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31 07:40:4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小學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小學數學教案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1、在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中,學生能正確的'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2、能夠正確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準備掛圖、小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觀察情景圖

  1、同學們也讓我們踏上神秘的南極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好嗎?

  2、你在南極大陸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誰能把話說完整。

  3、先讓我們估計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賊鷗?冰上有多少只賊鷗?冰上有多少只企鵝?

  學生試著估計一下,并說說是根據什么估計出來的?

  二、提出問題

  看樣子南極的朋友還真不少,就讓我們用數字把朋友的數量記錄下來好嗎?

  三、解決問題

  1、想一想,這些數字你想怎樣記?

  2、把你的好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讓他們幫你聽聽怎么樣。

  3、你能把這些數字記錄下來嗎?試一試。

  4、相信你會把這些數字讀得非常正確。

  5、小組同學交流想法,并用計數器演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計數器幫助演示數的寫法,并讓學生說說每一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加深數位意義的理解。

  6、小組內一個同學用計數器演示,其余同學讀數并把數字記錄下來

  7、:通過讀數和寫數,你都有什么發現?

  揭示:讀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四、應用拓展

  1、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我們的周圍什么地方用到數字?(全班學生的總數、男同學的人數、女同學的人數等等)。先讓學生用該數字說一句話,再讓其余同學把數字記錄下來。

  2、“自主練習”第1題,先讓學生獨自做題,把自己寫的數讀給小組同學聽,在小組內交流寫法。

  3、“自主練習”第2題,先讓學生整體觀察這張表,有什么發現?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各空格里的數。填完后,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有什么發現?

  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五、課堂: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上節課我們在南極考察時看到了天上有47賊鷗,冰上有32只賊鷗,看到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自由提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如果出現“一共有多少只賊鷗?”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數出賊鷗的總數,如果有學生會計算的話,可以計算出來,但對學生不作統一要求。如果學生不能提問出“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

  二、解決問題

  1、“怎樣才能知道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有什么辦法?”讓學生知道問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其實就是比較47與32的大小,“怎么比較47與32的大小呢?”

  2、學生獨立思考。

  3、小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

  三、拓展應用

  1、“自主練習”第3題,學生獨立做,做完后小組交流想法。

  2、“自主練習”第5題。

  (1)同學們先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注意讓學生把圖中的條件和問題表述清楚。

  (2)在理解圖意后列式計算。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4)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法做第5題。

  3、“自主練習”第7題。

  (1)、先讓學生明白題意。

  (2)、學生獨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選擇的結果和想法。

  (3)鼓勵學生說己的想法。

  四、課堂: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高。

  2。學會畫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及特征。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學難點了解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

  教學資源:三角板、學生的學習單。

  教學活動:

  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演示)。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角形高的有關知識。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觀察發現。

  1。(邊演示邊說)如果我們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師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畫法:

  3。你覺得三角形會有幾條高呢?為什么?(三角形有三個頂點,從三角形的每一個頂點都能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所以有三條高)請同學們畫出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高。一名同學上黑板上演示畫高。

  4。認真觀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發現?(一個三角形可以畫出三條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相交于一點。)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我們再來看直角三角形,你會以BC邊為底,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嗎?。(學生在學習單上畫)。你有什么發現?(老師邊演示邊說:以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BC為底,作高時,要從A點向它的對邊BC作一條垂線,發現高與另一條直角邊AB重合;如果以直角邊AB為底,作高時,要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發現高與另一直角邊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如果一條是底,那么另一條直角邊就是它的高。以斜邊AC為底,作高時,要從頂點B向它的對邊AC作垂直線,發現高在三角形內。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

  2。我們再來看鈍角三角形,從鈍角三角形的B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高在三角形內;從A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BC延長,高在三角形外;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AB延長,高也在三角形外。鈍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因答可以是兩個方面)一是從高的畫法說;二是從發現說。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條高,其中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并且相交于一點;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而鈍角三角形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圖形間隔排序的規律。

  2、會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序。

  3、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小朋友已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排列。

  2.材料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紙。

  重點難點:

  1.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2.按一定順序排序。

  活動過程:

  一、紅黃椅子間隔排隊,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寶寶們,你們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顏色呀?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不好呀?幼:紅色、黃色、紅色、黃色??.師:黃椅子和紅椅子一個跟著一個排排隊,好看嗎?

  師:圖形寶寶也想像它們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排隊.

  二、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請小朋友找條小椅子輕輕地坐下來,圖形寶寶來啦!

  2哪個圖形寶寶來啦?出示圓形圖形.來了幾個.(1個)

  3、教師邊放圓形邊說:圓形寶寶請你排在小花后面,圓形寶寶后面跟著誰?同時出示三角形圖片。三角形寶寶請你排在紅線上,三角形寶寶后面跟著??.出示圓形

  4、圓形寶寶請你跟緊三角形哦夷,圓形后面會跟著誰呢?你們猜會是誰?(三角形)

  5、圓形和三角形寶寶怎么排排隊的呀?(一個跟著一個)

  6、一個跟著一個,誰跟著誰呀,三角形跟著誰呀,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好嗎?(伸出小手說)

  7、誰排在最前面呀,圓形后面跟著誰呀,教師指幼兒念完,教師繼續念空位的圖形,哎呀,糟了,還有兩個寶寶掉隊了,我得趕緊把它找回來。

  8、手拿圓形和三角形,這兩個調皮的寶寶,一起跑出來了,誰能幫助它們呀,像前面的圓形寶寶這樣,一個跟著一個交替的排。

  9、請幼兒來操作,并集體檢查。

  三、.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

  1、記住它們怎么排排隊的嗎?小眼睛遮住,不許偷看哦,師將圓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藏起來了?

  2、集體檢查,跟著幼兒找一找,邊指邊念。我們一起把它喊回來好嗎?圓形寶寶快回來?

  3、小眼睛閉起來,請一幼兒將圖形寶寶藏好,哎呀,這次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不見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把它喊回來,集體檢查。

  四、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

  1.師:哎呀,玩到現在一直都是誰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寶寶有一點點不開心了,它說圓形寶寶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讓我排在最前面嗎?

  2、師:圓形寶寶說,好吧,就讓你排在最前面,不過要請你排在小紅花后面,后面的寶寶都要跟著你一個跟著一個交替排。

  3、師:們猜三角形寶寶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們想不想幫助它們重新排一排?

  4、師: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長線是讓誰站在上面的呀,幫助誰排在最前面呀。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到外面找找還有什么是一個一個排排隊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20頁例5、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圖意,編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2.初步學會分析解答簡單求總數的加法應用題和求剩余的減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分析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輔助分析“求另一個加數”數量關系,從而確定解題方法,突出檢測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個?

  3、△△△△△△△△ △△△還剩多少個△?]

  二、合作探究,展示匯報

  1.出示教科書P20頁的圖。

  [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講—講畫面的內容。讓學生自由結合,互述畫面內容。]

  2.板書: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

  [教師:同學們看到這些話,想一想問題是什么?]

  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教師:這道題的己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教師提醒學生凡是應用題,得數后面都應該寫上它的單位名稱,并加上括號。]

  討論:有一個信息“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有用嗎?

  [介紹多余條件。]

  怎樣檢驗答案是否正確。

  我是這樣檢查的':沒來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確。

  [3、討論:針對圖文應用題,我們應怎樣解答?]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的是圖文應用題,今后我們在做應用題的時候看清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如:第(1)題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總數用加法。(2)、(3)兩題是知道兩個數的總數和其一個部分數,求另一個數是多少用減法。

  [可讓學生自行討論教師再進行總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20的“做一做”。

  [提問:這里有幾個條件?有沒有多余條件?]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學生收集信息后,圍繞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分析,運用畫圖、擺一擺等方法,發現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和解決的方法,能找到題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從而在圖文應用題解答中明確求其中一個加數要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比例數量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關系?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

  (2)差一定,減數與被減數。

  (3)總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

  (4)零件總數一定,生產的天數與每天生產的件數。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正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5主題圖,閱讀與理解。

  (1)閱讀題目。

  (2)理解題意:已知條件是什么?所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分析與解答。

  (1)提問: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大家認為這道題我們可以怎么進行思考呢?

  (2)小組交流

  ①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價和用水量。

  ②水價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決。

  (3)用算術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據分別是什么?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5)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顧與反思。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4、即時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活動二】反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6,閱讀與理解。

  (1)題目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么?

  (2)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總用電量)

  2、分析與解答。

  (1)題目中的兩種變化的量能組成什么比例?為什么?(因為“每天用電量×天數=總用電量”,所以每天用電量和天數成反比例關系。)

  (2)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顧與反思: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比例關系解答。)

  4、即時練習: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三、達標測評

  1、課本第62頁“做一做”第1、2題。

  先用比例知識解答,再說一說兩道題數量關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1)算出平均數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數學書P94-96頁例1,例2及"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律支配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喚起經驗。

  (游戲)要求:一定發生的就立正,不發生的就坐著不動

  (1) 太陽從東方升起

  (2) 明天要上學

  (3) 地球繞著太陽轉

  (4) 明天會下雨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引導發現。

  舉例:做游戲時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始,二個人每個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學例1

  同學在打乒乓球時是怎么決定誰先發球的 ?

  提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 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一共有2種情況,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對于運動員來說,無論猜左還是猜右,猜對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錯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數怎么表示 你怎么想到是

  追問:2表示什么, 1呢

  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結果只有"對"或"錯"兩種可能,猜對與猜錯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這種方法決定誰先發球是公平的。

  2、同步體驗。

  拿出一個口袋。

  (1)談話:這里面原來有一些球,現在放入一個紅球,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學生肯定有疑問)

  (2)打開袋子(一紅一藍)問:有答案了嗎 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個球,任意摸一個,有2種情況,摸到紅球是1種情況,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為什么

  (5)疑問:為什么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會不同呢 這說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6)小結:一共有幾個球,紅球有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一.

  三、遷移和提升。

  自學例2,并集體講解

  “試一試”

  “練一練”

  四、實踐與應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個人砸了一個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個打進電話的人,你成為幸運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語文中的數學問題。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穩、天方夜譚、百發百中

  3、練習十八1-2

  四、全課總結,感受價值.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這些知識有什么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P2~3 位置

  教學要求:1、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說一說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么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臺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后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說一說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表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并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表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表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注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說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說明什么?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說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么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里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怎樣用數對表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2頁圓柱的體積公式,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根據題里的條件正確地求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2.想一想: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怎樣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指出:把一個圓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

  3.提問: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4.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s和高h,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據學過的體積概念,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2.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我們能不能根據圓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說的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通過切、拼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3.公式推導。(可分小組進行)

  (1)請同學指出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

  (2)回顧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切拼轉化)

  (3)探索求圓柱體積的公式。

  根據圓面積剪、拼轉化成長方形的思路,我們也可以運用切拼轉化的方法把圓柱體變成學過的幾何形體來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樣切、拼轉化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下實驗,邊觀察邊思考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與拼成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教師演示圓柱體積公式推導演示教具: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數量一般為16個),然后把圓柱切開,照下圖拼起來,(圖見教材)就近似于一個長方體。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

  (4)討論并得出結果。

  你能根據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么?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板書:V=Sh)

  (5)小結。

  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4.教學例1。

  出示例1,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一,最后結果用體積單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集體訂正。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算的?

  6.教學試一試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體積。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評講試一試小結:求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積,只知道半徑r,通過什么途徑求出圓柱的體積?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體積。

  7.教學例2。

  出示例2,審題。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然后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一,最后結果用體積單位,結果保留整數。)

  三、鞏固練習

  第12頁,練一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指出:這節課,我們通過轉化,把圓柱體切拼轉化成長方體,(在課題下板書:圓柱些長方體)得出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Sh。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2,3,4,5題及數訓。

  六、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