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實用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分析圖形的三項特征。
2、發展幼兒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學具:釣魚桿、(紅、黃、綠、大、小、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特征的魚若干 海綿墊圍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樣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顏色形狀標記若干、獎品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興趣。初步感知魚的三種特征。
今天天氣不錯,我們去釣魚吧!
喲,這里有一個大池塘。哇,里面有許多魚,有些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自由說說顏色、形狀、大小)
2、整體感知魚的三種特征,并嘗試用語言完整表達。
我們來個釣魚比賽吧!比一比,誰釣得又多又快!(幼兒釣魚,釣完后坐下休息)
來,讓我們數一數,你釣到了幾條魚?(幼兒自由交流,提問個別幼兒,評出釣魚冠軍,發獎)
小朋友,你釣到的魚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和別人比一比,是大的還是小的?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自由交流、個別介紹,引導幼兒將三種特征完整表達)
3、將魚按三種整體特征分類
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多魚來不及吃完,如果壞了怎么辦呢?(放進冰柜里)
老師的這個冰柜有些特別。不能隨便亂放,得按上面的標記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標記呢?(請個別幼兒說說,大小,顏色、形狀標記)
那這三個標記放在一塊兒,表示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將三個標記組成的三種特征表達完整。)
誰釣到了大的紅顏色的正方形的魚,趕快送來冰柜!(幼兒分析魚的三項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師引導幼兒檢驗)
(同樣的方法:請幼兒個別或集體完整說說三種特征,根據三種特征送相應的魚到冰柜、檢驗操作結果)
4、按三種整體特征釣魚
小朋友,真聰明。再來一次釣魚比賽。這次得按老師的.要求釣,每人釣一條,釣來后趕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誰釣得又對又快!
看一看,這次要釣一條什么樣的魚呢?(請幼兒看冰柜上的標記,說一說,個別或集體)
明白就開始!(幼兒到小池塘釣魚,釣到后送到冰柜)
我們看看,全釣對了嗎?(檢驗)
(同樣方法,操作三次)
5、幼兒出題,分男女比賽釣魚。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厲害!現在請小朋友來出題,分男孩,女孩兩隊,比一比哪隊厲害,釣得又對又多又快!
(A請一位幼兒從大小、顏色、形狀標記中各選出一個特征組成釣魚要求)
(B男女對比賽,將魚貼到冰柜表格內,表格分為男女兩塊)
(C檢驗結果,評出勝方發獎)
6、小結
小朋友釣魚的本領真棒!釣得開心嗎?我們下次再來釣,好嗎?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個活動過程都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教師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知識水平出發,選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見,同時也比較感醒悟的抽獎活動,并將"分析圖形特征"這一活動巧妙結合,將枯燥的分析圖形特征游戲之中,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幼兒在愉悅的游戲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圖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案應該怎么設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吧!
活動目標:1、幼兒能看圖,編出相應的加減法應用題,并正確地擺出算式進行解答。2、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收拾用具的習慣。 活動重點: 幼兒能看圖,編出相應的加減法應用題,并正確
活動目標:1、幼兒能看圖,編出相應的加減法應用題,并正確地擺出算式進行解答。2、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收拾用具的習慣。
活動重點:
幼兒能看圖,編出相應的加減法應用題,并正確地列出算式進行解答。
活動難點:
孩子能較好地看圖編應用題,能正確地分辨加法與減法。
活動準備:
大圖。數字、符號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報數游戲,復習10的組成。
1、我們來做報數游戲,我報的數和你們報的數合起來是10。我報1,引導幼兒說出,我報9,1和9合起來是10。依次復習10的組成。
2、合動作。教師和老師的動作合起來的.數量是10.
3、開火車的游戲,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
二、復習10的加減法
1、出示大圖。
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幅圖,圖上有什么。他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請幼兒看圖找出圖中事物的特點)
2、嘗試編應用題、
師:你能根據這些不同的特征編應用題嗎?他這樣編的應用題是加法的還是減法的呢?
(引導幼兒去區分減法和加法應用題的不同,幫助幼兒理解減法和加法的含義)
教師小結:加法應用題一般就是先告訴別人一部分數,再告訴別人另一部分數,最后要問別人總數。而減法應用題一般是先告訴別人總數,然后告訴別人其中一部分數,最后要問別人另一個部分數。
3、分別請幼兒一一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其他幼兒根據幼兒編的應用題利用符號卡和數字卡擺出相應的算式。
4、表揚那些編的好小朋友。
三、幼兒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要求:至少兩個人一組,進行“你編應用題,我列算式”的活動。
評價幼兒的活動。
四、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活動情況。
2、組織幼兒收拾整理用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產生背景: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動手操作,是幼兒最愿意干得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游戲、動手操作的恰當運用,將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我班幼兒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特別關注,總愿意把自己覺得新奇的事物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夾子,也是孩子們關注的物體,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們把自己收集的夾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了我們身邊的夾子千姿百態、各有所用。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戲、動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絢麗的花兒圖卡、形象地故事情節,讓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使整個過程緊緊相扣、環環相連。
目標:
⒈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復習9以內的加減。
⒉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⒊通過“玩夾子”游戲,激發幼兒對感知、分類、排序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感受其中的奧秘。準備:各種夾子若干、花蕊圖卡若干、動物卡人手一份(動物卡上面分別貼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規律圖表卡、數字卡一套。
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游戲:花兒變變變。(看算式,算得數,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加減,幼兒按得數在花蕊圖卡上夾相同數量的夾子寶寶。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⒈幼兒自由給夾子寶寶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⒉請幼兒按要求給夾子寶寶有規律的排隊,并說一說是按什么規律給夾子寶寶排序的。
四、幼兒游戲,復習9以內的加減,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游戲1:“找花” 請幼兒手持動物卡,(卡上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算一算算式,把得數用夾子寶寶夾在花蕊圖卡上,使得數跟夾子數量相同。
游戲2:“郊游”⑴排排隊。⑵開火車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桌子等物體,知道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表達測量結果,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紙條、繩子、小木棍等;
2、相關的PPT課件、記錄表、記錄用的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動手嘗試
1、電話鈴聲響起,師以“接電話”形式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買跟我們班一樣的桌子,哦,等會兒我量好再告訴你!
2、幼兒討論,自選方法。
師:我們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師這里有繩子、紙條還有小木棍,我們用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長度嗎?)一起來試試吧!邊量邊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動手嘗試,交流方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么量的?(個別提問,口頭表述)
4、結合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演示要測量的桌面的.長邊。
師:好,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方法,誰愿意來這里演示一下,你剛才是怎么量的?(幼兒演示)
(二)示范講解,合作測量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找準起點,做上記號,移動工具,頭尾相連,不留空白,不能重疊,一直量到終點。數一數有幾個記號。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長邊,各自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
3)個別幼兒演示測量方法,表達測量結果。
師:請紅黃藍綠四隊代表匯報測量結果。用什么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是多少?
4)師幼共同小結:用同樣的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三)反復實踐,發現秘密
1)請幼兒選擇另外兩種測量工具量桌面的長邊,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會怎么樣呢?我們再來試試吧!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了其中一種工具進行測量,還剩下兩種工具,請小朋友用這兩種工具分別來測量桌面的長邊,記下結果想想發現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結。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總表上記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發現什么秘密?
4)師幼小結: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量的次數少,工具短,量的次數多。
四、經驗遷移,解決問題
1、打電話回復喜羊羊
師:你好,喜羊羊啊!我們小朋友幫你量好了,用三種不同的工具量結果不一樣,我把這三種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寄給你自己定吧。
師:這樣做出來的桌子會跟我們一樣嗎?為什么?
幼兒:會一樣,因為我們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都告訴喜羊羊啦。
2、師:你們真聰明,現在我考考你們,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測量這個教室從門口到對面墻腳的長度嗎?(啟發幼兒用跨步和用手連接等方法)
3、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自然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掌握用3個數編4道題的方法。
2、發展仔細觀察的能力。
活動重點:
學習用3個數編4道題
難點:
根據圖的意思進行編題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的書櫥》、筆若干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
(1)、“達達有許多好看的書,它們是達達學本領的好幫手。達達把它們都放在書櫥里,書櫥里現在有幾本書?”
(2)、幼兒仔細觀察書櫥里的書,找出不同之處
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單色有彩色、有的'在上面一層、有的在下面一層、有的放的正、有的放的斜等
2、找找編編
(1)、“請你根據這些書列出10的算式。”
如:3本大書。7本小書,一共10本書
3+7=10 7+3=10 10-3=7 10-7=3
(2)、幼兒根據圖意編題
3、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編得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有幸參加了市第二次主題式研訓活動,執教了同課異構、大班數學活動分燈籠(9的分成)。曾經做過一個數學課題,感受到情境和操作之于幼兒園數學教學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關注了完整情境的創設和幼兒操作在前、老師引領在后策略的使用。
起源一、兩位專家報告中的觀點
幾年以前,我曾經在嘉興傾聽過南師大張俊教授關于幼兒園數學的報告,對于張教授“數概念的獲得是反復操作,由形象到概念的過程”的觀點印象非常深刻,同時他的舉例,小班孩子習得數概念,如“3”的數量,是從3個蘋果,3個杯子,3個梨,3朵花……諸多實物的觀察和擺弄中感知和提煉出3的實際含義的。
今年4月份,在嘉善聽取了浙江省教育廳研訓部張豐主任的報告,在說到數學時,張主任聯系自己的兒子及其同學,說“數學規律是學生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悟出來的是方法,教出來的是機械的,可能同樣的解題方法,這題會做、換一題就不會。
起源二、幼小銜接的幼兒園數學
我們常常說幼小銜接,要做到幼小銜接,那么也需了解小學里在做什么、需要我們做什么。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對于相當長時間內每天讀背“10以內加減法”題目卡片印象深刻。所以,我在想,我們幼兒園是不是需要去做小學里都在重復的事情?幼兒園數學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我想,幼兒園數學應該是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反復操作、積累經驗的過程。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幼兒園不應該更多關注孩子是否學會、是否掌握、是否知道,而應該關注孩子學得是否快樂、是否喜歡、是否在操作中慢慢感悟和理解。
課堂實踐——操作在前,引領在后
本次教學活動“分燈籠”我創設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情境,由世博會外國友人買中國特色的東西——大紅燈籠和平湖的西瓜燈引入,呈現燈籠店的難題——來不及包裝;隨后孩子們在包裝中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并探索;最后,孩子們獲得勞動的報酬——9元提貨券,并到提貨券買燈籠。
圍繞這個情境,我重點安排了四個環節來學習9的分成,其中包括三個操作環節和一個引領環節。我從一種分成方法入手,用包裝燈籠的情境將紅燈籠和西瓜燈與9的分成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操作中自然地把9個燈籠分成了兩份。而包裝袋上的記錄,則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無形中將9的分成式給了孩子。隨后,在交流包裝結果的過程中,引出問題:9的分成到底有幾種?于是有了第二次操作,讓孩子撒燈籠片探索9的分成。第二次操作后,通過交流讓孩子在表達自己操作結果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并引導孩子一起發現9有8個分成式的知識點,還用給數字排隊的方法引導孩子感知分合結果的有序性。最后一個環節既是操作也是回歸生活的運用,讓孩子們用9元提貨券到燈籠店買兩個價格合起來是9的燈籠。如果說前面的兩次操作關注了“分”的話,那么最后的游戲“買燈籠”則關注了“合”。
課后反思——將理想與實際相結合
在熟悉班級的時候,我發現孩子的實際能力與我估計的出入較大,因為,我是在建構式背景下設計的教學方案,而當湖中心幼兒園的教學是在建構式課程基礎上,結合省編老教材,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替換、補充和重組,因此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
熟悉班級之后,我對教案進行了微調,沒有進行很大的變動。一是想堅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一下,尋找一些有共鳴的同行、也需要一些不同的聲音來碰撞和提升。但是,在與幾位嘉興市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的觀點碰撞中、在觀摩了前兩位教師同課異構的教學之后,我覺得理想和實際相結合可以誕生更完美的教學。
我的整個課堂教學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簡單,它也許適用于建構式背景下的孩子,但不適合我所執教的當湖中心幼兒園大三班的孩子。當孩子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基礎之后,如何進行提升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在想我的教學方案是否可以這樣改善:
1、包裝燈籠每人一種9的分成,匯總交流后,由孩子發現補充9的其他分成方法,然后引出9的8個分成式。(關于補充這一點,大三班孩子是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2、接著,進行引領,感知分成結果的無序所帶來的不便,啟發孩子用翻燈籠的操作方式探求分合結果的有序性。
3、幼兒用燈籠片第二次操作并使用列表式記錄表。在這一環節中,能力強的孩子應該不用燈籠直接能記錄結果,而其他幼兒可以在逐一翻燈籠片的過程中感悟有序性。
當然活動過程中還暴露出一些問題,提醒我還要做好更充分的課前預設,如小組操作撒燈籠前老師的交代不清,導致孩子出現操作上的偏差、環節耗時較多。而出現這一失誤的直接原因是,我所試教的`班級有這樣的基礎,根本不需要我講解方法就能直接操作,因此我準備不足。當然,還有其他,不一一列舉。
一堂同課異構的公開課結束了,但屬于執教者自己的思索卻遠沒有結束。特別感謝研訓中心徐流芳老師營造了這樣一個平臺,這樣的過程是辛苦的、三個人上同一節課是有壓力的。但有這樣的平臺,可以不斷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是充滿樂趣的。執教之前,從不曾想過數字的分成可以上得這樣有趣和開心,但現在實現了,我肯定了自己也學習了別人,還將自己想表達的通過我的教學傳遞給更多的老師,引出一些想法和聲音,這是很有意義的。
而最大的收獲是我開始思索:幼兒園數學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初初開始使用建構式課程的時候,更多一知半解。而現在越來越多聽到對建構式課程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對建構式課程調整充實的行為,如音樂、數學。也許這本身就是建構二字所傳達的信息,正確使用建構式課程就該是這樣的。但是,舍棄些什么、增加些什么還是需要慎重把握的事。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部分幼兒對10以內的數的排序混淆,數前后愛顛倒,遇到抽象的數學就只能呆呆地看著你,設計這節課讓幼兒感受到數學也是一門快樂的學科。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讓幼兒知道2的相鄰數是1和3,3的相鄰數是2和4,4的相鄰數是3和5,5的相鄰數是4和6,6的相鄰數是5和7,7的相鄰數是6和8,8的相鄰數是7和9,9的相鄰數是8和10。
2、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的簡單關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的簡單關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數字填寫卡(人手一份)、電話、1—10的數字卡
2、貼絨教具:十間房子、十位動畫客人卡片(孫悟空、葫蘆娃、米老鼠、黑貓警長、奧特曼、小一休、圣誕老人、天線寶寶、藍貓、哪吒)、課題《1—10的相鄰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制造懸念,以找客人的方式引入課題
(出示課題《1—10的相鄰數》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
1、分別展示十位動畫“客人”2、點一名幼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把1—10的數字貼在房子上,再點十名幼兒給卡通人物分房子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每個幼兒參與表現的欲望都很強,說明了幼兒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從而增添了幼兒親和力并且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精神,從中獲得良好的性情)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3—10號房的鄰居,從而引導幼兒找出它們的相鄰數。
4、老師講解:相鄰數就像鄰居一樣是挨在一起的。
2、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課,我總結了以下心得體會:
1、設計活動應考慮多角色,盡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
2、部分幼兒在下面表演時,要注意帶動下面幼兒一起參與其中
3、通過加入游戲在其中,符合了幼兒邊玩邊學的心理。
4、如果下次再上這樣的課,我會把卡片貼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排序,感受數與人排序的相同點。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有關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9-13
大班數學教案通用09-08
有關大班數學教案02-05