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99頁例2、練習十九第1——3題。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實世界為百分數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例1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逐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第一層次,呈現學校籃球隊3名隊員在投籃練習中投籃次數和投中次數的統計表,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表中分數的大小作出判斷。第二層次,將表中的幾個分數分別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層次,在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揭示百分數的概念,介紹百分數的讀、寫方法。在“試一試”與練習中進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初步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之間的聯系,初步了解百分率,為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積累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反站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用百分數描述和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
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
課件;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籃球賽嗎?說到籃球就會讓我們想到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姚明)這里有一項關于姚明的數據統計
(出示)
據統計:姚明在nba比賽中的罰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兩個賽季罰球命中率高達81%,但上賽季下降到了78.3%。(兩個百分數用紅色表示)
教師:大家認識紅色的數嗎?看到這兩個數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共同認識這個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
(出示課題:認識百分數)
教師:關于百分數的知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二、例題教學,引出概念。
1.出示例題,引發探究。
例1:學校籃球隊組織投籃練習,王老師對其中三名隊員的投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教師:我們來看看比賽的數據顯示。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籃次數投中次數
16
13李星明25張小華20
吳力軍
3018
教師:如果你是教練,根據這張表格里的數據,你能判斷出哪個隊員投籃的成績好一些?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中交流想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比較方法,如:誰投中的次數多,誰的成績就好一些;誰失球的次數最少,誰的成績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投中的比率),再比較這幾個分數,誰大就表示誰的成績好一些。
引導學生比較這些方法,并明確最后一種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邊增加“投籃的比率”一欄。
2.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學生獨立計算三名隊員投中的比率。
指名報計算結果,教師完成統計表。(出示書上完整的表格)
讓學生說一說16/25 、13/20 、18/35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
提問:根據上面的計算結果,你能比較出誰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學生自主探索比較的方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學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個分數,先兩個兩個比較,再確定哪個分數最大,或者先把三個分數一次性通分,再比較大小,也可以把它們都改寫成小數再比較大小。
談話:為了便于統計和比較,通常把這些分數用分母是100的分數來表示。
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改寫。
指名口答改寫的結果,教師板演。
提問:64/100表示哪兩個數量比較?表示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
再讓學生說一說65/100 、60/100的實際含義。
提問:現在能很快看出誰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學生:張小華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說明:像上面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問:百分數怎樣寫,怎樣讀呢?
學生自學課本99頁“試一試”上面的內容。
組織學生說一說讀法和寫法,教師進一步示范64%的讀、寫法。
提問:百分號相當于分數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號形式寫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學生模仿讀一讀,寫一寫。
學生照樣子表示出65/100 、60/100,先寫出來,再讀一讀。
提問:讀百分數時要注意什么?
說明:百分數不讀作“一百分之幾”,而要讀作“百分之幾。”
提問:你能說說黑板上百分數是什么意思?(盡量引出投籃命中率為后面的“百分率”作鋪墊)教師:請大家在規定的時間里寫些自己喜歡的百分數,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記時開始。(停,時間不是很長)
師:如果老師要求寫十個,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描述一下你寫了幾個。
學生1:我寫了5個,我完成了50%
學生2:我寫了7個,我完成了70%
教師:如果不直接告訴別人,讓別人猜猜你寫了幾個?
學生1:我還有70%沒有完成;
學生2:我寫好的接近50%;
學生3:??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話題入手,根據統計表提出“誰的成績好一些?”引發學生思考,在交流中認識到通過比較三個分數的大小作出判斷,并將分數再分別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從而初步體會到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揭示百分數的概念,在學生自學基礎上討論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學生自主寫喜歡的百分數的環節,讓學生再次感受了百分數的意義和作用。]
三、分層練習,加深理解。
“試一試”
指導學生做一做。
第(1)題
引導學生:根據“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數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數相當于這樣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幾比幾?
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近視率的含義是什么,再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通過解答這兩題,誰能說一說對“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的理解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后,在班級里說一說。
明確:百分數的本質是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因此把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適的。
“練一練”第1題
學生看題,理解題意,獨立做一做。
做好,交流填寫結果。并具體說一說某個百分數表示的實際含義。
說明:百分數可以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與這個整體的關系。
第2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百分數?
在小組里說一說,并說出這些百分數的含義,再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
練習十九第1題
同座同學互相讀一讀,并說出每個百分數的含義。
指名分別說一說每個百分數的含義。
教師:從三幅圖中分別能知道些什么?你還能說出一些與100%有關的`例子嗎?
練習十九第2題
學生獨立寫一寫,寫好在小組中交流。
組織學生交流寫法,并說一說百分數表示的含義。
教師:分母是一百的分數都可以用百分數表示嗎?
練習十九第3題
出示題,讓學生試著判斷,并說明理由。
明確: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量的倍比關系,不用來表示某個具體數量。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后面不帶單位名稱,而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比,在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時,分數后面可以帶單位名稱。
四、全課總結。
教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一個人的收獲不僅來自于1%的靈感,更重要的來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一節課同學們都能有一點收獲,日積月累你們100%會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出示:成功=99%的汗水+1%的靈感)
教師:你能用百分數來描述你這節課的感受嗎?
[設計意圖:選擇現實的素材,讓學生讀、寫百分數,說百分數的含義,既練習了百分數的讀法,又鞏固了百分數的意義,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百分數,感受百分數的應用價值。在練習三的第3題學生通過判斷,了解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再次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課的結束前學生用百分數描述學習的感受,檢驗了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和體會。]
課后反思:
《百分數的意義》是第九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是體會百分數、分數、比的聯系與區別。
借助例題的學習,我先出示了三名運動員的投籃情況的統計表,統計表中呈現的是每一名運動員投籃次數和投中次數,然后請學生思考:如果你是教練,怎樣判斷哪名運動員的投籃成績好些?學生們經過思考馬上想出了辦法,交流時即刻有學生說出應該通過比較每人投中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來比較。此時,我立即追問學生為什么,學生們聯系以前學習的知識說出了理由:因為每一名運動員投籃次數不相同,不能只看投中次數來判斷成績的好壞。應該說這一部分的導入是相當順利的。
課前我還布置學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數,所以課上讓學生進行了交流。有些學生找到了衣服商標上的百分數,如:100%羊毛;97.4%棉;葡萄汁70%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我請學生們同桌之間先互相說說收集到的這些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應該說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較好,學生們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上完本課后覺得不足之處是對于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僅僅借助練習十九的第三題是不夠的,很多學生還是不理解兩者的區別。我想在第二課時中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圓的特征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準備:
教學圓規、電化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么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游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于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游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后,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么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并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么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并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并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么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六、作業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征
通過正反例的練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板書設計:
圓(本質特征):圓上各點到定點(半徑)的距離都相等。
圓的畫法:
圓的相關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它們都相等;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直徑,它們也都相等。
教學后記:
在學生已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的了解圓的各部份名稱。學生對圓心與圓
的半徑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內容。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第三單元分數除法
第3課時分數除以分數
教學內容:
課本第46頁例4和“練一練”,練習七第9-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
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總結、歸納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課題:分數除以分數
3、出示例4,學生讀題,列式。
提問: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追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導探索:分數除以整數怎么算呢?
(1)請大家畫圖探索一下這個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書上的長方形里分一分,畫一畫。
(2)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討論:分數除以整數,能不能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來計算呢?
請大家計算一下它的積,看得數與我們畫圖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一樣)
得數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5、練習,驗證猜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在長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幾1/5個,有幾個3/10,再計算。
3/5÷1/5=3/5×()3/5÷3/10=3/5×()
你發現了什么?
6、概括方法
聯系前面學習的分數除以整數和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你能說出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嗎?
根據學生的討論,板書:甲÷乙=甲×1/乙(乙≠0)
二、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獨立練習,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2、完成練習七第10題。
獨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3、討論練習七第11題。
獨立計算后,引導比較,啟發思考:什么情況下,除得商比被除數小?什么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大?
4、討論練習七第12題。
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判斷左邊的式子和右邊數的大小。
各自判斷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七第9、13、14題。
五、閱讀與交流
閱讀“你知道嗎?”,然后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數學教案匯總
提醒:
新學期軍訓、分班卷、課本同步試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比例這個單元的知識后,教材安排了一節整理復習的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學生通過學習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關系、以及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必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教師在組織整理復習時,要緊緊圍繞著本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容易出錯的、易混淆的概念,要加強對比復習,使學生明確它們的區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明確比和比例的聯系與區別,能正確熟練地解比例。
2.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通過復習,熟練掌握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4.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理復習意識,體會整理復習的好處,逐步掌握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掌握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復習,對比例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教法:教師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指導學生整理和復習。
學法:學生回憶整理,練習鞏固知識。
設計說明:
根據我們的《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教案。有兩個要達成的目標,一是老師帶著學生邊復習便邊整理知識,在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初步形成知識網絡。二是通過收集錯題,典型題,對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的復習,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從學法層面來說,向學生展示一種好的復習方法——用思維導圖對本單元進行整理和復習,旨在讓學生通過該節課的學習,掌握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比例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應用等】
2.學習的內容那么多,你是如何整理和復習的?有什么好方法與大家分享?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思維導圖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揭示課題:比例的整理和復習
二、看書歸納整理
1、看書整理比例的意義
(1)師指導學生看書(第40至42頁),邊復習邊整理。
老師帶著學生看書整理和復習比例的意義。
(2)復習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比和比例的區別。
說一說: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看書整理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讓學生看書第45至49頁,嘗試整理本節知識。
3、整理比例的應用讓學生看書第53至62頁,嘗試整理本節知識,老師個別輔導。
4、匯報分享交流整理的成果。
注意事項:
1、將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和縮小時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圖形的放大和縮小都是把圖形的邊長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
2、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有哪些步驟?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各表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能否組成比例?如果能,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說明理由。
(1)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總頁數一定,看了的頁數和剩下的頁數。
(3)購買鉛筆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做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
小正方體、小黑板、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游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游戲過程。
師:同學們剛才都認真觀察了淘氣和笑笑的搭圖形游戲,誰發現了這個游戲的方法。
師:誰想為這個游戲提出游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游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
(1)請橫著擺兩個正方體。
(2)在左邊的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再在左邊的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學生同桌間游戲。
師:下面我們來做同桌兩人的游戲好嗎?請一個學生先發出指令,另一個學生搭立體圖形,然后互換。
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師:大家剛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戲,你覺得游戲有趣嗎?
你喜歡做這個游戲嗎?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范。
(1)師:下面我們繼續玩搭一搭的游戲,這回老師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誰愿意做老師的小伙伴。
(2)師:你先搭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讓全班同學都看一看老師先站到旁邊去,記得可別讓我看見喲。
(3)師:你們都看到他搭的立體圖形了嗎?現在由老師向他提幾個問題,我根據提出的問題要搭出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立體圖形,你們相信嗎?
(4)師:剛才大家看到了老師和這位同學的游戲誰能說說游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要求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三、拓展應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由學習組長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這個游戲,注意在小組中盡可能多的想出別的不同方法做游戲,要求要通過盡可能少的提問,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圖中兩個量的關系可以怎樣表示?
追問:還可以怎么說?
指出:兩個量的關系,換一個角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表示方法。
2.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體出示:天平的左邊放上一個菠蘿,右邊放上四個香蕉,天平平衡。)
提問:現在老師在天平的左邊放上兩個菠蘿,要使得天平平衡,右邊可以放些什么?追問:還可以怎么放?
指出:從這題中,我們可以看出,能把一個物體換成與之相等的另外一個物體。
3.口答準備題: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個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滿,每個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個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滿,每個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這兩題我們都是用果汁總量去除以杯子總數,就能得出所要求的問題。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讀題
2.分析探索
提問:也同樣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這題與剛才的兩題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小結:剛才兩題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種杯子里,而這題是把果汁倒入到兩種不同的杯子里。提問:那么還能像剛才一樣用果汁總量去除以杯子總數,用720÷(6+1),可以這樣計算嗎?追問:那該怎么辦?同桌先相互說說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談話: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該怎么辦?
追問:還可以怎么辦?
小結:兩位同學都是把兩種不同的杯子換成相同的一種杯子,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啦!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啊,剛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經蘊涵了一種新的數學思想方法——替換。(板書:替換)
4.列式計算
a:把大杯換成小杯
提問:把一個大杯換成三個小杯(板書),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追問: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幾個小杯?(板書)能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每個大杯呢?(板書)
小結:在用這種方法解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來的也是每個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換成大杯
談話:那反過來,把小杯換成大杯呢?(板書)
提問: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幾個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個小杯換成一個大杯,再把三個小杯換成一個大杯。
提問:這樣做的依據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個大杯。(板書)
提問:能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嗎?每個小杯呢?(板書)
5.檢驗
談話: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還要對它進行檢驗。想一想可以怎么檢驗?
指出:哦!把6個小杯的容量和1個大杯的容量加起來,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書)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檢驗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書)總之,檢驗時要看求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
6.小結
談話:解這題時,我們可以把大杯換成小杯來計算,也可以把小杯換成大杯來計算,那你覺得這兩種方法之間有何共同之處?
指出:解這題的關鍵就是把兩種杯子看成一種杯子。
(二)練習十七第1題
談話:把這道題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問:把你的做法講給同學們聽。
追問: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還要對它進行檢驗。就請你口答一下檢驗的過程吧!
(三)教學“練一練”
1.出示題目
談話:自己先在下面讀一遍題目。
2.分析比較
提問:這題與剛才的例1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關系是用分數來表示的,而這題已知的是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多少的差數關系。
提問:那么這題中的大盒還能把它換成若干個小盒嗎?那該怎么換?談話:現在你能做了嗎?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學生試做
4.評講
談話: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個球,就可以換成小盒;另外一個大盒也是這樣。
提問:現在這7個小盒中,一共裝了多少個球?還是100個嗎?幾個?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來的是每個小盒裝球的個數。
追問:把小盒換成大盒也能做嗎?把原來的5個小盒換成5個大盒,現在這7個大盒中,一共裝了多少個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來的是每個大盒裝球的個數。
談話:把大盒換成小盒算出結果的請舉手!把小盒換成大盒算出結果的.也請舉手!看來同學們還是喜歡把大盒換成小盒來計算。
5.檢驗
談話:同桌相互檢驗一下剛才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6.小結
提問:解這題時你覺得哪一步是關鍵?
指出:哦!還是把兩種不同的盒子換成一種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題。
三、全課總結
談話: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用替換的方法解決問題。(板書完整課題)
提問:那你覺得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能給大家來舉一個例子說說嗎?指出:哦!當把一個量同時分配給了兩種物體時,而且這兩種物體是有一定關系的時候,我們就能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
追問:那解題時該怎么替換呢?(那在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時,關鍵是什么?怎么來替換?)指出:把兩種物體看成同一種物體,(板書)求出一種物體的數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種物體的數量。
四、鞏固練習
1.用33元錢正好可以買12本練習本和8本硬面抄,練習本的單價是硬面抄的1/4。練習本和硬面抄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媽媽買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3.練習十七2(機動)
解決問題的策略
——替換
把兩種物體看成同一種物體
1.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共需要9個小杯
720÷(6+3)=80(毫升)驗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換成大杯共需要3個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課后反思:
由于課前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學習,所以教學時做到了心中有數,因而今天這節數學課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超出了我的預期目標。學生們對于用替換這種策略來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都很感興趣,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包括很多平時學習數學困難較大的學生也掌握了這一策略。
一、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能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學生將過去已掌握的靜態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可操作的動態程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過程。再次,它能使學生將已有的數學知識遷移到他們不熟悉的情景中去,這既是一種遷移能力的培養,同時又是一種主動運用原有的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首先,它能使學生認識到所學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再次,它能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后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首先,解決問題需要學生根據具體問題情境去主動探索,這本身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其次,任何數學問題的解決,只有通過對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的重新組合并生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所以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它
不僅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小養成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思維習慣,為今后實現更高層次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欣賞由基本圖形構成的美麗圖案,并了解圖案的排列規律,感受圖形的美。
2.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3.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的美,會用基本的幾何圖形設計有規律排列的圖案。
教學難點:
發現圖案的排列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方格紙、水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席
師: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衣服上有學過平面圖形。
2.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設計由這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漂亮圖案。
出示課題:欣賞與設計
二、欣賞圖案
1.欣賞課本上的6幅圖案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圖案,請看。漂亮嗎?請仔細欣賞,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和你同桌說說它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用了什么顏色?
2.交流匯報
(1)由2名學生選擇喜歡的圖案回答。
(2)教師指定一幅圖案學生回答。
師:喜歡第5幅的同學請舉手。這幅圖案用了什么圖形?(三角形、六邊形)紅色的六邊形由幾個三角形組成?(6個)在紅色六邊形的周圍你還發現了什么?這幅圖案像什么?
三、生活中的圖案
師: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來自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你在哪里見過像這些一樣由平面圖形組成的,有漂亮顏色的圖案呢?
學生回答:地板磚、衣服、廣場等。
四、找規律
師:咱們學校新建的廁所還沒有合適的地板瓷磚圖案,校長想請全校的'同學都來出謀獻策。淘氣已經設計了一幅,大家請看。(課件出示方格圖案)
1.在這幅圖案上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發現有正方形,還有4種顏色。
2.觀察這4種顏色的排列規律。
①第一行第5個正方形是()色,第一行第8個正方形是()色。第11個呢?
你是怎樣想的?有沒有好辦法能很快算出來?可以互相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橫著看圖案的顏色排列規律。
②第一列第6個正方形是()色?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豎著看圖案的排列規律。
3.你還發現了什么規律?
4.想象一下,如果繼續畫下去,會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展示畫下去的圖案)
五、設計圖案
1.師:剛才這幅圖案是淘氣設計的學校廁所瓷磚圖案的效果圖,你覺得怎么樣?為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想設計嗎?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怎樣設計?
2.設計要求
(1)用學過的平面圖形設計;
(2)圖形的形狀、顏色排列要有規律;
(3)設計的圖案要美觀大方。
3.學生設計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
師:請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
師:誰來說說他設計得怎么樣?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圖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雙手創造了美,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僅能畫出美麗的圖案,還能夠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去裝點我們的生活。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分數的乘法意義及算理。
教學用具
課件標簽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說一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步驟。
(1)整數與分子相乘的乘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出示題目:
(1)你想怎樣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分數乘分數怎樣計算?
(3)畫示意圖分析。
(4)發現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5)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結果,看一看其中的聯系。
想一想:虛線框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計算過程呢?學生經過思考交流,不難發現其中的計算過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補充其中的計算過程。
然后,聯系以上的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學生不難發現: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教師可不急于作出歸納,再提出問題,繼續驗證學生自己的發現。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你認為計算結果是多少?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畫示意圖加以驗證。
(4)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教師板書:
分數乘分數,應該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學例出示教材例題,學生簡要了解蜂鳥。
2、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計算情況。完成后,選擇兩位不同計算過程的.學生上臺板演。
3、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2)5分鐘能飛行多少千米?
①學生獨立列式解答,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②教師出示算式,學生判斷可以不可以。
③說明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約分的方法。
強調:整數約分后的結果要寫在整數的上面,并與分子相乘。
三、鞏固練習完成例題后“做一做”四、課后作業設計完成練習二第3、4題?課后習題完成練習二第3、4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4頁例11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4-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解答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2、通過練習,體會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正確理解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找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一)找出單位“1”
1、一本書已經看了40%。
2、實際比計劃節約 25%。
3、今年產量比去年提高12%。
4、乙數比甲數少20%。
(二)根據所給信息,說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1、一條路,已修了全長的60%。
2、一種彩電,現價比原價降低10%。
3、 松樹的棵數比柏樹多1/3。
(三)列式解答。
錢大伯原計劃培育400棵樹苗,實際比原計劃多培育20%,實際培育樹苗多少棵?
學生獨立解決后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1。
出示例11: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題意、說數量關系式。
提問:比原計劃多20%,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
(3)讓學生畫圖,根據圖進一步理解以上問題。單位“1”知道嗎?
(4)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關數量。
(5)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原計劃的棵數+比原計劃多的棵數=實際培育的'棵數。
(6)讓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7)檢驗。
2、進行對比。將復習題和例11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3、教學“練一練”
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問:題中的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是怎樣的?
三、鞏固練習
1、列式計算。
(1)一個數的75%比30的25%多1.5,求這個數。
(2)一個數的25%比它的75%少30,求這個數。
2、對比練習。
①某工廠六月份用煤60噸,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噸?
②某工廠六月份用煤60噸,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噸?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七第4-8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么?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么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后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么”。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后,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么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并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后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后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后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1、分數乘法的意義
2、分數乘法的計算
3、利用分數乘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是整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分數乘整數、分數、小數;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使學生經歷分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經歷應用分數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類推的能力,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主要變化與具體編排
(一)主要變化
1、進一步厘清分數乘法的意義。
分數乘法的意義是整數乘法意義的擴展,二者在本質上完全一致,只是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區別。例如,如果脫離情境,在抽象的層面上討論“5×3”,它既可以表示5個3相加,用“倍”的語言來描述就是“3的5倍”;也可以表示3個5相加,同樣可以說成“5的3倍”。類似地,如果以這樣的方式來討論“3×”,它既可以表示3個相加,即“的3倍”;也可以表示“3的”。從表面上看,“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一種全新的表述,但實際上,它只是省略了“3的倍”中的“倍”字,把“一個數的幾倍”擴展到“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從另一個角度看,“3的”和“個3”表示的意思完全相同,例如,一根繩子長3 m,“它的長多少米”和“根繩子長多少米”說的是一個意思。因此,不管是整數乘法還是分數乘法,其意義都可以歸結為“幾個幾”,只不過,這里的兩個“幾”都既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分數。
根據這樣的思路,教材編排了三道例題來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例1,讓學生計算3個m是多少,學生可以直接利用整數乘法的意義,轉化成連加進行計算。例2,是例3的鋪墊,讓學生根據整數乘法中的數量關系“單位量×數量=總量”列出“1桶水12L,桶是多少升”的算式是12×,然后結合直觀圖和分數的意義,發現12×在這兒表示的就是12L的,進而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可以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把“桶水”變成“1桶水的”,實現了從“量”到“率”的有效轉換。有了例2的基礎,例3中求“公頃的”,算式列成×就“有據可依”了。
這樣編排,有幾個好處。一是在單元之始就把分數乘法意義的兩種不同表述方式都呈現出來,使學生對分數乘法的意義有比較全面、完整的認識。二是編排邏輯更加清晰,先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如何列式”,再解決“如何計算”。三是突破了過去教材中到“問題解決”部分才去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限制,大大拓寬了本單元其他內容的素材選擇范圍。例如,既可以出現“蜂鳥的飛行速度是千米/分,分鐘飛行多少千米”的題材(分數是一種具體量,帶單位),也可以出現“一頭鯨長28 m,一個人身高是鯨體長的。這個人身高是多少米”的練習題(分數是一種“率”,不帶單位)。
2、增加分、小數相乘的內容。
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分、小數相乘的情況,例如,解決“按1:5的比配制一杯1.2 L的稀釋液,需要多少升濃縮液”的問題時,需要計算形如1.2×的算式。如果學生不會直接約分,計算的繁瑣程度和出錯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教材新編了例5,讓學生分別計算2.1×和2.4×,讓學生根據數據的特點靈活選擇計算方法,能直接約分的盡量直接約分。教學時,要使學生通過2.4×=24×0.1×=×0.1×=0.6×的推導過程理解“為什么能直接約分”的原理。
3、調整了用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類型。
如前所述,學生已經在“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中解決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基本問題。這一基本數量關系的掌握對于解決更復雜的分數乘法問題至關重要。
此次修訂增加了“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一類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延續,已知量和所求的量之間的關系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一個“中間量”搭建起二者之間的“橋梁”。在解決這一類問題時,需要學生把復雜的問題化歸為基本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并抓住這一基本數量關系中的幾個關鍵要素:單位“1”是誰?所求的量是誰?二者之間是幾分之幾的關系?尤其要注意單位“1”與幾分之幾之間的對應關系。
對于“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這類問題,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后的教材減輕了例題的份量,在例題中只出現不同量的情況(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對于同一量的情況(嗓音降低),則放在“做一做”中讓學生鞏固掌握。
4、把“倒數”的內容移至“分數除法”單元。
倒數是聯結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紐帶。在進行分數除法計算時,要用到“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上這個數的倒數”這一結論,因此,把“倒數”安排在“分數除法”單元,更能體現出學習倒數的必要性。
(二)具體編排
1、例1。
直接利用整數乘法的意義來引入分數乘法,使學生理解幾個相同分數相加和幾個相同整數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計算。并通過將分數乘法轉化為分數加法來探究分數乘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從吃蛋糕的實際問題引入,借助圓形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探究計算方法。這一直觀圖延續了三年級學習簡單的分數加法時所用的直觀圖,有助于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自主探索。此例中的分數帶單位,是一個“量”,學生對于求幾個相同量之和的數量關系非常熟悉。先呈現加法計算,然后直接根據整數乘法的意義列出兩個乘法算式,說明在這種情況下整數乘法的意義同樣適用。
計算時,先將分數乘法轉化為幾個相同分數相加,使學生明白分母不變、分子相乘的道理。在此基礎上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指出有時可以先約分再相乘的簡便算法。
2、例2。
讓學生利用已學的整數乘法的數量關系進行類推,列出分數乘法算式,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幾分之幾可以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這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這個數乘幾分之幾”的列式依據。
教材呈現了三幅圖,都是已知1桶水的體積,分別要求3桶水、桶水、桶水的體積。在這里,列式所依據的數量關系都是“每桶水的體積×桶數=水的體積”,只是桶數可以由整數擴展到分數。接下來,結合情境,說明求桶水、桶水的體積就是求12L的和12L的分別是多少。在此基礎上,概括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可以表示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例3。
本例是在學生會利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之后,學習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材利用兩個小題,由簡單到復雜,結合直觀操作,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數乘分數算理的基礎上,一步一步總結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要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其根本在于分數意義的理解。在這里,有些分數是帶單位的“量”,有些分數是不帶單位的“率”,事實上,“量”與“率”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例如,公頃,實際上就是1公頃的;公頃的,就是1公頃的,即公頃。
4、例4。
本例是學習分數乘法的簡便方法。學生在前面對于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教學重點轉入尋求便捷的算法。
在設計情境時,教材特意把兩個小題設計成需要運用分數乘法意義的兩種不同形式進行列式的情形,旨在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其中,第(1)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第(2)小題既可以根據“速度×時間=路程”列式,也可以根據“幾個相同分數相加”列式。
在數據處理上,本例中既包含分數與分數相乘,又包含分數與整數相乘。學生可以通過此例,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的一般性算法。
5、例5。
本例是教學分數與小數相乘的計算問題。分、小數混合運算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來的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會遇到的情形,因此,根據分、小數的數據特點靈活選擇計算策略,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為此,教材在修訂時增加了這部分內容。
分數和小數相乘,可把分數化成小數相乘(如果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也可把小數化成分數相乘。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學生已學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行解決。而當小數與分數的分母存在某種倍數關系時,可以直接“約分”。這種約分雖然與以前學過的約分形式不同,但實質都是除以一個相同的數。
6、例6。
從“做一個長方形畫框需要多長的木條”的實際問題引入,利用長方形畫框的周長計算引出分數混合運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的兩種方法,還有可能用四條邊相加的)計算,很自然地呈現各種形式的算式,有兩級運算的,有帶小括號的。教材直接說明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讓學生自主解決。
教材特意用兩道有關聯的算式教學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為接下來正式教學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觀察、計算,歸納得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分數乘法也適用”的結論。
7、例7。
教材結合具體計算,說明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可以使分數混合運算更加簡便。
8、例8。
本例是讓學生在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基礎上,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在這里,由于研究的是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描述其中某兩個量的數量關系時,單位“1”是在動態變化的。
教材按“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和“回顧與反思”呈現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到了高年級,隨著問題復雜度提高,對于信息的搜集、題意的理解以及整個問題解答過程以及結果合理性的回顧與討論,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分析與解答”環節,一方面,通過折紙或畫圖等操作活動,借助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體會畫圖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倡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既可以先求出蘿卜地的面積,再求出紅蘿卜地的面積;也可以先求出紅蘿卜地占大棚面積的幾分之幾,再求出紅蘿卜地的面積。不同解題思路的呈現,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回顧與反思”讓學生自己完成。檢驗的角度很多,比如,看看直觀圖畫得是否符合題意,看看列式是否符合圖意,看看計算是否正確。檢驗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例如,可以看到蘿卜地的面積是紅蘿卜地的4倍,而大棚面積是蘿卜地的2倍。用紅蘿卜地的60m2乘4,得到蘿卜地是240 m2,再乘2,是480m2,與題中的信息相符。也可以看看紅蘿卜地的面積是否占整塊蘿卜地的。
9、例9。
本例是讓學生解決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雖然還是研究兩個量間的關系,但由于沒有直接給出“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需要先求出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或少)的具體數量或者先求出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
教材通過線段圖直觀地表示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的意思,對于學生理解題意、選擇解決方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教材體現了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可以先計算嬰兒每分鐘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這就需要先解決“75次的是多少次”的問題。還可以先求出嬰兒每分鐘心跳次數是青少年的幾分之幾,這就需要先解決“比一個數多的數是這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
“回顧與反思”部分,使學生通過回顧解題的過程,充分認識到畫線段圖這一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同時,列舉了一種檢驗結果的方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檢驗。
四、教學建議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新知識。
2、通過操作和直觀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3、緊密聯系分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在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列式,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20xx年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
學號:134080303
院、系:數學學院
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
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描述在
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
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6頁例2、例3和“練一練”,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課前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3/8÷3 4/5÷4 9/5÷6 4/13÷2
2.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二、教學例2
1、提問:把4個同樣大小的橙子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怎么列式計算?
追問:為什么用4÷2?
繼續提問:如果每人吃1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2、出示第(2)題,指名讀題,口頭列式。
問:解答這個問題,為什么也是用除法計算?
出示掛圖,請根據圖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4÷1/2?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把4個橙子每 個分成一份,可分成幾份?4÷1/2 是幾?
板書:4÷1/2 =4×2
看到這個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題。
(1)學生讀題,列式。
(2)你能在圖中分一分,再想出計算結果嗎?
讓學生操作后明確:4÷1/3=12 4÷1/4 =16
(3)出示:4÷1/3 =4×( ) 4÷1/4 =4×( )
提問:從這兩個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教學例3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列式。
2、請根據每 米剪一段,在圖上分一分,看看結果是多少。
3、想一想:4÷ 可以怎么算,為什么?
板書:4÷2/3 =4×3/2 =6
4、歸納和總結:想一想,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組中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1、做“練一連”第1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書上獨立填寫,再指名交流。
2、做“練一連”第2題。
各自練習,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提醒學生: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后,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
3、做練習七第5題。
先讓學生看圖想商是幾,再計算。比較看圖得出的結果與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
4、做練習七第7題。
先計算,再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練習七第6題和第8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沖突,激發學習愿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后,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說說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一)認識圓周長的含義并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1.談話:那什么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么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么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3.將3個車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么發現?(生:車輪滾動一周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二)交流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學生拿出課前剪的圓,互相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么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測量周長的方法
①滾動法。明確注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始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里,圓滾動一周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②繞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③用軟尺測量。明確:用軟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始量,繞圓周一圈,然后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方便)問:那怎么辦?引發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三)認識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學生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匯報測量結果。(學生說結果,教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又發現了什么?(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象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學生自學)
6.學生說說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正因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鉆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四)推導公式
1.當學生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后,讓學生說說圓的周長怎么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如果圓的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么這個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么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么?(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么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能力,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說明了什么?(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XX池)一個圓形XX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投影儀展示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著它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學習收獲,課后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研究圓的周長,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全班交流)
2.談話:現在如果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么做?(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沒有其它方法?(學生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察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后,直喊比賽不公平,于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學生課后思考,下節課交流。)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閱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里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系。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第六單元 百分數
第8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第96頁練習十五第12-17題.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鞏固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
百分之幾”問題的思考方法。
2、進一步明晰“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兩類問題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夠分析不同的情況,并能夠正確列式解答。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如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二、練習:
(一)根據下列問題你能想到怎樣的數量關系。
1、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百分之幾?
2、實際超產百分之幾?
3、一種服裝售價降低百分之幾?
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節約百分之幾?
(二)口答。
1、100千克比80千克多百分之幾?
2、35人比40人少百分之幾?
(三)完成練習十五的第13題。
學生自己讀題后獨立解決。
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解答第(2)題時還有別的方法嗎?
比較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練習十五的第15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組織交流和比較。
重點把第(2)、(3)題與第(1)題比較。
(五)只列式,不計算。
1、學校開展節電活動,十月份用電由計劃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幾?
2、同學們參加達標活動,達到優的原有50人,現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幾?
3、十月份計劃生產1000臺機器,實際超額200臺,超產了百分之幾?
(六)完成練習十五第16題。
學生讀題,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巧克力的價錢比奶糖貴百分之幾”,就是“巧克力的價錢比奶糖多百分之幾。”
學生解答后交流思考過程。
(七)完成練習十五第17題。
學生獨立解答。可以用計算器計算。完成后交流。
(八)根據所給信息,選取條件和問題,編寫題目并解答。
①今年造林40公頃
②去年造林32公頃
③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頃
④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頃
⑤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幾?
⑥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幾?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五第12、14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9-29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01-06
【推薦】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6
【熱門】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
【精】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
【熱】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
新課標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25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利息》數學教案06-04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