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1 09:46:1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8篇[經典]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8篇[經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會運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利息。

  2、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教育,培育其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學生分組、幻燈機、存款憑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等一下,老師有問題要考你們,看誰最聰明,好,現在請看:

  師:銀行職員,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孜大爺。

  (甲背著背包,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些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幣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好處,那我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了。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甲繼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不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

  師(把錢遞給甲)這是你的錢,數數看。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怎么錢多起來了?

  (甲揚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師:(撫摸著甲的頭):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錢沒錯,這1.8元是你應得的。

  二、新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會知道,說說看!

  1、 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生:(利息)

  師:同意這種說法嗎?是的,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生說。(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

  師:再請幾位同學說說什么是利息,并引導學生說出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了嗎?請學生看書討論,后引導學生得出: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板書)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幾年來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本金、利息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同學們說一說。生說。

  (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的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生沒說到的,教師可進行補充,并出示:

  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2.25%

  讓學生說說這整存整取是什么?

  (是存款方式,存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2、 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

  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利息是多少?

  ①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上臺板演。

  100×2.25%×1=2.25(元)

  ② 讓學生說說列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根據什么進行列式。(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3、 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真的算錯了嗎?

  讓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得出:

  (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小麗得到的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的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學生討論思考后,師引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算稅后利息有困難嗎?好動筆。學生計算,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 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 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稅率納稅(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初步理解一步應用題的結構.

  2.會聯系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有圖有文字的一步計算應用題.

  3.培養初步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有圖有文字應用題的解答.

  教學難點

  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減法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教科書第88頁例5的兩幅圖的圖畫,獨立作業的投影片.

  學生準備教科書第88頁數學游戲的口算卡片和得數卡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統計2分鐘以內做完的人數及正確率.指名說一說計算9+3和9+7應該怎樣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1)教師出示例5的左圖(小鳥圖),3只小鳥落在樹枝上,再出示一幅圖,上面畫有6只小鳥.

  師:圖中先告訴我們什么?又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圖中先告訴我們樹上有3只鳥,又告訴我們又飛來6只.

  師:求一共是多少只該怎樣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只鳥和又飛來的6只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教師取下后貼上的第二幅圖,在第一幅圖的下面貼上用文字寫出的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左邊的題.

  (2)揭示課題.

  像這樣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應當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5左邊的加法應用題.

  (1)學生討論:題里告訴了什么?還告訴了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題里告訴了樹上有3只小鳥,還告訴了又飛來6只,讓我們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師說明,已經告訴我們的樹上有3只小鳥和又飛來6只都叫已知條件,讓我們求的一共是幾只叫做問題.在這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問題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們學過的應用題一般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小聲說一說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指名讓學生到前邊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樣計算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只小鳥和又飛來的6只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左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左邊的加法題(小兔圖).

  先讓學生說一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計算,然后讓學生填書上的空.

  3.教學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1)出示例5右邊的圖(梨圖),盤子里有10個梨,再用紙蓋住其中的4個,并在原來位置用虛線畫出4個形狀.看圖,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盤子里有10個梨,吃了4個,求還剩幾個?也就是從10個梨中去掉4個,從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為10-4=6

  (2)拿走蓋著4個梨的紙,出示例5右題的用文字敘述的第二個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讓學生自由讀一讀題,找出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盤子里有10個梨,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吃了4個梨,是用文字敘述的.問題是:還剩幾個?也是用文字敘述的.

  師:求還剩幾個應該怎樣想,怎樣列式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還剩幾個,就是從盤中的10個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個,也就是從10里面去掉4還剩6,列式為10-4=6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右邊的題(汽車圖).

  先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一說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填書上的空.訂正時提問:為什么用減法算?

  4.集體討論:我們今天學習的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和以前學習的圖畫應用題比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導學生匯報:

  相同點,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都是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列式計算的.即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從一個數里去掉另一個數,求還剩多少,用減法算.

  不同點,圖畫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都是用圖畫表示的,比較簡單.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是畫表格,表格中有圖有文字來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圖畫應用題難一些.

  5.看書,質疑.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有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另一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題時,先看清已知條件和問題,再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然后再列式計算.

  四、隨堂練習.

  1.練習十九第1題(圖片:練習3).

  先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寫到練習本上,然后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2.比比看哪組先奪得紅旗(圖片:練習4).

  把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組,分別做紅旗兩邊的兩組題,全組同學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確率高的獲得紅旗.

  3.游戲你爭我搶【詳見探究活動】.

  布置作業

  (投影片出示)

  讓學生寫到作業本上,獨立完成作業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思考題.

  教學開始抓住圖畫應用題與表格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師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體驗形成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P27、28例8、例9、課文,P30練習五第1、2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能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循環小數、無限小數、有限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師談活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這個故事講得完嗎?為什么講不完呢?(板書:重復出現)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和這個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們一起到運動場上去看一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有些同學算著算著就停下了,發現了什么問題嗎?(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余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么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么使用省略號?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其他除法算式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同學們算一算:28÷18 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樣?能除盡嗎?(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觀察例8、例9的三道題,你們發現他們的異同嗎?(不同點:一個是小數“3”的循環,另一個是小數“4”和“5”的循環。相同點: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板書:

  (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

  (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教師小結循環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并說一說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學生評議。

  5、介紹簡便記法

  除了用省略號來表示循環小數外,還可以用簡便記法來表示。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6、看書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嗎?”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師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會有兩種情況:1、商的小數部分位數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數;2、商的小數部分倍數是無限的,叫作無限小數。判斷前面練習題中的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

  循環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為什么?

  學生有可能會質疑,結果會不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根據課堂或本班學生實際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概念的嗎?

  三、鞏固練習

  用計算器算出商后,說出商是什么小數,依據是什么?是循環小數的要求用簡便方法寫出來。

  19÷111.08÷3.313.25÷10.6

  四、作業:P30第1、2題。

  課后小記:

  學生在預習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

  1、這道題能除盡嗎?

  2、為什么它除不盡?為

  3、計算結果該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環小數?

  帶著這些疑問,本課的教學順利地推進。這些問題也均在教學中得到了解決。

  但在練習中出現了以下幾種常見錯誤:

  1、在豎式中在第一個循環節上也打了循環節的圓點。

  2、在橫式上照抄豎式結果時,雖然在第一個循環節上打了圓點,可卻寫了兩個循環節。

  3、在計算豎式時幾個數字還未重復兩次出現時,學生就經過推理判斷出它是循環小數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如:2。01212……學生除到2。0121時就發現小數位數第四位與第二位的數字相同,余數也相同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

  針對上述前兩個錯誤,以后再教板書時我應強調格式與寫法。特別是P28頁下方的‘你知道嗎”其中有關循環節的介紹及“寫循環小數時,可以只寫第一個循環節,并在這個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記一個圓點”應讓所有學生掌握。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 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屏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四、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為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 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為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于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干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通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五、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的過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為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節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充分體現數學探究型課型的特點。

  本節課我按照游戲操作引入——產生問題——猜想——驗證——推廣運用這一主線組織教學的。讓學生在行動中生問題,由問題生猜想,由猜想生價值。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的自主探索過程,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一些課后的練習不能在這堂課中解決,但是我認為是很值得的,我們不光是獲得結論,更應該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態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維得到發展。

  二、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創設融洽的學習氛圍。

  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問題為中心,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形成師生互動,同時還注重用激勵式的語言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求。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總復習教案3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3—35頁中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后學習的。我主要是從下面幾個環節展開教學的。

  1、復習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實際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它們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通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為后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通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后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穿插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后,及時反饋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導規律的過程中,導課比較快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結果,有個別學生對乘法結合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

  2、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復學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和板書的有機結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并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再算女運動員人數,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么?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么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厘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借助對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