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9 08:14:4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與意義,能熟記5的乘法口訣。

  二、過程與方法

  熟練運用5的乘法口訣求積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意義,感受乘法口訣的簡潔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編制并熟記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理解每句口訣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游戲,激趣導入

  1.猜謎語。

  (1)出示謎語: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謎底:手)

  (2)每個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幾個手指?一雙手有幾個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獨立完成填空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5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計算。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什么嗎?(福娃)

  (1)課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個?(5個)

  ②幾個5相加?(1個5)(課件演示從一盒福娃漸變成點子圖)

  ③1個5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板書:1×5=5或5×1=5)

  (2)出示兩盒福娃。

  ①兩盒福娃有多少個?(10個)

  ②幾個5相加?(2個5)(漸變成點子圖)

  ③2個5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板書: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計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別有多少個?

  隨學生回答整理板書

  2.編制口訣。

  思考: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積,如果要算100個5、1000個5相加……,用加法好算嗎?有沒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對地計算出乘法的積?

  學生嘗試編制口訣,教師巡視,收集典型案例。

  (1)匯報比較,規范表達。

  (板書: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釋交流,深化理解。

  ①討論:每一句口訣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較:為什么下一句口訣比上一句口訣多5?

  3.識記口訣。

  根據規律記憶5的乘法口訣(開火車背、指名背、全班背)。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熟記口訣。

  (1)對口訣。(教材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全班齊背5的乘法口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0頁例1及91頁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2.在統計過程中能積極思考,選擇適宜的方法整理數據,發展統計觀念。

  3.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

  【教學難點】

  選擇簡便科學的統計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魚、小鳥、小兔卡片若干張。為學生準備學具盒6個,每個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卡片共15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舊知

  教師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學具卡片。

  談話: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大家高興嗎?看一看都有誰呀?

  學生看圖把小動物分成小魚、小鳥、小兔。

  教師:誰來告訴我們大家,小魚的卡片有幾張?

  學生1:看不清楚,太亂了。

  學生2:數不準。

  教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魚、小鳥、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張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

  教師: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個學生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教師:現在你能說出它們各有多少張了嗎?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回答。

  教師:像這樣分一分、再數一數的方法是我們學習過的統計。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出示課題)

  二、統計圖形,探索統計方法

  1.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1)教師: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來看一看,并告訴大家盒子里有許多這樣的'圖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教師:咱們每個小組的小朋友都來看一看盒子里的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1:太亂了,我沒看到圓形卡片。

  學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幾張,就是數不準。

  學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幾張,但看不出來。

  教師:我也想知道你們小組里圓形卡片有幾張,我們該怎么辦呢?

  學生1:我們把卡片拿出來在課桌上擺一擺,再數一數就行了。

  <<<12>>>

  學生2:我認為不行,如果課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辦?

  2.參與活動,探索方法

  (1)教師:我有一個辦法,你們愿意聽一聽嗎?

  (2)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一個同學說圖形名稱,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哪個小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動物卡片就送給那個小組做獎品。

  (3)學生活動,整理卡片。

  (4)小組匯報,教師按照學生回答的順序分別將記錄的結果編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較擇優,掌握方法。

  讓學生面對整理的結思,說一說感受。

  學生1:現在比原來清楚多了。

  學生2:我感覺比原來好數了。

  學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剛才每個小組都匯報了自己統計的方法和想法。我們想很快知道每種圖形卡片有幾張,哪種方法比較好?

  學生1:我認為第4種方法比較好,簡便好數。

  學生2:我認為第5種方法比較好。我發現這種方法每1畫代表1張卡片,一個“正”字正好有5畫,只要數出有幾個“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師:如果我們需要統計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種方法會更方便呢?

  學生一致認為用畫“正”字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

  (6)教師小結。

  把黑板上的小動物卡片獎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組織練習,鞏固方法

  1.課堂活動第1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四種體育活動。

  讓每個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并讓學生用畫“?”或畫“正”字的方法記錄下來。組織全班交流。

  讓學生想一想,根據統計的結果,你知道了什么?

  2.課堂活動第2題

  讓學生獨立整理,并根據整理的結果說一說每種動物各有多少只。

  四、課堂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統計的內容有很多,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通過操作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桃子,光盤

  2.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師:聽說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在做挑戰任務之前,我們先來做一下熱身運動。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來十加幾的算式難不倒小朋友,那我們就進入下一個環節智慧比拼。

  你能馬上算出每幅圖中三個數的和嗎?看誰能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復習十加幾,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9加幾,在計算9加幾時,更能想出湊十法。】

  二、新課講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猴媽媽發現小猴最近表現很好,它買了小猴最喜歡的水果獎勵給小猴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水果嗎?(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見桃子可高興了。(出示)

  (1)師:仔細觀察圖,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擺的?

  指名回答。

  師:你能提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師:你真棒,你提的問題與猴媽媽一樣,猴媽媽說,如果小猴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這么多桃,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你們能不能幫它。該怎么算呢?

  (師:要求一共有幾個,就是把9和4合起來,該怎么列式?)

  生:9+4=13

  師:很好,你也把得數算出來了,那我們現在來驗證他算的對不對?

  和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驗證?教師巡視。

  討論:你們打算如何驗證9+4=13這個得數是否正確?

  生1:我是數數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這樣想的:10+4=14,所以9+4=13。這位小朋友真會動腦筋,假設全部放滿,就是10+4=14,現在缺一個,所以用14減去1得13。)

  生3:我是從盒子外面拿一個到盒子里,就成10個,加上外面的三個,正好是13個。

  師:拿一個?怎么拿?請你到前面來演示著說一說。

  生:先拿一個放進盒子里,補足十,再想“10+3=13”。

  師:這個方法很新穎!這位同學剛剛從外邊4個中拿走了幾個?(1個)他把這一個放哪里了(給9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湊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師:你們的方法還真多!你比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生: 數數。(可能是你對數的方法比較熟)

  生:拿進去一個,湊成十的方法。算起來很簡便。(你真會思考)

  師:說了這么多解決的`方法,誰能用數學

  算式來表示?

  生:9+4=13

  師板書:9+4=13

  (多提幾個人說說湊十法的過程,然后全班一起說)

  (1)談話:小猴在你們的幫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媽媽又買了些花獎勵給小猴和你們呢(出示“試一試”)。

  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嗎?該怎么列式?(9指哪邊的花?7呢?)

  生:9+7

  師:你會計算嗎?先圈出10朵,再計算。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過程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師:要把7分成幾和幾?7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法題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個數,得數也都是十幾。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9加幾,計算時都是把第

  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然后拿9和1湊成10,10加幾等于十幾。

  師:你想試試其他的9加幾算式嗎?

  三、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再放一塊就是10塊了,你能看圖說說小猴的算法嗎?

  小猴為什么搬1塊到左邊?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據這些,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學生做,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全班齊說。

  2、“想想做做”第2題

  (1)師:像這樣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書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學生做,集體訂正

  (3)圈出10根后,右邊剩下幾,得數就等于十幾。

  3、“想想做做”第3題

  9+1+1= 9+1+4= 9+1+8=

  9+2= 9+5= 9+9=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想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螞蟻搬家的游戲”,出示。

  指名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你能按順序說出9加幾的算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一個數,得數都是十幾,并且個位上的數比加上的數少1。

  四、挑戰自我

  出示題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數?

  2、( )里最大能填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概述 這是一節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課,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對話,解決在游森林公園過程中遇到的買門票、租船、為猴子選擇食物等問題,從而復習“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類型的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

  一、能夠應用“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關系式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認識到計算機是學習的有力工具;

  知識形成目標

  一、熟練的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這類應用題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其優化意識;

  課 前準 備

  多媒體教室與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習障礙資料

  1、 是否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

  2、 解決問題時是否能夠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板書設計

  游森林公園

  購買門票

  租用船只

  選擇食物

  教學過程

  教 學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今天我和你們的班主任帶你們去游森林公園。

  (師貼藝術字:“游森林公園”)

  聽到這個消息,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課件演示一輛小火車前進,放著《火車開了》的音樂

  我們到公園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師板書:購買門票

  課件顯示森林公園門票價格牌:“零售:

  兒童票每張10元,

  成人票每張20元;

  團體票(25張或25張以上):

  兒童票每張8元,

  成人票每張16元。

  怎樣買票才能算最合適呢?讓我們進入到買票方案的設計界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下買票方案,愿意設計幾個就設計幾個。

  大聲地讀這幾個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異口同聲答到:“買票”

  生讀門票價格牌

  交流獲得的信息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買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單價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

  渲染氣氛,

  激發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實現人機交互,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機帶給學習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二.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買票方案

  評選一下最優方案

  課件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

  課件顯示收到的新郵件,猴山的飼養員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幫忙。

  課件顯示森林湖

  師提問:到猴山要過森林湖,我們該怎么辦?

  課件顯示設計租船方案的界面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租船方案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評選最優方案,并說出理由。

  生欣賞森林公園的美景。

  生答應去幫忙。

  生積極想辦法,一致認為應該乘船。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租金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租金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

  聯系生活實際

  說明:一共提供了5種船的圖片,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船的租金和座位數。

  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三.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采用“學易”系統評選最優方案

  通過“學易”系統查看選擇情況

  課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現飼養員叔叔,他提出要求,讓大家幫助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為猴子購買食物的方案。

  師提問飼養員叔叔要我們幫什么忙?

  課件顯示為猴子選擇食物的設計界面

  師演示選擇食物的過程。

  生拿起遙控器從5個方案中選擇認為最好的

  生通過“學易”系統中顯示的每個選項被選擇的比例情況,選擇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復要求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方案:

  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食物的單價。選擇哪種,只需要單擊一下這種食物的圖片,方案內就會自動出這種食物的名稱和單價,只需在方案內輸入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而且還有經費使用情況的提示信息。

  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學易”系統的使用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進一步明確要求,為設計選購食物方案作準備。

  使學生確實的'感受到了計算機帶來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四.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方案

  評價方案

  課件先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現出一幅人們踐踏草坪,破壞環境的畫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優點和不足

  生談感受

  但不選最優,只要合理即可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師生小結

  暢談收獲

  這次游森林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和遺憾?

  老師做小結,明確今天復習的知識,小結這節課學生的表現,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的感受

  使學生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一節復習課成了一節讓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的活動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都獲得了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溝通加法、乘法的聯系

  第一組練習:

  3+3+3+3=□×□ 5+5=□×□

  6+6+6=□×□ 4+4+4+4+4=□×□

  完成算式,并說說等號左右兩邊算式表示的意義。

  你發現了什么(形式不同,意義相同)

  小結:乘法是由加法而來,是比加法更簡便的形式,它們表示的意義都相同,都表示“幾個幾相加”

  第二組練習

  3個5相加7個2相加2個4相加

  (1)寫出乘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2)追問: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為什么可以通過加法來計算?

  一、練習

  1、出示第6題

  第(1)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完成圖右邊的填空;

  (3)完成算式:2×3=6(個)或3×2=6(個);

  (4)提問2、3、6分別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

  (5)6是怎么得來的.呢,除了看圖還有別的方法嗎

  第(2)小題,步驟同上,同桌交流,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來的。

  2、出示第7題

  (1)用簡練的語言表述圖意

  (2)追問:也就是“幾個幾相加”呢

  (3)獨立列式:2×4=8(個)或4×2=8(個)。

  (4)分析乘法算式

  3、出示第8題

  (1)獨立完成算式

  (2)匯報交流

  4、出示第10題

  (1)小組討論:找出“幾個幾”并完成在書上。

  (2)匯報交流:板書2個64個2

  (3)猜一猜:幾個幾分別表示圖上的什么?

  根據黑板上的“幾個幾”分別列出乘法算式。

  (4)全班交流:結合圖意說說每個乘法算式的意義。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前思考1:

  第6題可以先讓學生看圖在括號里填一填,然后按順序用完整的話說出圖意,并根據這三句話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第7、8兩題都是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因此要給學生機會說清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還要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互相說說自己的怎么想的。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2:

  第9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改寫,再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以及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簡便。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3:

  到本課的練習,學生應該能根據情景圖,正確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同時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能說出乘法和加法的關系,能正確說出兩個乘數所表示的意義,如一個表示相同的加數,而另一個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討論,讓孩子在做和說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后反思1:

  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需要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并相互進行說說,再獨立列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說與做中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

  開放題在理解乘法的基礎上學生比較積極參與討論并能完整地敘述,例:圖中樹有2組,每組有6棵,有2個6,所以可以列2×6=12或6×2=12;人有4組,每組有2人,有4個2,所以可以列4×2=8或2×4=8等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三)面的平移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分配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通過對多種方法之間聯系的探究,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溝通倍數、份數、分數、比之間的本質聯系,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按比分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意義

  1、六年級二班有30人,六年級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數 比 30:24= 5:4

  你們看,我們可以把一個分數轉化成份數和比,看來分數、份數、比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二、 出示情景,設計分配方案。

  1、學校為六年級二班、三班學生配備了課外書,已知二班有學生30人,三班有學生24人,你認為應怎樣分配比較合理?

  學生討論分配方案

  (1)預設:平均分。

  按人數的多少分配比較合理

  (2)討論:你認為哪種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數分,也就是按幾比幾分呢? 30:24

  是最簡比嗎?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就是按比分配。】

  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2、出示例題:如果學校準備了這種兒童讀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數的比是5:4,

  每個班級各應分配多少本?

  3、學生試做。

  要求:

  (1)自己動筆試算,畫出簡單的分析圖或用文字說明你的思路。

  (2)想辦法驗算。

  (3)組內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課堂反饋

  預設:

  ① 5+4=9 90÷9×5=50 90÷9×4=40

  說明:學生驗證時可能出現,只是把結果相加得90,就認為是對的,遇到這種情況要組織學生討論。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溝通聯系。

  (1)比較兩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別想一想,5/4、4/5、4/9等分數分別表示的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反饋:5/4、4/5表示的是兩個班份數與份數之間的`關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與總份數之間的關系,不管哪種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份數,先算出1份數,再分別算出幾份數,第二種算法實際上是把比轉化成了分數,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別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方法、完善認知。

  1、我校合唱隊共有學生48人,男,女生人數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圓柱、圓錐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個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費、還房貸和其他方面的錢數的比是5:4:3,伙食費和還房貸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長120厘米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5、世界三大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消費總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費總量大約是400萬噸,其他兩種飲料的消費量各是多少萬噸?

  【提示:先自己讀一讀題目。想一想此題與前幾道題的區別。

  【找準所給已知量與它相對應那個份數(分率)。】

  作業:12周歲的兒童頭部與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測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頭部的長度,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

  四、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數學思想等)。

  板書設計:

  按比分配

  4+5=9 4+5=9

  90÷9×5=50(本) 90×=50(本)

  90÷9×4=40 (本) 90×=40(本)

  答:六年級二班應分配50本,三班應分配40本。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第89頁例3、例4,90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二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會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教師: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誰先試一試?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二、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負數,你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三、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東走200米,小軍向西走200米。

  教師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示這兩個不同意思的量?

  學生1: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學生2:向西走200米記作+200米,向東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教師對這兩種記法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試一試

  (1)如果汽車向正北方向行駛50m記作+50m,那么汽車向正南方向行駛100m該怎樣記?

  (2)如果體重減少2kg記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小結: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用正數、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3)練習:課堂活動第2題:說出表中正數、負數表示的意義。

  項目、父母工資、電話費、父母獎金 水、電、氣費 伙食費

  收支情況(元) 4500 -130 1000 -280 -1750

  2.教學例4。

  教師:其實,正、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某農用物資商場把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做了一個表:(出示例4)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四的第5~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發現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一些簡捷的方法,并能根據兩個數的關系選擇用合理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一些簡捷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找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二、完成第25頁的5~8題。

  1、第5題

  ⑴ ①讓學生觀察左邊4題,說說這幾組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②找出每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③比較和交流:有什么發現?

  (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

  ⑵獨立完成右邊4題,再比較交流發現了什么?

  2、第6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然后說說分別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組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

  3、第7題

  先讓學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過交流使學生體會到列表的過

  程實際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數。

  4、第8題

  先讓學生說說求幾月幾日小林和小軍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兩個數的

  最小公倍數,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小結:通過今天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思考題

  提示:先用列舉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