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趣味閱讀的快樂。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長襪子制作成的小蛇一只(也可以用圖片代替)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
1、教師: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條小蛇,它出來散步,可是現在它覺得好餓好餓啊。這條好餓的小蛇來到了樹林尋找食物,小朋友們猜猜看,好餓的小蛇會找到什么好吃的?
2、小朋友們真棒,現在一起來看看好餓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吧!
二、欣賞PPT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觀察PPT圖片3~圖片4。
①PPT圖片1:哎呀!小蛇怎么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吃了什么呀?
②PPT圖片1:豐富幼兒對蘋果的認知經驗。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念這個字的時候,略慢、強調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學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張開大嘴巴,把嘴巴張得圓圓、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蘋果的動作。
2、觀察PPT圖片5~圖片6。
①PPT圖片3:第二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變成什么樣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②PPT圖片4:豐富幼兒對香蕉的認知經驗。
師:哪個寶寶告訴我,香蕉是什么樣子的?(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香蕉是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復習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想想香蕉是長長的,所以要把嘴巴張圓圓的(如小魚吸水泡的樣子),把長長的香蕉慢慢吞進小蛇的肚子里。
3、觀察PPT圖片7~圖片8。
①PPT圖片7: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②PPT圖片8:豐富幼兒對葡萄的認知經驗。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誰來告訴我,你吃過什么樣的葡萄呢?
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是圓圓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圓圓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吃葡萄的時候,因為葡萄一個一個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張開、吞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集體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教師帶著寶寶一起,一手模仿拎著一大串葡萄,仰著腦袋,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鼓勵寶寶學著"蛇媽媽"的樣子吞葡萄,把葡萄一個一個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還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樣子,增強情節表演的趣味性。
4、觀察PPT圖片9~圖片10。(教師重點引導,鼓勵寶寶夸張表現。)
①PPT圖片7:你們瞧!小蛇怎么了?發生什么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么東西才會變成這樣的呀?(教師重點引導寶寶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頭到哪里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么變成小樹的樣子了呢?)
②PPT圖片8: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么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師:小蛇真調皮。老師覺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樹吃下去的?
(重點猜測:小蛇是怎么吃小樹的?先……再……最后……引導寶寶用簡單的語言講出小蛇爬樹、翻身、吞等等動作,教師提煉簡單的輔助動作展示給寶寶看,幫助寶寶理解小蛇吃樹的一系列連續動作。)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不經過老師提示就能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當老師講到小蛇吞小樹的時候,老師鼓勵寶寶張開大嘴巴,可以站起來,把頭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從上往下吞小樹,最后也可以鼓勵寶寶低著頭,把小手往后擺,象孔雀的尾巴一樣張開來,表示小樹的樹叉。
三、教師簡單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
師: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飽啊!我們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來,寶寶一起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鼓勵寶寶再次觀察故事結尾處(小蛇背后)的小樹林。
師:寶寶仔細看,小蛇背后的小樹林好象有什么變化呀?怎么會少一顆樹的?你們覺得這棵樹好吃嗎教師小結: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么就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什么形狀,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為什么?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簡單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能學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撐壞的。
延伸活動:好餓的小蛇現在還是好餓好餓,讓我們一起為好餓的小蛇真棒點好吃的吧。畫各種好吃的東西。
五、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隨音樂自由出活動室。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小蛇吃下的四樣食物,并鼓勵寶寶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在歡快、悠揚的音樂聲中自由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課件PPT
2、特征不同的小蛇若干條(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大樹、草地背景圖。
三、活動過程:
(一)以大圖書或(PPT)引入,激趣。
指導語: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出示封面:這是誰?
師: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積累對日常生活中形的感知。
圖一:師: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東看看西看看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么?(蘋果)蘋果是什么樣的?(紅紅的,圓圓的)。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師表演:好餓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好餓的小蛇把蘋果一口吞到了肚子里。
圖二:好餓的小蛇肚子變什么樣了?(變圓了)好餓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
圖三: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去散步,她東看看,西瞧瞧,你們猜猜她看到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小蛇肚子變什么樣了?(三角形,你猜猜小蛇吃了什么?三角形的東西有哪些?)
圖四:原來是個三角形的飯團。飯團上還有海苔呢?好餓的小蛇看到三角形的飯團,他啊嗚——咕嘟一口把飯團吞到肚子里,變成了一條飯團蛇。好餓的小蛇還沒吃飽,第三天他又扭來扭去去散步,他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了?
圖五:師:你們猜猜小蛇吃了什么?為什么你猜出來是香蕉,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什么?
圖六:師:原來是吃過的西瓜呀?原來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可能是西瓜。好餓的小蛇看到了西瓜,他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他一口吞下了西瓜,變成了一條西瓜蛇。
好餓的小蛇吃飽了,高高興興的去找他的朋友了。
(三)集體觀察比較。
提問: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從顏色、帽子形狀、顏色、尾巴、大小不同來觀察。
(四)提供材料,幼兒動手操作。
師:這些小蛇肚子很餓?你們愿意幫忙嗎?(小蛇有個秘密,他說要找跟我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才可以的)
請一幼兒示范。
請男女小朋友幫小蛇找食物,找到了,就做到位子上。
(五)交流:
師:你給小蛇吃了什么?
(六)拓展:
師:小蛇很開心,有禮物要送給你們。
三個蘋果組成的米奇頭像。
總結:三個圓形拼在一起,就會變成不一樣的東西。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3
設計意圖:
故事《好餓的小蛇》內容簡單,畫面形象生動有趣。繪本中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畫面,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性、動態似的表現,能深深吸引著孩子們,因此我設計了《好餓的小蛇》,同時結合《指南》精神在活動中幼兒能口齒清楚地說兒歌,童謠或復述簡短的故事,嘗試根據提供句式描述簡單的故事過程,讓幼兒做到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并根據句式敘述簡單的故事情節。
2、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語言活動,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小蛇等的圖片若干,自制圖畫書flash動畫,多媒體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出示故事封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故事內容,激發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請你說說故事里有誰?(幼兒通過觀察封面,聯想到故事主角是小蛇)師:對的,這是一條小蛇,一條好餓好餓的.小蛇。如果你餓了,會去干嘛?
師:那么我們今天就跟著這條好餓的小蛇,去找找吃的吧!看看好餓的小蛇都能找到哪些吃的吧!
二、講述故事講述情節一,引導幼兒了解情節一的大致結構,了解好餓的小蛇覓食的關鍵信息,初步積累講清一個情節的經驗,并根據說所內容張貼相對應的圖片。
師:誰來了?(好餓的小蛇)師:他找到了什么吃的?(他找到了一個圓圓的、紅紅的蘋果)師:她把蘋果怎么樣了?(一口把他吃掉了)師:吃完以后,他的肚子變成什么樣子了?(變得圓圓的)教師根據所貼內容完整講述一邊師:誰能跟老師一樣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一講?(好餓的小蛇找到一個圓圓的蘋果,啊嗚一口把他吃掉了,肚子變得圓圓的)
三、講述情節二,引導幼兒在一邊觀看動畫,一邊聽教師的提問下,能嘗試連貫講述。
播放情節二,引導幼兒集體觀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看懂故事情節。根據句式張貼圖片。
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出來了,他又發現了什么吃的?他是怎么把它吃掉的?
師:吃完以后,小蛇的肚子怎么樣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根據句式說一遍。
師:誰能一個人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一講?(好餓的小蛇找到一支彎彎的香蕉,啊嗚一口把他吃掉,肚子變得彎彎的。)
四、講述情節三,引導幼兒自行觀察動畫,嘗試講述。
播放情節三,引導幼兒集體觀看,嘗試自行講述。
師:第三天,好餓的小蛇又發現什么了?(三角形的飯團有點難,教師適當提醒)嘗試用完整的話講述。根據幼兒講述出來的內容張貼,幫助幼兒更好的講述。
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一講。
五、播放情節四,幼兒自行觀看動畫,嘗試連貫講述。
師:第四天,好餓的小蛇發生了什么?請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講述下吧!
幼兒一邊講,教師一邊貼圖片。
六、教師根據圖示講述故事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圖片來講講這個故事吧!
教師講述第一情節,第二情節開始,請幼兒上前講。
七、化身小蛇,外出覓食師:看小蛇吃了這么多好吃的,老師也餓了,你們餓嗎?讓我們像小蛇一樣去班級找找好吃的吧!但可千萬不要像小舍一樣,啊嗚一口吧它吃掉哦!要細嚼慢咽哦!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幽默、滑稽的風格。
2、能用語言描述事物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并學會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能用語言描述事物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并學會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故事的動畫視屏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起幼兒興趣。
1、出示小蛇圖片,幼兒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ppt圖(1)看,是誰呀?(小蛇)這條小蛇的身體是怎么樣子的?(細細的、長長的)小蛇是怎么樣走路的呢?(扭來扭去的.)一起來學學小蛇走路的樣子。
師:今天一大早呀,小蛇的肚子就開始咕嚕嚕的叫了,怎么回事呀?(肚子餓了)我們小朋友肚子餓了,會怎么樣啊?(找好吃的東西)看看,好餓的小蛇去哪里找好吃的東西了呢?出示ppt圖2。
二、欣賞PPT,熟悉故事內容。
1、通過欣賞圖片,理解小蛇吃蘋果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內容。
(1)出示蘋果,觀察蘋果的樣子。師: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小樹林里發現了什么?出示ppt圖3(蘋果)
師:你看到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
小結:小蛇見到了一個圓圓的、紅紅的蘋果。
(2)出示小蛇吃過蘋果過后的樣子,幼兒探索發現原來是小蛇將蘋果吞了下去。
出示ppt圖4。師:咦,小蛇怎么了?怎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為什么你知道是蘋果呢?(小蛇把蘋果吞進了肚子)(小蛇肚子中間像一個蘋果的樣子)
(3)出示小蛇張開嘴巴的圖片,幼兒觀察。
出示ppt圖5。師:這么圓圓的、紅紅的蘋果真好吃呀,小蛇是怎么吃的呢?(張大嘴巴,“啊…嗚——咕嘟”,把蘋果整個吞到了肚子里去。)
(4)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體態動作,并學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2、通過欣賞圖片(小蛇吃過香蕉、葡萄和菠蘿后的樣子),反推故事相關內容。出示小蛇吃過香蕉、葡萄和菠蘿后的樣子的圖片,幼兒觀察。師:小蛇在小樹林里扭來扭去,還吃了很多的水果,你們猜,它都吃了什么水果呢?
(1)出示ppt圖6。咦!小蛇吃了什么東西呀?為什么你覺得是香蕉呢?(彎彎的)出示ppt圖7。真的是香蕉啊,這是一只怎么樣的香蕉?(黃黃的、彎彎的)
小結:原來小蛇是吃了黃黃的、彎彎的香蕉,變成了彎彎的香蕉蛇了。(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并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2)出示ppt圖8。小蛇吃了什么呢?(幼兒猜測)出示小蛇見到葡萄的圖9。你看到的葡萄是怎么樣子的?(紫紫的,一顆一顆圓圓的)
小結:原來小蛇是吃了葡萄,變成了一條葡萄蛇。(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并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3)出示ppt圖10小蛇吃了菠蘿ppt圖11
3、出示小蛇見到蘋果樹的圖片,幼兒討論小蛇見到蘋果樹后會怎么樣。
(1)師:小蛇在樹林里吃了蘋果、香蕉、葡萄還有菠蘿,它繼續在小樹林里扭來扭去的散步,突然它發現了一棵長滿紅蘋果的樹,(出示ppt圖12)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呢?(幼兒遷移前期經驗,講述小蛇會把蘋果樹給吃掉。)
(2)欣賞小蛇吃蘋果樹的ppt圖13—15,并學一學小蛇吃樹的樣子。
三、播放動畫《好餓的小蛇》,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播放動畫《好餓的小蛇》,在幼兒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一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并且做一做小蛇吃水果時夸張的樣子。
2、小結: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么就吃什么,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延伸活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為什么?
2、幼兒去散步尋找水果,結束教學活動。師:小蛇散步的時候見到了很多的水果,我們也去散散步找找水果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濃厚,生動形象的PPT圖片及動畫,能提高幼兒融入活動的能力,但是有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沒有能夠得到重視。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PPT)或大圖書《好餓的小蛇》一本。
2、特征不同的小蛇3條(粘貼在紙盒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以大圖書或(PPT)引入,激趣。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出示PPT)
師: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引導幼兒觀察、猜測、積累對日常生活中形的感知。
圖一:師:小朋友,當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會想干什么呢?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蘋果)蘋果是什么樣的?(紅紅的,圓圓的)。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師表演:好餓的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好餓的小蛇把蘋果一口吞到了肚子里。
圖二:好餓的小蛇肚子變什么樣了?(變圓了)好餓的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
圖三: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去散步,她東看看,西瞧瞧,你們猜猜她看到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小蛇肚子變什么樣了?(三角形,你猜猜小蛇吃了什么?三角形的東西有哪些?)
圖四:原來是個三角形的飯團。飯團上還有海苔呢?好餓的小蛇看到三角形的飯團,他啊嗚——咕嘟一口把飯團吞到肚子里,變成了一條飯團蛇。好餓的小蛇還沒吃飽,第三天他又扭來扭去去散步,他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了?
圖五:師:你們猜猜小蛇吃了什么?為什么你猜出來是香蕉,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什么?
圖六:師:原來是西瓜呀!原來彎彎的東西除了香蕉還有可能是西瓜。好餓的小蛇看到了西瓜,他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他一口吞下了西瓜,變成了一條西瓜蛇。
好餓的小蛇吃飽了,高高興興的去找他的.朋友了。
(三)出示粘貼在紙盒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提問: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來觀察。
(四)提供材料,幼兒動手操作。
1、師:這些小蛇肚子很餓,你們愿意幫忙嗎?請你們在自己的小凳子后邊找一找,看看你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幼兒從凳子后邊取下實物圖片)
2、幼兒交流:我找到了xx形狀的xx(個別幼兒前面交流,幼兒之間互相交流)
3、你們現在想喂小蛇嗎?可是不能隨便喂喲!(小蛇有個秘密,他說我只吃跟我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請幾名幼兒示范。
請可以喂圓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請可以喂方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請可以喂三角形帽子小蛇的小朋友來喂小蛇。
(五)拓展。
師:小蛇們肚子吃飽了很開心,有禮物要送給你們。
圖形組成的小雞。
總結:不同的圖形拼在一起,就會變成不一樣的東西。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6
背景分析: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復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與好玩,并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學說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曲在散步。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二、活動準備:
圍裙一條,圖片(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蘋果樹),襪子人手一只,蔬菜園情景布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三、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難點:創編故事
四、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學習句式首先我準備了裝飾成草地的圍裙,穿在身上,孩子們都很好奇,老師這是要干什么呀!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接著我從口袋里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插入圖片)配合著ppt一邊做動作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我是這樣做的(插入視頻)故事的最后一張圖片是:小蛇吃了蘋果的猜測,對于本次活動起到直接影響,對后面的各種水果的猜測會起到引領與借鑒的作用,所以我有目的的讓孩子多觀察一下畫面,包括語言上的提示:這是一種什么水果呢?什么水果是圓圓的,有柄的?什么水果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孩子很順利地猜出蘋果以后,教師馬上揭曉答案,給予孩子猜測成功的肯定與表揚,激勵其他孩子猜測的積極性,然后把吞了蘋果的小蛇親熱地稱呼為:蘋果蛇,為后面關于小蛇其他有趣稱呼做好鋪墊。
二、鞏固句式,復述故事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礎上,以具有遞進性三個問題,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蛇?2、小蛇在干嘛?3、它發現了什么?使幼兒鞏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的句式。并回憶故事內容,簡單復述故事中的詞語,句子。緊接著我把襪子套在手上,從身后慢慢拿出,運用襪子小蛇配合動作按順序引導幼兒復述故事。(插入圖片)在再一次和幼兒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對于小蛇吞咽小樹這樣一種大膽的行為,覺得特別有趣。而且,關于"小樹好不好吃"的討論,讓孩子對于小蛇的"調皮與淘氣"的記憶再次變得印象深刻起來,孩子快樂地隨這我的的語言引導與動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樹的動作,然后打著飽嗝、撫摩肚皮幫助消化、最后快樂滿意地睡覺……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與貪吃,也為后面的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風格特點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第三個環節是故事的創編活動,我創設蔬菜園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這條襪子小蛇真有趣,你們也來變成小蛇吧"當每個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襪子以后,很自然的每個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視頻)
四、結束部分棒棒糖變成了小蛇,到超市里去,會變成什么蛇呢?在幼兒想的過程中,自然的結束了本次活動。
反思亮點:
1、元素的巧妙構建: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對故事的興趣,在故事講述中,我巧妙地滲入了多種元素:肢體語言元素(如"扭來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發散性趣味游戲),這些元素將整個故事的學習理解過程進行了有效的串聯,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詼諧、幽默的情感元素,讓幼兒在傾聽、欣賞和游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使整體課程層層遞進,環環精彩。
2、課程整體環節設計上,我注重師幼情緒、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如:當我從口袋里引出主人公小蛇時的那種神秘,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蛇寶寶與大蛇之間似乎不經意的碰碰頭、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讓孩子們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為親密的朋友;這種情緒與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充分滿足了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及語言表現的欲望。
3、活動細節的精巧設計:
1、教具選擇來源于生活:我上課的道具是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不經意的一些小物品:圍裙,襪子。一條圍裙稍加裝點就是一片草地,一個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襪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現的小蛇砰然出洞,這些教具簡單新穎,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具量大,繁瑣的缺點,變繁為簡而又充滿無盡的情趣。
2、將身體作為一個支架,圍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圍裙里面,所有的物件通過粘帖瞬間躍于眼前,過程神奇而風趣,當每一件物體從我身上變出來時,孩子們的眼神是那么的驚訝和驚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創編環節:幼兒創編遵循其思維開闊發展的科學原則,從有形的蔬菜園到無形的超市,層層推開幼兒思維創想的空間,為其更廣闊的后期創想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在孩子的快樂學習中,我也倍感快樂和幸福!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PPT《好餓的小蛇》
2、小蛇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圖、小樹草地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它是誰?
2、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觀察猜測,積累感知。
1、感知圓形
(1)肚子餓的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
(2)好餓的小蛇吃了蘋果后,肚子變什么樣了?為什么?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了什么東西?它的肚子為什么會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么?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飯團,肚子就變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為什么會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么?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變成了正方形。
4、感知彎彎的形狀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為什么會變成彎彎的呢?
(2)它吃了什么?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3)小結:原來有些東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點,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彎彎的東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過的西瓜哦…(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觀察比較。
(1)出示粘貼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請一幼兒示范。
(1)請你幫這條小蛇去找一樣它喜歡吃的東西好嗎?
(2)你的小蛇吃了什么呀?為什么要給它吃一個圓圓的蛋糕呀?
3、集體操作。
(1)提出要求:幫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么呀?為什么?
2、游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結:小朋友們都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里,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里,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里。小蛇朋友們好開心哦,它們說:“謝謝小朋友,請小朋友們到我的家里玩玩吧。”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的活動,幼兒對圖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和日常生活中的物體聯系起來,孩子樂于聽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有些寶貝上課時積極性不是很高,再動手方面需要加強練習,本節課有些欠缺,應把正方形了列入其中,應多一些孩子操作的部分。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繪本,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傳達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
難點: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課件,西瓜、香蕉、葡萄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李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不好呀!
教師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和前環襯。
提問: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誒,小蛇怎么張著大嘴巴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初步講解故事。
1、小蛇和蘋果的圖片: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發現了什么?什么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蘋果小蛇的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么樣了?(幼兒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圖片: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現了什么?什么顏色的香蕉?好餓的小蛇看見香蕉會怎么樣?
4、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一聲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5、小蛇和飯團的圖片: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發現什么?什么形狀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那小蛇會怎樣吃飯團呢?(帶幼兒模仿)
6、吃下飯團的小蛇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么樣子了呢?
7、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次小蛇會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圖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樣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圖片)這次好餓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8、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是沒有吃飽,這次它吃掉的又會是什么呢?(吃下菠蘿的圖片讓幼兒看圖猜測)如果是菠蘿,那菠蘿是什么樣子的?
9、小蛇和菠蘿的圖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蘿。(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圖片:你是怎樣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蘋果樹的圖片: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你們看它又發現了什么?這回,它發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蘋果是那么高,小蛇該怎么辦呢?小蛇張大嘴巴會怎樣呢?
12、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請幼兒來指指,小蛇的尾巴呢?頭呢?)小蛇變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會怎樣?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的睡覺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餓的.小蛇是怎樣走路的呢?(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過的東西的圖片)
它吃蘋果(香蕉、飯團……)時的聲音是這樣的呢?
好餓的小蛇吃下蘋果(香蕉、飯團……)后,它的肚子變得怎樣了呢?
小結:原來小蛇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它的肚子就會變成什么形狀。
四、游戲環節:貪吃蛇
1、規則:幼兒扮演小蛇與水果的角色,小蛇吃掉一個水果寶寶,這個水果寶寶便站在在小蛇的身后拉著小蛇,直到吃完所有的食物。
2、幼兒自主游戲,教師指導。
五、結束環節:帶好餓的小蛇們去外面找食物。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9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引導幼兒通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3、在猜測、操作中,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活動準備:故事PPT、黑板、雙面膠、小蛇、水果圖片若干、小蛇教具若干
活動重點:通過猜讀的方法閱讀畫面,理解故事的畫面內容。
活動難點:初步引導孩子用形容詞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過程:
課前互動
師:小朋友認識我嗎?
幼:不認識(搖頭)
師:我是楊老師,我姓楊,你們叫我什么?
幼:楊老師
師:哎呦,聲音真好聽!
一、以課件小蛇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第一次見你們,我帶禮物來啦,我帶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跟著我來了,它想講故事給你們聽,看看它在哪呢?寶寶快看!它是誰呀?仔細看哦,看看它是誰呀?
1、先出示小動物的尾巴
師:你看看它可能會是誰呀?(出示動物的尾巴)
幼:長頸鹿、老虎(幼兒自由想象并回答)、兔子
2、再出示小動物的頭
師:這是誰?(接著出示動物的頭)
幼:蛇
3、最后完整地出示小動物!
師:他說是蛇,是不是蛇呀?看看,前面細細長長的,有斑紋的,黃黃的黑黑的顏色大家都看到了對吧?現在露出了一個橢圓形的腦袋,它到底是誰呢?出來吧,仔細看哦,咦,出來的是誰呀?
幼:蛇
師:哦,是小蛇,你們看小蛇笑嘻嘻的,我們跟它打個招呼吧,小蛇你好!
幼:小蛇你好(幼兒跟著老師對著小蛇揮揮手)
二、跟著老師做游戲:學小蛇走路(聽著音樂跟著老師一起扭)
師:小蛇扭呀扭呀,它也來了,它要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真開心,這樣吧,小蛇來了我們學學小蛇的樣子跟小蛇一起玩一玩,好嗎?
三、教師初步講解故事,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小蛇扭呀扭來到了果園
師:這會呀,扭著扭著,它覺得肚子有點餓啦,于是小蛇呀來到了一片果園,果園里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是吧?那楊老師問問你們,果園里面可能有些什么水果給小蛇吃?誰來說?
幼:香蕉、葡萄、蘋果、草莓、西瓜、桃子、梨、櫻桃
2、小蛇前面出現了一棵蘋果樹,蘋果圓圓的,小蛇一口把大大的圓圓的蘋果吞到肚子里
3、吃了一個蘋果后的小蛇肚子會有什么變化?小蛇的肚子像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引出一些關于圓形的無題(比如輪胎、井蓋、方向盤、籃球、燈籠等)
4、第二天,小蛇再次來到果園,小蛇還能和昨天一樣吃到蘋果嗎?(播放錄音,小蛇吃蘋果的聲音,猜猜小蛇吃到了幾個蘋果?)
5、出示小蛇吃了三個蘋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小蛇吃了幾個大蘋果?幾個小蘋果?吃了三個蘋果后的小蛇像什么?(像毛毛蟲、糖葫蘆、東方明珠)
四、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為每位幼兒準備一條小蛇,各種各樣的水果,請幼兒給小蛇喂水果!)
1、教師示范如何操作給小蛇喂水果
2、發給每位幼兒每人一條小蛇,讓孩子到桌面上去操作
3、把喂飽的小蛇粘貼在黑板上,供幼兒欣賞
4、小結:因為小蛇吞進了不一樣的水果所以小蛇的肚子都不一樣
五、以小蛇把2根香蕉吃到肚子里引發孩子想象(幼兒自由想象)。
老師小結
師:小蛇今天帶來的'這個故事好不好玩呀?你看,小蛇吃了那么多東西,它的肚子在不停的變是不是?其實這個小蛇每天都是吃不一樣的東西,它的肚子會變成什么樣呢?去看看這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好餓的小蛇》,有時間去翻吧,小蛇的肚子肯定會給你帶來好多好玩的事情,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在選材上非常適合小班的幼兒,幼兒很喜歡故事內容,在大書閱讀時更是采取了豐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驗證、帶著疑問看下頁等,把幼兒的興趣完全都激發出來,最后環節的創新閱讀,更是讓幼兒體驗了一番創造的樂趣,讓幼兒在互動、自主的閱讀背景下,完成了整個教學活動,有些細節方面還需要深究,特別是對于每一頁講述時,側重點過多,導致活動有些累贅。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10
課程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征(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2.能看懂標記進行分類活動。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課程準備
物質準備:ppt一則、好餓的小蛇操作卡、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操作卡片若干、帶有標記的小蛇的家三幢。
經驗準備:閱讀過繪本《好餓的小蛇》,對故事內容有一定了解。
課程過程
一、談話導入,萌發興趣
1.出示《好餓的小蛇》繪本ppt。
師:孩子們,還記得這本書嗎?故事中,好餓的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
過渡:今天,小蛇又餓了,于是它又打算去尋找食物。
2.觀察ppt,理解小蛇愛吃什么樣的食物。
提問:這次小蛇想吃什么樣的食物呢?
過渡:原來小蛇想吃不同形狀的食物。有了計劃后,小蛇準備出發了。
二、出示第一次操作卡,嘗試根據物體的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1.出示小蛇操作卡,幼兒觀察、理解操作卡上圖形的特征。
提問:這些小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戴圓形帽子的小蛇喜歡吃什么形狀的`食物?那戴三角形帽子的、戴正方形帽子的小蛇呢?
小結:原來,小蛇戴什么形狀的帽子就表示它要吃什么形狀的食物。
2.幼兒操作,按要求給小蛇喂食。
操作要求:(1)每人選擇一條小蛇,根據標記選擇它喜歡吃的食物。(2)將小蛇喜歡吃的食物貼在小蛇的身體上。(3)請把吃飽了的小蛇送回相應的家中。
3.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相互糾錯。
三、出示第二次操作卡,嘗試根據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1.出示有形狀、顏色符號的操作卡,幼兒觀察并說說自己的發現。
提問:這一次小蛇想吃的食物,又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根據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喂食游戲。
3.評價交流幼兒的操作材料。
四、活動延伸
今天,小蛇吃得飽飽的,真開心!好餓的小蛇下次又想吃什么樣的食物呢?我們到區域里可以繼續幫它找一找!
課程反思
整節活動我以幼兒熟悉的繪本情景進行導入,在輕松的氛圍中引起幼兒共鳴,激發幼兒興趣,從而進一步學習分類的方法。
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學習按物體的兩種特征(形狀、顏色)進行分類;難點是能看懂標記進行分類活動。
在重難點的處理上,我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的方法來理解小蛇尋找食物的要求,繼而在兩次不同難度的實際操作中鞏固認知,體驗分類的樂趣。
不足: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加上對于此類操作活動經驗的缺乏,在操作交代要求時,教師還需精簡話語,在回應幼兒、激發幼兒思維的過程中,提問、回應還需更精煉。
【小班數學《好餓的小蛇》教案】相關文章:
好餓的小蛇小班教案03-18
小班教案好餓的小蛇01-15
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01-04
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10-27
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02-07
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03-14
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01-30
小班語言教案:好餓的小蛇09-30
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