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22 07:47:4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精華]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精華]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條邊數量關系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之一,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這章書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探索、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進行正確的應用。

  本節教科書從畢達哥拉斯觀察地面發現勾股定理的傳說談起,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與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關系,發現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勾股定理,這時教科書以命題的形式呈現了勾股定理。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很多,教科書正文中介紹了我國古人趙爽的證法。之后,通過三個探究欄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對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掌握勾股定理,發展幾何思維。

  2、應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會簡單的合情推理與數學說理

  二、 過程與方法

  引入兩段中西關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引發同學們的思考。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與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經歷小組協作與討論,進一步發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應用知識。

  三、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了解,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與驗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 重點與難點

  1、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2熟練運用勾股定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一情景

  以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開頭為引,介紹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時的對話,為勾股定理的出現埋下伏筆。

  周公問:“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答:“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

  2、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二情景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相傳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地磚鋪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種特性。

  二、師生協作,探究問題

  1、現在請你也動手數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發現嗎?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3、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嗎?

  三、得出命題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解釋: 由于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證明

  趙爽弦圖的證法(圖2)

  第一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 ,斜邊為 的直角三角形圍在外面形成的。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加上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外圍正方形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第二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 ,斜邊為 的

  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虛線表示),不過中間缺出一個邊長為 的正方形“小洞”。

  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等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這種證明方法很簡明,很直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高超的證題思想和對數學的鉆研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應用舉例,拓展訓練,鞏固反饋。

  勾股定理的靈活運用勾股定理在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勾股定理的發現和使用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問題,你可以嗎?試一試。

  例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六、歸納總結1、內容總結:探索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2、方法歸納:數方格看圖找關系,利用面積不變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邊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觀察歸納注意畫一個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積,再次驗證自己的發現。

  七、討論交流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他們模糊不清的概念,給他們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通過提示性的引導,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開朗,為后面勾股定理的應用打下基礎。

  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大家很快就通過數格子發現了勾股定理的規律。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嗎?跟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請同學們課后在反思天地中都發表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能夠判斷一個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夠將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并確定a,b,c的值.

  二、(重)難點預見

  重點:知道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夠判斷一個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能夠將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并確定a,b,c的值.

  三、學法指導

  結合教材和預習學案,先獨立思考,遇到困難小對子之間進行幫扶,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開場白設計: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什么形式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這樣的方程怎么解答呢?它又能解決哪些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學習《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節課,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新的收獲.

  1、憶一憶

  在前面我們曾經學習了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什么含義?一次呢?你能猜想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嗎?

  學法指導:

  本節課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先讓學生回憶一元一次方程.學習四邊形可以讓學生回憶三角形,學習四邊形的邊、角、頂點,可以讓學生回憶三角形的邊、角、頂點,則可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想一想

  請同學們根據題意,只列出方程,不進行解答:

  (1)一個矩形的長比寬多2cm,矩形的面積是15cm,求這個矩形的長和寬.

  (2)兩個連續正整數的平方和是313,求這兩個正整數.

  (3)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長都是整數,它的斜邊長為13cm,兩條直角邊的.差為7cm,求兩條直角邊的長.

  預習困難預見:

  (1)學生在列方程時沒有搞清楚“平方和”與“和的平方”的區別,以至于把方程列錯了.

  (2)學生在解答第(3)題時,設未知數時忘記帶單位.

  (3)還有的同學沒有注意只列方程,以至于學生列出方程后嘗試著解方程,導致耽誤了一些時間.

  改進措施: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失誤及時引導;小組內互查,辯論,質疑.

  3、議一議

  請同學們將上面的方程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整理:

  (1)使方程的右邊為0(2)方程的左邊按x的降冪排列.我們會得到:

  ① ② ③

  你能發現上面三個方程有什么共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在定義中著重強調了幾點?哪幾點?如果給你一個方程,讓你判定它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你關鍵看哪幾方面?

  學法指導

  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讓同學們剖析定義,總結判定一個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4、試一試

  下面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嗎?為什么?

  ①ax-x+2=0;②-x+x=0;③x=1;④-2x+1=0;⑤x+y-1=0; ⑥2x+3=2-x;⑦y-4y=0

  方法提升: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可知,只有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①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③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這樣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否則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條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口訣生成:

  判斷一元二次方程并不難,三個條件要找全:一元,二次,整式判,正確答案就出現.

  5、學一學

  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為ax+bx +c =0(a,b,c為常數,a≠0)的形式,稱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bx,c 分別稱為這個方程的二次項,一次項和常數項,a,b分別稱為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你能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常數項嗎?請你用a,b,c表示出來.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分析:二次根式是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展開的,是算術平方根的抽象與擴展,同時又為勾股定理和解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礎.

  2、學生情況分析:本節課是二次根式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知道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的基礎上,來學習二次根式的概念. 它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也為后面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四則運算打基礎.對此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間互相提問的互動氣氛較濃.

  二、教學設計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結合我校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實施“三學六步”課堂改革教學模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并會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圍;

  (2)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負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學、群學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參與、積極交流的主體意識和樂于探索、積極鉆研的科學精神、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并會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圍

  2、教學難點:理解二次根式的雙重非負性

  五、教學方法、手段

  1、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發現法

  2、教學手段:課件(ppt)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1 你能用帶有根號的的式子填空嗎?

  (1)一個物體從高處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 t(單位:s)與開始落下的高度h(單位:m)滿足關系,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 t ,則t= _____.

  (2)下球體過球心的橫截面面積為S,則橫截面圓形的半徑r為 .

  (3)面積為3 的正方形的邊長為_____,面積為S 的正方形的邊長為_____.

  【師生互動】:學生獨立思考,用算術平方根表示結果,教師適當引導和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填空過程中初步感知二次根式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問題2 上面所得的代數式:,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師生互動】:學生獨立思考并積極發言,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問題3 根據以前所學知識,理解二次根式的定義,并且要注意什么.

  【師生互動】:學生小組討論并且小組長做好記錄,老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加深對二次根式的理解.

  2.辨析概念,應用鞏固

  問題4 (辯一辯) 判斷給出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①;

  ②;③;④;⑤;⑥

  【師生互動】:學生獨立思考并積極發言,并對于他們的答案做出正確地評價,給予必要的鼓勵.

  【設計意圖】:該題是利用搶答來調動課堂氣氛,理解二次根式的定義.

  問題5 根據要求編寫二次根式:

  (1)請寫出一個你喜歡的二次根式;

  請寫出一個被開方數含x的二次根式.;

  請你寫出一個被開方數含x,且當x為任何實數的二次根式.

  【師生互動】:學生獨立思考并積極發言,其他同學來檢驗是否編寫正確.

  【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題開拓學生思維,進一步加深對二次根式的理解.

  靈活運用,鞏固提高

  問題6 當x是怎樣的實數時,下列各式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師生互動】:

  (1)學生口答,老師板書規范解題格式,(2)(3)學生演板.學生完成之后小組討論結果的正確性,同時對演板的同學做出評價,老師再適時補充,(2)(3)評價增加一道變式,讓學生能靈活運用知識.最后再歸納這類式子有意義要注意:

  (1)二次根式的被開方數為非負數;

  (2)分母中含有字母時,要保證分母不為0.

  【設計意圖】:本題強化學生對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為非負數的理解,同時考查學生的靈活運用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發散思維,拓展延伸

  問題7 已知實數x,y滿足,求:

  (1)x的取值范圍;

  (2)以x,y的值為兩邊長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長.

  【師生互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將答案寫在白板上,并請小組兩位成員上臺展示,其他同學提出質疑,補充,老師適當引導點評.

  【設計意圖】:本題第一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為非負數的理解;第二問滲透分類思想,通過小組合作,上臺展示體現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問題8 (走進中考)已知,則 p(x,y)是第 象限.

  【師生互動】:學生先獨立思考講解思路,老師適當點評.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察

  課堂小結,盤點收獲

  一路下來,我們結識了很多新知識,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嗎?說一說,讓大家一起來分享.

  【師生互動】:學生舉手發言,老師點評并鼓勵.

  【設計意圖】:學生總結,互相取長補短,再一次突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把握知識要點,理清知識脈絡,體會數學中的分類思想.

  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必做題:1.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寫序號)

  代數式有意義,則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 .

  3.代數式的值為0,則a= .

  選做題:1.已知,則的值為 .

  2.若式子 有意義,則P(a,b)在第 象限.

  小組合作題:

  1.已知m,n滿足 ,求:(1)m,n的值.

  (2)將m,n的值 代入并化簡:

  (3)請選一個你喜歡的x的值代入求值.

  【設計意圖】:氣氛通過分層作業,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必做題和選做題如果上課有時間打算用砸金蛋的形式調動課堂.

  (六)板書設計

  16.1.1 二次根式 定義:形如 的式子叫做 二次根式 注:(雙重非負性) (老師板書) (學生演板)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運用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解決有關問題,清楚平行四邊形、特殊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能利用它們的性質和判定進行推理和計算。

  3、使學生明確知識體系,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掌握基本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特殊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

  難點:能用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進行幾何證明和計算。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

  1.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如圖所示:在矩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O點,已知AB=3cm,AC=5cm

  則BC=_____cm,△BOC的周長=_____cm

  2)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O點,已知AB=5cm,AC=6cm,

  則你能求出哪些線段的長度?

  3)如圖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O點,已知OA=3cm,

  則AB=_____cm,△BOC的周長=_______cm.

  小結: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PPT呈現)

  2.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要使平行四邊形ABCD成為矩形,需要增加的條件________.

  要使平行四邊形ABCD成為菱形,需要增加的條件________.

  要使矩形ABCD成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條件________.

  要使菱形ABCD成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條件________.

  小結: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PPT呈現)

  二、深化提高:

  1.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AD⊥BC,垂足為點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線,CE⊥AN,垂足為點E,

  (1)求證:四邊形ADCE為矩形;

  (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

  四邊形ADCE是一個正方形?并給出證明.

  2.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交于點O,

  過點D作DP∥OC,過C點作CP∥DO,交DP于點P,

  試判斷四邊形CODP的形狀.

  變式1:如果題目中的矩形變為菱形,(圖一)結論應變為什么?

  變式2:如果題目中的矩形變為正方形,(圖二)結論又應變為什么?

  3.如圖,在中,是邊的中點,分別是及其延長線上的點,.

  (1)求證:.

  (2)請連結,試判斷四邊形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3)若四邊形是菱形,判斷的形狀。

  三、拓展提高

  1.如圖,以△ABC的三邊為邊在BC的同側分別作三個等邊三角形,即△ABD、

  △BCE、△ACF,

  (1)四邊形ADEF是什么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ADEF是菱形?

  (3)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以A、D、E、F為頂點的四邊形不存在.

  2.如圖,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頂角∠BAC=,(<60°)D是BC邊上的一點,連接AD,線段AD繞點A順時針旋轉到AE,過點E作BC的平行線,交AB于點F,連接DE,BE,DF.

  (1)求證:BE=CD;

  (2)若AD⊥BC,試判斷四邊形BDFE的形狀,并給出證明,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1.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P為對角線BD上一點,

  PE⊥BC,垂足為E,PF⊥CD,垂足為F。

  求證:EF=AP

  2.如圖,正方形ABCD中,E是對角線BD上的點,且BE=AB,

  EF⊥BD,交CD于點F,DE=2.5cm,求CF的長。

  3.如圖,四邊形ABCD是菱形,對角線AC=8cm,BD=6cm,

  DH⊥AB于H,求:DH的長。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一、回顧交流,合作學習

  【活動方略】

  活動設計: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交流各自的小結,并結合課本P87的小結進行反思,教師巡視,并且不斷引導學生進入復習軌道.然后進行小組匯報,匯報時可借助投影儀,要求學生上臺匯報,最后教師歸納.

  【問題探究1】(投影顯示)

  飛機在空中水平飛行,某一時刻剛好飛到小明頭頂正上方4000米處,過了20秒,飛機距離小明頭頂5000米,問:飛機飛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點撥:根據題意,可以先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如右圖,圖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米,要求出飛機這時飛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飛機在20秒時間里飛行的.路程,也就是圖中的BC長,在這個問題中,斜邊和一直角邊是已知的,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勾股定理來計算出BC的長.(3000千米)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請兩位學生上臺演示,然后講評.

  學生活動:獨立完成“問題探究1”,然后踴躍舉手,上臺演示或與同伴交流.

  【問題探究2】(投影顯示)

  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右圖,按規定這個零件中∠A與∠BDC都應為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零件各邊尺寸:AD=4,AB=3,DB=5,DC=12,BC=13,請你判斷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為什么?

  思路點撥:要檢驗這個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斷△ADB和△DBA是否為直角三角形,這樣可以通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予以解決:

  AB2+AD2=32+42=9+16=25=BD2,得∠A=90°,同理可得∠CDB=90°,因此,這個零件符合要求.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關注學生的思維,請兩位學生上講臺演示之后再評講.

  學生活動:思考后,完成“問題探究2”,小結方法.

  解:在△ABC中,AB2+AD2=32+42=9+16=25=BD2,

  ∴△ABD為直角三角形,∠A=90°.

  在△BDC中,BD2+DC2=52+122=25+144=169=13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CDB=90°

  因此這個零件符合要求.

  【問題探究3】

  甲、乙兩位探險者在沙漠進行探險,某日早晨8:00甲先出發,他以6千米/時的速度向東行走,1小時后乙出發,他以5千米/時的速度向北行進,上午10:00,甲、乙兩人相距多遠?

  思路點撥:要求甲、乙兩人的距離,就要確定甲、乙兩人在平面的位置關系,由于甲往東、乙往北,所以甲所走的路線與乙所走的路線互相垂直,然后求出甲、乙走的路程,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甲、乙兩人的距離.(13千米)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巡視、關注學生訓練,并請兩位學生上講臺“板演”.

  學生活動:課堂練習,與同伴交流或舉手爭取上臺演示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會進行簡單分式的乘除運算。

  3.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運算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4. 在故事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良好的數學觀的養成。數學生活化,學好數學,為幸福人生奠基。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北師大版八下數學《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也為后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分式方程等做了準備。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性認識的基礎,對具體的實踐活動十分感興起,在課堂中思維活躍,樂于表現自己,但在推理方面還不夠嚴謹。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相互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中不斷發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領悟數學思想,逐步形成科學的數學價值觀。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課前三分鐘

  學生主持:請同學們根據我的描述猜一個人物?…

  生:魯班

  學生主持:根據小草的構造魯班發明了鋸子,魯班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生:類比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認識到類比的重要性,前面我們類比分數研究了分式的基本性質。今天,我們就來類比分數的乘除研究5.2分式的`乘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圖片,不但可以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喚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類比分數乘除探索分式乘除法則打下基礎。

  (二)、合作學習,共探新知

  活動2:預習反饋,探索法則

  問題:口答:

  猜一猜

  師生共同歸納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這里運用了什么數學思想?類比、轉化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類通過類比→觀察猜想→-歸納明晰→-得出結論。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總結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例題講解,師生共同完成。

  注意:1.分式乘除法的實質是約分化簡。

  2.結果是最簡分式或整式。

  單項式 → 約分

  分子、分母 分類

  多項式 → 分解因式,約分

  開心練習:

  學生板演,小組代表在小白板上答題,其余同學在學案上完成。

  【設計意圖】:運用“兵教兵”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充分交流,自學已會的學生教還不會的學生教師盡可能少講,確保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活動3:活學活用

  炎熱的夏天到了,如果能吃到甘甜的西瓜是多么愜意啊。你會買西瓜嗎?讓我們跟隨咱班的兩名同學看看她們是如何買西瓜的?

  播放學生買西瓜視頻。

  問題:假如我們把西瓜都看成是球形,半徑為R,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勻的,西瓜皮厚都是xcm,,怎樣買西瓜合算?

  先猜一猜,再算一算。

  鏈接幾何畫板:觀察體積比的變化。

  變式:若西瓜的體積不變,是買皮厚的還是皮薄的西瓜?(幾何畫板演示)

  【設計意圖】:將問題生活化,讓同學們幫助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滲透數感和幾何直觀,巧妙的利用幾何畫板將問題動起來,生動直觀。變式訓練,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三)、跟蹤訓練,分層達標

  1.利用慧學云交互平臺,進行選擇題的跟蹤訓練。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師現場根據答題結果統計,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充當小老師,教師予以補充。

  2.智力沖浪

  (1)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正?

  (2)計算

  (4)計算

  【設計意圖】:設置梯度訓練題,學生砸蛋搶答問題,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

  (四)、歸納小結,形成體系

  我們這節課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你有哪些收獲呀?那我們用到哪些數學思想?由學生歸納本節課的內容,并相互補充。

  【設計意圖】:構建知識思維導圖,在知識樹上進行梳理知識,生動直觀。

  類比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好方法,讓我們細心觀察,一起研究有趣的數學吧!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必做題:P116頁1題 2題

  思維拓展: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會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從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會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的值

  3、會運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方法來獲得對總體的認識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

  2、難點: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組中值的定義:上限與下限之間的中點數值稱為組中值,它是各組上下限數值的簡單平均,即組中值=(上限+上限)/2。

  因為在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過程中要用到組中值去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所以有必要在這里復習組中值定義。

  應給學生介紹為什么可以利用組中值代替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的值,以及這樣代替的好處、不妨舉一個例子,在一組中如果數據分布較為均勻時,比如教材P140探究問題的表格中的第三組數據,它的范圍是41≤X≤61,共有20個數據,若分布較為平均,41、42、43、44…60個出現1次,那么這組數據的和為41+42+…+60=1010。而用組中值51去乘以頻數20恰好為1020≈1010,即當數據分布較為平均時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數。所以利用組中值X頻數去代替這組數據的和還是比較合理的,而且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簡化了計算量。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種近似計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讓學生去讀統計表,體會表格的實際意義。

  2、教材P140探究欄目的意圖

  ①、主要是想引出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近似值的計算方法。

  ②、加深了對“權”意義的理解:當利用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組數據中的平均值時,頻數恰好反映這組數據的輕重程度,即權。

  這個探究欄目也可以幫助學生去回憶、復習七年級下的關于頻數分布表的一些內容,比如組、組中值及頻數在表中的具體意義。

  3、教材P140的思考的意圖。

  ①、使學生通過思考這兩個問題過程中體會利用統計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②、幫助學生理解表中所表達出來的信息,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4、利用計算器計算平均值

  這部分篇幅較小,與傳統教材那種詳細介紹計算器使用方法產生明顯對比。一則由于學校中學生使用計算器不同,其操作過程有差別亦不同,再者,各種計算器的使用說明書都有詳盡介紹,同時也說明在今后中考趨勢仍是不允許使用計算器。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不是利用計算器求加權平均數,但是掌握其使用方法確實可以運算變得簡單。統計中一些數據較大、較多的計算也變得容易些了。

  5、運用樣本估計總體

  要使學生掌握在哪些情況下需要通過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方法來獲得對總體的認識;一是所要考察的對象很多,二是考察本身帶有破壞性;教材P142例3,這個例子就屬于考察本身帶有破壞性的情況。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儀,教具:課本“探究”內容;補充材料制成投影片.

  學生準備:復習平行四邊形性質;學具:課本“探究”內容.

  學法解析

  1.認知題后:學習了三角形全等、平行四邊形定義、性質以后學習本節課內容.

  2.知識線索:

  3.學習方式:采用動手操作來發現新的知識,通過交流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教師提問:

  1.平行四邊形定義是什么?如何表示?

  2.平行四邊形性質是什么?如何概括?

  學生活動:思考后舉手回答:

  回答: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下圖:幫助學生直觀理解)

  回答:2.平行四邊形性質從邊考慮:(1)對邊平行,(2)對邊相等,(3)對邊平行且相等(“”);從角考慮:對角相等;從對角線考慮: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借助上圖直觀理解).

  教師歸納:(投影顯示)

  平行四邊形【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顯示課本P96和P97“探究”的問題.用問題牽引學生動手操作、思考、發現、歸納、論證,可以讓學生分成4人小組討論,然后再進行小組匯報,教師同時也拿出教具同學在一起探索.

  學生活動:分四人小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探究.在活動中發現:

  (1)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么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

  (2)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將兩條等長的木條平行放置,另外用兩根木條(不一定等長)用釘子予以加固,得到的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對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難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請學生舉例說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 (2)y與5的差大于零;

  (3)x與3的和小于6; (4)x的小于2.

  (3)當x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x+3<6是否成立?

  -4,3.5,-2.5,3,0,2.9.

  ((2)、(3)兩題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

  二、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首先,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個數是多少?它們的分布是有什么規律?

  (啟發學生利用試驗的方法,結合數軸直觀研究.具體作法是,在數軸上將是x+3<6的解的數值-4,-2.5,0,2.9用實心圓點畫出,將不是x+3<6的解的數值3.5,4,3用空心圓圈畫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樣.如下圖所示)

  然后,啟發學生,通過觀察這些點在數軸上的分布情況,可看出尋求不等式x+3<6的解的關鍵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數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數,用不等式表示為x<3.把能夠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集合.簡稱不等式x+3<6的解集,記作x<3.

  最后,請學生總結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學生總結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補充)

  一般地說,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一般有無限多個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3.啟發學生如何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數組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后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試著用數軸表示一下,其余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師巡視,并針對黑板上板演的結果做講解)

  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圖所示.

  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點用空心圓圈標出來.(表示挖去x=3這個點)

  記號“≥”讀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記號“≤”讀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為什么?并請一名學生回答)在數軸上表示如下圖.

  即用數軸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表示出來.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點用實心圓點表示.

  此處,教師應強調,這里特別要注意區別是用空心圓圈“。”還是用實心圓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三、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 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5; (2)x≥0; (3)x>-1;

  (4)1≤X≤4; (5)-2<X≤3; (6)-2≤x<3.

  解(1),(2),(3)略.

  (4)在數軸上表示1≤x≤4,如下圖

  (5)在數軸上表示-2<x≤3,如下圖

  (此題在講解時,教師要著重強調:注意所給題目中的解集是否包含分界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本題應分別讓6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巡視遇到問題,及時糾正)

  例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數量關系,再用數軸表示出來:

  (1)x小于-1; (2)x不小于-1;

  (3)a是正數; (4)b是非負數.

  解:(1)x小于-1表示為x<-1;(用數軸表示略)

  (2)x不小于-1表示為x≥-1;(用數軸表示略)

  (3)a是正數表示為a>0;(用數軸表示略)

  (4)b是非負數表示為b≥0.(用數軸表示略)

  (以上各小題分別請四名學生生回答,教師板書,最后,請學生在筆記本上畫數軸表示)

  例3 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數軸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投影,請學生口答,教師板演)

  解:(1)x<2; (2)x≥-1.5; (3)-2≤x<1.

  (本題從另一例面來揭示不等式的解集與數軸上表示數的范圍的一種對應關系,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于說明問題的優點)

  練習(1)用簡明語言敘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么數:①x>0;②x<0;③x>-1;④x≤-1.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x>3; ②x≥-1; ③x≤-1.5;

  ④0≤x<5; ⑤-2<x≤2; ⑥-2<x<.

  (3)用觀察法求不等式<1的解集,并用不等式和數軸分別表示出來.

  (4)觀察不等式<1的解集,并用不等式和數軸分別表示出來,它的正數解是什么?

  自然數解是什么?(*表示選作題)

  四、師生共同小結

  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如何區別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幾個概念?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與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異同點.

  3.記號“≥”、“≤”各表示什么含義?

  4.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應注意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再強調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三者的定義是區別它們的唯一標準;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需特別注意解的范圍的分界點,以便在數軸上正確使用空心圓圈“。”和實心圓點“·”.

  五、作業

  1.不等式x+3≤6的解集是什么?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 (2)x≤0; (3)-1<x≤5;

  (4)-3≤x≤2; (5)-2<x<; (6)-≤x<.

  3.求不等式x+2<5的正整數解.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緊緊抓住不等式的解集這一重點知識.通過對方程的解的電義的回憶,對比學習不等式的解及解集.同時,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教學中注意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啟發學生用試驗的方法,結合數軸直觀形象來研究不等式的解和解集;(2)比較方程與不等式的解的異同點;(3)通過例題與練習,加深理解.

  在數軸上表示數是數形結合的具體體現.而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則又進了一步.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就充分考慮到應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領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于說明問題的優點,并初步學會用數形結合的觀念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一次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及意義

  2、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關系

  3、理解一次函數圖象特點與解析式的聯系規律

  教學重點:

  1、 一次函數解析式特點

  2、 一次函數圖象特征與解析式的聯系規律

  教學難點: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關系

  2、根據已知信息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車駛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觀察里程碑,發現汽車的平均車速是95千米/小時.已知A地直達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車從A地駛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間有什么關系,以便根據時間估計自己和北京的距離.

  分析 我們知道汽車距北京的路程隨著行車時間而變化,要想找出這兩個變化著的量的關系,并據此得出相應的值,顯然,應該探求這兩個變量的變化規律.為此,我們設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間為t小時,汽車距北京的路程為s千米,根據題意,s和t的函數關系式是

  s=570-95t.

  說明 找出問題中的變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數關系的第一步,這里的s、t是兩個變量,s是t的函數,t是自變量,s是因變量.

  問題2 小張準備將平時的零用錢節約一些儲存起來.他已存有50元,從現在起每個月節存12元.試寫出小張的.存款與從現在開始的月份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分析 我們設從現在開始的月份數為x,小張的存款數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數關系式為:y=50+12x.

  問題3 以上問題1和問題2表示的這兩個函數有什么共同點?

  Ⅱ.導入新課

  上面的兩個函數關系式都是左邊是因變量y,右邊是含自變量x的代數式。并且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指數都是一次。若兩個變量x,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為常數k≠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特別地,當b=0時,稱

  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例1:下列函數中,y是x的一次函數的是( )

  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2 下列函數關系中,哪些屬于一次函數,其中哪些又屬于正比例函數?

  (1)面積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與這邊上的高h(cm);

  (2)長為8(cm)的平行四邊形的周長L(cm)與寬b(cm);

  (3)食堂原有煤120噸,每天要用去5噸,x天后還剩下煤y噸;

  (4)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行駛的路程s(千米)和時間t(小時).

  (5)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中y(千米)與行駛時間x(時)之間的關系式;

  (6)圓的面積y(厘米2)與它的半徑x(厘米)之間的關系;

  (7)一棵樹現在高50厘米,每個月長高2厘米,x月后這棵樹的高度為y(厘米) 分析 確定函數是否為一次函數或正比例函數,就是看它們的解析式經過整理后是否符合y=kx+b(k≠0)或y=kx(k≠0)形式,所以此題必須先寫出函數解析式后解答. 解 (1)a?20,不是一次函數. h

  (2)L=2b+16,L是b的一次函數.

  (3)y=150-5x,y是x的一次函數.

  (4)s=40t,s既是t的一次函數又是正比例函數.

  (5)y=60x,y是x的一次函數,也是x的正比例函數;

  (6)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數,也不是x的一次函數;

  (7)y=50+2x,y是x的一次函數,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數

  例3 已知函數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數,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數,求k的值.

  分析 根據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定義,易求得k的值.

  解 若y=(k-2)x+2k+1是正比例函數,則2k+1=0,即k=?

  若y=(k-2)x+2k+1是一次函數,則k-2≠0,即k≠2.

  例4 已知y與x-3成正比例,當x=4時,y=3.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y與x之間是什么函數關系;

  (3)求x=2.5時,y的值.

  解 (1)因為 y與x-3成正比例,所以y=k(x-3).

  又因為x=4時,y=3,所以3= k(4-3),解得k=3,

  所以y=3(x-3)=3x-9.

  (2) y是x的一次函數.

  (3)當x=2.5時,y=3×2.5=7.5.

  1. 2

  例5 已知A、B兩地相距30千米,B、C兩地相距48千米.某人騎自行車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從A地出發,經過B地到達C地.設此人騎行時間為x(時),離B地距離為y(千米).

  (1)當此人在A、B兩地之間時,求y與x的函數關系及自變量x取值范圍.

  (2)當此人在B、C兩地之間時,求y與x的函數關系及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分析 (1)當此人在A、B兩地之間時,離B地距離y為A、B兩地的距離與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

  (2)當此人在B、C兩地之間時,離B地距離y為某人所走的路程與A、B兩地的距離的差.

  解 (1) y=30-12x.(0≤x≤2.5)

  (2) y=12x-30.(2.5≤x≤6.5)

  例6 某油庫有一沒儲油的儲油罐,在開始的8分鐘時間內,只開進油管,不開出油管,油罐的進油至24噸后,將進油管和出油管同時打開16分鐘,油罐中的油從24噸增至40噸.隨后又關閉進油管,只開出油管,直至將油罐內的油放完.假設在單位時間內進油管與出油管的流量分別保持不變.寫出這段時間內油罐的儲油量y(噸)與進出油時間x(分)的函數式及相應的x取值范圍.

  分析 因為在只打開進油管的8分鐘內、后又打開進油管和出油管的16分鐘和最后的只開出油管的三個階級中,儲油罐的儲油量與進出油時間的函數關系式是不同的,所以此題因分三個時間段來考慮.但在這三個階段中,兩變量之間均為一次函數關系.

  解 在第一階段:y=3x(0≤x≤8);

  在第二階段:y=16+x(8≤x≤16);

  在第三階段:y=-2x+88(24≤x≤44).

  Ⅲ.隨堂練習

  根據上表寫出y與x之間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為x一的次函數?y是否為x有正比例函數?

  2、為了加強公民的節水意識,合理利用水資源,某城市規定用水收費標準如下:每戶每月用水量不超過6米3時,水費按0.6元/米3收費;每戶每月用水量超過6米3時,超過部分按1元/米3收費。設每戶每月用水量為x米3,應繳水費y元。(1)寫出每月用水量不

  超過6米3和超過6米3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判斷它們是否為一次函數。(2)已知某戶5月份的用水量為8米3,求該用戶5月份的水費。[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數。②y=8-2.4=5.6(元)]

  Ⅳ.課時小結

  1、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及關系。

  2、能根據已知簡單信息,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Ⅴ.課后作業

  1、已知y-3與x成正比例,且x=2時,y=7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

  (2)y與x之間是什么函數關系.

  (3)計算y=-4時x的值.

  2.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郵資為每千克0.9元,每件另加手續費0.2元,求總郵資y(元)與包裹重量x(千克)之間的函數解析式,并計算5千克重的包裹的郵資.

  3.倉庫內原有粉筆400盒.如果每個星期領出36盒,求倉庫內余下的粉筆盒數Q與星期數t之間的函數關系.

  4.今年植樹節,同學們種的樹苗高約1.80米.據介紹,這種樹苗在10年內平均每年長高0.35米.求樹高與年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算一算4年后同學們中學畢業時這些樹約有多高.

  5.按照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月收入不超過800元,免交個人所得稅.超過800元不超過1300元部分需繳納5%的個人所得稅.試寫出月收入在800元到1300元之間的人應繳納的稅金y(元)和月收入x(元)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一、創設情境

  在學習與生活中,經常要研究一些數量關系,先看下面的問題.

  問題1如圖是某地一天內的氣溫變化圖.

  看圖回答:

  (1)這天的6時、10時和14時的氣溫分別為多少?任意給出這天中的某一時刻,說出這一時刻的氣溫.

  (2)這一天中,最高氣溫是多少?最低氣溫是多少?

  (3)這一天中,什么時段的氣溫在逐漸升高?什么時段的氣溫在逐漸降低?

  解(1)這天的`6時、10時和14時的氣溫分別為-1℃、2℃、5℃;

  (2)這一天中,最高氣溫是5℃.最低氣溫是-4℃;

  (3)這一天中,3時~14時的氣溫在逐漸升高.0時~3時和14時~24時的氣溫在逐漸降低.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t(時)的變化,相應地氣溫T(℃)也隨之變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還有其它類似的數量關系呢?

  二、探究歸納

  問題2銀行對各種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規定了相應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規定的年利率:

  觀察上表,說說隨著存期x的增長,相應的年利率y是如何變化的.

  解隨著存期x的增長,相應的年利率y也隨著增長.

  問題3收音機刻度盤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用米(m)和千赫茲(kHz)為單位標刻的.下面是一些對應的數值:

  觀察上表回答:

  (1)波長l和頻率f數值之間有什么關系?

  (2)波長l越大,頻率f就________.

  解(1)l與f的乘積是一個定值,即

  lf=300000,

  或者說.

  (2)波長l越大,頻率f就 越小 .

  問題4圓的面積隨著半徑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圓的半徑,S表示圓的面積則S與r之間滿足下列關系:S=_________.

  利用這個關系式,試求出半徑為1cm、1.5cm、2cm、2.6cm、3.2cm時圓的面積,并將結果填入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圓的半徑越大,它的面積就_________.

  解S=πr2.

  圓的半徑越大,它的面積就越大.

  在上面的問題中,我們研究了一些數量關系,它們都刻畫了某些變化規律.這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一些數值會發生變化的量.例如問題1中,刻畫氣溫變化規律的量是時間t和氣溫T,氣溫T隨著時間t的變化而變化,它們都會取不同的數值.像這樣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叫做變量(variable).

  上面各個問題中,都出現了兩個變量,它們互相依賴,密切相關.一般地,如果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例如x和y,對于x的每一個值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1.請同學們回憶(≥0,b≥0)是如何得到的?

  2.學生觀察下面的例子,并計算:

  由學生總結上面兩個式的關系得:

  類似地,請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然后由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0,b0)

  使學生回憶起二次根式乘法的運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類似地,請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

  請學生們思考為什么b的.取值范圍變小了?

  與學生一起寫清解題過程,提醒他們被開方式一定要開盡.

  對比二次根式的乘法推導出除法的運算方法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從一開始就使他們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來.

  對學生進一步強化被開方數的取值范圍,以及分母不能為零.

  強化學生的解題格式一定要標準.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二自我檢測

  活動三挑戰逆向思維

  把反過來,就得到

  (≥0,b0)

  利用它就可以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

  例2化簡:

  (1)

  (2)(b≥0).

  解:(1)(2)練習2化簡:

  (1)(2)活動四談談你的收獲

  1.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注意公式成立的條件).

  2.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

  找四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然后再找學生指出不足.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可以逆用,那除法公式可以逆用嗎?

  找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將過程寫在黑板上.

  請學生仿照例題自己解決這兩道小題,組長檢查本組的學習情況.

  請學生自己談收獲,并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為了更快地發現學生的錯誤之處,以便糾正.

  此處進行簡單處理是因為有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用作基礎理解并不難.

  讓學困生在自己做題時有一個參照.

  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盡可能在課堂上將問題解決.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一、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

  1、平移

  2、平移的性質:

  ⑴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⑵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角相等。

  ⑶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4)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全等。

  3、簡單的平移作圖

  ①確定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條件:

  ⑴需要原圖形的位置;

  ⑵需要平移的方向;

  ⑶需要平移的距離或一個對應點的位置。

  ②作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⑴找出關鍵點;

  ⑵作出這些點平移后的對應點;

  ⑶將所作的對應點按原來方式順次連接,所得的;

  二、旋轉: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為旋轉角。

  1、旋轉

  2、旋轉的性質

  ⑴旋轉變化前后,對應線段,對應角分別相等,圖形的大小,形狀都不改變(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⑵旋轉過程中,圖形上每一個點都繞旋轉中心沿相同方向轉動了相同的角度。

  ⑶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⑷旋轉前后的兩個圖形全等。

  3、簡單的旋轉作圖

  ⑴已知原圖,旋轉中心和一對對應點,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⑵已知原圖,旋轉中心和一對對應線段,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⑶已知原圖,旋轉中心和旋轉角,求作旋轉后的圖形。

  三、分析組合圖案的形成

  ①確定組合圖案中的“基本圖案”

  ②發現該圖案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③探索該圖案的形成過程,類型有:

  ⑴平移變換;

  ⑵旋轉變換;

  ⑶軸對稱變換;

  ⑷旋轉變換與平移變換的組合;

  ⑸旋轉變換與軸對稱變換的組合;

  ⑹軸對稱變換與平移變換的組合。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例題講解

  引入問題:有甲乙兩種客車,甲種客車每車能拉30人,乙種客車每車能拉40人,現在有400人要乘車,

  1、你有哪些乘車方案?

  2、只租8輛車,能否一次把客人都運送走?

  問題2;怎樣租車

  某學校計劃在總費用2300元的限額內,利用汽車送234名學生和6名教師集體外出活動,每輛汽車上至少有1名教師。現有甲、乙兩種大客車,它們的載客量和租金如表:

  甲種客車乙種客車

  載客量(單位:人/輛)4530

  租金(單位:元/輛)400280

  (1)共需租多少輛汽車?

  (2)給出最節省費用的租車方案。

  分析;

  (1)要保證240名師生有車坐

  (2)要使每輛汽車上至少要有1名教師

  根據(1)可知,汽車總數不能小于____;根據(2)可知,汽車總數不能大于____。綜合起來可知汽車總數為_____。

  設租用x輛甲種客車,則租車費用y(單位:元)是x的'函數,即

  y=400x+280(6-x)

  化簡為:y=120x+1680

  討論:

  根據問題中的條件,自變量x的取值應有幾種可能?

  為使240名師生有車坐,x不能小于____;為使租車費用不超過2300元,X不能超過____。綜合起來可知x的取值為____。

  在考慮上述問題的基礎上,你能得出幾種不同的租車方案?為節省費用應選擇其中的哪種方案?試說明理由。

  方案一:

  4兩甲種客車,2兩乙種客車

  y1=120×4+1680=2160

  方案二:

  5兩甲種客車,1輛乙種客車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根據分數的通分法則及分式的基本性質,分析、歸納出分式的通分法則,并能熟練掌握通分運算。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式和減法法則,并會應用法則進行分式加減的運算。

  3.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分式的有關法則進行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

  4.引導學生不斷小結運算方法和技巧,提高運算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分式的加減運算。

  2.難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運算。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分組討論。

  四、教學手段

  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何計算:2.如何計算:3.若分母不同如何計算?如:

  (二)新課

  1.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3.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例1通分:

  (1)解:∵最簡公分母是,

  小結:各分母的系數都是整數時,通常取它們的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作為最簡公分母的系數。

  (2)解:

  例2通分:

  (1)解:∵最簡公分母的是2x(x+1)(x—1),

  小結:當分母是多項式時,應先分解因式。

  (2)解:將分母分解因式:∴最簡公分母為2(x+2)(x—2),

  練習:教材P,79中1、2、3。

  (三)課堂小結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

  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0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16

八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優秀02-27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合)05-22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華)05-22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02-20

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02-20

八年級下冊最新湘教版數學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