新玩具啦!”
②設計小豬遇到困難的情節,激起幼兒積極思考的:
買賣對話:
“賣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賣方配班老師)
“這只狗我喜歡,我有錢,我買了。”(買方小豬)
“這是1元,這是2元,這是5元,噯,怎么沒有9元起,我沒有9元錢,便宜點賣嗎?”(買方)
“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錢,你動動腦筋想一想?
老師:“小豬口袋里的錢夠嗎?它應該怎么付錢?”
③個別操作,集體驗算。(引導幼兒思考幾種不同法,如兩個l元、一個2元和一個5元合起來是9元等。)
(2)出示磁鐵教具貓(標有7元)、數字卡片(標有1的.圓形卡片若干,代替錢),和幼兒共同討論并演示數的分的關系。
提問:“買價格7元的玩具貓可以怎么付錢?”(鼓勵多種組合的方法。)
重點:理解總數都是由幾個部分組成。
(3)幼兒玩循環游戲。
教師講解游戲的要求及玩法:“你們想去買玩具嗎?要買玩具首先要學會算賬。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數字,有的需要你根據玩具的價格在要付的錢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細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業單左邊的玩具賣多少錢,如果你要買,應該怎么付錢呢?你就在右邊要付的錢上打上勾。”
3、嘗試用組合付錢的方法買玩具。
(1)“現在老師是營業員,你們想來買玩具嗎?”(請3~4個幼兒嘗試買玩具。)
(2)“你們想當營業員嗎?這次,不僅買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賬,賣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動腦筋,可不能收錯了錢。”(將幼兒分成兩組,輪流買賣玩具。)
(3)交流付錢的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因為在此活動前曾經開展過“賣玩具”的活動,因此,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買賣經驗,對“賣玩具”很感興趣。在“賣玩具”的活動中,一個一個數硬幣付錢的方法也讓幼兒感到不方便,他們迫切需要學會方便、快捷的付錢方法,以滿足他們買賣玩具的需要。所有這些,為數學活動“買玩具”打下了良好的鋪墊,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活動中,通過看情景表演、幫小豬解決難題、學算賬及要玩具,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嘗試了多種組合的方法。他們和
投入,思維也很活躍,活動環節的一步步深入將幼兒的情緒逐步推向高潮,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專家點評
孩子都有介入成人生活的愿望,而買賣常是發生于成人之間的活動,幼兒只是旁觀者。當老師把“買賣”引入幼兒的活動,有場景、“商品”、有“錢幣”、有“交易”時,幼兒的需要被激活了,于是,他們很投入地進行“錢幣”與“貨物”的交換,進行錢幣的計算。老師們不妨再大膽些,在班級或幼兒園搞一個小“市場”,讓幼兒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帶來,帶上10元錢(由不同面值組成),讓幼兒進行“交易”,以體驗一次真正的錢幣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可以斷言:當數學活動與幼兒的內在需要聯系起來時,他們的數學活動會非常投入。
三、反思與討論
你了解孩子的問題和需要嗎?試著也從孩子的問題和需要生成教育活動。
資料卡——有關幼兒學習數學活動的關鍵經驗。
發展邏輯推理的關鍵經驗。
分類。
(1)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2)注意并描述事物的異同,進行分類和匹配。
(3)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體。
(4)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歸屬的類別。
(5)同時注意到事物的一個以上的特征。
(6)區別部分和整體。
排序。
(1)比較:哪一個更大(更小)、更重(更輕)、更粗糙(更平滑)、 響(更輕)、更硬(更軟)、更長(更短)、更高(更矮)、更寬(更窄)、更暗(更明)等等。
(2)根據某種特征來排列物體,并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最長的、最短的等)。
數概念。
(1)比較數量: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數目一樣多。
(2)用一一對應匹配的方式來比較兩個數群的數量。(如:餅干和小朋友的數量是否一樣多?)
(3)點數物體和唱數。
理解時間和空間的關鍵經驗。
空間關系。
(1)裝拆物體。
(2)重新安排一組或一個物體的空間位置、(折疊、彎曲、鋪開、堆積、結扎),并觀察由此產生的空間位置的變化。
(3)從不同的空間角度觀察事物和場景。
(4)體驗和描述物體的相對空間位置(如:在中間、在旁邊、上去、下來、在頂上、在上面、在……以上)。
(5)體驗和描述物體和人的運動方向(去、來自、進去、出來、朝向、遠離)。
(6)體驗和描述事物之間和地點之間的相以距離(靠近、鄰近、遠、緊靠、相隔、在一起)。
(7)體驗和表征自己的身體:有什么樣的結構,身體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8)學習確定教室、幼兒園以及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位置。
(9)理解繪圖和圖片中所表征的空間關系。
(10)識別和描述各種形狀。
時間。
(1)制定計劃和完成計劃。
(2)描述和表征過去的事件。
(3)用語言推測將要發生的事件,并為此作好適當的準備。
(4)按信號開始或停止一個動作。
(5)識別、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順序。
(6)體驗和描述不同的運動速度。
(7)在講述過去和將來的事件時,學習使用慣例的時間
(8)比較時間的間隔(短、長、新、舊、年青、年老、一會兒間)。
(9)注意觀察把鐘表和日歷當作時間消逝的標記。
(10)觀察季節的變化。
小學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從畫面中,對應出每個人釣魚的數量,并轉換成數字。
2、讓幼兒練習多少關系的比較以及10以內的減法列式計算。
活動準備:
1、圖畫紙、回紋針、磁鐵、竹筷子、蠟筆、毛線、海報紙、筆、大水盆。
2、1-5數字卡三份,減法卡、等于卡。
活動過程:
㈠引起興趣
1、問幼兒有沒有看過釣魚?告訴幼兒我們要自己來做一些魚,這樣就可以準備進行釣魚比賽了。
2、教師示范一次釣魚道具的制作:
⑴用圖畫紙畫魚,并用剪刀剪下來,再用回形針夾在魚的.嘴巴上,一只魚就完成了,鼓勵幼兒制作不同種類的魚。
⑵接著,利用竹筷子、毛線、磁鐵制作釣竿:將毛線的一端綁上竹筷子,另一端綁磁鐵。如果擔心不牢,可用膠帶固定,不要纏太厚的膠帶即可。
㈡團體活動
1、將幼兒制作的魚,全部放在一個在水盆里面,讓幼兒可以盡情地釣魚。但同時要告訴幼兒,現實生活中釣魚,不能釣太多,夠吃就好。
2、教師限定時間,時間到后,請幼兒收竿,帶著釣到的魚,請教師幫忙把數量記錄在海報紙上。
3、教師回收所有的釣魚道具,請幼兒集合,讓幼兒專心于學習數學活動。
4、教師隨意舉兩個人為例,提問:這兩個人誰釣得多?誰釣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問幼兒怎么判斷多多少?少多少?
5、引導幼兒以算式表達數學概念,教師用數字卡、減法卡、等于卡,進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圖卡排出表達式,并用口語表達,例如:強強釣了五條魚,珊珊釣了兩條魚,誰釣的比較多?多多少?幼兒可能會以手指頭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師可加入表達式,讓幼兒學習抽象符號,并說明,強強比珊珊多釣了三只魚,五減二等于三:5-2=3
7、讓幼兒運用上述方式,任選兩位同伴釣魚的數量做比較。
8、請幼兒將自己練習的成果與同伴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并能說出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數字圖卡
2、1-6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
3、幼兒數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初步理解“鄰居”關系。
1、請幼兒做成一排,說一說和你挨著坐的是誰?
2、和挨著坐的幼兒拉拉手。
二、出示圖片,教師講述
1、講述并表演故事后提問:
(1)熊貓說2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1和3。
(2)小兔說它的家是4號的鄰居,是3和5以此類推。
2、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1)2的鄰居是誰呀?(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
得出結論:2有兩個相鄰數是1和3;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2)提問:a、那么3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4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
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幼兒自主探索3、4、5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三、復習數字1-6。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
(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6。
四、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并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1、教師:你幫2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
為什么1是2的相鄰數,3是2的相鄰數呢?
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系。
教師: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
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系。
五、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游戲:給屏幕上的數字找相鄰數。
幼兒園數學教案:掛燈籠
小學數學教案7
學習目標:
1、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學會認讀整時。
2、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的習慣。
3、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學習重點:1、學會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學習難點:
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道具鐘若干個,實物鐘,課件。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課件截圖
一、課前準備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來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視頻片段)
2、師:羊村里的小羊們今天來到了我們的課室和我們一起上課呢?看,村長慢羊羊想給我們玩一個拼圖游戲,你們想不想玩呀?
3、生齊答:想。
4、師:那么老師就請一位男同學和女同學上講臺來比一比吧!(學生熱烈舉手參與)
5、師:看看他們倆誰最快把這個圖案拼完,好嗎?(男女同學齊叫加油)
6、師:比賽已有結果了,你們知道他們拼出來的是什么嗎?
7、生:是一個鐘
8、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通過運用拼圖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了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拼圖體現出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已對鐘面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根據學生的拼圖順勢揭題就能水到渠成地將最基本的認識遷移到課堂上。
二、自為學習 二、新授——認識鐘面
1、師:現在就請你們仔細地觀察這兩個鐘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個大格
生2:有兩根針
生3:有數字1-12
2、師:分針和時針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長一短、一粗一細
師: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細又長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是分針(板書:分針,時針)
師:你們知道分針、時針是往那個方向運動的嗎?用你的小手來表示一下。
生:分鐘和時針是按照這邊的方向走的(做手勢)
師:這個方向也就是順時針方向,伸出你們的右手,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邊指邊說順時針。(全班跟做手勢)
師:你們知道是分針走得快,還是時針走得快嗎?
生:分針
3、師:同學們,鐘表上除了有分針和時針以外,當然還有更細更長的秒針,以后我們會慢慢地學得到。
4、師: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12個數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順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間
5、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的秘密,美羊羊說要現在要考考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
生:好
師:看,美羊羊多高興,它很滿意我們的回答。 1、要求學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細觀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較差異”——“篩選要點”等步驟引導學生觀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2、讓學生做手勢,感受分針與時針運動的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到學習中。
3、在講授完鐘面的知識后出示小練習可以及時鞏固新知。
三、認識整時
1、師:咦,聽,是什么聲音呢?原來是懶羊羊家的鬧鐘響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學校上學啦!我們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懶床。
師:現在是什么時間?
生:7點
師:我們要用規范的語言說,7點是我們的口頭語,我們應該說7時。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
2、師:(出示課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1時。(出示鐘)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
3、師:(出示課件)經過一天的學習小羊們放學了,現在是幾時呢?
生:4時。(出示鐘)
師:你是怎樣認出來的?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4
4、師:(課件重現7時、1時、4時),看一看這三個鐘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針都指著12。把你想到的認識整時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聽聽。小組討論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師:聰明的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5、師:暖羊羊現在要考考我們會不會看鐘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看鐘面,說時間
生1:6時 生2:9時 生3:8時 1、卡通人物“懶羊羊”上學引入,并以羊羊們在學校的生活貫穿教學,充滿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長暖羊羊的個性是聰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結對識記認整時的方法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四、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黑板上的這三個鐘表,大家已經能說出時間來,那你能不能寫出來呢?
生1:能
師:好,現在請大家聽聽喜羊羊介紹一下怎樣寫“7時”吧?(師示范板書)
師:后面的兩個鐘誰會寫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這種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幾時只要在幾的后面加寫“時”字就可以了。
2、師:還有一種表示方法(課件出示電子鐘)。這是什么?
生:電子表。
師:這種像電子表一樣的記時方法,我們叫他數字表示法。
師:誰上來寫一寫1時和4時的數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師小結:(出示課件)班長暖羊羊跟我們說,用數字表示整時,冒號右邊是2個“0”,冒號左邊是幾就是幾時。(生跟讀)
(強調兩個小圓點不能寫成句號)
3、師:黑板上的三個鐘表,你能不能用數字表示法寫出它的時間呢?
4、師:下面老師給大家玩一個小游戲“喜羊羊對戰灰太狼”,灰太狼說如果喜羊羊回答錯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們能不能幫幫喜羊羊,好嗎?
練習相對比較簡單,設計有層次的練習,讓中下層有發揮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鞏固練習
1、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喜羊羊終于戰勝了灰太狼,逃離了被吃的命運。灰太狼不服氣,要求老師再來考考大家,看看同學們學會了這節課的內容沒有。
2、練習1:老師撥一撥,學生說一說(2時、5時、12時)(大道具鐘)
3、練習2:學生甲撥整時,學生乙說一說
4、練習3:寫一寫,用兩種表示法寫出時間。
5、練習4:畫一畫,(出示鐘面,時刻),學生畫出分針或時針。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總結
愛睡覺的懶羊羊對我們同學們說,時間是寶貴的,我們利用了40分鐘學習了如何看鐘表,還有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對于我們來說,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用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1、通過師撥生說、生撥生說、寫一寫、畫一畫等形式豐富的習題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悟知識、內化知識,從而完成認知的建構。
2、通過卡通人物的話語教育學生——時間是寶貴的,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體現了教師善用教學資源,貫徹德育思想,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并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
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后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后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征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于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征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探究精神。
2、發展幼兒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特征。
活動準備:圓圓世界(內有圓圓的會滾動的物體)白紙 籃子 膠泥 表格40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復習圓的特征,并請幼兒進入圓圓世界。
(二)展開活動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比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歸納,提煉球體特征,并用記錄的'方法展現球體特征。
3、教師小結球體特征。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再次選擇所拿物品。
5、教師指導幼兒再次感知球體特征,并幫助個別幼兒分析所選物品是否球體。
6、請幼兒想一想,并說出生活中的球體 。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橡皮泥給圓形娃娃做一份是球體的禮物。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表格。
小學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 通過玩玩、做做紙盒,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發展空間知覺。
2、 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幼兒每人從家中帶來紙盒。
2、 制作紙盒的各種材料:廢舊紙盒、掛歷紙、水彩筆、剪刀、夾子、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 讓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紙盒,進一步感知立方體。
1、小朋友今天從家中帶來了不同的紙盒,請你仔細看一看,你的紙盒是什么形狀的?(是個長方體)
2、長方體有幾個面?(6個面)請你把這6個面找出來并標上數字。
3、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由6個面圍合而成,有的長方體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
二、 拆一拆紙盒,初步感知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
1、 拆紙盒
請小朋友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
(讓幼兒從容易粘合處開始拆)
2、 紙盒還原,反復感知并討論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改變關系。
誰會把手中的圖形變回原來的樣子?
重復還原幾次。
平面的紙為什么會變成紙盒?
3、 引導幼兒發現并了解沒有標數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觀察拆開的平面圖形:大家找一找,剛才我們小朋友寫的數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數字的面外,你還發現了什么秘密嗎?這些沒有標數字的面剛才躲在哪里?它們有什么用?(重疊、粘貼、封口)
三、 討論如何制作紙盒。
小朋友想自己來制作紙盒嗎?那我們該怎么來做紙盒呢?大家先討論一下。
1、幼兒自由討論制作的方法。
2、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制作的方法。
3、幼兒制作紙盒。進一步感知平面與立體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案示例一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系,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性.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1圖.
(2)啟發學生說明圖意.
使學生明確:從12個圓片中,去掉7個,還剩幾個?
(3)啟發學生回憶:十幾減9、十幾減8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十幾減9、十幾減8都是想加算減的.
(4)例1應該怎樣想?
分組交流,并填書;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明確:像十幾減9、十幾減8那樣,,可先想7加幾得十幾.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讀算式: 12-7=5.
2.【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組交流.
(2)指導學生獨立填寫.
(3)訂正時,讀算式11-7=4, 15-7=8.
3.【繼續演示課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獨立填寫.
(2)訂正時,讀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課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的口算.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組一組地出示,做減法時說一說都是怎樣想的.
2.“做一做”第2題.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學生無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布置作業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書設計
教案示例二
課題: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2.使學生知道簡單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步驟.理解“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3.通過比較例4和例5兩種應用題的異同點,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求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根據數量關系靈活地選擇解答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學例4.
由復習題3(1)引出例4.可以設計情境:草地上跑來7只白兔,又跑來5只黑兔.
(1)引導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繼續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出示例4.
(2)正確讀題.
(3)指名找出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教師在原題上畫批.
(4)根據條件和問題出示兔圖.結合圖教師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出結果.請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5)列式計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體訂正后師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養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學例5.【繼續演示課件“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由復習題3(2)引出例5.
(1)學生讀題.
(2)指名敘述題意,說出已知條件的問題.
同時教師出示:
(3)比較例4和例5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幅圖聯系起來說明:白兔的只數加上黑兔的只數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問:求黑兔有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聯系減法的含義: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算式為12-7=5(只).
3.比較.
師:這兩道應用題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結果:
相同的地方是:學校養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兩個已知條件中的一個不同,問題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師:什么時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時候用減法解答?(求兩數和,用加法.已知和與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三、全課小結.
請同學們匯報這節課你又學會了什么知識?
隨堂練習
1.小明家有7條白金魚,8條紅金魚,一共有多少條金魚?
2.小明家有白金魚和紅金魚一共15條.白金魚有7條,紅金魚有幾條?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請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布置作業
練習三10、11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復習20以內的減法.
游戲準備
教師制作如下的數字卡和算式卡:
游戲過程
1.教師發下數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戲過程舉例:拿著 的同學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 卡片的同學就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學身邊.其它的同學一起讀:10減3等于7,對對對,請上位.
小學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的數目將算式歸類,繼續學習二次分類。
2、復習10以內的加減,能迅速、準確地進行加減運算。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算式寶寶搬家)。
2、加減算是若干。
3、幼兒操作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今天,算式寶寶要坐著火車去旅游了,小朋友,你們愿意來開火車嗎?
2、現在請第一排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張算式,請你算一下你是幾號車廂,好嗎?
3、幼兒“報得數”。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粘貼在房子里。
二、算式寶寶,搬家歸類
1、火車寶寶排著隊出去旅游了一圈,真累呀!來到了家里休息。
可是這么多的算式寶寶住在一個大家庭里,太擠了。它們很想分開住,但是可以根據什么來分呢?(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1)小朋友說對了,可以按照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來分。
于是,算式媽媽又為算式寶寶們找了兩座粉紅色的房子,看一看,粉紅色房子上發現了什么?
(2)有"+""-"號,那說明"+"號的房子里要住誰?"-"號的房子里又要住誰?
小結:有"+"號的房子里面應該住加法算式。有"-"號的房子里面應該住減法算式。
2、算式寶寶,搬家歸類
(1)算式寶寶根據"+""-"的符號,分別住進了有"+""-"符號的房子里。可是寶寶們住在平房里面看不見遠處的'風景,于是,算式媽媽又為寶寶們造了樓房。
(2)小朋友看一下,在樓房上你又發現了什么?
(3)這些數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對了,如果算式寶寶的得數是6,那么它就應該住在第6幢房子里,以此類推。)
3、教師小結:通過為算式寶寶搬家,讓我們知道了,算式寶寶可以根據運算的方法和得數進行了兩次分類。
小朋友你們學會了嗎?老師這兒還有很多的算式寶寶,它們也想分家,小朋友你們想幫助它們嗎?
三、幼兒操作,鞏固分類
1、請小朋友把你面前的作業紙上的算式寶寶根據運算方法和得數將它們進行分類在相應的房子里。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
四、活動評價
今天小朋友們完成的都很好,算式寶寶們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助。它們希望下次搬家時還要請小朋友們幫忙搬家,小朋友們樂意幫助它們嗎?
小學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叫出球體、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征。
2、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發展其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能滾動及不能滾動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要求在玩的時候想一想:
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樣玩的?還發現了什么?
2、幼兒選擇空地玩玩具,教師細心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3、提問:
你玩了什么東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發現?
(幼兒根據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樂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滾。”
“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4、分類:
請幼兒分別將能滾的和不能滾的玩具放在兩個筐中,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么不一樣
1、讓幼兒再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2、提問:
在玩會滾動的東西時,你發現了什么?
(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又如:“我玩的是可樂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
我把小可樂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類:
請幼兒分別把能向不同方向滾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滾的
4、豐富幼兒有關知識:
能向不同方向滾的叫做球體,兩端是圓形且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能向兩個方向滾動的叫圓柱體。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一講:
還有什么東西是球體?圓柱體?
三、實驗活動
1、幼兒用球體和圓柱體分別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滾一滾,看有什么不一樣?
2、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木板表面平與不平,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不一樣;
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樣,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也不一樣。
小學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幼兒剪紙燈籠、5以內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日里,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4=5,4+1=5,2+3 2 5,3+2 2 5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
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2”讀“等于”。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一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于5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1盞大燈籠等于五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認讀交流:
1、認讀每一串燈籠下面的'算式題。
2、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4、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表示3盞圓燈籠加上2盞方燈籠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題。
思考:3+2=5還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我們平時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小學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了解“家”的基礎上,嘗試用尋找、記錄的方法,了解家中各種物品的數量;
2、進一步理解6以內的數字的實際意義,并能將數字從小到大排列。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記錄卡;家里的數字
2、課件:我的家(廚房、客廳、臥室。)
活動過程
一、認識數字,理解6以內各數字的實際意義。
1、幼兒交流記錄卡,說說在家中發現了哪些數字?
(1)直觀的數字(數序):
如、電話上的數字、鐘上的數字、電器上的數字;
(2)數量:如家中有6把椅子、3只沙發等
(3)小結:小朋友記錄了很多數字符號,這些數字有的在家中直接就能找到,而且排列是有順序的。
而有的數字是我們數出來的;如家里有2張桌子、3雙鞋等;
2、家里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數字表示,現在請說說家里還有哪些物品也可用1――6的數字來表示。
3、教師出示數字,幼兒說出物品的名稱。
如:家里有2臺電視機可用數字來表示、家中有6只杯子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此時教師還要注意幼兒量詞使用的.正確性。
二、繼續理解6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并嘗試將數字從大到小排列
1。看圖:說說都有哪些物品
(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電視機等)這些物品各有幾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2。看圖:物品歸類;
(1)畫面上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廚房、客廳、臥室)
(2)想一想剛才我們看到的物品都放在哪里?為什么?
(如:碗和匙我們可以放在廚房,玩具可以放在客廳,也可以放在臥室里等)
(3)數一數每個房間共有幾樣?哪個多哪個少?
(4)引導幼兒將數字從小到大排列。
(5)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交流了家中很多物品可以用數字表示,也知道家中的物品要分類擺放。
這樣家里才能既美麗又整潔。
三、延伸活動:記錄班級里的數字。
幼兒可以運用操作卡,繼續將各種物品分類擺放,并用數字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16
活動目標
1、操作中發現物體不同的組合方法,發展幼兒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小猴、小松鼠各一張。
2、每組一個小筐,每人10顆紙糖。
3、3個果凍殼、4張糖紙、5個餅干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猴。
1、教師:小猴弟弟過生日,要請好朋友來做客,準備了許多糖果。
為了讓每個朋友都可以吃到,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個或者兩個糖果。
朋友來了,小猴真開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沒有搞清楚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間時發現,小客人在廢物筐中剩下10張糖紙。
2、提問:客人一共吃了幾個糖果?
3、幫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來了幾位小動物?請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一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兩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6、如果每個客人可以吃一個糖果也可以兩個糖果,那來了多少個客人?
7、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每人拿10顆紙糖,算一算來了幾個客人?
8、比較三種分法,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二、再次出示圖片
1、現在小松鼠也要請客了。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兩個或者三個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時候,它發現廢物箱里有3個果凍殼、4張糖紙、5個餅干袋。
2、現在請小朋友猜猜看來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幾個食品?我們一起來數數?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兩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教師操作。
5、如果每個客人都吃三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我們也來算算,請幼兒操作。
6、現在請小朋友想想還有沒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個客人有的吃兩樣有的吃三樣食品的話,那來了幾個客人呢?現在請小朋友動動腦,算一算。請幼兒上前操作。
7、請小朋友比較一下,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幫小猴和小松鼠解決了難題,他們都夸小朋友聰明,下次有困難還請你們來幫忙,如果小朋友遇到這樣的困難,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算。
小學數學教案17
活動目標:
1、能迅速并正確地默數6以內實物或圓點。
2、激發幼兒數數的興趣,鍛煉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有實物的泡沫骰子或轉盤。
2、點子卡10套(1—6)。
幸活動過程:
一、拋骰子,或轉轉盤,選卡片
1、教師拋骰子,或轉轉盤,看上面的實物,幼兒數出上面的'個數,記在心里。
2、幼兒從桌上選出與剛才個數相同的點子卡,隨意貼在身上,并報出此數。
3、反復多次,待幼兒身上已貼有數字1—6的點子卡片后,進入下一個環節。
二、拋骰子,或轉轉盤,拍卡片
1、教師拋骰子,或轉轉盤,幼兒數出上面的個數,并迅速找出自己身上相同的點子卡,拍一下。
2、游戲反復幾次,教師或同伴相互檢驗。
3、交換身上點子卡的位置,再進行游戲。
三、拋骰子,看誰拍得快
1、教師拋骰子或轉轉盤,幼兒數出上面的個數,并迅速找出同伴身上相同的點子卡,拍在點子卡上。
2、拍得對則取下貼在自己身上。
3、反復多次,互相抽查,看誰的身上點子卡片多。
游戲規則:選擇拍的數要與骰子或轉盤上的數字相同。參與此游戲的幼兒不要超過10位。
今天、明天和后天的菜肴均不相同(每種菜的數量為10)。
玩法三:時令菜肴。添加時令菜肴,選擇兩種不同的品種的菜肴混合放人鍋里,如:先投放竹筍6根,用接著往下數的方法投放4條魚,數量仍保持為10。
小學數學教案1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二、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
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
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
(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
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
(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三、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
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四、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
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五、教師小結
教師: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